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西遊記二宋尋法》第20回 盡忠報國心上刀 忍忍忍忍忍忍忍
  六州歌頭·百年忠憤

  黃機〔宋代〕悼嶽飛

  百年忠憤,無淚灑江濆。曹劉事,埋露草,鎖煙榛。哭英魂。此恨誰知者,時把劍,頻看鏡,徒自苦,拳破裂,眼眵昏。從古時哉去速,鄹人子、反袂傷麟。望家山何在,袞袞已鞶纓。欲剗還生。猛堪驚。

  膏肓危病,寧有藥,針匕具,獻無門。荊州啟,條舊書,漢將軍。已不存。便合囊封去,倉庾地,尚間關。此不用,心溫有,恐無乾。人世歡哀數耳,天或者、又假人言。又一番春盡,高柳暗如雲。夢斷重閽。

  嶽飛終生編年簡史(從19歲開始,基本上冷兵器年年戰鬥,有的是月月有戰)

  (本回基本為轉載文字,很長,約1萬三千字。基本直接截取自百度百科《嶽飛》等,有少許增刪改動排版。)

  湯陰縣,漢《山海經·西山經》載:“上申之山,湯水出焉,東流注於河。”北魏《水經注》載:“蕩水出縣西石尚山泉,流經其縣……縣因水以取名也。”古文蕩、湯一字也。

  (1103年,0歲)出生: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嶽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河南湯陰縣)東30裡的菜園鎮嶽家莊的一個普通農家。嶽家莊,前面有河(湯河),後邊有崗(雙鳳崗)。距湯河1裡。

  (約1108年,5歲)水缸逃難:嶽飛五六歲時,夏季連續十多天雨水,湯河水溢。嶽父(嶽和)將嶽母(姚玉珠)和嶽飛放在一水缸中,村落被衝沒(明初山西程氏人家遷此建村,改名程崗村)。嶽母和嶽飛順湯河水勢,漂流匯入到衛河,最終在嶽家莊東邊七十裡外的內黃縣石盤屯鄉三家村(張、王、湯三姓村,後改為麒麟村)的村南四裡處,被日夜看守衛河堤壩、防止潰堤的三家村村民所救。後被王員外、何夫人一家收留,縫補度日。洪水過後,嶽家莊已毀,一片水窪,但有幸存者。嶽飛的爹爹嶽和,打聽到母子在三家村,帶著嶽飛的弟弟嶽翻,租田度日。嶽飛20歲時,嶽和病故。嶽母(約1066-1136年)。嶽飛上有五個兄弟姐妹(有身故的),有一舅舅姚某,有一甥婿高澤民。

  (約1110年—1121年,7歲到18歲)讀書學藝:嶽飛少年時期,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曾拜周同為師,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不久周同病故(葬三家村南),嶽飛每逢初一、十五,都親到墳上祭奠。嶽飛之後又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嶽飛生有神力,不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1122年,19歲)一從軍劉韐“敢戰士”:宣和四年(1122年),河北官員劉韐於真定府(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禦遼。嶽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20歲的嶽飛自此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嶽飛請命前去除害。嶽飛表現突出,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1125年,22歲)二從軍平定軍騎兵,擢為偏校:同年,嶽飛的父親嶽和病故。嶽飛辭別劉韐,離開軍隊,趕回湯陰為父親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

嶽家生計艱難,嶽飛為了謀生,前往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縣)投戎,充當騎兵效用士,不久被擢為偏校。  嶽母刺字“盡忠報國”(1126年,23歲):

  (1126年,23歲)靖康元年,太原、平定軍失陷後,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嶽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嶽母姚玉珠,識字不多,得知國恥、鄰居慘事,在嶽飛背刺‘盡忠報國(後世演義為‘精忠報國’)’四大字。希以“拯救北方百姓於水火”為首要,報國恨家仇,遇事能忍則忍。

  佛教有句話,叫神通不及業力。個人武藝再高,也能力有限。但悟透了戰陣之計,就能萬人敵,收復中原。無論什麽情況下,都能考慮到北方的百姓們。金國勢大,南宋集聚所有力量,都不一定打敗、消滅金國,更別說經常出現官民相壓、將士相欺、將帥內鬥、文武相輕、君臣相爭。所以要文武兼備、剛柔並濟。有時要忍忍忍,放下一切個人恩怨之情、名利之心,爭取南方一切力量,收復中原,救百姓們於水火。

  嶽飛再次投軍。

  忍一:前妻兩次改嫁(1126年-1129年)

  前妻劉氏

  嶽飛16歲時與劉氏成婚(1119年),生雲、雷二子。嶽飛從軍抗金(1126年),讓劉氏照顧母親,她卻兩次改嫁。劉氏後嫁與韓世忠軍中一押隊,(1138年)韓世忠讓嶽飛來取劉氏,嶽飛隻“差人送錢五百貫”而已。

  (《會編》卷二〇七:飛執兵權之日,遣使臣王忠臣往楚州韓世忠處下書,得回書,欲歸。臨行,世忠囑之曰:“傳語嶽宣撫,宣撫有結發之妻,見在此中嫁作一押隊之妻,可差人來取之。”忠臣回,密報飛以世忠語,飛不答。世忠上聞,飛奏言:“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兩經更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錢五百貫,以助其不足,恐天下不知其由也。”上令報行。)

