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詩·四喜
宋汪洙
久旱逢甘雨,
他鄉遇知音,
洞房花燭夜,
金榜題名時。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趙雄成年趙虞兩家欲結親
今日是趙雄二十歲成年(1148年)。文江渡是個小鎮,趙雄家境一般,只有田地二十余畝。趙雄父親對妻子說:“雄兒如今成年了,也該說門親事了。前幾年本應該說起,但孩子說想先讀書,考個功名。如今州試過了,離類省試還有三年。他如今大小也算個舉人,不如先成個親,留個後?以後咱們就不管他了,他想考多久考多久。”
川陝宣諭使虞允文(總督軍政,臨時官職),是趙雄恩師,因喜其才華,也有意將女兒虞靈許配趙雄,兩家一拍即合。只等著請媒婆做中人,走完三書六禮、三媒六聘的程序。
(宋代,過州試後稱舉人,可以在地方州縣學和私塾擔任教師,還可以管理官家的谷倉、廟宇,或者做地方官的幕僚。1106年,州試通過率約百分之三,很嚴格。
宋代提倡晚婚,男女的平均婚嫁年齡約十七八歲。
(《宋刑統˙戶婚律?疏議》:“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宋律法規定,媒婆需誠實守信。因為以前有媒人,給別人介紹了個瘸子,成親後對方找上門,媒婆說地不平。從法律上規定了婚事必須有媒人,而且媒人要誠實守法。“媒人有數等,上等戴蓋頭,著紫背子,說官親宮院恩澤。中等戴冠子,黃包髻,背子,或隻系裙,手把青涼傘兒,皆兩人同行。”
官媒:衙署中擔任媒妁等事的婦女,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機構,即官方的婚姻介紹所。官方的媒人,古代稱作媒官、媒氏、媒互人等,最早出現在西周。
私媒:指在民間以給人做媒並取得報酬而生活的人,或者自己有職業和一定的收人而兼職做媒人的人。私媒做成的婚姻也還是要到官媒處登記,接受官媒的監督,否則可能私媒杖六十、離。
三書:聘書、禮書、迎親書。聘書是指訂親之書,是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時用的。禮書為過禮之書,就是彩禮的清單,是納征時用的。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的。
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親迎。所謂納采,就是男方家長請媒人去女方提親,女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長再備禮前去求婚。問名,是男方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佔卜。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備聘禮送給女方家。告期,男家擇定婚期後,然後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就是迎親,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三媒: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
六聘(六證):結婚時,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口鬥、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隻算盤。想知道家中的糧有多少,有鬥為證;衣服做得長短好壞,以剪子為證;家藏多少布匹,以尺為證;個人生的容貌如何,以鏡子為證;家中財富多少,以秤為證;家庭收成帳目是否清楚,以算盤為證。
八抬大轎:《東京夢華錄》:由於轎子在社會各個階層流行,有大臣上奏宋太宗說不成體統。於是,宋太宗下旨“非品官不得乘暖轎”。暖轎,指轎頂使用布蓋,四周飾有布帷的封閉型轎子。大約自北宋中期起,開始有“花簷子”迎娶新婦的風氣流行於汴京。皇后所坐八抬鸞駕。據說,宋高宗趙構南逃時,被金兵堵截,在寧波落單,遇湖受阻,被一洗衣村姑指點,藏在水中方躲過搜捕,後村姑用船送其到對岸。兩年後,宋高宗聖旨尋訪村姑,無人領賞,遂聖旨“今後凡是寧波女子出嫁,特許乘坐四人抬杠的轎子”。即半副鑾駕。
良田千畝,十裡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
鳳冠霞帔,明媒正娶:鳳冠+霞帔。完整鳳冠,包括鳳冠、鳳簪、金簪。鳳簪是用來點綴鳳冠的鳳凰形狀發簪,金簪則是在鳳冠裡固定髮型用的。完整帔,包括霞帔、帔墜、釣圈。北宋宋仁宗年幼時,劉太后代為治理國家,她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在自己的鳳冠上增添了龍,來顯示自己與皇后和太妃的地位是不同的,即:九龍花釵冠。《文獻通考》:宋皇后所戴龍鳳冠,上飾九龍四鳳,並有大花、小花各十二株,後有兩博鬢。後朝基本按此定例,但也有個別越製的,比如明孝靖皇后十二龍九鳳冠,但這是有特殊原因的,一是死後追封皇后,二是沒戴過:
