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天下第一逆賊》第185章 新時代新目標新征程【七k+】
隨著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轉運使葉英發被太孫誅殺的消息,在江都城中流傳開後。

 忽然一瞬間,整座城都安靜了下來。

 揚州衛官兵,依舊死死的把守著各處城門。

 放著寒光,冷冰冰的長刀,讓閑雜人等不敢靠近,更莫說那些心懷叵測之人。

 城中,錦衣衛和太孫親軍幼軍衛,四處緝拿抓捕,被王博厚供出之人。

 各處,不時有震天的冤屈響起。

 無用。

 錦衣衛在哪裡都是一張冰冷無情的臉。

 幼軍衛同樣好不到哪裡去。

 自從南疆一戰過後,幼軍衛內部上下,紛紛立功心切。

 前番在京師,整頓完畢之後,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軍中,戰力增強。

 沒有真正兩軍對戰的機會,如今抓捕罪犯,權當練手了。

 各處不時有槍聲響起。

 空曠的城池上空,將槍聲傳蕩的很遠。

 ……

 和風閣裡。

 五張桌子,三十八名兩淮鹽商。

 在揚州知府鄧永新的注視下,筆直的坐在桌前,目不斜視。

 窗外的槍聲不時的響起。

 他們的身子,便應聲顫動著。

 今天有很多,昔日熟悉的兩淮鹽商,沒有到場。

 那些槍聲。

 應該就是對著他們放的吧?

 應當是的!

 可惜了……

 可惜!

 鄧永新同樣安靜的等待著,外面的槍聲很響,他卻有些想放懷大笑。

 這一槍死的是誰?

 那一槍死的又是誰?

 嘭的一聲。

 這一聲很響。

 也很近。

 嚇得滿堂眾人一顫。

 連帶著,鄧永新也心顫了一下。

 “讓你們久等了,是本宮的過錯!”

 一陣腳步聲,傳來。

 頭前,是兩名錦衣衛緹騎。

 隨後是錦衣衛鎮撫使羅向陽。

 在後,便是方才出聲的,皇太孫。

 三十八名鹽商,整齊起身,轉身合手微微彎腰低頭,面向皇太孫。

 鄧永新更是離開位置,殷勤的走到了朱瞻基身邊,想要抬手扶住其手臂。

 朱瞻基皺了一下眉頭,但不好在一眾鹽商面前表露。

 於是,舉起手向著在場的鹽商示意坐下。

 “外面的動靜,聽得可清楚?”朱瞻基平靜詢問。

 “嗯嗯嗯!”

 三十八個腦袋,整齊劃一,點起頭來。

 朱瞻基移動腳步,坐在了先前鄧永新的位置上。

 手指輕輕的敲在桌面上。

 一下一下的附和著外面的槍聲。

 這些執掌一方富貴的兩淮鹽商們,一個個雙手捏在一起,臉頰緊繃,不敢吱聲。

 朱瞻基再次開口:“知道外面的動靜,是在做什麽嗎?”

 這是問題。

 問題需要回答。

 可是,如何作答。

 現場的人,相互默默的對視眼神。

 其中,有出身徽商的丁志明、張建白二人,默默無聲,臉色如常的保持著安靜。

 外面的槍聲。

 暫時的小了下來。

 桌面上,發出的敲擊聲,卻是徒然急促了起來。

 鹽商們的心跳,隨之加快。

 啪!

 終於,朱瞻基的手指停了下來。

 手掌,拍在了桌面上。

 哐當一聲。

 一名肥碩的鹽商,出乎意料的跌坐在了地上。

 朱瞻基眉目一凝,頓時看了過去:“這位,是要作甚?”

 肥胖鹽商此時已經是滿頭油脂冒出,急的兩手在臉上胡亂的擦著。

 他顫巍巍,哆哆嗦嗦的爬起來,跪在了朱瞻基面前。

 “啟稟太孫,外面在殺人!”

 說完,這肥胖鹽商,整個腦袋,磕在了地上,不敢抬起半分。

 朱瞻基臉上露出了笑容。

 他的雙眼,靜靜的,從在場剩下三十七人臉上掃過:“對,大明的錦衣衛,幼軍衛,正在外面殺人!那你們可知道,他們在殺什麽人?”