  後妻李娃

  李娃(1101—1175),字孝娥,與嶽飛在戰亂中相識,兩人應在建炎二、三年間結婚[20](1129年,時李娃約28歲)。嶽飛從不納妾,與李娃感情和睦,生有霖、震、靄(霆)三子。夫遇害後,李娃隨家眷流放嶺南,仍堅持將兒孫撫養成人。冤獄昭雪後,李娃與三個兒子一道北歸,終年75歲,葬於江州(今江西九江)。

  (1126年,23歲)三從軍劉浩隸屬宗澤,遷修武郎、武翼郎:嶽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靖康元年(1126年)冬,康王趙構到相州,於十二月初一日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嶽飛隨同劉浩所部一起劃歸大元帥府統轄。嶽飛奉劉浩的命令,帶一支三百人的騎兵小隊往李固渡進行偵察,在侍禦林與金兵遭遇,嶽飛殺死敵將,擊退金軍。[27]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嶽飛奮勇當先,又以百騎殺敗金軍。嶽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河南濮陽),與金軍十三戰,每戰皆捷。嶽飛英勇奮戰,以軍功遷為修武郎。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嶽飛隨軍轉戰曹州(山東菏澤市南),他揮動雙鐧,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宋軍以白刃近戰打敗金軍,追奔數十裡。嶽飛因功遷武翼郎。劉浩的兩千兵馬進駐廣濟軍定陶縣(山東定陶)柏林鎮後,元帥府又命他改隸黃潛善,不再讓宗澤指揮此軍。這時黃潛善掌握著三萬六千人馬,卻隻知保存實力,按兵不動,使只有二萬五千人的宗澤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宗澤雖取得了一些勝利,隊伍卻也有不少損耗,難以傷及金軍元氣。

  (1127年,24歲)革除軍職、軍籍:“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趙構即位。趙構采取黃潛善等避戰南遷的政策,預備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長安、襄陽、揚州等地。時年25歲的嶽飛得知這個消息,[43]不顧自己官卑職低,披肝瀝膽,向趙構“上書數千言”,然而,他的耿耿丹心隻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並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1127年,24歲)四從軍張所,借補修武郎,升統領、統製,隸於王彥:嶽飛的抗金決心並未因此動搖。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嶽飛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北京大名府,經河北西路招撫使乾辦公事趙九齡推薦,會見了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招撫使張所。這是他第四次從軍。張所知悉嶽飛的遭遇後,十分同情,便留他“帳前使喚”。由於嶽飛的非凡見識、高超武藝,張所終於決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製,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趙構、黃潛善、汪伯彥等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壓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堅決主張抗金的李綱被罷相,繼而張所也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遭貶謫發配嶺南,最終死於貶途。被張所派去收復衛州等地的王彥、嶽飛一軍,也因河北西路招撫司的撤銷而成為孤軍。

  忍二:生死之大恐怖

  (1127年,24歲)嶽飛懷疑上司王彥怯戰,違反軍紀,兩人分手: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的石門山,顧慮金軍集結,因此謹慎出戰。嶽飛有些年少氣盛,責備王彥膽怯,率領部下擅自出戰,攻佔新鄉縣,俘金軍千戶阿裡孛,又擊敗萬戶王索。金軍誤以為王彥、嶽飛軍是宋軍主力,於是抽調各路人馬,雲集新鄉,準備與宋軍決戰。王、嶽軍僅七千人,被金軍圍困,在突圍中潰散了。嶽飛突圍後,又在侯兆川遭逢金兵,他率部死戰,負傷十余處,終於成功退敵,轉戰太行山區。嶽飛聽聞王彥組織起了“八字軍”,親自登門謝罪,但王彥不願收留,嶽飛於是自行率部戰鬥。一次戰鬥中,嶽飛所部俘虜金將拓跋耶烏。不多日又遭遇一股金軍,嶽飛令兵士虛張聲勢,自己持一杆丈八鐵槍,刺死敵酋黑風大王(奧敦扎魯),迫使金人暫時退卻。宗澤委任王彥為“製置兩河軍事”,王彥便派人命嶽飛所部“赴榮河把隘”。

  (1127年,24歲)再歸宗澤,由踏白使、統領、恢復統製。宗澤北伐奏章二十四次,趙構未同意,背疽發作,含恨離世:嶽飛和王彥難以共事,便決定率領部伍南下東京開封府,再次接受宗澤的領導。貴宗澤珍惜嶽飛的才乾,體諒他的愛國之心,原諒了嶽飛的違反軍紀(指率隊離王彥之事),留在營中聽候差遣。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軍大舉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60]宗澤即派嶽飛為踏白使,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嶽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凱旋後,即被宗澤任命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製。建炎元年(1127年)冬到建炎二年(1128年)春,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在東京開封府所屬及其毗鄰的州縣,宋金兩軍進行了劇烈的拉鋸戰。嶽飛在滑州城附近的胙城縣、黑龍潭、官橋等地作戰,均表現突出,頗有戰功。建炎二年(1128年)四月以後,天氣開始炎熱,金軍撤退,宗澤準備北伐。王彥的八字軍奉宗澤之命移屯滑州。五馬山的首領馬擴也攜帶信王趙榛的信前來東京留守司。宗澤和王、馬等人共同製訂了北伐的計劃。這年六月止,宗澤上陳述恢復大計的奏章達二十四次,但始終沒有取得趙構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澤再也支援不住,背疽發作,於七月初一含恨離世,臨終前仍然高呼:“過河!過河!過河!”

