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天下第一逆賊》第198章 爺孫謀南北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天下第一逆賊搜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快一百月票了,還差幾張,懂?一百月票加更一章~

……

宮中。

營造高大寬闊的宮殿裡,顯得很是涼爽。

隨著皇帝的回京入宮,宮中像是重新活了起來一樣。

無數的妃嬪,派人送來了各式的小東西,想要討取闊別多日的皇帝的歡心。

女人們的禮物,被擋在了殿門外面。

宮殿裡,一片無聲。

唯有朱棣,不時攪動清水潔面的嘩啦水聲。

朱瞻基站在一旁,身形筆直。

恭敬之中,帶著一絲堅毅。

不知何時,殿內的水聲消失了。

朱棣拿著塊布,擦著臉上的水漬,走到了寶貝大孫子面前,厚實的手掌在其肩膀上重重的拍了兩下。

朱瞻基的身子,除了一開始稍稍晃動一下,隨後便紋絲不動。

朱棣眉頭一挑,臉上多了些喜悅,卻也暗含著一些憂愁:“真的是長大了!”

也不知為何,皇帝突然長歎了一聲,感歎了一句。

這大概是所有,上了年紀的人,共有的情感吧。

就算是朱棣,這位身為大明朝的皇帝陛下。

他時時期盼著,自己欽定的皇太孫,帝國未來的繼承人能夠快些成長起來。但是當對方真的長大了之後,卻又會生起感懷。

大概是那種,孩子長大了,也就預示著自己的老去。

長輩的,自然是想要將事事都親力親為的操辦好,好讓兒孫能夠無憂無慮的,在自己走後開開心心的生活下去。

但對於朱棣,這樣的一位帝王來說,事情是永遠都做不完的。

也正是因此,方才有剛剛的那一聲歎息。

朱瞻基能感受到,就算是傻子,在見過了過去那些雞湯後,也能感悟得到朱棣的情感波動。

他露出一對潔白的門牙,滿臉的笑容:“在您面前,孫兒永遠都是孩子。”

說著,他就扶著朱棣,走到一旁的軟榻上坐下。

朱棣佯裝做怒,拍拍朱瞻基的後腦杓:“你小子是要累死你爺爺我?還真想讓我,替你們把事情都辦完了?”

朱瞻基嘿嘿一笑:“您就該是長命百歲的。”

朱棣笑了笑,再次抬起的手,終究是未曾再拍下,他正正色:“你母親與我說了不少,提及的都是你的親事。你爹就是一頭蠢驢,眼看著你越來越大了,也不知道上上心你的親事。這次朕回京,等過了年,要親自操辦你的親事。”

朱瞻基有些遲疑:“孫……”

啪!

一聲脆響,在朱瞻基的後腦上再次響起。

朱棣瞪著眼:“再說你小,朕就將東宮裡那幾個丫頭,統統給發配到緬甸宣慰司去!”

朱瞻基坐蠟,癟癟嘴,不說話了。

朱棣嘿的一聲:“皇后,只能有一位。再多情,你也要分的清輕重。說說吧,最中意哪個丫頭。”

這話有些過了。

不是說,讓朱瞻基親自決定太孫妃的人選。

而是一開始,談及到皇后的話題。

只有皇帝,才能擁有皇后!

朱瞻基愣了一下,不知道這話該怎麽接。

朱棣大概也才反應過來,拍拍自己的後腦杓,哈哈一笑:“倒是朕糊塗了……要我說,如今南疆那位,是斷然不可能的。那個文想,和如今還被你關在錦衣衛昭獄裡的那個逆賊也有關系吧……如此,便從紅衣和孫丫頭裡面選了。”

朱瞻基不說話。

他心裡也說不清,到底誰輕誰重。

要說,他是想幾個女人的位份都是一樣的。

畢竟。

誰叫他是如此的博愛,

且一視平等。朱棣也在沉思。

太孫妃的人選,不是宗室裡那群豬隨便取個媳婦。

這件事,關系到未來多少年後,大明的后宮主位。

那是母儀天下的位子。

老朱家,向來不推崇所謂的門當戶對,亦或是世家大族。

但,娶妻娶賢,這個道理按照老朱家的小農基因,那是根深蒂固的。

良久後,朱棣方才開口:“便選孫若微那丫頭吧。畢竟,他們家和你母親家裡,也是沾親帶故的,都是熟人。其他三人,進側妃位吧。紅衣那丫頭,要賜名,總不能身為太孫側妃,連個名字也沒有。”