 這一次,朱瞻基沒有讓這些人回答。

 他隨即開口:“殺的是貪贓枉法,魚肉百姓,蒙騙朝廷,勾結倭寇的貪官汙吏、為富不仁的奸商!”

 人人聽得都是心驚膽戰。

 朱瞻基說:“葉英發,被本宮親自射殺!曹禮自決於家中!王博厚交代所有所犯之事!”

 兩淮鹽務場上,那層黑幕,被徹底的拉開。

 “本宮手中,有一份證據,上面似乎……寫的都是你們?”朱瞻基忽然爆出一句。

 “草民惶恐!”

 頓時,余下的三十七人,也跪在了地上。

 一旁的鄧永新,看得是心神蕩漾,神往無比。想著他什麽時候,才能讓這些往日裡眼比天高的鹽商,如此對待自己。

 朱瞻基笑出聲:“諸位可都放寬了心,本宮總不至於,在這等風雅之地殺人吧!要殺,也該是請了你們去外面街上,再殺才是。”

 像是有一陣陰風刮過。

 驚得眾人,後背冒冷汗。

 “其實,本宮是來救你們的!”朱瞻基的話頭,終於是一轉。

 溫柔的陽光,再次照耀了進來。

 “稟太孫,我等該如何報效朝廷!”早有準備的丁志明,隨即開口。

 朱瞻基搖搖頭:“本來,按照律法,這些事情,總是要送到朝廷去頭去的。兩淮出了這麽大的事情,不可能都乾乾淨淨的吧?”

 可能會乾淨嗎?

 乾淨人,就做不得鹽商的生意!

 朱瞻基輕笑著:“但本宮想啊,兩淮這麽大,總是要有人辦事的是不是。我聽說,外頭那些人家並沒有抄出多少銀兩來,按照帳冊,似乎都送給了那些該死的倭寇。也難怪,他們上次給南疆捐獻錢糧,只有那麽一點……”

 “啟稟太孫,張某不才,近日族中有所得,願捐獻十萬兩白銀給南疆征伐將士們!”二號水軍張建白當即開口,表明捐獻銀兩。

 眾人已經反應過來了。

 皇太孫的話,很容易明白。

 前段時間,兩淮鹽商共計捐獻三十萬兩白銀。遠遠低於皇太孫,在朝廷裡立下的軍令狀。

 為什麽會這樣?

 現在查清了。

 是因為,外面那些人,家裡的錢都拿給倭寇了,所以沒錢捐獻。

 現在和風閣裡的這三十八人。

 要是不拿出更多的錢,那就是和倭寇有勾結,因為你們的錢也都拿給倭寇了。

 勾結倭寇。

 這是叛國的死罪。

 錢沒了可以再掙,人沒了就啥都沒了。

 “草民願意捐獻三十萬兩白銀!”

 “二十萬兩!”

 “三十五萬兩!”

 “十五萬兩!”

 “……”

 想清楚了的兩淮鹽商們,紛紛前仆後繼的報出一個個龐大的數目。

 朱瞻基抿著嘴,眼簾下沉。

 “……”

 等到和風閣裡,再次安靜下來,鹽商們小心的觀察著太孫的表情時。

 一旁早有準備的鄧永新,已經拿著帳本上前,小心的放在了朱瞻基面前。

 “太孫,一共三百三十六萬兩白銀……”

 遠超既定數目一百三十六萬兩。

 “一百三十六萬兩,押送南疆,交付有司。”

 “兩百萬兩押送京師。”

 朱瞻基睜開雙眼,目光平靜。

 三百三十六萬兩的白銀,被分割完。

 三百三十六萬兩。

 幾乎等同於,大明一年的鹽課。

 在葉英發被擊殺,曹禮自決、王博厚身死,城中各處不斷響起的槍聲,多重衝擊下。

 又有張建白、丁志明兩名水軍附和。

 現場的三十多名兩淮鹽商,紛紛掏盡家底,也要表現出最大的忠誠。

 朱瞻基滿意的點著頭。

 他看了一眼幾張桌子:“鄧知府,上茶吧!”