  (點評:成長的代價。時嶽飛24歲,血氣方剛,求戰心切些;王彥38歲,未慮勝先慮敗,消極些。兩人後來事跡證明,都是一心為國為民。王彥作戰也很有本事,很多軍國大事上預判很準,但比較講究先請示再行事,脾氣比較倔,先後扭轉不了兩任上司的錯誤,多次請轉為了文職,振興地方經濟。紹興九年(1139年),王彥病死於任上,鬱鬱而終,時年五十。)

  (1128年,25歲)歸公事閭指揮,因功轉武功郎:建炎二年(1128年)秋,金太宗完顏晟下令發動對宋戰爭,一要擒拿趙構,二要攻取陝西。八月,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閭勍命嶽飛去汜水關禦敵,兩軍對陣時,嶽飛用箭射殺金將,宋軍乘機進攻,擊退金軍。嶽飛又奉命屯軍汜水縣東的竹蘆渡,與金軍相持。當時宋軍糧草將盡,嶽飛用疑兵之計打敗金軍,因功轉武功郎。

  忍三:受排斥異己的上命,違心對抗同僚

  (1128年,25歲)歸杜充指揮,因功升武經大夫、武略大夫、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嶽飛奉東京留守司的命令從西京河南府返回開封。杜充出於排斥異己的動機,命飛向守城將領張用、王善襲擊。時王善駐扎城東,張用駐扎城南,嶽飛、桑仲、李寶諸人駐扎城西,均負有守衛京師重任。嶽飛不願自相殘殺,婉言推辭,但杜充以軍法問斬相威脅,勒令嶽飛出兵。嶽飛有以往擅自脫離王彥的教訓,無法抗命,只能出戰,在南熏門之戰中,以八百人擊退張、王部數萬人,以功升武經大夫。杜充又派馬皋等繼續追擊張、王部,卻被打敗。王善攻打淮寧,張用不從,引軍離去,自此成為遊寇,後終被嶽飛收降。自春至夏,嶽飛隨陳淬多次與王善作戰,王善率部東流西竄,最後降金。嶽飛因多次戰功先後轉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二月初三日,南遷揚州的宋高宗得到金軍攻陷天長軍(安徽天長)的消息,驚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劉兵變被鎮壓後,高宗移駕建康。就在高宗移駕建康時,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脫離危險之實,準備離開開封,前往建康。嶽飛向杜充苦諫,杜充不聽。嶽飛無奈,隻得率軍隨之南下。趙構對杜充撤離開封、放棄北方疆土的舉動不加責罰,反而還命他負責長江防務,升任右相。杜充向朝廷上報“督師詣采石防守”,卻深居簡出不做準備。嶽飛入杜充寢閣,苦勸再三至於流涕,但也無濟於事。聽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後,杜充才派都統製陳淬率嶽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的一萬三千人策應。陳淬率軍力戰,嶽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對陣,王??卻不戰而逃。陳淬戰死,諸將皆潰,嶽飛苦戰無援,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鍾山。杜充又棄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馬家渡之戰後,嶽飛決定脫離杜充,獨自轉戰後方。時嶽飛的部下有叛逃者,嶽飛向他們慷慨陳詞,士卒皆被感動,願隨嶽飛作戰。

  (1129年,26歲)杜充投敵,嶽飛在敵後收攏潰軍,六戰皆捷:杜充投敵,宋軍紛紛潰散。潰軍中一些北方將領不願再戰,欲推舉嶽飛為主帥,一同投金。嶽飛假意應允,乘其不備,帶親信數人與之相鬥,一連擊敗數十人;嶽飛又對眾軍嚴肅訓誡了一番,眾皆心悅誠服,軍心遂定。完顏兀術佔領建康府後,親率主力追趕趙構。趙構由越州逃向明州,隨後又從明州乘船,逃到海上避難。完顏兀術由建康進軍,接連攻下溧水、廣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嶽飛則領軍在其後方,伺機給予痛擊。嶽飛遣劉經率兵千人夜襲溧陽,順利攻克了被金軍佔領的溧陽縣城。嶽飛又親自領軍轉戰廣德境中,六戰皆捷。駐軍廣德軍的鍾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饑,卻不敢擾民。

  (1130年,27歲)配合韓世忠,收復建康: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軍以舟師浮海,窮追趙構三百裡未獲。完顏兀術“搜山檢海已畢”,掠金銀財寶北撤。經過常州時,嶽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嶽飛四戰皆捷,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等十一人,並一直尾襲到鎮江府。常州截擊戰之後,嶽飛首次得到朝廷詔令,命他配合鎮江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收復建康。金軍在水路與韓世忠相持達四十日,被困於黃天蕩,因奸細獻策才得以入江。陸路上,嶽飛在四月二十五日於建康城南三十裡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裡。嶽飛領騎兵三百、步兵二千衝下牛頭山,大破金軍,進據建康城西南的新城。又追至靖安,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建康德以收復。建康之戰歷時半月,嶽家軍僅斬女真兵就約有三千人,投降者千余人,並擒獲萬戶、千戶軍官二十多名。這是嶽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

