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等右等還是不下雨,春耕也只能現在開始,比去年還是完了些天。
春耕首先開始的還是水田。因為靠近烏東河,灌溉水田也方便;旱地就有點困難了,雖然地也耕完,旱地種了包谷也不會出苗。
劉昌盛隊生產隊大概有20近頭水牛,承擔了全隊近200多畝水田以及一些平壩地方旱地的耕作。
特別是水田的耕作。是要做到“三犁三耙薅(hao)二道”的。三犁三耙,是指在栽秧之前,要將水田犁三遍、耙三遍;薅二道,是說栽秧以後,薅秧要薅兩次。其中的薅秧,是靠人力在田裡面做的。但是三犁三耙,就要使牛了。
第一犁,是在打完谷子、收完谷草之後做的,越早越好。為什麽?因為在收谷子時,必然會有一些谷粒灑落在田地裡,及時翻耕田土,會把灑落的谷粒埋入田裡,谷粒爛了後自然會增加田土的肥力。用農民的話說,就是“一顆谷子爛了,周邊的泥巴都要黑一團”。如果翻耕遲了,田裡的不少谷粒就會發芽,甚至長成小苗,谷粒埋在田裡的時間也減少了,谷粒和谷苗不易爛熟,也就影響到水田的肥力。所以農民說,“八月犁田滿碗油,九月犁田半碗油,十月犁田光骨頭”,雖然有些誇張,也有一定的道理。
其實這時候耕地不止是因為谷子的事,主要還是這時段耕地稻粧腐爛快。
但是,由於秋收是大忙季節,最重要的當然是收獲,田裡黃澄澄的稻谷,坡上大片的包谷,都要收到場壩上晾曬。小春的播種,事關明年青黃不接時的吃飯問題,麥子、油菜,也要在坡上種下去的。田裡,地裡,場壩上,都需要勞力。所以,只有保證最急需的收獲工作,把可以推遲的犁耙工作適當推遲。
這一推遲,就錯過了溫暖的日子。往往到了立冬,隊上的水田連頭道都還沒有犁完。這要誤第二年的生產的。所以,這時就一改前段時間勞力不夠、隻安排個別少數耕牛犁田的狀況,轉而安排全部耕牛犁田了。只是這時天氣已經相當冷了,人和牛整天泡在田裡面,苦了使牛的人,也苦了牛。
秋收過後,水田沒肥力,擔心來年種稻子長勢不好,隊裡通常就會安排大家出工去采集落葉樹的樹葉,丟到田裡,用水泡著使其腐爛。這道程序叫壓田。
頭道田犁完之後,進入農閑時期,人、牛一起休息、過冬,過年。一直休息到第二年的春分時節。
春分過後,隨著天氣暖和起來,農事活動也漸漸增多。耕牛的假期就會結束了,每天到水田裡面勞作:沒有犁頭道的田,要趕快補犁;犁了頭道的田,要耙田了;耙了頭道的田,要犁二道。總之,要在小春收獲之前,把所有的水田都二犁二耙,才不會耽誤大春的栽秧。
——————————
二犁後,所有的冬水田還要做一項重要的工作:糊田坎。
所謂糊田坎,就是用冬水田裡面的稀泥,在田坎上糊上厚厚的一層。因為田坎經過去年一年的日曬雨淋,人走牛踩,受到的破壞很大。如果不予修補,秧子栽上後,就可能出現漏水,嚴重的甚至可能發生田坎垮塌,造成損失。所以,加固田坎是一項重要農活。
糊田坎的工具是一把釘耙。不過不是二師兄使的九齒釘耙,而是五齒的鐵釘耙。糊田坎時,人必須下田,站在水田泥裡,用釘耙撈起田裡的稀泥,把稀泥一耙連一耙地搭在田坎上。搭了四五耙,搭在田坎上的田泥約莫有一米長了,
就把釘耙柱在田裡,一手扶著釘耙,一腳站在田裡,伸出另一隻光腳,用腳板把剛搭上的田泥抹均勻,弄光滑。然後,再開始糊下一段田坎。 ——————————
當然前期篩選備好的秧苗開春後就會撒在了備好的秧苗田裡,等待它們發芽成長。一般秧苗長到3~5寸長時即可移栽,育種的時候秧苗是比較密集的,不利於生長,為了讓稻子有更大的生長空間。
育秧苗就把種子撒在秧苗田裡就好了嗎?不是的。水稻育苗工序:準備種子——苗場整理——浸種——催芽——播種,五道工序。
準備種子,選擇高產、抗病力強、適合本地區生長的優質品種。
苗場整理,選擇背北溫暖肥沃的地塊,根據用種量多少而定,平整地塊,寬為1.2米,長以種子而定,建議水田深耕,有確保種子的出苗率。
浸種,浸種前必須晾曬四小時,早春用三十度的溫水,浸泡二十四小時取出。
催芽,催芽前必須把種子清洗乾淨,(早春)再用三十度溫水浸泡二十分種,取出涼乾水,用桶,加入六十度左右的熱水,用竹片或者其它器皿與水隔開,用袋子裝好種子放進桶裡,用小鍋蓋或臉盆蓋住,四個小時更換一次六十度的熱水, 同樣用三十度的溫水浸泡二十分鍾。經過兩天時間的就完成了,發芽度也基本一致。
播種,在板坡一般采用水田半旱育秧法,即使用鐵絲或竹片搭建拱棚,床面寬為1.5m左右,中間高度為25-35cm左右,每隔50cm左右插一根,然後用塑料布在兩側進行覆蓋,最後在拱棚頂部重疊20-30cm左右即可,如果通風煉苗可從頂部揭開,該方法操作比較方便,省工省力,方便後期管理,有利於使秧苗生長整齊,提高成苗率。
後期管理,及時注意天氣變化,高溫氣侯揭開兩頭的塑料布通風透氣,避免燒苗,勤檢查,保持苗場的濕潤。
————————————
馬上就要栽秧了,才開始最後的一犁一耙。第三次犁田一般是在栽秧的前幾天犁的,而第三次耙田就是在栽秧的當天耙的。綠油油的秧苗已經從秧田裡面扯起來、洗乾淨,運到要插秧的田坎邊了。使牛的人扛著耙子,趕著耕牛,也到了田邊,把牛架好,一聲吆喝,牛拖著耙子下了田。耙田要走遍整塊田,把田耙平,田泥耙絨,便於插秧。有的田塊太小,或者形狀彎曲,耙子不能全部走遍,就要用鋤頭挖,把田整平,叫做“挖田角”。注意,不是挖牆腳啊!
耙田時,把田泥混到水裡,成為一田渾水。所以,又把第三次耙田叫做“打渾水田”。打了渾水田,再插秧,渾水裡的泥沙會慢慢沉下來,穩住剛插的秧苗,使剛插的秧苗不會漂起來。農民的說法是:渾水田打得好,就不會“漂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