 原是這和風閣裡,從一開始到現在,都並沒有上茶水。

 此時朱瞻基這般說道,在場的鹽商們,終於是稍稍安心了一些。

 茶水不多時,就被松了過來。

 跟著一起來的,還有於謙和張天。

 今日的於謙,身穿幼軍衛軍袍,腰間別著一把軍刀,顯得甚是英武。

 張天臉上帶著殺氣,身上是星星點點的血跡,滿目蕭殺,讓人生畏。

 “啟稟太孫,一十八名,勾結倭寇之兩淮鹽商,反抗者皆已伏誅,余者皆被下獄。兩淮巡鹽禦史萬高,正帶人在各處查抄。”張天擲地有聲,將如今城中的情形,傳遞到在場每個鹽商耳中。

 伏誅。

 下獄。

 查抄。

 一個個詞句,嚇得在場的鹽商們,驚慌不已,不由大呼邀天之幸,方才及時投誠。

 若不然,只怕他們也將會與那一十八人一樣,落得個生死道消的下場。

 張天稟報完畢。

 於謙走上前。

 “揚州士林清流,名儒大家們,正在起草文章,向北巡行在和朝廷,證實兩淮鹽務腐敗,地方士紳勾結倭寇之事。”

 “去吧,替本宮向老先生們問好致謝。”朱瞻基揮揮手,重新將視線聚集到現場鹽商們身上。

 “太孫,不知葉英發等人……”安下心來,有人小聲開口。

 朱瞻基舉手打斷:“今天,請諸位來,是為了三件事情。”

 說著,他停頓了一下:“這第一件,便是證明,在座諸位,與葉英發等犯官罪臣、叛國奸商,並非一夥的。”

 眼看著太孫定性,眾人眼下最大的威脅被剔除,現場不由的響起一片出氣聲。

 不少人,更是開始出聲,譴責以葉英發為首的,兩淮貪官汙吏、叛國奸商們。

 朱瞻基再不打斷,靜靜的看著這些人在表忠心。

 兩淮是塊大肥肉,朱瞻基的計劃裡,並沒有要將整個兩淮鹽務,收歸己有的想法。

 如今的鹽課制度很不錯。

 朝廷和官府,處於分配地方,具體的生產和行銷,都交給下面的這些商人們。

 誅殺葉英發,打擊那一十八名叛國奸商。一是為了肅清兩淮鹽務,二是為了增加兩淮鹽課稅收,三是為了重新劃定利益分配。

 一個人是做不成事情的。

 哪怕他是皇帝。

 或者是所謂的帝國皇太孫。

 想要做事,就需要下面有人,在幫襯著,聽令行事。

 眼前的三十八名存留的兩淮鹽商,是朱瞻基選出來的,將會參與到,下一場兩淮鹽務利益的分配之中。

 等到眾人逐漸安靜下來,朱瞻基滿臉和煦。

 “第二件事情,乃是兩淮鹽務,如今空缺出來的份額……”

 利益的分配,從來都是惹人心動的。

 當朱瞻基說出此話之後,現場的鹽商們,似是徹底忘記了先前的驚恐和不安,一個個的熱議起來,言語之間,盡是盤算著如何利益最大化。

 以王博厚為首的,兩淮之地勾結倭寇的鹽商,他們手中掌握著多少鹽引?

 這個數字,光是想想,都能讓人血脈膨脹。

 先前,還有人因為,在皇太孫的威迫下,做著幾乎等同於散盡家財的捐獻,心中還有些怨念。

 而此時,這些人怨念全無。

 能吃下王博厚等人,空缺出來的兩淮份額,所能帶來的利益,又豈是那區區數十萬兩銀子,能夠比擬的?

 丁志明和張建白,坐在一塊,兩人很是低調。

 他們是徽州出身,身為徽商,這一年裡,對徽州的變化很是清楚。

 徽商不似晉商,分外的看重利益,徽商們更多的是因為徽州困局群山之中,這才不得不遠走家鄉。

 但等到他們賺到錢後,又會帶著財富回到徽州。

 建豪宅是第一步,無可厚非,畢竟是衣錦還鄉。

 但除此之外,他們最忠實的,是教育!