  (1130年,27歲)詔命救楚州,上司劉光世不救,嶽家軍三戰三捷,但眾寡懸殊:八月,金軍統帥完顏兀術與完顏撻懶合兵攻打位於大運河與淮河交匯處的重鎮楚州(江蘇淮安)。宋廷命張俊、劉光世救援楚州,但兩人都不肯應援。[125-126]嶽飛此時隸屬於劉光世,接到救援楚州的詔書後,一面上章請求解決給養困難,一面就開始組織所部行動。[127]九月二十日,嶽家軍開赴承州與金軍接戰。一月之內三戰三捷,斬金軍大將高太保,擒女真、契丹、渤海、漢兒軍等首領七十余人。[128-129]但嶽家軍因孤旅無援,又眾寡過分懸殊,以給養匱乏的一萬人馬,難以對抗金軍主力之眾,終於無法解楚州之圍,楚州城於九月二十五日被金軍攻陷。金軍陷楚州一個月後,又以號稱二十萬兵力進犯嶽飛的防區通州(江蘇南通)、泰州(江蘇泰州)。劉光世違抗宋廷詔令,不予應援。十一月,嶽飛因泰州無險可憑,放棄了泰州城,在南霸塘與金軍鏖戰數日,嶽飛身中兩槍,堅持力戰擊退了金軍。[132]嶽家軍軍糧已絕,孤軍難支,嶽飛於是下令全軍渡江,在江陰駐屯;並將失守泰州罪責奏報宋廷,請求給予處分。宋廷命嶽飛在江陰就地駐扎,防守江岸。

  (1131年,28歲)平定李成張用等遊寇十數萬:被金軍擊潰的散兵遊勇組成的遊寇,因得不到朝廷適當安置而結夥為盜,四處流竄、危害人民,其中勢力最強、為禍最烈的有流竄於江、淮、湖、荊等地的李成、張用、曹成、孔彥舟等。張俊於建炎四年(1130年)十二月被任命為江南路招討使,主持討伐李成等遊寇。[136]但數十日間並無建樹,便奏請朝廷派通、泰鎮撫使嶽飛同往。紹興元年(1131年)正月十五日,嶽飛從江陰趕到宜興,往饒州(江西鄱陽縣)與張俊會合。嶽飛戰果輝煌,先後平定了遊寇李成、張用。紹興元年(1131年)七月,宋廷將嶽家軍的軍號定名為神武右副軍,任命嶽飛為統製,駐屯洪州。[159]十月,宋廷授嶽飛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十一月,嶽家軍改號神武副軍,嶽飛升為都統製。

  忍四:(1131年,28歲)嚴明軍紀擒殺舅舅

  舅舅姚某,紹興元年(1131年)時因違反軍紀騷擾百姓,又欲謀害嶽飛,而被嶽飛擒殺。

  忍五:(1132年,29歲)放殺弟仇人,共同抗金

  楊再興殺嶽家軍韓順夫、嶽飛胞弟嶽翻,嶽飛釋並請其共報國:

  紹興二年(1132年),在平定曹成和吉州、虔州的叛亂時,嶽家軍攻破關廂慶功之時,卻遭曹成部將楊再興反撲,嶽家軍第五將正將韓順夫被殺,入關官軍被迫後撤。楊再興驍勇非常,連戰嶽家軍統製王經、張憲等三將,並殺死了嶽飛的胞弟嶽翻。閏四月,嶽家軍進入賀州,曹成在太平場布陣數十裡抗拒。嶽飛故意向曹成麾下探子透露軍糧將盡準備撤軍的假情報,吸引曹成前來追擊。嶽家軍遂乘夜間進軍太平場,攻破了曹成營寨。六日,嶽飛又以八千人大敗曹成三萬余人,曹成逃往桂嶺縣(廣西桂嶺鎮)。曹成派都統領王淵佔據北藏嶺、上梧關和蓬嶺,憑險據守。嶽飛率軍猛攻,突破了三道防線,曹成敗走。嶽飛盡據其寨,繳獲其刀槍、金鼓、旗幟等物。楊再興被張憲所部生擒,楊再興說:“我是好漢,當執我見嶽飛。”嶽飛拋下斬將殺弟之仇,親解楊再興之縛,並說:“我與爾是鄉人,汝好漢也,吾不殺汝,當以忠義報國家!”楊再興遂誠心歸降。(後來,楊再興隨嶽飛抗金,四處征戰,後曾試圖單槍匹馬衝陣擒獲金兀術,未成,殺死金軍數百人後返回。紹興十年(1140年),楊再興率軍與金人在小商橋相遇,楊再興寡不敵眾,中箭無數,奮戰而亡。金軍得到他的屍體,焚燒之後,共得到箭鏃竟有兩升之多。)

  凡被曹成裹脅的當地良民,嶽飛皆令遣返田裡,又先後招降其眾兩萬余人。曹成四處逃竄,最終向韓世忠投降。六月,嶽飛因平遊寇之功授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嶽家軍屯兵江州(江西九江),守衛長江中遊。

