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下第一逆賊》第266章 太孫可當國
今天要辦的兩件事情都妥當了。

 朱瞻基顯得很是滿意,渾身的精神抖擻。

 即使是他昨夜一夜未眠。

 看了一眼擺放在眼前成堆的奏章,朱瞻基緩緩起身:“三大營那邊還要去一趟……”

 說著,朱瞻基的臉上自然的流露出一絲愧疚。

 楊榮很是通情達理,笑著說:“不過是些平常事務,臣等處理便可。”

 朱瞻基再次深表歉意:“如此,有勞楊大人了。”

 致歉之後,朱瞻基像是想起了什麽,又停下了腳步:“倒是忘了,剛剛叫了錦衣衛的羅向陽過來。等下還要勞煩楊大人知會他一聲,要錦衣衛派了人去遼東走一遭,如果可能的話再去草原上騎騎馬。大明總不能被打了,還不知道敵人究竟在哪裡,在乾些什麽。”

 “是。”

 “如此我就走了。”

 “太孫慢走。”

 “諸位留步。”

 雙方又是客套一番,朱瞻基總算是走出了內閣班房。

 走出內閣的院子,朱瞻基就看到一隊隊的人,正在從一旁的宮門搬著東西,向著前面的文華殿過去。

 人都是熟面孔,皆是東宮裡的人。

 這些人,正在按照皇帝的旨意,將太孫的家當從東宮搬到這邊。

 太孫妃孫若微,穿戴著華麗的衣裳,雙手捏在一起,帶著文想和紅衣兩人,就站在文華殿的門口,指揮著宮人們做事。

 朱瞻基看了一眼,乘著幾個女人沒有發現他的時候,趕忙帶著朱秀就在一旁,貼著牆根摸出了這邊的宮門。

 朱秀緊跟在後,學著太孫做出賊眉鼠眼,賊頭賊腦的樣子。

 等出了這邊的宮門,朱秀這才挺直了腰板,狠狠的瞪了幾眼一旁詫異的看著自己的幾名宮女。

 在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雄性威武之後,朱秀小聲道:“太孫,我們現在去哪?”

 朱瞻基停下了腳步,看向周圍巍峨的大明宮殿。

 “去神機營!”

 ……

 在皇宮深處。

 因為今天沒有早朝,朝中大多數的奏章都留在內閣處理,朱棣如同平日一樣通過自己的耳目聽取著天下所發生的事情。

 某個翰林學士,昨夜留宿秦淮河,一個人叫了四名姑娘作陪。

 這樣的事情,讓朱棣將對方打入到柳永這一類人的隊伍中。

 到時候後面,聽著下面的人說,這位翰林學士今早醒來的時候,竟然連錢都沒有給,就偷偷的跑走。

 這讓朱棣感到很不開心。

 逛窯子沒啥事,官員也是人,朱棣想著就是自己這般年紀,后宮之中也是妃嬪無數,正是風華年紀的翰林學士留宿風月場所並不是什麽事情。

 但你逛窯子沒事,但你不能不給錢啊!

 “幫他將吃酒的錢結了,然後告訴他,太平堡缺個喂馬的馬倌,讓他收拾收拾去報到。”

 朱棣正在把玩著一塊玉如意,隨意的說出對那位逛窯子不給錢的翰林學士的決定。

 如今的遼東都司太平堡,剛剛被韃靼人突襲,現在那裡是個怎樣的景象,誰也不知道。

 這個時候,將這位翰林學士給發配到太平堡去做一個喂馬的馬倌,可見朱棣對這位翰林學士的不滿了。

 “陛下,南疆和東瀛如今都卻人手,前幾日鄂宏大和漢王都送了書信回來,想要太孫從朝中抽調人手派過去安撫治理地方,可否……”

 “放肆!”朱棣低聲罵了一句。

 一直跪在地上奏報消息的暗衛之人,趕忙低下頭。

 朱棣淡淡的看了暗衛一眼,終究還是出身告誡道:“若不是你這身上替朕當下的一十三處傷,朕現在就該打殺了你!”

 暗衛立馬是頭磕在地上:“臣知罪。”

 他們是皇帝的親衛,是比錦衣衛更能讓皇帝信任的人。

 從作用和地位來說,他們這些人除了保護皇帝的安全之外,就是將大明正在發生的事情一一如實告訴皇帝知曉。

 而除此之外,他們沒有提出意見的權力。

 很顯然,剛剛他的這番話,已經越權了。

 朱棣冷哼了一聲,這才說道:“腦子都被狗吃了!你以為,將那人送到南疆或是東瀛,太孫會同意?這兩塊地方,如今可是落在他的口袋裡了。”

 皇帝這話讓暗衛心中一驚。

 陛下這是對太孫不滿了?覺得太孫對地方插手太重?我是不是該加派人手盯著太孫才是?