 家族之中,凡是尚未成年,凡是有志的孩子,都會在他們的資助下,進行完整的學習。

 徽州出了多少的兩榜進士,士林名儒?

 雖不比狀元地的江西,但出身徽州的兩榜進士,從來不會少。

 朱瞻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沒有對徽商,進行過多的打壓。

 身為徽商代表的,丁志敏、張建白兩人,也同樣明白。

 今天的這第二條,兩淮鹽務的利益劃分,他們不準備參與。

 “太孫,不知這些空出的鹽引份額,您想如何安置?”有人問出了大家的心聲。

 隨著問題被問出,所有人停下了討論,看向朱瞻基。

 “朝廷鹽課,近些年來,很是不順……”朱瞻基沒有急著回答,而是說出鹽課現狀:“如今不是太祖高皇帝立國之時,大明鹽課,每年產鹽,相比當時,只怕已有數倍增長……”

 這是要增加鹽課稅賦?

 不怕私鹽越發興盛?

 在場,有人暗自懷疑,懷疑朱瞻基究竟是想要作何種安排。

 “如今,南疆征伐如火如荼,有朝廷支援,屆時必將平定。南疆的土地,本宮相信,諸位也都打聽過了。”朱瞻基掃視眾人,沉聲道:“物產豐富!種類繁雜!”

 人們,安靜了下來,越發的看不懂,皇太孫的言論,先前還在手兩淮鹽務、朝廷鹽課,轉眼後又開始提及南疆征伐、南疆土地。

 終於,朱瞻基說出了真實目的:“朝廷,對私鹽打擊之決心,堅定不移!兩淮私鹽橫行,往後需交付於爾等,一應繳獲,皆歸爾等。然,兩淮鹽引一應賦稅,務必按量照律繳納。鹽價,朝廷會給出一個底線,百姓有鹽可吃,爾等有錢可掙。”

 打擊私鹽。

 嚴格鹽課稅賦。

 控制鹽價。

 總結為三條的講話,讓在場的鹽商們,不由的皺起眉頭。

 就算是他們,手握龐大的鹽引,也會摻雜著私鹽販賣。為什麽?因為私鹽不用交稅。

 雖然,按照朱瞻基的話,往後兩淮私鹽打擊,會交給他們,繳獲也會歸他們所有。但誰能相信,朝廷會真的放棄打擊私鹽的權利呢?

 還有食鹽最低價格?

 在兩淮販賣,自然可以,還有利可圖。若是將食鹽,運到胡廣、運到關中等地,只怕就沒有多少可賺的了。

 見眾人沉默。

 朱瞻基不以為然,他們有這樣的反應,屬實正常。

 只見朱瞻基抬起雙手:“今日,本宮就與諸位交底,南疆勢必會增設三至四個新的布政使司,開墾土地,開采礦藏,開發山林。朝廷不能面面俱到,這些事情終究是要放出來的。

 食鹽,乃是百姓生存之根本必須之一。鹽價,勢必不能居高不下。私鹽有損朝廷鹽課稅賦,亦不能更改。

 諸位皆是行商多年,本宮知曉爾等重利。但這無錯。

 本宮想要說一句,今日舍棄鹽利,南疆盡可去也!”

 就算是後世,食鹽被壟斷,但價格可謂低廉。

 甚至,不好鬧出過,百姓囤積的食鹽,一輩子都吃不完的笑話嘛。

 朱瞻基沒打算,從大明鹽課中,發掘出新的稅賦點。

 就算是今天,他將稅賦,增加十倍,看似朝廷鹽課收入也會增加十倍。但那些食鹽,到了百姓手中,只怕就不是十倍的增長了。

 按照朱瞻基設想,鹽課只需要按照太祖爺定下的規矩,商人們能夠及時足數的繳納鹽課稅賦,就沒有什麽不滿足了。

 壓低鹽價,這是從鹽商們身上割肉,所以新開發的南疆,將會作為利益置換點。

 甚至於,朱瞻基相信,這些唯利是圖的鹽商,會在南疆,自發的無意識的,完成自己制定的征服南疆之後的計劃。

 打下龐大的南疆,寶船隊更換新的政治目標。

 便是這兩條事情做好。

 大明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新的時代,需要有新的目標。

 眼下,朱瞻基給出了解決辦法。

 就看這三十八名鹽商,是否願意踏上這一新征程。

 ……

 丁志明、張建白。

 兩名頭號馬仔,眼看著在場之人,已經有些意動,但卻還未堅定念想。

 便同時起身。

 “啟稟太孫,我等雖為商賈,卻也是大明子民,朝廷仁義,我等誓死效命!”

