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蕭於便帶著大明第一軍士兵啟程回明北城。
至於河谷縣,他讓新走馬上任的鎮北大將軍派出一支軍隊,接管了這裡。
萬國歷元年十月八日,大明皇帝蕭於率第一軍討伐神武侯國、連獲燕山、河谷大捷,史稱北伐之興!
明北城城門!
這裡到處站滿了人,摩肩接踵,彩旗飄飄,國旗招展,在微風中無比亮眼。
城門口擺滿了各種樂器,鼓、編鍾、塤、缶、築、排簫,還有一對舞獅正準備著,擺動那令人叫好的身姿。
遠處地平線,一道黑壓壓、長長的隊伍正蜿蜒而來,直至明北城前。
樂器開始奏響,舞獅跳著歡快的步伐,在熱烈的氛圍中,蕭於和一眾將領來到了明北城下。
這裡,大明的文武大臣們早已等候多時,一個個臉上容光煥發,喜悅異常。
“恭迎皇上回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一馬當先跪下高呼,後方人山人海的百姓也都跪下山呼萬歲,聲音匯聚起來,直衝雲霄。
“免禮吧!”蕭於淡淡一笑。
“謝皇上!”
“皇上,這些天下來,您受苦了!”
劉宸滿臉欣慰,同時又有些心疼。
依蕭於目前的表現來說,妥妥的大明中興之主,也是一個值得擁護的明君。
“朕還沒那麽嬌氣,真正受苦的是將士們,沒有他們浴血奮戰,哪有這場戰爭的勝利…唉,這一來一回,不知又少了多少人——”
劉宸沉默了。
是啊…戰爭,就必須得有人犧牲。
這場大戰,明軍的傷亡比例已經控制在一個極低的數字了,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好了,今天是值得慶祝的日子,何故談論這些傷感之事!”
蕭於破開了有些低沉的話題,一勒韁繩調轉馬頭,對著身後的將士大喊:
“將士們,我們回家了——”
“蕪湖——”
“回家了——”
將士們激動的大喊,在一片歡心鼓舞中,大明第一軍進了城。
乾清宮。
出去一個月的蕭於回到這裡的第一件事,就是猛的撲到自己的龍榻上,貪婪的吮吸著金絲被褥上清香的氣味。
這都是柒月和芷蘭兩個丫頭的功勞,蕭於很是喜愛這味兒。
“皇上,您看您,出去一月都曬黑了!”
柒月有些嗔怪,滿臉柔情的端來一盆溫水,擰乾毛巾為他擦去疲憊。
“嘿嘿,還是咱家柒月善解人意。”
蕭於嘿嘿一笑,看著出落的越發動人的小丫頭,烏雲秀發,杏臉桃腮,眉似春山,眼如秋水,左右一盼,那秋波便如蕩漾的秋水,給人無限的遐想。
柒月小臉頓時紅了半邊,低下頭只顧的洗著毛巾。
殿外,芷蘭也俏生生端著吃食走了過來,蕭於一償,還是熟悉的味兒,一口氣連喝了三碗粥。
吃飽喝足,他讓馮炎喚來了劉宸。
“朕不在的這些日子,明北城可有什麽重大的事情發生?”
秋老虎的威力還是很猛。
蕭於坐在桌前,光是不動就熱的滿頭大汗,只能讓柒月和芷蘭給自己扇著風,帶來一絲聊以慰藉的涼意。
相比之下,劉宸可就沒這待遇了,熱的大汗淋漓,偏偏還裹著一身厚厚長袍,看的他是一陣無語。
“啟稟皇上,朝堂一切相安無事,河谷城所缺官員臣也已經送去,
發生變化較大的還是皇上的工業區。” “鋼鐵廠每日產量增至一百六十噸,火藥每日可產五百噸,平均每日可修築六米寬道路,一千八百米。”
這些計量單位,都是蕭於寫在竹簡上,給他們傳閱的。
若不是宣紙製造還需一定時間,恐怕現在已經人手一本了。
如今明北城郊外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大工地,各種工廠蓬勃發展,生產力大大提升。
另外,劉宸還給蕭於帶來一個好消息。
水泥生產出來了!
得知這個消息後,蕭於立刻坐不住了,趕忙趕去工業區。
果然,此刻的工業區大門前,一堆工匠正圍在那裡。
他們的中間是一片深灰色的平坦地面,一些工匠在上面蹦躂著,深灰色絲毫沒有凹陷破裂的跡象。
這是水泥地!
眼尖的蕭於一眼就看出來了!
這熟悉的路面啊……
他耐住心中激動,大步走了過去,眾人齊齊跟上。
工匠們見是皇上,就想跪拜,被他製止了。
“這水泥的效果可好?”蕭於還是有些不放心的問了一句。
“回稟皇上,水泥攪拌過後,炎熱天氣僅需半日便可風乾行人,且硬度比肩金石,實乃神物!”
水泥項目的負責人吳三一臉崇拜的看著蕭於,激動的道。
“很好!”
蕭於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你們替朕弄出了水泥,功加一等,該賞!馮炎,去戶部取五千金幣來,賞給參與水泥製作的一眾工匠!”
“諾!”馮炎轉身離開取錢。
“使不得啊皇上,水泥的配方、製作工藝流程等都是您提供的,草民只不過是按著上面複刻出來罷了,如何受得起賞賜?”
“哎——朕一向賞罰分明,你們若是能替朕搞出新發明,那麽賞賜將更加豐厚!”
蕭於此舉再一次加深了他在工匠們心中的地位和好感。
劉宸和李言智在後邊看的是一愣一愣的,心道:“皇上小小年紀就如此懂得收買人心,當真是小狐狸…”
他們心裡腹誹的,蕭於自然不知道,他還在詢問著關於水泥的一些方面。
當得知目前可以做到日產一千噸時, 蕭於大喜過望!
只是大明境內生產水泥的磷、石膏等材料,並不多。
不過三山侯國倒是盛產磷和石膏…
蕭於陷入了沉思。
目前大明境內的這兩種礦物儲量,僅夠生產六萬噸水泥。
聽起來很多,實則搞起基建來,這些只是九牛一毛。
看來只能暫時跟三山侯國購買了,目前大明剛經歷過一場戰爭,還需休養…
蕭於思量了一會兒,心中有了決定。
如此,大明工業區再添一廠。
鋼鐵廠、火藥廠、玻璃鏡子廠、兵器廠,再加上一個水泥廠。
工匠人數也已經達到十萬余人,其中老師傅三千多人,熟練工匠六萬人,學徒三萬多人。
這還不夠,人多不代表產能高,需要的是技術和資源。
這兩種只能慢慢來,急不得。
想要富,先修路!
道路也得修,否則運輸能力上不來。
還有交通工具,現在大明還是用著駑馬和毛驢,拉的少還走得慢,動不動輪子就陷坑裡。
不過這暫時沒辦法解決。
橡膠樹種子蕭於已經命人種下去了,但需要六到八年才能長成割膠,周期有些漫長。
暫且只能先從道路上下手。
蕭於已經吩咐下去,新出爐的水泥一定要優先供給道路修築。
從明北城到工業區有十裡地遠,這一條路是必然要修的,還有通往各個礦場和城池、鄉鎮的道路……
蕭於突然歎息,皇帝也不是那麽好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