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實就是渦輪自旋穩定。
做法不難,在尾部設計一周對稱的六個傾斜30%的噴射孔,這些噴射孔會產生一些側向分力使炮彈旋轉。
其優點是能夠自身旋轉以實現穩定飛行,這使火箭彈脫離了尾翼像炮彈一樣方便製作、運輸和發射。
缺點是需要額外消耗一些燃料。
幾年後鬼子的火箭筒就設計成這種飛行方式,結果原本就射程不足的火箭彈短板更加明顯。
火箭炮就基本沒這方面的擔心了,因為它的火箭彈體積大、裝藥多,額外損失點燃料用於旋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王學新忙著研發火箭炮時,岡村寧次正抓緊時間調兵譴將。
岡村寧次對上次山本一木偷襲魯家溝的結果十分失望。
從不輕易發火的他衝著山本一木就是一頓臭罵:“這算怎麽回事?帝國的精銳部隊,敵我兵力相若,我軍還佔了偷襲的便宜,最終卻損兵折將铩羽而歸!這難道不是個人能力問題嗎?難道不是指揮問題嗎?你應該跟你的部下一起留在魯家溝!”
手上還纏著繃帶的山本一木只能連聲應是。
事實上,山本自己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慘敗,一百名特工隊隻返回了二十幾人,大陸挺進隊隻幸存十余人,再加上其它士兵,總共才隻逃回一百多人。
一支五百多人的精銳隊伍,進攻兵力相若的魯家溝對手還是八路軍……遭受這樣的損失簡直難以想象。
筱塚義男不忍山本一木這樣被責罵。
其實更重要的,是特工隊一直是第一軍引以為傲的王牌部隊,所以特工隊的失敗就是第一軍的失敗,順帶著他這個第一軍司令也面上無光。
於是筱塚義男就為山本一木開脫道:“中將閣下,這次攻擊,至少說明了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魯家溝的確是八路軍裝備研發中心,因為在魯家溝大量出現的‘跳雷‘,我們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沒見過!這是山本君始料未及的啊!”
岡村寧次點了點頭,他也知道特遣隊的慘敗事出有因,地雷是步兵的克星,世界各國對此都沒有很好的辦法,山本一木當然也沒有。
何況特遣隊碰到的還是殺傷力巨大的跳雷。
接著,筱塚義男奇怪的問了聲:“八路軍怎麽會有這種跳雷?”
也難怪筱塚義男會這麽說,這種地雷雖然在歐美已很常見,但此時的華夏已經在帝國的封鎖中。
華夏就算引進了跳雷,也應該是重慶方面的軍隊先裝備
但現在的情況,依舊是先出現在八路軍的部隊裡。
“那個……”山本一木插嘴道:“中將閣下,八路軍用的跳雷與眾不同,它們是用鋼絲牽引引爆雷體!”
岡村寧次眯了眯眼,若有所思的說:“沒有延時引信就用鋼絲拉發,簡單實用,果然是八路軍啊!看來,這又是他們的武器專家自行研發出來的裝備了,而且很可能正在試驗中,我們的特遣隊,是一頭撞上了他們正在試驗的雷區!”
“原來是這樣!”筱塚義男點了點頭,然後又吃了一驚,說:“中將閣下,如果八路軍大批量生產這種地雷並下發到遊擊隊手中……”
岡村寧次點了點頭,這也正是他所擔心的。
正面戰場碰到這種地雷或許還好處理,可以用坦克碾,或者用擲彈筒炸,實在不行用炮兵也可以。
但是……
在對準治安區進行掃蕩或是巡邏時,地雷卻是防不勝防。
以前普通地雷還好,只是少量負傷。
但是現在,一枚跳雷就有可能打倒一個小分隊,而帝國軍隊卻找不出始作俑者。
“他們,已經成長為如此可怕的對手了嗎?”筱塚義男有些不敢往下想:“這樣下去,帝國軍隊很可能會失去對準治安區的控制,甚至治安區也會被進一步壓縮。”
岡村寧次回道:“筱塚君,你以為只是如此嗎?”
“閣下的意思是……”筱塚義男不明白岡村指的是什麽。
“筱塚君!”岡村寧次說:“從子彈雷起,再到迫擊炮、噴進彈、鋼珠雷,現在又出現跳雷。你認為,他們的新裝備會到此為止嗎?”
筱塚義男“是”了一聲,心道岡村說的有道理,如果裝備一直都在研發,沒道理會突然停止。
除非帝國軍隊能將這個武器專家擊斃。
岡村寧次擔憂的說道:“所有這些裝備,都有易生產、價格低廉、生產速度快的特點,而且殺傷力驚人。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我不敢想像,這個武器專家還能造出什麽更厲害的裝備出來!”
這讓岡村寧次有些沮喪。
雖然他是個中國通,但從未想過有一天居然要擔心八路軍的武器。
“那麽!”筱塚義男說:“中將閣下,我們是否應該集中主力進攻魯家溝!”
岡村寧次將目光投向了山本一木。
山本一木兩次偷襲魯家溝,對那一帶的地形十分熟悉,岡村寧次想聽聽他的意見。
山本一木會意,挺身低頭回答道:“中將閣下,魯家溝地形十分險要,從正面進攻要穿過一條長達十幾裡兩側全是高地的公路,這些高地全都構築著反斜面工事!”
於是筱塚義男就知道正面進攻行不通了。
反斜面工事需要部隊一個接一個的拚過去,先不說能不能打下,就算打下了,到時候別說武器專家,兵工廠可能都搬走了。
更何況,魯家溝前的還有一個讓帝國軍隊屢吃敗仗的趙家峪。
從空中轟炸更不會有什麽效果,敵人兵工廠全都建在山洞裡。
頓了下,岡村寧次就問了聲:“那麽,從側翼進攻呢?”
山本一木一臉不解:“可是,中將閣下,側翼是重慶方面的軍隊……”
“你只需要回答行或是不行!”岡村寧次不耐煩的打斷了山本一木。
“是!”山本一木挺身回答:“從側翼進攻目前來看完全可行,其側翼的防禦十分薄弱,據我所知,八路軍正在大規模開荒種地以擺脫糧食不足的困境。因此,側後的高地很少有工事,植被都被清除變成田地!”
岡村寧次點了點頭,這就是他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