 這是在內涵葉英發等勾結倭寇的官商,忘了身為大明子民的身份。

 所以,現在他們或被誅殺,或被捉拿。

 至於說朝廷仁義。

 潛台詞裡,亦是在說,朝廷並未有借兩淮之事,徹底壟斷鹽課的心思,也沒有要將所有的鹽商趕盡殺絕。

 朝廷雖然有意壓低鹽價,但終究是有利可賺的,這便是仁義。

 “太孫,草民冒失,想要多問一句。”有人站起身,目露征詢。

 朱瞻基聞聲看過去,認出此人乃是浙商黃淼,於是點點頭示意對方繼續。

 黃淼臉上一喜,抱著拳回道:“太孫所言,打擊私鹽、制定鹽價、遵守鹽課等事,草民深以為然。

 百姓用鹽艱難,我等同樣身為大明子民,有責任,也理應出一份力。

 但是南疆之事,草民知曉,如今似乎還在征伐,朝廷新設劃分疆土,施行國策政略。草民等想知曉,朝廷打算在南疆如何做?”

 黃淼說的很謹慎,一開始幾乎是歌功頌德,然後表達忠心,最後才提出關鍵。

 如今和以後的南疆,朝廷打算怎麽做。

 南疆的利益,朝廷打算怎麽分配。

 朱瞻基臉上露出微笑,淡淡的看了起身發言的黃淼一眼。

 “本宮已建言,朝廷在各地船廠,打造新式運輸海船,屆時將會專司往返南疆與京師。”朱瞻基解釋著,將運輸問題首先解決。

 他接著說:“朝廷會在南疆推行開墾,鼓勵內地百姓、商賈、士紳、權貴,移民南疆。自收服南疆之日起,五年之內,免除一應賦稅。”

 “五年之後,開征賦稅,夏秋兩稅,與內地同等。商稅按淨利征收。”

 “本宮已準備奏請北巡行在,此次兩淮之地,大力支持南疆十數萬征伐大軍之商賈,應予以賞賜。可提前,確定是否前往南疆,又從事何種營生。”

 新征之地,免稅是常規。

 即為明地,自然要有夏秋兩稅。

 商稅按淨利征收,徽州府已經給出了答案。

 以上,都不過是情理之中的政策。

 朝廷想要遷徙百姓去往南疆,必定是要給出足夠的好處,不然誰願意去。

 唯有最後一條,才讓黃淼等在座的兩淮鹽商行動。

 按著皇太孫的意思,他們便有了先行壟斷南疆各門應聲的資格。

 這比最開始的條件,要更加的富有誘惑力。

 跑馬圈地,成為南疆最大的糧商。

 開挖礦產,成為南疆最大的礦商。

 其中的好處,不可謂不多。

 黃淼心動不已,不過臉上未曾顯露出來。他雖然兩淮鹽商,但也是浙商。

 江浙養蠶,盛產絲綢,行銷四海。

 若是遷移工人,前往南疆就地養蠶織布,再從南疆發貨,不說這其中的路程縮短,便是用南疆那邊勢必會成為奴隸的土著,就是一門大好處。

 稍稍想定,黃淼便再次出聲開口。

 “太孫,草民有一不情之請,草民想去南疆,親眼看上一看,不知能否與運送錢糧的寶船,一同南下。”

 黃淼早就心動,但還是想要眼見為實,親眼去看看南疆,究竟是個怎樣的地方。

 甚至於,他都已經無心,去想兩淮鹽務上空缺出來的份額。

 眼看黃淼這般積極。

 不多時,又有幾人下定決定,緊跟黃淼之後,提出想要一同,前往南疆的想法。

 朱瞻基心中大悅,臉上還在矜持著,沉思片刻後緩緩點頭:“身體力行,這是好事。南疆究竟如何,自然是要諸位親眼去瞧上一瞧的。稍後,本宮會寫一份文書憑證,諸位可自去將要押送錢糧前往南疆的寶船隊。”

