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清朝做鹽商》第591章 田園調查
倒幕軍的勝利,讓原本本州各地的親藩和譜代大名震動不小。

 幕府花了兩年時間,無數金錢打造的新軍就這樣敗了。

 原本支援江戶的各地大名突然減慢了速度。

 隨著江戶以西諸大名的投降。各地的振動更大,倒幕軍竟然連那些親藩都能夠接納。

 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似乎可以投靠倒幕軍。

 作為大名,只要自己的領地還在,換一個主家也未為不可。

 經過了幾百年,現在的幕府早已經是親藩不親,譜代大名更是貌合神離。

 之前這些大名團結在幕府周圍也是因為幕府分給了他們利益。

 可是現在倒幕軍允諾的利益似乎更多。

 最主要是現在天朝還沒有表態。

 很多大名早就跟天朝建立了聯系,知道天朝的強大。

 江戶城中,文衍源正在喝悶酒,他制定的援助幕府的計劃被否掉了。

 上面給他的命令是按兵不動。最主要是總統派齊彬過來總攬倭國全局,讓他的心中不是滋味。

 很顯然自己在這方面做的不好。總統也許是對自己有意見了。

 他一直以來走的就是求穩的路線,維護幕府的統治,維護住當前的現狀,保住複興軍在倭國的利益。

 但是誰知道年紀輕輕的家定就病重不起了呢?接下來的接班人之爭,讓文衍源感到了濃濃的危機。

 似乎是倭國的內戰一觸即發。

 而他是知道幕府有多麽的腐敗,他們建立的新軍中更是問題多多。

 即使是當初複興軍派出了教官幫助他們訓練,但是新軍的中高層軍官都是一些親藩的二世祖,這些人怎麽能夠領導好這支軍隊呢?

 就像當年的滿清軍隊一樣,就是從洋人那裡買來了槍炮,也打不過複興軍。

 就在前幾天,文衍源還派了兩名醫生去探望了德川家定。

 情況非常的不好,這位幕府將軍應該已經沒有幾天了。

 這幾天,德川家定的繼承人終於確定了下來。

 性格溫和,精明能乾的德川家茂被任命為右衛大將軍,成為了幕府的繼承人。

 這個十三歲的孩子能夠在幕府現在危機的情況下力挽狂瀾嗎?

 在這個時候確立幕府的繼承人只會讓一橋派跟幕府離心離德。

 江寧城中,董書恆剛剛視察了淮·克集團的炮廠。

 “克虜伯先生,聽說英國人的造炮工藝有了很大突破。他們的新式軍艦上已經使用了大口徑的後膛炮。”董書恆說道。

 “是的,總統,我明白,我們一直在改進後膛炮的工藝。好消息是我們的特種鋼項目有了突破,很快您就能夠看到口徑更大,更加耐用的火炮。”小克虜伯自豪地說道。

 “很好,那我可要靜候你們的佳音。剛才我看了你們給鎮海級驅逐艦建造的305mm主炮,非常好,你們遵守了承諾,按時完成了任務。”董書恆肯定地說到。

 在旅順造船廠建造的鎮海級驅逐艦已經接近尾聲。

 現在正在進行最後的武器安裝和調試環節。

 設計組準備給這種三千多噸的驅逐艦安裝上兩門大口徑的主炮,以應對將來可能碰到的歐洲鐵甲艦。

 火炮的鑄造除了工藝之外,對鋼材的要求也非常高。艦炮的要求比岸防炮還要高。

 當前複興軍一共有五大鋼鐵廠,其中四川攀枝花鋼鐵廠就專門進行特種剛的研製和生產。

 淮·克集團在江寧的鋼鐵廠跟攀枝花鐵廠之間是戰略合作關系。

 因為淮·克的鋼材主要是供應給兵工廠使用,更加依賴於特種鋼。

 無煙火藥發明之後,武器對鋼材的要求更高。

 無煙火藥的威力更大,武器的強度自然要提升,還有無煙火藥的腐蝕性與黑火藥不同,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現在複興軍的兵工科技只要把好了發展的方向,應該能一直保持著領先的地位。

 感覺歐洲情報站傳回來的消息,歐洲還沒有用上無煙火藥。

 雖然因為複興軍的影響,他們也開始大規模地使用後膛槍和後膛炮。

 但是黑火藥畢竟還是黑火藥,其效率發揮到了極致也只能推動武器發展到這個層次。

 導氣式的自動武器,他們就無論如何都發展不出來。

 而複興軍的導氣式機槍已經開始進行調試了。

 董書恆之前在大豐的兵工廠已經看到了兩款成品。

 一款是風冷式的,一款是水冷式的。

 兵工廠的設計師顯然也認識到了機槍的散熱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在這方面董書恆也沒有更好的建議,他只是要求機槍的設計必須要簡單耐用。

