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區,整體給我的印象並不像一個城,更像有一個個小鎮串聯起來的大鎮,環境也比較清淨、優美,鳳儀門和翼雲閣可以說是山亭的標志性建築物。
盡管去了兩次山亭,但我還沒有去過山亭的抱犢崮和熊耳山,我第一次去是和一位貴州老鄉去,當時本是去抱犢崮的,但是我倆坐錯了公交,就去了山亭的漢諾莊園和旁邊的紫雲湖公園,莊園比較好看,是釀葡萄酒的酒莊,像北歐小鎮,裡面有釀酒酒堡車間、酒窖、葡萄示范園、葡萄長廊等可以遊遊,也可拍拍那小草原。
第二次去山亭,主要去了抱犢崮和翼雲石頭部落,當時還錄視頻記錄了這裡的美景,在這裡一玩就玩了一小半天。
抱犢崮,1938年2月,***以戰略家的眼光,提出了八路軍主力部隊進入山東、依托魯南向徐海地區發展的設想。他決定:“第115師全部向東出動”,“轉入山東境內,並以魯南山地為指揮根據地,發展至徐海南北”。1938年冬,魯南軍分區司令員張光中派洪振海、王志勝出山到敵佔區棗莊建立抗日武裝,開展抗日鬥爭,洪振海、王志勝經過艱苦鬥爭於1940組建鐵道遊擊隊。之後115師開始進入魯南山區,羅榮桓、陳光同志於9月率八路軍115師師部、686團到達抱犢崮山下的大爐,並把師部設在此地,11月20日成立了魯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嶧縣抗日民主政府,縣政府機關應駐在抱犢崮西側的北莊鎮南泉村,115師民運部長潘振武任第一任縣長。
在此,羅榮桓元帥確立了“以抱犢崮為中心,向北向西連接大塊山區,向南向東南發展大塊平原”的戰略思想並順利實施;成為魯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誕生地、八路軍第115師司令部所在地、著名的“翻邊戰術”孕育地、指導山東抗戰“,她是插在日本侵略者脊梁上的一把鋼刀,是華北連接華中根據地的樞紐,是膠東通往中央的秘密通道,號稱山東的“小延安”。
而且抱犢崮不僅僅是一個紅色革命景點,它還有它背後的美麗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君山下住著一個王姓老漢,樸實又勤勞,耕種著幾畝貧瘠的山地,年複一年,日夜操勞,流盡了汗,累彎了腰,可是每到收獲季節,官府便派一些如虎狼一樣的差役催租逼稅。把王老漢家維持生命的一點糧食洗劫一空。王老漢憤恨交加,無以為主。
為了逃避官府的盤剝,遠離塵世的叨擾,決心躲避到又高又遠的君山頂上去耕種。山頂數十畝,土厚尺余,猶如天堂。但是山險峻難攀。老漢的耕牛無法上去。他隻好抱了一隻初生的牛犢攀上山頂,搭了茅舍,辟了田地,伴著明月清風、松濤泉水安度余生,餓了采集松籽、茯苓充饑,渴了飲幾口甘冽山泉。久而久之,漸漸神清目朗,風骨輕脫。後經一仙人點化,居然羽化成仙。
數年後,有人看見抱犢老人牽著牛犢到山亭沽酒,巧遇一美若天仙的女子,二人善締良緣,飄然而去。在後來,有人看見他們寒冬臘月在集市上賣鮮桃。抱犢崮的山名便在民間廣泛傳開。
清代詩人雷曉專門為此作詩一首:謠傳山上有良田,鋤雲耕雨日月偏。安得長梯懷抱獨,催租無吏到天邊。
對於翼雲石頭部落的話,我記得裡面有古村落,滑水梯、城牆、人物紀念館、翼雲山,石頭也很多,可爬山、也可滑梯,我覺得這個翼雲石頭部落還是弄得很不錯的,我去年11月發的一個QQ動態可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