 得到應允,黃淼等人欣喜若狂,連忙躬身施禮。

 為南疆籌得錢糧,將兩淮鹽務化為基本盤,控制鹽價,引誘商賈前往南疆。

 來兩淮揚州,所要做的事情,基本完成。

 順帶著,還借孔彥縉,震懾了一番揚州士林清流名儒。

 兩淮鹽務空去份額的分配,朱瞻基交給了鄧永新。

 這是在為其鋪路。

 手握兩淮鹽務份額分配之權的鄧永新,能從中增強多少的權勢,就要看他自己的智慧了。

 ……

 揚州府衙後。

 賣不出的宅院裡。

 這次隨行而來揚州的眾人,齊聚一堂。

 羅向陽、張天、於謙,朱秀、孫安等人,皆在現場。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

 當日的揚州花魁,聲明遠播的花姑娘花錦官,跪坐在一旁,小心的準備著茶水。

 葉英發被誅的消息,太孫親衛朱秀,已經告知她了。

 花錦官的思緒很複雜。

 有難過、愴然,也有僥幸、釋懷。

 五味雜陳,混雜在一起。

 她目光複雜的看向眼前,這群將兩淮顛覆的男人們。

 他們正在商談著事情。

 已經有半個時辰了。

 言語之中,能聽得出是南疆,是這次皇太孫來揚州,一切的根源。

 身為錦衣衛鎮撫使,羅向陽掌握著諸多南疆的軍政情報。

 “按照鄂宏大的意思,三十萬兩並不能用多久。所幸這次,還有後續上百萬兩送過去,應當隻支撐這場戰爭結束了。”羅向陽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

 朱瞻基點點頭,默默的回想盤算琢磨著如今的南疆征伐。

 現在的江南,酷熱難耐,遠在千裡之外的南疆,會更加的炎熱、潮濕。

 環境的惡化,會讓大軍的戰力大打折扣。

 按著鄂宏大的軍報,明軍已經和不願投降的緬甸宣慰司徹底開戰了。

 南疆征伐的諸軍,在雨季到來之前,就在做著防火燒山的事情。

 這是為了逼迫敵人出來,也是為了方便隨後大明遷移百姓,過來南疆開墾。

 但隨著夏日雨季的到來,情況便急轉而下。

 從交趾、雲南出發,直達緬甸宣慰司邊境的殖民線路,越發的難走起來。

 物資很難運送上去。

 所幸,還有三寶太監鄭和的寶船隊在。他們繞過整個半島,從交趾裝船,起航,在大骨剌入港,從大骨剌已經拓地到百裡的根據地,運輸物資到前線。

 南疆諸宣慰司,都在做壁上觀。

 局面,並沒有一帆風順,明軍出動,南疆就會立即投降。

 在鄂宏大的軍報之中。

 廣西靖江王府,靖江王的兒子,親自領兵,在後方的千裡之地來回巡視,準備鎮壓任何的動亂。

 在北線, 黔國公府。

 國公府上嫡系,已經出現了傷亡。

 黔國公府,三子,兩傷一亡。

 國公府,悲愴不已。

 但也更加刺激了北線,從雲南出征的官兵將士。

 “著令,鄂宏大嚴控軍中衛生,任何人不得食用生水,任何人不得獨自離隊、出營、巡哨。

 從尚未發出的上百萬兩錢糧之中,劃撥部分,籌措草藥、軍械等,一並送去。

 命交趾、廣西等地,不得貪墨錢糧,違者,錦衣衛可就地處決。

 南疆諸省,當全心全力,恭迎諸路大軍。”

 技戰術上的事情,朱瞻基無法給出具體的建議。

 但在後勤、在支援上,他在盡最大的力量,保證南疆的征伐大軍。

 按照鄂宏大的軍報,眼下的南疆,已經進入到兩軍對持僵持的階段。

 現在,誰能撐住撐下去,誰將擁有最後的勝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