皇帝一言而決,將所有的事情,都給安排的妥妥當當。

大抵和自己想的一樣。

朱瞻基也沒有異議,只不過心中卻是有些揣揣的。

他是在怕,等回了東宮,這事要是讓文想那丫頭知道了,只怕當場就要化身文青怨女。

然後就是,長歎息以掩涕兮的場面。

有點對不起屈原大夫,但朱瞻基覺得自己,也實在是想不出,該如何形容了。

朱棣則是在觀察著寶貝大孫子的表情,見小子沒有異樣,心中也松了一口氣。

爺爺不好當啊!

尤其,是在廢物兒子不當家的情況下。

他是又當爺爺,又當奶奶的。

去哪說理去?

不由的,朱棣就想到了,已經走了十多年的徐皇后。

心中又是一陣哀傷。

若是皇后還在,看著如今孫子將要成婚的場面,只怕是要高興的合不攏嘴了。

然後,皇后必定是要親自操辦起來,從婚衣彩禮,等等一應事物,都要親力親為起來。

想了想,朱棣又將一腔憂愁,化為一聲長歎。

提提神,朱棣轉口道:“鄂宏大前些日子,親自上奏章給我,南疆眼下有錢有人,進展迅猛。雖然他沒說,但朕看得出,他是在問朝廷,等他打下南疆之後,如何安排南疆。”

“自然是設立新的承宣布政使司,先由額宏大、靖江王府、黔國公府,以大明官兵鎮壓管轄。朝廷再徐徐圖進,另派文官,一一接管。”朱瞻基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這是他早就謀劃好的。

至於讓朝廷徐徐圖進,是因為新征之地,必定叛亂四起,若是沒有大軍全權鎮壓,難免會有反覆。

等到地方上,被清洗過幾遍之後,才是長治久安的時候。

朱棣點點頭:“朕也是這般想的。但南疆離京太遠,不可全權交由一人之手。這個道理,你該明白的吧。”

謹防藩鎮割據。

是身為帝王的必修課之一。

朱瞻基沒有思索的點頭:“朝廷,可派一員重臣,或是宗室,總領督辦南疆事務。南疆本土,因地劃分,諸軍分管各地。也好為之後化設新的承宣布政使司預備。”

朱棣點點頭,沒有當即回應,換了個話題道:“靖江王上奏,說有感廣西人口增多,王府不敢多佔土地,徒添百姓負擔。意欲讓朝廷收回廣西食邑,轉封交趾,乃至於緬甸也行……”

朱瞻基一愣,老爺子說的這話,雖然有些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他是沒有想到,他那個靖江王的族侄,會這般迅速的行動起來。

見朱瞻基沒有開口,朱棣再次詢問:“此事,你如何看?”

朱瞻基眨眨眼:“孫兒以為,有宗室在南疆看著,終究是好事。這事,靖江王前番,也與孫兒提及過,他是想要為朝廷分憂的,但是一直沒有門路。這次,大概是看到機會,想要在您這裡露露臉的。”

朱棣沒急著發話,他看看殿外的天色時辰。

轉頭對一旁的太監吩咐著。

“進膳吧,朕與太孫一起用。”

老爺子這是要長談一番了。

朱瞻基默默頷首,想著事情。

……

宮中的禦膳,並非每頓都是龍肝鳳膽。

大明的皇帝,更不會出現,花十兩銀子買一顆雞蛋的荒唐事。

偏殿裡,朱棣和朱瞻基爺孫兩,相對而坐。

中間的桌子上,也不過是三菜一湯。

蔬菜只有一樣,兩道牛羊肉菜,一份菌菇湯。

朱棣吃飯的時候,嚴格的恪守著食不語的規矩,咀嚼的也很是慢條細理。

只要條件允許,他總是會遵照古人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可若是在軍中,大概是要一腳踩在凳子上,一手按在桌子上,另一隻手握著羊腿,大口大口的啃著。

