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劉福寧辦事很妥當的,他在喝酒間一拉二打地把事情辦成了。三人還成了好哥們,還合計出了些創收吃飽的歪辦法。
大哥劉福明的事情還算順利,找了大隊領導和相關人等,也托了點關系說說了自己的困難。大隊領導也說了些注意事項、以觀後效、警告不要踩紅線等等後。事情也算有驚有險的過去了。
事情翻篇了,但原來他那個投機倒把的小生意是做不成了。
劉福明草席的手藝已經傳給小弟和媳婦,不用他操心了。劉福明這幾天也在暗自琢磨,從隊裡生產勞動收工回來,還能做點什麽事情呢?不能整天只知道種地、收拾家務、抱老婆生娃吧。他思考著,很快編有了大概的主意。
一年後,隨著他第一個孩子的出生,劉福明也找到組織了:供銷社。
劉福明腦子活,有文化(上過兩年學),懂生意,為人隨和,能拉下臉。在區供銷社的老張的引薦下,乾上了大隊采購員。歸供銷社管,主要工作就是幫供銷社去區裡幾個大隊采買、調換桐油、豬鬃和農特產等,基本還是乾老本行。但劉福明心底子裡踏實很多。隨著大女兒的出生,小弟也找到了對象。大家有乾勁,笑容掛滿面,這個家也開始有了一些好的變化。
首先變化就是,劉福明朋友多了他也更忙綠了,時常一兩天不著家。這不女兒出生快半月了,還沒給她取個還名字呢。今天特意把一家四口人匯聚於堂屋,商量起起名大事。
娃娃,小不點一個,沒發言權已經自動忽略了。
老婆孟美岐先開口說:“就叫劉寶兒吧,好記。”
小弟劉福寧首先跳出來反對:“太俗啦,村裡叫寶兒的女娃好幾個了呢。我們是有家譜字輩的,就按字輩起名字吧。我看看,福昌徳仁,到閨女該是昌啦!”
劉福明也很認可,點點頭道:“是該按字輩起名,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那叫劉昌什麽呢?”其他兩人隨後都說了些個字,但是三人都不滿意。沒主意了,兩人看向劉福明,看他拿主意。
“春天出生的,剛好山上蘭花開了,就叫劉昌蘭吧。”劉福明拍板道。
小弟立馬讚同,孟美岐想了想也沒想出更好的主意,也同意了。只是她念叨個不停:“昌蘭,昌蘭,昌男,還不是就是怪我沒給你生個男娃!”
兄弟倆都有點臉紅,趕忙轉身抱起劉昌蘭哄起來:“昌蘭、昌蘭”。
快樂時光飛逝。
沒兩年小弟劉昌寧也結了婚,娶了不遠村子的朱粉娥,兩人有了個三個孩子,一男兩女。
兩兄弟也分了家,大家搬出堂屋,分別住了一間耳房。由於沒有老人,堂屋空置了當公房用。
劉昌明的老婆孟美岐也到了高產期,隔兩年生一個,分別生下了老二劉昌盛、老三劉昌浩、老四劉昌毅、老五劉昌軍、老六劉昌平、老七劉昌旭並且還都是男孩。老六劉昌平兩歲時連著出痧子水痘沒抗過,夭折。這年頭別談醫療條件,兒童、老人病亡率都很高,一個小小的感冒就可能死去。老六劉昌平早夭,宗族不給進祖墳,只能草草找個山崗埋了。
隨著孩子們的出生成長,劉昌明兄弟的擔子更重了。兄弟倆時常在外奔波,短的跑榕縣,長的地方跑黔州水市,不長在家。撫養和照顧孩子的重任就放在了兩個女人身上。女人不叫苦不叫累,每天出工掙工分,耕種自留地,還要照顧家裡和孩子。難怪西雲省的人人誇:榕縣媳婦,老是要得!
還好幾個大的孩子都已懂事,已經開始上學,空余時間可以分擔家務、照顧弟弟妹妹。但繁重的勞作還是讓兩個女人蒼老得快,小弟媳婦朱粉娥身體越發不好了。
母親若一汪甘泉水,滋潤了孩子,自己卻也漸漸乾枯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