  (1134年,31歲)收復襄陽等六郡: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到“行在”臨安覲見宋高宗趙構。覲見時,趙構還就嶽飛在洪州時曾於醉後痛毆兵馬鈐轄趙秉淵一事,面諭嶽飛戒酒,嶽飛自此絕飲。紹興四年(1134年)春,嶽飛上《乞複襄陽劄子》,提出收復陷於偽齊政權的襄陽六郡(襄陽府、郢、隨、唐、鄧等州、信陽軍)的主張,並說:“恢復中原,此為基本。”奏議得到朝廷許可。五月五日,嶽家軍直抵郢州城下。六日黎明時,嶽家軍向郢州發起總攻。戰鬥異常酷烈,嶽飛坐在大纛下指揮,忽然有一大塊炮石飛墜在他面前,左右都為之驚避,嶽飛的腳卻紋絲不動。士卒攀登雲梯,奮勇攻上城牆。此戰殺敵七千余人。郢州收復後,嶽家軍分兵兩路,由張憲、徐慶分兵東向攻隨州(湖北隨州),嶽飛則領軍直趨襄陽府(湖北襄陽),與投降偽齊的李成決戰。李成見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無勇氣據守,倉皇逃遁。五月十七日,嶽飛兵不血刃,收復襄陽。十八日,牛皋便與張憲、徐慶合力攻下隨州城,俘虜了五千偽齊軍。16歲的嶽飛長子嶽雲勇冠三軍,手持兩杆數十斤重的鐵錐槍,第一個衝上城頭。嶽飛出師大捷,震動了偽齊政權。劉豫急忙調度兵力,還請來金朝的“番賊”,與河北、河東的“簽軍”增援。李成得到支持,欲奪回襄陽府,率領號稱三十萬大軍反撲,又遭大敗。金將劉合孛堇領軍與李成會合,集結於鄧州附近,築寨掘壕,以遏製嶽家軍北上。嶽飛遣王貴等由光化路,張憲等由橫林路,前去掩殺。七月十五日,王貴、張憲在離鄧州三十余裡的地方,與敵軍數萬接戰。嶽飛又分遣王萬、董先軍兵,出奇突擊,敵軍大潰。俘金將領楊德勝等二百余人,奪馬二百余匹,衣甲不計其數。只有高仲帶領殘部逃入鄧州,閉門堅守。七月十七日,嶽飛軍攻取鄧城,將士不顧矢石,蟻附而上。一場血戰,鄧城終被攻克。斬殺金、偽軍無算。嶽雲又是第一個登城的勇士。嶽家軍攻拔鄧州,活捉了高仲。嶽飛隨即派遣李道前往唐州,於二十三日收復了唐州州城。王貴和張憲同時在唐州以北三十宋裡,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聯軍,以掩護李道收復州城。同一天,信陽軍也被攻克。

  (1135年,32歲)平定楊麽叛亂:建炎四年(1130年),洞庭湖地區農民軍首領鍾相起兵反宋,鍾相被殺後,楊麽等又聚集人馬佔領洞庭湖區,采取“陸耕水戰”體制,繼續與南宋朝廷對抗。宋廷視之為“心腹蓄毒”,曾多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卻都是铩羽而歸。紹興五年(1135年)二月,趙構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嶽飛為荊湖南、北、襄陽府路製置使[193],率領約五萬人馬前往鎮壓[194]。。”嶽飛以平楊麽之功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後又升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

  (1136年,33歲)二次北伐收復商、虢等州:紹興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年已古稀的嶽母姚氏病逝。嶽飛因多年在盛夏冒暑用兵,又為母喪痛苦過甚,舊染畏光、刺痛的目疾複發,他一面奏報朝廷,一面自行解職,扶母靈柩至廬山安葬。並接連上表,乞守三年終喪之製。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嶽飛忠孝難以兩全,趕回軍中。六月,因天氣即將轉涼,張浚決定放棄進攻計劃,令諸大將“先圖自守,以致其師,而後乘機擊之”。但嶽飛還是決定按既定計劃進軍,於七月出師北伐。收復商、虢等州後,嶽飛向朝廷請示:如形勢有利,將命王貴、牛皋兩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黃河,與太行忠義民兵配合作戰,收復河北失地。但他的進軍計劃沒有取得朝廷支持。

  (1136年,33歲)三次北伐,打退偽齊、金進攻:嶽飛奪回商、虢等地,使偽齊劉豫大為震驚。紹興六年(1136年)九月,劉豫籌集三十萬人馬,號稱七十萬,向淮西發動進攻。趙構得報後,認為劉光世、張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線,要調嶽飛軍沿江東下。詔書到達鄂州時,嶽飛目疾未愈,但他並未猶豫,立即向九江進發。趕到九江時,淮西戰事已告結束。完顏兀術看到嶽飛移軍東下,中線空虛,有可乘之機,便於十月底、十一月初與偽齊合兵,向襄漢地區發動猛烈進攻。嶽飛接到多地的告急軍情後,當機立斷,調集精銳第三次出師北伐。嶽飛出師到達各地之前,部將寇成、王貴、秦佑等已多次打退敵軍進攻。嶽飛軍撤退的消息傳到敵營後,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擊。王貴率軍退到白塔地方,李成親率劉複、孔彥舟等十員大將,合力追來。王貴、董先率軍迎擊,經過激戰,擒獲偽齊將領數十人,俘數千人,馬三千匹,衣甲器仗無計其數。敵兵屍體填滿溪谷,擁墜入水而死者無算。

  (1137年,34歲)為打消趙構顧慮,不再提及迎還“二聖”,而含在天眷中。因立儲,君臣嫌隙:

  《乞出師劄子》嶽飛陳述了自己恢復中原的規劃,而且此時已不再提及迎還“二聖”或者“淵聖(宋欽宗)”之事,隻將欽宗包括在“天眷”之中。浚見了嶽飛,撇開歸劉軍與嶽飛之“前議”,以淮西軍中人事安排相問,嶽飛耿直的回答卻遭張浚譏刺。嶽飛胸中積忿,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劄子,不等批示,隻向隨行機密官黃縱略事交代後,就離開建康,回到廬山母墓旁守製了。李若虛勸了嶽飛六日,嶽飛才答應受詔朝見,還軍視事。張浚用人不當,終於招致了淮西軍變,張浚因此引咎辭相。嶽飛因收到金國要放歸欽宗的太子趙諶的諜報,對此表示擔憂,在入覲時向趙構提議立其養子趙瑗(即後來的宋孝宗)為皇儲,以示高宗之正統。但趙構對此提議不滿,責備了嶽飛。有學者認為,嶽飛和宋高宗之間的矛盾,就是從這一年開始逐漸加深的。