環境,決定了人的禮儀舉止。

朱瞻基很不習慣於吃飯的時候不說話,哪怕是已經十幾年了,還是不習慣。

這大概是,能夠橫穿數百年的時空,且依舊根植在基因之中的秉性了。

朱棣安靜而快速的吃飽肚子,放下碗筷,拿起濕毛巾擦手。

抬頭看向對面的孫子,只見碗裡還裝著半碗飯。

“不合胃口?”朱棣和善的詢問著。

搖搖頭,朱瞻基回道:“您打算怎麽安排靖江王?”

原來是在想著心事。

朱棣輕輕一笑:“你吃著,聽朕說就好了。”

在皇帝面前,吃著飯聽皇帝說話。

朱瞻基乾不出這樣的事情,也不敢真的這樣做。

他放下了碗筷,招手讓人將這裡收拾乾淨。他則是到了一旁,倒好了兩杯茶。

看著大孫子這般懂事,朱棣滿意的笑著,走了過去:“聽說當初,你一到柳州,靖江王就趕忙過去覲見了,倒是個懂事孝敬的人。”

對於靖江王府這一支,朱棣的感情並沒有多深。

當初,這支還是太祖高皇帝,念及家人方才獲封的。

朱棣想了想,他這些年,除了登基之後的頭一年,上一代老靖江王才來過應天一次。

但他對靖江王府,能在太孫初到廣西,就趕忙覲見,表示很滿意。

朱瞻基點點頭:“宗室裡,朱佐敬這般的,卻也少之又少。”

“緬甸太遠了,朕不放心將他給丟過去,要是出了些什麽事,朕有愧於太祖爺。”朱棣已經想了很久,將心中的安排緩緩說出:“老撾宣慰司,亦或是木邦宣慰司,或靠近交趾,或靠近雲南,朝廷倒是都能顧忌的到。”

皇帝是打算將靖江王府,遷封到老撾或者木邦。

朱瞻基沉吟下來,腦海中浮現出老撾和木邦,在南疆的具體位置。

若是在老撾,則控弦交趾,及更南面的佔城等地。

若在木邦,則可監視南疆西部、西南部,孟養、緬甸、底兀剌、大骨剌等地。

但這兩處,都不算是最好的地方。

朱瞻基看了眼老爺子,緩聲開口:“何不,定在八百大甸?”

這算是南疆中心地帶了,境內也有河流,可直通大骨剌,連通印度洋。

按照朱瞻基的謀劃,鄭和是要在大骨剌修建船廠、軍港、軍營屯田的。

靖江王府遷到八百大甸,則可以為鄭和,將南疆內地的威脅,擋在後面。

朱棣細細的琢磨著,他對南疆沒有多少的印象,只知道每隔幾年,都會有一批人入京朝貢。

“來人,將南疆堪輿取來!”

想不到,但不妨礙宮中有著最是精細的南疆堪輿地圖。

朱棣吩咐了一聲,不多時就有四名太監,抬著巨大的南疆堪輿過來。

很形象,雖然有些地方還不精細,但在如今卻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朱瞻基看著宮中珍藏的南疆堪輿,心中如是評價。

朱棣已經站在了堪輿前,雙眼在地圖上不斷的掃過一遍又一遍。

“朕有意,加封於靖江王,賜親王銜!”良久之後,盯著堪輿的朱棣,平靜的說出了一句。

朱瞻基頓時大驚。

眾所周知,字越少事越重要。

在國朝封爵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字越少,爵位越高。

如漢王,如趙王。

忽然,朱瞻基心裡又樂呵起來。

他在想,老爺子會給靖江王一個怎樣的新王號。

南疆?

南洋?

海王乎?

