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洪武年間小神醫》第68章:試製火銃
  “先生所言極是,雖然現在的火銃稍有不足,但前景廣闊。”陳松說道。

  陶成道沒有拐彎抹角,直接問出了自己想知道的事,“在下聽說,你能改進火銃,甚至還可以讓火銃連發?”

  在來的時候,朱元璋將之前陳松給朱棣說的那些話說給了陶成道。

  說實話,陶成道也在火器之道上鑽研了很長時間,對於陳松之前對朱棣說的那些話,持保留意見。

  陶成道不止一次的想過改進火銃,可是做起來,不是那麽簡單的。

  “先生稍待!”陳松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取出一張宣紙,平鋪在面前的桌子上。

  陳松拿著鉛筆和尺規,在宣紙上畫著圖。

  尺規是這個時代的尺規,為了避免別人注意。

  至於鉛筆,是從醫院中找來的。

  為了掩人耳目,陳松將鉛筆外面的漆全部刮了。

  鉛筆並不是後世獨有,《漢語辭海》中說,鉛,鉛粉筆;槧,木板片。

  古人不僅已經知道用石磨做成鉛筆芯寫字,還用小木板夾住筆芯方便書寫也防斷。

  成書於漢朝的《西京雜記》記載:“揚子雲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

  而這裡的鉛提槧,就是原始的鉛筆。

  所以說,陶成道在看到陳松手中的鉛筆時,並不奇怪。

  陳松畫圖的速度很快,沒多長時間就將一把這個時代的火銃畫了出來。

  看著陳松畫的圖,陶成道忍不住誇讚道:“好,如此功底,準實厲害。”

  且不說陳松是否真的能有改進火銃的辦法,光是繪圖的這份本事,就足以讓很多人仰視。

  看到這裡,陶成道對陳松的話相信了三分。

  陳松指著圖紙,看向陶成道:“這是現在軍中使用的火銃!”

  陶成道對陳松能畫出軍中火銃這件事情沒有懷疑,畢竟是朱元璋的女婿,還和朱棣交好。

  陳松繪製的這把火銃叫做“赤城明洪武手銃”,這是裝備於京營的製式手銃。

  這個名字是後人給起的,在1964年,出土於河北赤城縣,存於河北文物研究所,所以以赤誠開頭。

  《明會典·軍器軍裝》中將這把火銃稱為“手把銅銃”。

  銃呈細長管狀,口徑2.2厘米,全長44.2厘米。藥室部略外凸,上有點火孔,銃身有 4道固箍。

  這是一把標準的火門槍,屬於原始的火銃。

  這樣的火銃只能進行面打擊,不能進行精準打擊。

  在近距離上,威力可觀,可要是距離一遠,就有些費勁。

  “現在的火銃,缺點很多……”

  陳松指著圖紙上的火銃,將這個時代火銃的缺點一五一十說了出來。

  陶成道聽的很認真,期間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你說的不錯,現在的火銃確實有這麽多的缺點。

  其實,我也常常在想,用什麽樣的方法對火銃進行改進,可以讓它威力更大,射程更遠。”陶成道看向陳松。

  “改進火銃很簡單,只需要換個思維……”

  “我們可以這樣想,這裡是火銃的銃管。”

  陳松指著火銃的銃管,對陶成道說道:“火銃的銃管長一尺余,這個長度太短,銃子沒有達到最快就飛了出去,浪費大量火藥。

  銃管很寬,不利於銃子加速。銃管中裝填的銃子數量太多,這也不好……”

  陳松單單就火銃的銃管,

說出了好幾個問題。  陶成道捏著下巴,道:“若是火銃的銃管太長太細,那威力會大打折扣啊。

  火銃裡面的銃子放的少,那威力不是會下降嗎?”

  “不,你聽我說……”

  陳松將高中物理書上的基本知識用這個時代的語言,盡可能簡單的講給陶成道聽。

  陶成道認認真真,雖然有些地方聽不懂,但大部分都能聽懂。

  “你的意思是,銃管越細,裡面越光滑,就算只有一個銃子,威力也會很大?”陶成道問道。

  “是的,你說的沒錯。”陳松接著解釋了一遍,然後指著火銃的裝藥室,將這裡的問題指了出來,同時說出了自己的改進意見。

  陶成道是這個時代的火器專家,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讓他很難在看到火銃的改進方法。

  在聽到陳松那顛覆性的話語後,陶成道隻覺得自己的眼前出現了一條光明大道,以前遇到的那些問題,幾乎全部迎刃而解。

  陳松將之前自己繪製的火銃圖紙取了出來,平鋪在桌子上。

  “這是我之前繪製的改進火銃圖紙,你看看!”陳松指著圖紙,看向陶成道。

  陳松繪製的這個火銃,和萬歷年間火器專家趙士禎研製的掣電銃差不多。

  “這這這……”

  陶成道看著圖紙上的火銃,眼睛圓瞪,結結巴巴。

  他趴在桌子上,眼睛都快要貼在圖紙上了。

  “這這這是火銃嗎?這是火銃嗎?怎麽會如此精細?怎麽會如此精細?”