  (此時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時年30歲,還想著能自己親生一個。

  《青宮譯語》:二王(粘罕、斡離不)令成棣譯詢宮中事:道宗(宋徽宗)五七日必禦一處女,得禦一次即畀位號,續幸一次進一階。退位後,出宮女六千人,宜其亡國。

  《靖康稗史》:“康王(即趙構,後來的宋高宗)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

  《宋史》卷四百七十·列傳第二百二十九·佞幸(王繼先):建炎四年(1129年),給事中富直柔奏:“繼先以雜流易前班,則自此轉行無礙,深恐將帥解體。”帝曰:“朕頃冒海氣,繼先診視有奇效。可特書讀。”直柔再駁,命乃寢。既而特授榮州防禦使。

  (海氣:可能指風濕。或者隱藏了下面的壯陽術)。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三十:起紹興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壬辰(1161年),,盡八月十三日癸醜。王家繼先為人奸黠喜謅佞善褻狎自建炎以醫藥得幸嘗勸上服仙靈脾議者謂仙靈脾者亦名淫羊藿雖強陽然久服令人精清按方論精清者不成子繼先獨不以為然。

  )

  (1139年,36歲)趙構、秦檜不顧眾議,答應取消宋國號,作金的藩屬,南宋與金第一次和議:

  金趁劉豫借酈瓊叛降出兵攻宋之機,將劉豫抓獲,正式取消存在了八年的偽齊政權,並向宋廷呼籲和談,條件是歸還黃河以南故宋地,並放還高宗生母韋氏,歸還已死的宋徽宗的梓宮。紹興八年(1138年)二月,嶽飛還軍鄂州,堅持“戮力練兵”,“日夜訓閱”。此時南宋行都卻在左相趙鼎和樞密使秦檜的策劃下由前線重鎮建康遷至江南的臨安。趙構為“屈己求和”,進一步升任秦檜為右相,並令其與金接通關系。在接見了金使兀林答讚謨(烏陵思謀)之後,趙構又召韓世忠、張俊、嶽飛三大將來臨安商議。除張俊見風使舵,趨附和議外,韓世忠、嶽飛對和議一事都表示堅決反對。嶽飛對趙構說:“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後世譏議。”韓世忠也接連上書十余次,堅持反對和談。趙構都置之不理。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詔諭使張通古、蕭哲,攜帶詔書,來同南宋“講和”。金人不稱宋朝而稱“江南”,不說“議和”而說“詔諭”,把南宋完全置於藩屬地位,消息傳開,朝野上下,輿論沸騰。宋廷諸大臣對此議論紛紛,多有反對者,然而這些主戰派人物如樞密副使王庶、樞密院編修胡銓等,或被罷官,或被貶謫;連支持議和的趙鼎也因不同意金人的劃界條款而被罷相。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檜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趙構跪在金使腳下,答應取消宋國號,作金的藩屬,並每年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南宋與金的第一次和議達成。紹興九年(1139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慶賀“和議“的成功。

  忍六:((1140年,37歲)冒禍族大罪,違抗班師聖旨,連勝逼金兀術北逃

  金南侵、宋北伐,趙構令班師,李若虛、嶽飛矯詔,連戰連捷,逼金兀術北逃:

  紹興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秋,完顏兀術、完顏斡本(漢名宗乾)等人發動政變,殺死主和的完顏撻懶等人,完顏兀術進拜都元帥、兼領行台尚書省,成為金朝新的掌權者。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完顏兀術親統十萬大軍,南侵。趙構和秦檜迫於形勢,隻得改變態度,令諸將迎擊金軍;又聲討金都元帥兀術,頒布賞格;宋廷繼而於六月一日命三大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嶽飛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之銜,分別晉封太保、少師、少保。趙構又命嶽家軍火速支持順昌,並表示允許嶽飛舉兵北伐,收復失地。局勢稍有穩定時,趙構卻又命時任司農少卿的李若虛向嶽飛傳達詔命,諭嶽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六月下旬,李若虛趕到已開至德安府(湖北安陸)的嶽飛軍中傳達旨意。嶽飛向李若虛陳述他恢復中原的謀略,李若虛素主抗金,又原是嶽飛宣撫司中參議官,遂不顧矯詔之罪,主動支持嶽飛北伐。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嶽飛所部和由他聯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完顏兀術盤踞的東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麵包圍。隨著被收復失地的不斷增多,嶽家軍不得不分散兵力來守禦新佔領的地區。而韓世忠、吳璘等軍都與金軍相持不下,無法直接配合嶽家軍;張俊則在閏六月底收復宿州和亳州之後就匆匆班師;劉錡在順昌戰勝後,一直屯駐順昌,既不進擊,也不奉宋廷詔命南撤。嶽家軍北伐主力面臨著孤軍深入的危險,嶽飛隻得放緩攻勢,將兵力逐漸收攏於郾城縣(河南漯河市郾城區)—潁昌府一線,又接連上奏宋廷請求支持,“伏望速降指揮,火速並進[228]”,但一直未能盼到援軍。