 槍管的更換一般都是在戰鬥的時候由機槍手完成,因此必須要容易操作。

 不能從兵工廠,從技工們的角度去考量,要站在士兵們的角度去考量。

 一款武器的好壞最終要由一線的士兵們說了算。

 今天,董書恆和小克虜伯聊了很多,主要也是要鞭策小克虜伯,繼續在火炮的設計上進行突破。

 他甚至還將從歐洲搞到的一些情報分享給了淮·克兵工廠的設計院。

 複興軍掌握的很多歐洲武器發展的信息都是從堪薩斯的戰場上得來的。

 南北雙方都有很多進口的最新武器裝備。

 這裡簡直就是一個萬國武器展覽區。

 這次出來視察,發現了很多問題,才剛剛走到了江寧,董書恆就已經感覺到了憂慮。

 工廠的快速擴張,帶來了很多新的矛盾。

 以前在滿清時期,主要的矛盾歸根結底還是人和土地的矛盾。

 這是幾千年來一直循環不斷的怪圈。

 地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說白了還是因為人多地少。

 一般在封建王朝初期,地主和農民之間的關系還是很和諧的。

 那時候,因為土地充足,大部分農民都是自耕農,地主也會對自家的佃農態度親和,那時候土地多、人口少,人口就成了香餑餑。

 現在複興軍解決了土地問題,只不過是通過擴張的方式,而不是通過戰爭減少人口的方式。

 現在的農村地區,地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早就大為緩解。

 苛刻的地主根本就找不到佃農。生活困苦的佃農可以選擇進城務工或者是報名移民。

 但是新的矛盾又產生了,農村耕種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口。

 而城市發展工廠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雙方之間就爭奪勞動力產生了大量的矛盾。

 就此董書恆是有解決辦法的。那就是改變農業的生產模式。

 逐步實現農業的工業化生產。減少土地耕種所需要的人力。

 為什麽董書恆那麽著急搞出拖拉機,而不是汽車,除了柴油機的製造難度比汽油機簡單一些以外。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柴油機在農業領域的用處更大一些。

 幾千年以來華夏的百姓都是依靠牲畜來輔助進行農耕活動。

 但是牲畜的作用畢竟僅僅局限在一部分農耕活動之中,另外牲畜提高的效率畢竟有限。

 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依賴人力。

 一開始的侍候,董書恆還在控制糧食的價格,不讓其下跌,以防止出現所謂的谷賤傷農的情況。

 但是從去年開始,董書恆已經開始授意商業部、農業部降低糧食的收購價格,從而調低糧食的市場價。

 這就是在逼著農村的地主進行轉型。

 之所以說是地主,是因為他們的土地較多,產出的糧食主要是放到市場上去流通的。

 糧食價格下降,而其他的工業品的價格卻沒有降低。

 佃農地租又被嚴格的限制,雇工的費用也在增加,因為雇傭費用低的話,人家就跑到城裡做工或者是去參加移民了。

 現在的戶籍政策早就已經廢除了工匠、商人、農民等區分。

 人們可以在城市和農村之間自由地流通,選擇自己認為更好的生活。

 工資收入就是地主和工廠主爭奪工人的主要手段。

 現在糧食的價格下降,工人的工資上升。

 逼著地主去減少用工,提高生產的效率。

 在這個時候,推出農用機械的推廣計劃,就是事半功倍了。

 一輛拖拉機頂得上十幾個勞動力了。

 到時候,再推出一個農用機械的補貼計劃。

 相信那些地主會算清楚這筆帳的。

 另外一個矛盾就是工廠主和工人之間的矛盾。

 隨著進城做工人員越來越多。工人成為了城市中人口佔比最大的群體。

 這些人在城市中扎根之後形成了新的市民階層。

 現在複興軍的治下,還有大量的國屬工廠作為示范,私人工廠有一個參照,不能對工人進行過分的壓榨。

 再加上這兩年大家剛剛吃上飯,都還比較容易滿足。所以工廠主和工人之間的矛盾還沒有顯現出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就會逐漸認識到存在於工廠主與工人之間的這種不公平分配方式。