 一時間,無數的念頭從暗衛的腦中劃過。

 “蠢貨!朕沒有對太孫不滿!”朱棣只是看了暗衛一眼,卻將對方的心意給猜的準確無誤:“地是他打下的,有他來管有什麽問題?朕連那裡長得樹是怎樣的都不知道,你難道要朕去親力親為的管這些新征之地?”

 我扌……

 跪在地上的暗衛忽然覺得自己的腦子可能真的被狗給吃了,竟然是有些繞不過來了。

 朱棣有些厭煩而無奈的瞪了對方一眼,沉聲道:“太孫今天都幹什麽了?”

 這是自己的專業。

 暗衛終於是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氣,趕忙回道:“回陛下,太孫昨夜一夜未眠……”

 “少年人當真是精力旺盛啊!”朱棣忽然插話。

 聲音有些別扭吃味,酸溜溜的透著一股子的羨慕。

 暗衛停頓了一下,然後接著說:“今早,太孫比內閣早到半個時辰,補了一覺。然後太孫借口韃靼人可能會在遼東都司製造更大的混亂,已經在內閣通過了準備北征事宜的決定。隨後,太孫以鄂宏大和漢王殿下的書信請求為借口,促成了目前已經在朝中觀政的日月堂學子們,由內閣奏請授予官身,調往南疆及東瀛為地方官。”

 朱棣的手從玉如意的表面劃過,感受著玉如意帶來的一絲微不可查的暖意。

 少頃,朱棣笑了起來:“這小子啊!說說,他是怎麽糊弄過楊榮他們,讓他們同意了朝廷開始準備北征的事情。”

 如今朝中對皇帝奪去太子監國的事情,可能剛剛才消化掉消息,但大多數人應該都不知道皇帝為什麽要這樣做。

 但是很顯然,像內閣楊榮他們這些老倌兒,已經是到了人老成精的地步,很顯然他們是清楚皇帝為什麽要這樣做的。

 太子不支持北征,就算皇帝一心決意北征,也要經過漫長的扯皮。

 所以朱棣才將太子給圈禁在了東宮,換上了太孫朱瞻基。

 太孫重武,年輕熱血,對於新土地和殺敵的渴望剛剛燃起。

 南疆和東瀛就是明證,換上一個熱衷於開拓的太孫給接手監國,對於北征之事會起到很大的推進作用。

 但是朱棣怎麽也想不到,那小子第一天上任,就猜到了自己要他接手監國是為了什麽,並且第一天就將這件事情給解決了。

 暗衛想了想,稍稍整理了一下訊息之後說:“太孫言稱,韃靼人很有可能跨過大凌河,從大小凌河之間突襲進來,攪動遼東局面吸引注意。然後另有一支主力,會從遼河地帶進去搶掠我大明,甚至可能會再設置一支伏兵,圍剿反應過來的遼東衛所官兵。”

 聲東擊西,正奇並用。

 遼東的堪輿圖,一下子就浮現在朱棣的腦海中。

 他在按照朱瞻基所說開始推演了起來。

 對於戎馬一身的朱棣來說,在自己的腦袋裡推演兵事,是一件再正常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沒多久,朱棣睜開雙眼,一抹憂慮閃過。

 他當即開口:“八百裡加急,將太孫的話告訴遼東都司的人,他們要是讓遼東出現亂子,朕到時候親自去取了他們的腦袋!”

 “是!”

 朱棣想了想,再次開口補充道:“再派人去北平、宣府、大同,告訴他們的主將,朕要北征了,讓他們在朕到達九邊之前,不得放過任何一個韃靼人進到關內來。”

 暗衛再次出聲應是。

 想了想,朱棣現在只希望暗衛的人能夠盡快趕到遼東。

 剛剛他按照孫子說的推演一番之後,這才發現如果韃靼人真的這樣做了,大明在關外的土地將會徹底失去。

 這是朱棣身為大明君王所不能容忍的。

 哪怕如今大明新征打下了南疆及東瀛,可是祖宗的土地依舊不能從他的手上丟失半分半毫。

 只要朕還是大明的君王,就不會致使祖宗疆土缺少半寸!

 朱棣在心中默默的喊了一句,然後臉上露出笑容:“你說說,太孫是用什麽,和楊榮他們換來了觀政的那些人獲得官身的?”