朱棣則是再次開口:“南疆畢竟新征,朱佐敬身為宗室,當為表率,可封地八百大甸。”

皇帝認同了太孫的提議。

他接著說:“鄂宏大鎮守緬甸、底兀剌,朱佐敬鎮守八百大甸、老撾,黔國公府鎮守孟養、木邦、車裡,鄭和守大骨剌。”

皇帝已經將整個南疆,視作大明之土地,在行封賜鎮守之舉。

朱瞻基一一記在心中,至少皇帝的這番話,在未來的三五年裡,都將會成為整個南疆的政治基調。

無論是鄂宏大、朱佐敬、黔國公府、鄭和,都將成為南疆的權勢人物。

“聽說,你有意遷移中原百姓南下,於南疆定居開墾耕種?”朱棣忽然問了一句。

朱瞻基點點頭:“歸化南疆土著,需要數十年,兩代人的努力。朝廷不可能數十年的提供鎮壓。唯有當真正的大明子民數量,超過南疆土著數量,南疆才是真正穩固的時候。”

騰籠換鳥。

朱瞻基說的很是平靜,但真要是推行起來,那就是無數的血雨腥風。

當南下的大明子民,與南疆土著發生衝突的時候,南疆軍政方面會站在哪一方?

這個問題,用腳都能夠想得明白。

朱棣口出諭令:“朕意欲,遷山東、河南、湖廣、直隸,各十萬戶,前往南疆。”

近百萬大明百姓,被皇帝一句話,給遷往了南疆。

大遷移,對於百姓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但朱瞻基知道,老爺子這個決定沒有錯。

無論山東、河南,還是湖廣,這些年屢遭災害,百姓艱苦。

這個時候遷移百姓前往南疆,更多的是為了能讓他們活下去。

而遷移南直隸百姓,則是為了減少直隸人口數量上的壓力。

朱瞻基相信,朝廷推動遷移只不過是一方面。

等到前段時間,親自去南疆走上一遭的兩淮鹽商們,將南疆的富饒帶回來後。朝廷僅僅只需要提出一條減免賦稅的政令,直隸必將會有無數的百姓,自發的舉家前往南疆。

去南疆,土地是自己的,賦稅還會減免。

無論如何,也比在內地,種著地主家的田,還每每吃不飽肚子強。

“陛下聖明。”朱瞻基出口奉承。

朱棣輕笑一聲:“便是我不說,你小子難道就不會提出這一條了?朕不求南疆如何,朕看中的是南疆的土地,還有那裡的糧食。”

他輕歎一聲,接著道:“中原百姓,時常果不飽腹,朝廷牽扯太多。有南疆的供給,再有中原百姓南下,可解朝廷賑濟之壓力。朕,屆時也有充足的底氣,去草原上好好的與那些余孽,較量一番!”

朱瞻基聞聲,抬頭看向老爺子。

老爺子還是一心隻想著北征。

在老爺子的心裡,南疆其實並不重要。

南疆的重要點,僅僅在於,能多產糧食,能填飽大明百姓那嗷嗷待哺的肚子。

百姓都吃飽了肚子,便不會出事, 到時候老爺子才會有十足的精力,去完成掃蕩草原的宏圖偉業。

朱瞻基忍不住開口解釋:“爺爺,南疆不單是生產糧食,南疆很重要!”

他還沒有詳細解釋,朱棣已經抬手打斷。

“今年,南疆諸王室,回入京朝貢,到時候朕會留下他們,南疆王室也都會被冊封於中原。屆時,朝廷會分出總辦南疆諸軍政要務之衙門,你想做什麽,自己接手去做。”

前面,朱佐敬將要被加封親王的消息,已經足夠讓朱瞻基震驚的了。

但是現在,這個剛剛聽到的消息,卻讓他更加的震驚。

老爺子要將整個南疆,交到自己手上!

這尼瑪,可就是王中王,皇中皇了!

朱瞻基連忙站起身,抱拳彎腰低頭。

他不敢應下這事。

哪怕老爺子是他爺爺,可老爺子也是大明的皇帝。

皇帝說的話,從來都是要掰開了揉碎了,去思思的琢磨著。說不好,就是老爺子故意做的一個破綻,就看他會不會上鉤。

因為這事,幾乎就是在朝廷之外,再立一個朝廷!

天下第一逆賊最新章節地址:https://

天下第一逆賊全文閱讀地址:https://

天下第一逆賊txt下載地址:https://

天下第一逆賊手機閱讀:https://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99章爺孫謀南北)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天下第一逆賊》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