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秦堅幾個詳細討論一番後,王學新才明白此時火炮身管的製作分絲緊身管、筒緊身管和自緊身管幾種。
其實王學新是知道一些這方面知識的,現代華夏坦克炮就用了“單壁自緊”這種技術,“單壁自緊”應該就是這時代所說的“自緊身管”。
不過叫法不一樣同時王學新也不知道它的發展過程和分類,一時沒把它們聯系起來。
聽秦堅的解釋,就是火炮炮管這玩意在使用中容易出現裂痕繼而炸膛。
這倒不是因為膛壓……雖然膛壓是炸膛的因素之一,但炮管需要用“絲緊”、“筒緊”和“自緊”,卻是因為熱脹冷縮。
炮管通常會有一定的厚度,而且口徑越大厚度越厚,這樣才能承受開炮時帶來的膛壓。
但如果只是一味的堆鋼鐵增加炮管厚度卻起不了作用,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原因是火炮開火時炮管內圈因為炮彈的磨擦以及火藥的爆炸產生大量的熱量短時間會受大量的熱迅速膨脹,這時溫度甚至還沒傳到外圈。
更要命的還是,想要保持外圈與內圈同步膨脹的話,應該是外圈受熱更多內圈受熱更少……因為同樣的角速度下外圈的周長會比內圈大得多。
炮管受熱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它內圈受大量的熱外圈卻幾乎不受熱。
於是每打一發炮彈內圈膨脹的力量都會在撕扯外圈,時間一長炮管就會出現裂紋,裂紋會在使用中不斷擴大最後突然破裂……這就是炸膛。
為了避免這種因為內外圈受熱膨脹錯位造成的炸膛,人們就發明了“緊縮炮身”技術。
原理很簡單:炮管內圈不是會受熱膨脹嗎?那就先把內圈進行某種程度的擠壓,這樣就可以抵銷一部份膨脹帶來的影響!
絲緊炮身就是在炮管上用鋼絲或鋼帶一圈圈的用力纏繞擠壓。
不過因為它是用鋼絲一圈圈纏繞上去的,所以它在縱向沒有得到加固,炮管容易受自重的影響而彎曲。
筒緊身管就像老套筒一樣用一個炮管套另一個炮管,區別只是外圈炮管的內徑應該稍小於內圈炮管……這在一般情況下是套不上去,但如果給外圈炮管加熱使其膨脹,就可以“勉強”套上去,等外圈炮管冷卻後就實現了對內圈的擠壓。
很明顯,筒緊身管同時能實現縱向的加固會比絲緊身管穩固,但實現起來卻更困難。
自緊身管就是直接在炮管內部增壓使其內壁與外壁密度不一樣從而達到內圈自緊的目的。
這三種工藝“自緊身管”難度最大,以八路軍現有工業水平想要實現不太現實,“絲緊身管”雖然已經實現但已經落後……
秦堅對這方面了解頗多,他介紹道:“絲緊身管技術是日不落發明的,他們的戰列艦主炮現在還在用這種技術,聽說鬼子戰列艦上的主炮也有部份使用這種技術,它已經不太適應現在的戰場需求了!”
對此王學新可以理解,日不落被漢斯用潛艇戰封鎖搞得物資奇缺,鬼子在資源方面也沒得省著用,所以就還留著“絲緊身管”技術湊和著用。
鷹醬這土豪就不一樣了,它用在戰列艦上的主炮不僅是用“筒緊身管”而且一門炮還給套上十層,就是一層層炮管往上套最後才成形,不僅如此還在百余根炮管裡挑出幾根好的來用……
這讓其它還在用“絲緊身管”的國家情何以堪!
“我們要做好學習的準備!”王學新說:“學會了‘筒緊身管’技術後馬上生產自己的火炮!”
秦堅應了聲,接著問:“團長,火炮的規格是……”
“100mm口徑!”王學新想也不想就回答:“身管長度……暫定為5500毫米吧,到時看情況修改!”
王學新說的是華夏69式坦克用的100mm滑膛炮,他不敢直接說這種火炮長5450毫米,如果這麽具體只怕又要被人“另眼相看”了。
“膛線數據……”
“不要膛線!”王學新打斷了秦堅的話:“滑膛炮!”
這話一出就真讓與會人員“另眼相看”了,他們一個個都帶著疑惑和不解的目光望向王學新,有些人的眼神甚至是質疑……他們以為王學新這是不懂炮在瞎指揮,就連蘇欣也對此表示不解。
“團長!”蘇欣擔心王學新出醜,小聲提醒道:“坦克炮都是線膛炮!”
“我知道!”王學新用正常音量回答:“可是線膛炮造價高不是?而且生產費時壽命還比滑膛炮短!”
這時秦堅才確信自己沒聽錯,他反對道:“團長,咱們兵工廠有刻膛線的機床,能做到!而且,再苦再累,咱們也不能用戰士們的生命冒險啊!”
其它人也紛紛表示讚同:
“說得對!造價高、耗時長的問題咱們可以克服,打仗可不是開玩笑的!”
“滑膛炮在戰場上打不準,那可不行!”
“對,如果打不準,坦克生產了還有什麽意義?不是浪費錢嗎?”
……
蘇教授心下就有些奇怪了,團長不是這麽沒常識的人啊!
他不懂坦克嗎?
不可能!
毛熊和鷹醬的坦克都是他進口的,坦克兵都是他一手訓練的,怎麽可能不知道坦克炮都是線膛炮!
那怎麽會……
想著,蘇教授就問了聲:“團長,你選擇滑膛炮,是不是有其它方面的考慮?”
王學新點了點頭,說道:“同志們,你們都知道滑膛炮與線膛炮各有優缺點,滑膛炮最大的缺點就是打不遠打不準,但如果咱們生產的滑膛炮又便宜壽命又長,還能打得遠打得準呢?”
會議室霎時就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兒,秦堅才將信將疑的問道:“團長,這不可能吧!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把好處全給佔了?”
羅光健也提出一個疑問:“團長,要是真能這樣,為什麽別的國家包括日不落、鷹醬、毛熊在內全都用線膛炮?”
“他們沒發現問題在哪唄!”王學新輕松的回答道。
聽到這蘇欣就明白了,這個小王同學又有什麽新發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