  完顏兀術得知駐扎在郾城的嶽飛兵馬不多,用騎兵一萬五千人直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嶽家軍的指揮中樞。七月初八日,完顏兀術與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裡(漢名宗賢)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與嶽家軍對陣。完顏兀術用“鐵浮圖”為主力,正面進攻,左右翼又輔之以“拐子馬”,都是金軍的精銳部隊。嶽飛令其子嶽雲率領約八千余背嵬軍和遊奕軍騎兵迎戰,采取“或角其前,或掎其側”的戰術對付“拐子馬”,又選派精壯步卒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之類兵器,專劈“鐵浮圖”的馬足,使“鐵浮圖”失去威力。嶽家軍將士與金軍“手拽廝劈”,血戰數十個回合,自下午申時殺到天黑,金兵屍橫滿野,終於潰敗逃走。[229-231]

  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嶽飛在城北的五裡店再一次大敗金軍。[232]這時,完顏兀術又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屯於臨潁縣。十三日,楊再興率三百騎兵出巡,在臨潁縣南的小商橋猝遇完顏兀術的大軍,楊再興率部眾殊死奮戰,竟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軍官,楊再興與所部全部英勇戰死。第二天,張憲率兵再戰,金兵隻好退出臨潁。[233]

  郾城之戰後,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完顏兀術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王貴、嶽雲分率精騎與金軍戰於潁昌城西。嶽雲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面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潁昌之戰中,嶽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234],大敗金軍。斬金軍五千余人,其中包括完顏兀術的女婿萬夫長夏金吾;俘士卒二千余人、將官七十八人,並獲馬三千余匹。[235-237]

  完顏兀術退還開封,接連的失利使他哀歎:“我起北方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金軍大將韓常也不願再戰,派密使向嶽飛請降。[238]嶽飛為大河南北頻傳的捷報所鼓舞,他對部屬說:“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吉林農安),當與諸君痛飲!”[239-240]

  嶽家軍全線進擊,包圍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與徐慶、李山等諸統製從臨潁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又擊敗五千金軍,追擊十五裡。[241]同時,王貴自潁昌府發兵,牛皋也率領左軍進軍。

  完顏兀術以十萬大軍駐扎於開封西南四十五宋裡的朱仙鎮,希圖再次負隅頑抗。嶽家軍北上距離朱仙鎮四十五宋裡的尉氏縣駐營,作為“製勝之地”[242]。嶽家軍前哨的五百背嵬鐵騎抵達朱仙鎮,雙方一次交鋒,金軍即全軍奔潰。[243]完顏兀術最後只剩下一條路,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遁。

  (1140年,37歲)一天十二道金牌,十年功廢:

  完顏兀術正準備渡過黃河的時候,有個北宋時的太學生卻要求進見,對他說:“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嶽少保且退矣!”完顏兀術忙問:“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精兵十萬,京師中外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太學生說:“不然,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218]完顏兀術經此人提醒後,決定暫不過河。

  七月十八日,第一道班師詔送達。嶽飛鑒於當時完勝的戰局,上書爭辯。約在七月二十一日,嶽飛卻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詔旨措辭嚴峻:命大軍即刻班師,嶽飛本人去臨安朝見。

  嶽飛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臣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非臣不稱職,權臣秦檜實誤陛下也。[248]”然而在朝廷高壓鉗製之下,嶽飛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嶽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受金兵報復:“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嶽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大軍撤至蔡州時,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擁到衙門內外,一名進士率眾人向嶽飛叩頭說:“某等淪陷腥膻,將逾一紀(十二年)。伏聞宣相整軍北來,志在恢復,某等跂望車馬之音,以日為歲。今先聲所至,故疆漸複,醜虜獸奔,民方室家胥慶,以謂幸脫左衽。忽聞宣相班師,誠所未諭,宣相縱不以中原赤子為心,其亦忍棄垂成之功耶?”嶽飛又以班師詔出示眾人,大家都失聲痛哭。嶽飛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襄漢。[249]

  大軍班師鄂州,嶽飛則往臨安朝見。北方忠義軍孤掌難鳴,完顏兀術回到開封,整軍彈壓,又攻取了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嶽飛在班師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歎:“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複![48]”嶽飛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陳詞,只是再三懇請朝廷解除其軍職,歸田而居。趙構以“未有息戈之期[250]”為由不許。

  紹興十一年(1141年)正月,完顏兀術再度領軍南下。二月,嶽飛領兵第三次馳援淮西。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參與抗金戰鬥。

  忍七:(1142年,39歲)被誣告謀反,酷刑不屈,含冤獄中

  秦檜及黨羽,威逼利誘嶽飛、張憲的下屬,誣告兩人謀反,兩人受酷刑不屈,含冤獄中:

  紹興十一年(1141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嶽飛、韓世忠二人。完顏兀術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爾朝夕以和請,而嶽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也。”

  四月,張俊、韓世忠、嶽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嶽飛為樞密副使。[253]五月,張俊在和嶽飛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時,暗中挑唆嶽飛,欲一同分解此軍,卻遭嶽飛嚴肅回絕。秦檜又欲借軍吏耿著之事陷害韓世忠,嶽飛得知,便修書通報韓世忠,再次保全了韓。嶽飛回朝後,即遭秦檜黨羽萬俟卨、羅汝楫的彈劾,誣蔑嶽飛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山陽(楚州)”,要求免除嶽飛樞密副使之職。[255]八月九日,嶽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閑職[256-257],嶽飛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閑。