 陛下對太孫還是一如既往的寵溺和縱容啊!

 暗衛心中想了想,回答道:“太孫暗示,南疆及東瀛將來新設的布政三司人員,將由內閣推舉。”

 暗衛沒有說首輔楊榮,通過這些年的觀察,他覺得楊榮並不會成為一個權臣。

 朱棣卻是冷笑了一聲:“這是給楊榮許下的好處吧!”

 冷笑完,朱棣看了一眼暗衛:“那小子這是算準了,他辦成了北征的事情,朕就會在南疆和東瀛給他好處啊!”

 經過今天一開始的事情,暗衛覺得皇帝現在這番話,同樣不是在責備太孫。

 於是他含蓄的輕笑著說:“太孫也是忠心大明、忠心陛下,如今可不就是在替陛下分憂嘛。”

 大孫子被誇。

 哪怕明知是在拍馬屁,朱棣依舊還是覺得很舒坦。

 他也笑了起來:“是啊,孩子大了,能提我們這些老家夥分憂了,再長些年當國亦可!”

 太孫當國?

 暗衛想了想,他記得皇帝從來就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看來,太孫真的是越來越穩了啊。

 不知道自己家的婆娘這時候生出個女兒還來不來得及?

 ……

 “糟了!”

 “咱們著了太孫的道道了!”

 內閣,剛剛送走了徐景昌的楊榮,猛的一拍大腿,滿臉憤憤不平吃癟的樣子。

 楊士奇有些錯愕,心想首輔大人是不是失心瘋了?

 自己是不是很快就能再進一步了?

 誰讓自己的事業心這麽強呢?

 楊士奇小聲開口:“楊大人,太孫怎麽著咱們了?”

 楊榮瞪了楊士奇一眼:“都是被你給催催的!”

 這話說的楊士奇是一臉蒙逼。

 一旁的金幼孜撇撇嘴,今天他是什麽事情都沒有摻和,就如同他目前在內閣中的地位一樣,仿佛是個小透明。

 他默默開口道:“你還沒有看清?太孫所說的遼東之事,就是為了哄騙咱們認同籌辦北征事宜的幌子!”

 楊榮則是在一旁點頭認同道:“我們幾個都知道陛下是要北征的,太子也正是因此才會被下旨圈禁在東宮。可是老夫明明知道,陛下是要太孫來促成朝廷盡快確定準備北征之事,可今天就是被太孫給糊弄過去了!”

 “呵呵……”金幼孜輕笑了兩聲:“明明是一件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咱們三個啊,卻就是被太孫給嚇住了,不然也不會同意了開始準備北征的事情。”

 楊榮越發的感到無奈:“如今事情已經定下了,到各部衙門傳話的人,大概都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這個時候要是再說不行,只怕我們幾個老家夥都要吃陛下的掛落了。”

 楊榮是一臉的愁容。

 一直以來,他和太子的想法都是很貼近的。

 這也是為什麽,他這位出身東宮屬官的人,能夠這麽快就走到內閣首輔的位置上。

 誰都知道皇帝一心北征,同樣的是個人都知道,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在九邊外的草原上。

 楊榮並不是真的徹底反對北征,他只是認為大明只有做足了萬全準備,才可對草原用兵。

 而且,楊榮根本就不讚同皇帝親自北征。

 想想就知道,皇帝禦駕親征,那架勢就不會小。

 天子親軍,宮中禁軍是不是要時時刻刻跟著皇帝?

 京營是不是要護衛中軍?

 京師三大營是不是得要接受皇帝的直接指揮?

 再加上抽調的各地衛所官兵,一旦架勢擺開,二三十萬人止不住。

 最後還要再加上為大軍運輸糧草,遊走中軍周圍的騎兵等,三五十萬人都是往少了說。

 這些人往草原上一丟,哪裡有韃靼人騎著馬來去自如?

 大明對付草原,最該做的就是集結大量騎兵,然後選派一位熟悉草原,熟悉奔襲騎兵作戰的將領主持戰爭。

 然後九邊各地出動小股官兵,從各個方向上襲擾草原,在最後的決戰到來之前圍剿敵軍。

 可是皇帝親征,戰爭的布局就只能是所有人都擠在一團。

 有些無力的坐回到位子上,楊榮看了自己內閣班子裡的兩人,他無奈開口:“楊大人,過幾日你上一份奏章,向陛下請奏去北平吧……”

 什麽?

 怎麽這就要我去北平了?

 楊士奇又是一臉蒙逼。

 他無語的看向自己的首輔老夥計。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