  陶成道抬起頭,看向陳松,一臉的不可置信。

  陳松說道:“先生,雖然圖紙在這,但在下不敢保證工匠們能將這火銃打造出來。

  如果打造不出來,那就算有圖紙,也是白費。

  這個火銃……”

  陳松解釋了一下這把火銃的優點。

  陶成道的目光重新放在圖紙上,“你說的不錯,火銃如此精細,打造起來也是一個問題。”

  “還有,火銃的裡面的粗細都是一樣的,裡面的子銃也是一樣的。

  所有的火銃,都必須是一樣的,不能有太大的差距。

  恐怕,想要實現這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陳松搖搖頭,一臉擔憂。

  在手工打造火銃的明朝,尤其是洪武年間,打造出來的火銃幾乎每一個的內徑都不相同。

  這也是陳松最為擔心的一個原因。

  陶成道看著圖紙,感慨道:“你說的不錯,想要讓所有的火銃都一個樣子,實在是太難,非人力所能及也。

  但是,你畫的這個火銃,實在是太美妙了,太精細了。

  如果能成功的製造出來,對於我大明軍隊來說,將會提升很多。”

  “所以,在下希望先生能鼎力相助。

  先生是工部虞衡清吏司員外郎,手下有好幾千工匠,到時候先從裡面挑選出一些技藝精湛的,先試製再說。”

  “好,那就聽你的,先將這個火銃試製出來。”陶成道點點頭。

  見陶成道同意,陳松接著說道:“這樣吧,若是先生時間充足,那咱們明天就開始吧,早一天開始,早一天完成。”

  “好,我待會去一趟工部,先召集工匠。至於這張圖紙,就先放在你這裡。”陶成道指著圖紙,看向陳松。

  送走陶成道後,陳松將圖紙存放好。

  陶成道的本事不小,作為飛天第一人,雖然目光局限,但若是開拓他的眼界,能力會進一步提升。

  在接下來的幾天當中,陳松沒有去上早朝,朱元璋給陳松制定了任務,目前先以製造新式火銃為主。

  不用上早朝,陳松也樂得清閑。

  工部的軍器局沒在工部衙門,畢竟是打造兵器的地方,汙染比較大,所以安置在了東城外秦淮河旁。

  一月底,陳松跟著陶成道來到了軍器局那裡。

  連綿不斷的工坊遍布這片地方,圍繞著秦淮河兩邊,到處都是冒著黑煙的大煙筒。

  這裡的工匠有好幾千人,佔地面積非常大。

  這裡不僅打造兵器,還冶煉鋼鐵,隨處可見煉鐵的高爐。

  這裡是秦淮河的下遊,所以不用害怕汙水倒灌進城。

  凡是和軍事相關的,都是軍事重地。

  如果沒有專門的關防印信或者專職的官員帶領,普通人別想進來。

  到達這裡沒多久,一個一臉堆笑的中年人帶著七八個隨從來到了陶成道的面前。

  這中年人是軍器局大使,主管軍器局之事。

  “將我之前挑選出來的那些工匠召集起來,趕緊去做。”陶成道衝著軍器局大使擺擺手,讓他趕緊去按照自己說的去做。

  軍器局大使急忙調轉方向,朝著裡面跑去。

  軍器局大使走後,陶成道帶著陳松朝著一個由磚瓦搭建的工坊群走去。

  一邊走一邊解釋,“那裡就是軍器局打造火器的地方,裡面有專職工匠四百人,學徒兩千八百余人。

  京營士兵所使用的火器大都由這裡打造,我已經挑選好了技藝精湛的工匠。”

  陳松跟在陶成道的身後,看著眼前的這一切。

  到處都是勞作的工匠,到處都是煙熏火燎的場面。

  時不時還能看到手持軍刀試驗鋒利程度的工匠。

  走進那片磚瓦工坊群,軍器局大使帶著陶成道之前挑選出來的工匠靜靜的站在入口處。

  看到陶成道走過來,軍器局大使帶著這些工匠簇擁了上去。

  “你先下去吧,待會有事會找你。”陶成道衝著軍器局大使擺擺手,示意他可以離開。

  軍器局大使衝著陶成道拱拱手,帶著隨從走了出去。

  陶成道指著眼前的這些工匠,給陳松介紹起來,“這些工匠有二十個,全都是能寫會算的。

  工部的工匠數量雖然很多,可是能寫會算的非常有限。尤其是負責火器這一塊,數量更是稀少。

  這些人是我專門挑選出來,負責打造新式火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