  嶽飛此時已無兵無權,但對他的迫害卻仍在步步緊逼。在秦檜授意下,張俊利用嶽家軍內部矛盾,威逼都統製王貴誣陷嶽飛,王貴屈從;又收買張憲部副統製王俊,讓其出面首告張憲“謀反”,從而牽連嶽飛,並命人代他寫好一份告首狀。王俊利用張憲出外之機,先將告首狀投送王貴。王貴又將此狀送交秦檜心腹林大聲。林又將此狀轉遞到樞密行府張俊的手中。不久張憲來到,張俊便就勢將張憲逮捕。張俊私設公堂,向張憲嚴刑逼供,毫無結果之下,竟捏造張憲口供“為收嶽飛處文字謀反”[259]。嶽飛在江州居留,為時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臨安府[260]。秦檜派殿前都指揮使楊沂中秘密拘捕嶽飛,並囑咐:“要活底嶽飛來!”嶽飛雖已知楊沂中來意不善,還是毅然隨之而往[261]。

  十月十三日,嶽飛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獄中,此前其長子嶽雲也已下獄[262]。嶽飛悲憤難當:“吾方知既落秦檜國賊之手,使吾為國忠心,一旦都休!”便不再抗辯,任憑獄卒拷打[264]。萬俟卨等用盡手段,嶽飛也寧死不自誣,乃至以絕食抗爭,經其子嶽雷照顧,才勉強支撐下來[265-266]。萬俟卨等逼供不成,為了坐實冤獄,又為嶽飛羅織搜剔了所謂嶽飛父子與王貴、張憲“有異謀”、嶽飛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輿”、嶽家軍在援淮西時擁兵不進“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欲將嶽飛一舉定為死罪[267-268]。

  趙構無條件接受宗弼的議和條款,秦檜在議定誓表時感覺這樣議和不妥,就向趙構說:“自古盟會,各出意以為之誓,未有意自彼出,而反覆更易,必欲如其所要者。”(自古盟會,都是雙方提出符合要求的條款為盟約,未有條款都由他們提出,並且反覆修改,非達到他們的目的決不罷休。)趙構卻說:“朕固知之。然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既無及矣,太后年逾六十,日夜痛心。今雖與之立誓,當奏告天地、宗廟、社稷,明言若歸我太后,朕不憚屈己與之和。如其不然,則此要誓,神固不聽,朕亦不憚用兵也。”趙構向秦檜直抒苦衷,為了平息南北戰爭,獲得“孝養”太后,自己願意受屈辱和議,以“孝”字來掩蓋宋朝的腐朽無能。

  趙構真正的威脅不是金國,最大的威脅就是哥哥趙桓。為什麽宗弼在議定和約時能夠“意自彼出,而反覆更易,必欲如其所要者”?可以這麽認為,皇統條約是宗弼獨自議定內容,然後叫趙構簽字,歷史哪有這樣的結盟簽約嗎?連秦檜都看不順眼,忿忿地流露不滿,可是趙構卻能接受,為什麽?

  假設趙構拒絕喪權辱國的條款,宗弼並不慌張,你既然不答應,那我就在河南地推舉趙桓為帝,如果宗弼這樣威脅,那趙構肯定就范。從宗法思想論,趙桓是正宗的宋朝皇帝,趙構僅是臨時頂替,從實力上論,有金國的支持,趙桓何愁在河南站不住腳。如此是這樣,趙構想再當宋朝皇帝就麻煩。冊封趙構為帝固然傷害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但那是面子工程,再屈辱還有皇帝可當。

  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認為嶽飛無罪,與萬俟卨竭力爭議,均遭罷官處分。宗正卿趙士?以全家百口擔保嶽飛無罪,也遭萬俟卨彈劾而革職並逐出臨安。[269]文士智浹、布衣劉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別上書為嶽飛申冤,但都受到株連,劉允升被下大理寺處死,智浹、范澄之後來都死於流放地。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萬俟卨等通過秦檜上報奏狀,提出將嶽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嶽雲處徒刑。

  宋高宗趙構當日批複:“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273]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 嶽飛受“拉脅(猛擊胸脅)”之刑,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274](宋代史料並無“風波亭”的記載),時年39歲;嶽雲和張憲被斬首。嶽飛的供狀上隻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275]此後,嶽飛、張憲的家產都被沒收,家屬被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

  (

  點評(轉),伊藤博文與李鴻章: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前,伊藤博文與清政府全權大臣李鴻章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對話。伊藤博文對李鴻章揶揄道:想當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風,談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博文因日本想侵略朝鮮來華與李鴻章談判,被李鴻章斷然拒絕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結果怎樣呢?我曾經給過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貴國迅速改革內政,否則我國必定後來居上,如今十年過去,我的話應驗了吧?李鴻章歎了一口氣說:改革內政,我非不欲做,但我們國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齊,不像貴國一樣上下一心。如果我們兩人易地以處,結果會如何?伊藤博文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乾得比我強;如果我是你,在中國不一定乾得比你好。

  1909年,朝鮮安重根在哈爾濱,成功刺殺死日本侵略朝鮮的元凶,時任朝鮮統監的伊藤博文。

  )

  (修改日志:

  1、2021-02-13。改加。“忍四….忍五….忍六….忍七”

  注:嶽飛母姚玉珠,姓姚為實,名字玉珠為本文虛構,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