 比如在這次視察過程中,董書恆就發現了很多工廠的防護勞保措施沒有做到位,或者是根本就沒有。

 這讓工人在勞動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受工傷。

 而工廠對工人工傷的補償卻非常的低。

 這就讓很多工人因為工傷,讓整個家庭都陷入到困境當中。

 董書恆有心出台一部勞動保護法案,但是在調研的時候,商人們卻集體反對。

 實在是很多行業在與國外同行的競爭當中非常吃力,如果再加上那麽多保護措施,成本還要上升,那麽就勢必沒法跟人家競爭。

 董書恆也是左右為難,維護了工人的利益工廠就要倒閉,工人就要失業。

 對於工人來說,肯定是保住自己的飯碗才是最重要的。

 說白了還是現在世界各國的工廠都在壓榨工人縮減成本。

 大家都沒有更好的提高生產率方式。

 董書恆現在能夠想到的辦法也就是推廣電力的使用以及柴油機械的使用,以替代蒸汽機,提高生產效率。

 電力的推廣需要大量的政府投資。

 好在,董書恆的手中現在還有一些錢。另外還可以吸收一些民間的資本。

 但是城市市民階層的出現,加上教育的推廣,民眾的覺醒勢必會越來越快,他們的訴求也會越來越多。

 新的問題和矛盾也會繼續產生。

 老百姓也不會一直安於現在吃飽肚子的水平,他們的需求也會逐漸地增加。

 人們總是會忘卻當初困難的時候。而覺得現在的安逸生活理所當然。

 就像你不能對一個處在信息時代的人說饑寒交迫的舊社會如何如何,然後勸說他們要知足,這樣他們很難產生同理心。

 江寧府的府衙設在外城玄武湖的邊上,是一棟新建三層的磚石結構房屋,白牆黑瓦,非常樸素。

 董書恆此時正在跟在江寧府的一幫官員討論江寧府的經濟建設。

 李村訓這兩年將江寧建設的不錯,無論是商業還是文化,現在的江寧府似乎又要重現江南經濟文化中心的雄風。

 “總統,這兩年江寧的農村確實是有一些衰落,隨著江寧城的擴張,大量的人口集中到了城裡。”

 “我們去年年底人口普查的時候就是做過統計,現在江寧城的常駐人口已經達到了一百二十萬。其中一部分是書院城帶來的。但是更多的是農村進城的務工人員。浦口和江寧的工廠,江邊的碼頭區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就是內城的那些書院也需要很多普通人做打掃衛生的工作。”

 “這些人大都是常駐在城中。好在工廠區的人都是住在江寧城和浦口城兩個衛星城。不然江寧城的壓力會變得更大。”

 “相應的,周邊的鄉村地區的人口減少了將近一半,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已經顯現出來了。現在很多地主,包括包括那些土地較多的自耕農在農忙季節已經找不到短工,不得不從南邊的安徽山區找短工。”

 接下來李存訓又向董書恆介紹了他們統計的這幾年江寧周邊農村地主、自耕農的情況變化。

 ……

 董書恆曾在基層官員大會上講過田園調查法。他告訴那些官員要學會深入田間地頭去,去用調查統計的辦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這是一種很實用的辦法,實際上歷史上很多有名的能吏都會去使用這種辦法。

 光是坐在官衙裡面是治理不好地方的。

 “嗯,你們提供的數據很好,江寧府是一個大都市,這種人口的流動現象會更加的明顯。我將這種現象叫做“城鎮化”。但是大家想想要是沒有人種地,大家都跑進城做工,這樣行嗎?”

 “這樣肯定不行,無論什麽時候,農業才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溫飽才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關鍵就是提高農業的效率,在農業生產中大量的使用機械工具。這樣就能夠用更少的人種出更多的土地。”

 “我們要認識清楚一點就是我們要保證是耕種土地的數量,多少土地養活多少人是可以計算出來的,所以只要耕地的數量保證了,那麽有多少人從事農業活動反而就不是重點。”董書恆說道。

 在以往的朝代種都是盡可能的將百姓束縛在土地之上。

 儒家的官員認為無農不穩。所以將商人、匠人都被定的低人一等,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從事農業生產,從而維護王朝的統治。

 而董書恆給他們講這麽多,意思就是我們不需要管老百姓們做什麽。

 只要知道總共的人口,知道這麽多的人口需要多少糧食,知道要生產這些糧食需要多少的土地,然後保證有這麽多的土地能夠得到耕種就行了。

 “存訓,接下來我們會在全國選擇幾個地方推廣農業機械的使用,我準備將你們江寧作為一個點。”

 “感謝總統。”李存訓趕緊笑著說道。

 PS:最近準備將倭國的問題徹底解決了,然後醞釀一波爆發。最後還是求一下票!

 過年啦,有靈根的書友在路途上都用這個app朗讀聽書換源追更!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