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洪易身上的這股自信。
顧衝滿意的笑了,讀書人不一定要以謙遜為美德,自信、聰明,自強不息才是最重要的品質。
自信,不是自大。
自信,本就是實力與強大的標志。
有實力和底蘊的才叫自信。
顧衝要的就是洪易這股自信,他心經最後一章,差的就是洪易和諸子百聖的心意。
這些人都是最貼合天地聖道的人。
他們代表了這個天地之中最核心的思想。
洪易,更是諸子之中的最關鍵一子。
心經要包容萬物,就需要將這些代表了天地最核心聖道的人都包進去。
總攬儒佛老莊、包含諸子百家,不是要說說那麽容易,還需要做到,只有做到了,念頭才會通暢,心經才會圓滿。
……
洪易離開了顧衝的房子。
本想著將佔卜出來的結果告訴師父,讓他小心預防,沒想到,師父比他知道的還清楚。
洪易也就放心,不再去多想楊盤和夢神機的事情。
轉而靜心備考。
……
大乾六十年,三月初九,三年一次的進士考試在今天舉行。
一共九千名舉子。
玉京城在夜晚的時候,竟如白天般,車水如龍,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馬兒嘶鳴,車輪滾滾。
火把、燈籠,將灰蒙蒙的三四更天,襯托的如同白晝。
到了白天。
更是人海洶湧。
下午。
各路舉子進入貢院。
大乾王朝特地派出了兩千禦林軍佇立守護。
如今的玉京城之中,乾帝楊盤親征雲蒙,太師洪玄機隨君兩側,京城朝中的事務被楊盤交由了兩個兒子同一些大臣處理。
這次的監考,就是由玉親王楊乾加上和親王,還有內閣大臣李神光做主。
他們全都來到貢院了。
本來,文考之前,還有一場武考,會決出武狀元,但洪易本就已經是西域封疆之主,自然不必再參與這等層次的角力。
今日,貢院開門。
足足九千舉子,各色各樣的人都有,年老的甚至有八九十歲,甚至還有一個七八歲的孩子。
“那位老舉人,怕就是前朝的那位謝文淵了,他雖然隻參加了一次科舉,才是舉人稱號,學問道理卻是一代大家,後來沒有再參加科舉不過是不願意入仕罷了,憑這老宗師的學問道理,神魂早已經堅定無比,只怕可以隨時一躍而上渡過五六重雷劫了。”
洪易遠遠的看見那位老宗師,被許多門人弟子攙扶著,到了貢院門口,更是被侍衛親自攙扶著進去,足可見朝廷對這位老宗師的看重。
老實說,謝文淵能來參加科舉,連玉親王、和親王、甚至滿朝大臣都沒有想到。
監考的李神光更是心中有些複雜了起來。
如今的天下文人,若說學問道理,有哪一個能勝得過這位桃李滿天下的文壇宗師。
當他親自來了之後,狀元若不是這位老宗師,怕是天下文人都要指著鼻子罵他了。
甚至連李神光自己都苦笑搖頭,他也實在不認為九千舉子之中,能有誰做文章勝得過這位老宗師。
在進入貢院的隊伍之中。
一個八歲小童極為矚目。
他精致的和一個小瓷娃娃一樣,但是卻在眼神之中透露出十足的老成,充滿著智慧。
這就是本次科舉裡,另一個被人引為佳談的人物了。
一次科考中,上有九十高齡的老人,下有八歲小童,足可列為後世佳話了。
那老人就是謝文淵,一代文壇宗師。
這小童的身份也不簡單,是為大乾王朝知名的一位神童,千年世家方家的小孩,名叫方圓。
他不是任何鬼仙都轉世,就是神童,一個八歲的神童。
方圓內心思索:“這九千舉子之中,怕的確也就那老宗師謝文淵能和我一較高低了,但,我若用出錦繡文章的華彩,便可完全遮蓋住他那中正平和的精神。”
“這次的狀元,便非我莫屬了。”
八歲的方圓自信一笑,輕輕撚動小指上的一枚戒指,小步跨出,走進考房。
這小戒指是方圓打掃祖屋的時候,在破碓裡發現的,是聖皇“極”的神器。
他,不僅是一個文章上面的神童,還是一個十足的修道天才,天生的大氣運者。
看著人人有序地進入考房。
洪易也慢慢的走了過來。
當洪易出現的消息傳入內院之後,玉親王、和親王、李神光等人都變色了。
這個在西域幾乎征服了一個國家的洪易,居然也回來參加這次科考了。
他們都清楚,以洪易如今在西域的勢力,幾乎就是大乾王朝的又一個冠軍侯,甚至比冠軍侯還要厲害幾倍。
再加上乾帝楊盤對於洪易態度始終曖昧之極。
洪易打下了西域,他卻隻給給封了一個鎮西將軍的勳爵,相較於洪玄機的武溫侯和楊安的冠軍侯,誰都能看出來他對洪易的態度。
是忌憚,是早已經將其視為敵人的態度。
而,洪易面對乾帝楊盤的態度,卻是什麽都沒表示,甚至在這樣曖昧的關系之下,他還來參加科考了。
這讓玉親王、李神光等人都是震動不已。
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
現在乾帝楊盤不在京城,他們也不好處理,畢竟洪易還是大乾的將軍,又沒有真正撕破臉,大乾又有哪一條法律規定了,不允許人家參加科考的。
所以,一段沉默之後。
他們都選擇了當一個瞎子,好似根本不知道洪易到來似得,不去多關注。
貢院大修了一次,是以完全容納下了九千舉子。
考房之中。
當此次科舉的考試題目, 發了下來後,洪易一眼就看見了,很簡單的兩個字。
“子曰:”
題目的寬度很廣,是讓人任意從諸子百聖經典之中擇出一句破題,然後再承接自己的理解,寫出一篇文章。
洪易看到這個題目,忽然笑了。
“我心門經義,吾性自足處,人人皆是聖人,所以,子曰就是我曰……”
子曰就是我曰。
我便是聖人!
一眨眼,洪易抬筆破題: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只要言論貼合聖道,便是為天下之法,就算他是一個匹夫,也可做百世之師,也可稱子做祖。
這就是“致良知”的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