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州,京都的所在地,九州中最強大的州,有一州頂兩州的說法。
之前就算李征率先自立,也不能抹滅元州的風華。
三界合一,九州自立之後,元國更是一躍成為九大諸侯國中最強大的那一個。
雖然元王是六扇門推出來的,但是能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本身就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元王知道周天師和六扇門對李征的重視,也有讓他為李征守好元州,替李征做嫁衣的意思,但是,元王卻並不認命,自立之後,就積極行動,想著做出一番事業,讓他們看看,他比李征要強得多,\t希望通過這些事,改變監天司和六扇門的看法,轉而支持他。
只是,元王剛剛開始行動,夢都還沒有做完,就被李征來了當頭棒喝。
一個時辰打下楚州的一個郡,一天之內逼降項忌,他們剛剛自立,李征就搶先出手,成了坐擁兩州之地的大諸侯,給了他沉重一擊。
然後,受到李征的刺激,各諸侯國開始加快速度,進入了爭霸之中,元國不出意外的被魏國和遼國攻打,以一戰二,以元國的實力,也只能被動防守,主動出擊,是沒有什麽希望了。
元州說是九州最強大的一個州,但是,皇族棄國,帶走了最精華的勢力,只剩下六扇門的勢力,雖然六扇門早有準備,卻是全國布局,而且六扇門對於爭霸並沒有興趣,只是為了穩定京城,為了更好的守護六扇門的大本營,才決定自己親自出手選擇支持一個霸主上位。
平靜了兩個月,元王終於緩過一口氣來,突然,風雲突變,楚國先是攻蜀,不到半個月,吞並了蜀國。
然後魏國突然出手,插手宋金戰場,坐收漁翁之利,一舉拿下了宋金兩州。
元王還沒有回過神來,接下來秦王侵入楚州,戰敗,楚國隨之展開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滅國之城,一南一東兩路大軍,一路攻城掠地,最後圍困秦都,鬥勝了羅山宗,破了秦都最出名的護城大陣,秦王才在山窮水盡之下,被迫投降。
不知不覺間,又是兩個月過去了,元王這時才發現,這次的九霸爭霸,和以往還真是不同啊……
“……節奏太快了。雖然九州爭霸說到底是上界各大勢力之間的遊戲,最重要的還是大勢力之間的博弈。可是,就算是遊戲,也太兒戲了吧?”
當然,在這兩個月期間,元王也不是什麽也沒做。
魏國一動,他的謀臣勸元王趁著魏國無瑕北顧的時機,吞並遼國。
元王雖然非常心動,但是,有些猶豫。
“遼國的地形以草原為主,沒有險要可守。軍隊以騎兵為主,他們其實並不擅長攻城,但是若是我們出關和他們在草原打,以我們的實力,勝負還在兩可之間。還有,就算最後,我吞並了遼國,又有何用?我同時將與兩國接壤,同時受到兩國的攻擊,那麽,我必敗無矣。”
謀臣力勸道:“大王,彼時,元國雖然與楚魏兩國接壤,但是,楚魏兩國何嘗不間同時我們在內的另外兩國接壤呢?我們有元州的之險,有遼國之騎,進可攻,退可守,雖然最弱,但是,卻又可以左右逢圓,若是魏楚兩國像宋金兩國那樣打了一個兩敗俱傷,我們元國豈不是可以學魏國,一戰功成,一舉吞並兩國七州,成就九州霸業?”
元王本來就有心借此良機攻打遼國,只是心中有些顧忌,有了謀臣的勸解,元王終於下定決心,出兵遼國。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元州雖然因為皇族棄國而導致實力大減,但是其實力依然不容小覷,京城更是聚集了九州的精華,人才濟濟,文臣如雲,武將如雨,元州更是出精兵的地方,耗時兩個月,終於將遼國打了下來。
看到最後,先結束的楚魏兩國也沒有干擾他,元王不由的松了一口氣。
“很好,雖然我元國實力最低,不過,三國格局,終於成了!”
只要三國格局成了,就算元國的實力最弱小,他也有一線勝機。
只是,楚國和魏國太凶了,楚王李征和魏王曹修兩人一看就是狠人,元王對上兩人,心裡十分沒底,這一線勝機,還是太少了,於是叫來謀臣,前來商議對策。
“大王,我覺得,當務之急,是趕緊選擇一個盟友,與之結盟,若是楚魏兩國反應過來,會先滅了我們,然後兩強之間,才會決鬥,絕對不會想宋金故事重演的。”
元王聽完謀臣的話後,不由大吃一驚:“你之前不是我要我左右逢圓嗎?怎麽,你現在又讓我趕緊與其中一個結盟呢?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大王,並不矛盾。我們先結盟以圖自保,然後在楚魏兩國爭霸的過程中,審時度勢,明幫暗害,讓楚魏兩國的戰爭不斷升級,直到兩敗俱傷為止,這才是真正的左右逢圓之道。”
元王這時才明白其中的關鍵,的確,若是異位而居,他若是魏王或楚王中的一個,也會先乾掉最弱的,再兩強爭霸。
元王雖然不甘心承認元國在三國中是最弱的,但是事實如此,他也只能接受。
“那依先生之見,我應該與魏楚兩國中的哪一國結盟呢?”雖然元王心中有了選擇,不過還是問了謀臣一句,想聽一聽他的看法,是不是與自己不謀而合。
“當然是選擇魏國。兩國之中,楚強魏弱,若是選擇楚國,則魏國不用打了,必敗無矣,甚至可能得到我們結盟的消息之後,直接投降,這樣一來,我們根本沒有一絲機會。而選擇魏國,聯弱戰強,讓兩國打起來,我們才有機會。”
這個選擇,的確和元王不謀而合,元王非常滿意,對謀臣大讚道:“好,若是此計成了,你當為首功,孤一定不吝封賞。”
第二天,元王就派出了使臣,大張旗鼓的出了關,去了魏州,和魏王曹修商討結盟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