國本之爭。按照宗法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王皇后王喜姐無子,王恭妃生庶長子朱常洛(後生皇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鄭貴妃生皇二子(早夭)、皇三子朱常洵。有了皇三子這一資本,鄭貴妃倚仗明神宗對她的寵幸,一心想讓皇帝立自己所生的孩子為皇太子。明神宗也有意立皇三子為太子。但明神宗也是宮女生的,也是由於宗法制才當上的皇帝。如果不按照大家承認的、一定的程序,就容易發生混亂,甚至爆發各地藩王群龍奪嫡的戰爭,這是歷朝歷代歷史血的教訓。這樣圍繞皇太子的冊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大案迭起,政治鬥爭暗流洶湧。國本之爭是萬歷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梃杖。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死後哀榮。《先撥志始》外戚王升:萬歷三十九年(1611)九月九月十三日,王恭妃病危。朱常洛請旨見母親一面,明神宗同意了。當太子趕到母親居所時,景陽宮依然深鎖不開。太子無奈,隻得找太監拿來鑰匙,破鎖而入。臨終時,王恭妃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可惜早已哭瞎雙眼。臨終前,母子見面本欲有話說,但王氏察覺到屋外有人,低聲提醒道:“鄭家有人在此”。於是直到咽氣而死,母子倆默默相對痛哭,不敢說話。鄭貴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氏氣絕,才允許太子給母親收斂。王恭妃生前受到鄭貴妃百般摧殘,後事也不順當。王恭妃死後,明神宗並不把她的喪事放在心上。對她擇地安葬之事,是極為刻薄的,依照他的本意,草草埋葬了事。但大臣們不服。一再拖延。最後還是按明神宗的意思辦理了。棺槨一般合上不再打開,裡面少量金器外,幾乎全是銀器,身下鋪墊的則是銅錢和紙錢外加五個銀錠。一把銀壺,是她被封為恭妃的當年一直用到去世時的實物。另一件出自她棺槨內的鍍金銀盤,也滿是破洞和缺口。棺槨經十個月的停放,屍體早已腐爛不堪。明神宗不派人守墳,也不撥給守墳的費用。她兒子明光宗朱常洛隻做了一個月皇帝就因紅丸案駕崩,孫子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後,追封祖母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后。在薨逝九年後,終於在地下得享皇后禮遇,備置了相應的隨葬品。這件鳳冠也算是新即位皇帝對自己委屈一輩子的祖母的一份告慰。
)
虞節度使的祖上虞世南,曾幫金蟬子這一世陳玄奘,報過父仇。虞世南曾留給後人一封家書,內有三根大檀香,稱夢中佛送,每點一根許一件事,若宗族有大難,可點之。如今已去其二,僅余一根。
(西遊記野史記載:陳玄奘外公,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殷丞相殷嶠殷開山,在李淵稱帝第四年時,於征討劉黑闥途中就病死了。是陳玄奘師傅與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永興縣公虞世南有舊,述說緣由,央虞世南抓捕假江州知州劉洪,審明了劉洪、李彪當年合謀害死陳玄奘父親陳光蕊的事情,並“孤即引此賊,直至大江水。尖刀剖其腹,俘獻陳光蕊。”。
陳玄奘之後祭祀父親:“男玄奘謹以清酌庶羞,致祭於亡考洪州知府府君之靈曰:人之父母,皆得供養。嗟我亡考,一無所向。孤子為僧,復仇江上。母氏歸寧,父魂飄蕩。斬賊獻俘,不勝悲愴。江風蕭蕭,江水蕩漾。滌牲在俎,置酒於盎。府君有靈,來茲昭降。哀哉尚饗。”
)
(宋朝的科舉制度,在宋太祖開寶六年後,實行解試、省試、殿試的三級。
解試:又稱鄉貢,由地方官府考試舉人,然後將合格舉人貢送朝廷。解試包括州試(鄉試)、轉運司試(漕試)、國子監試(太學試)等幾種方式,每逢科場年,在八月十五日開考,連考三日,逐場淘汰。舉人解試合格,由州或轉運司、國子監等按照解額解送禮部,參加省試。
省試:即就試尚書省,實為禮部主持。類省試:南宋時期,由於戰亂,交通不便,朝廷下放省試權,在四川、陝西等實行類省試。《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五年》:“戊午,詔:‘川陝類省試合格第一名,依殿試第三名例推恩,余並賜同進士出身。’”亦省稱“類試”。
殿試:在皇帝面前考試。實際上是省試的一種複試形式。目的一是防止省試舞弊,二是人才為皇帝所用。所以有省元和狀元之分。省元第一,殿試不一定第一。
)
雲霄下界截胡
“雲霄殿”中,雲霄和善身雲柔、惡身雲英、自我身雲欣,四人正在面對面修煉。
雲欣心中一動,拿過中間的混元金鬥一陣測算,立馬溜出殿去,跑到瓊霄殿和碧霄殿,說道:“二妹三妹,趙公明兄長不是轉世下界了嗎?他現在已經成人,我剛才測得,趙家為兒子剛尋了一門親事。你們可要幫我。”
碧霄用力拍手,笑著說道:“大姐說的正是。明知道二姐的一番心意,兄長就是只會裝傻充愣。趁他現在上界記憶被禁錮,又全無法力,任憑咱們擺布,正好成事。咱們現在就走。”
三人帶著一群仙婢,也沒跟本尊說一聲,偷偷跑了。大殿中,雲霄本尊睜開眼,苦笑一聲:“哎---,算了,由她們去吧。”繼續修煉了。三人坐在青鸞背上,雲霄道:“我打算先到四川資中縣文江渡,買一處大宅院再說。”瓊霄碧霄:“好。”
在一處大宅子裡,三霄坐在太師椅上,面前站著四排仙婢。
雲欣學著本尊的樣子,首先吩咐道:“雲蘭,你帶著第一排,給我把資中縣所有的媒婆都給我請來,不管是官媒還是私媒,暫時安排在前院,地方不夠安排在隔壁。明天一早,監督她們去趙雄府上提親。請媒婆時,先禮後兵,請不動用錢砸,砸不動抬。你們是神仙,應該不難。”第一排第一個姑娘用力一抱拳,大聲回到:“是!”帶領第一排走了。
雲欣接著吩咐道:“雲桃,你帶著第二排,等來了媒婆後,帶兩個媒婆出去一趟,買些明天必備的禮物回來。等與趙雄家親事議定後,再采買其他物品。挑上等的買。”第二排第二個姑娘用力一抱拳,大聲回到:“是!”帶領第二排走了。
雲欣繼續吩咐道:“雲菊,你帶著第三排,給我把趙雄府上看好了。一是保護安全,二是不讓趙雄府上有別家媒婆進入。有事讓人回報。”第三排第一個姑娘用力一抱拳,大聲回到:“是!”帶領第三排走了。
雲欣最後吩咐道:“雲梅,你帶著第四排,在這個宅院駐守。”第四排第一個姑娘用力一抱拳,大聲回到:“是!”安排第四排各處守候。
碧霄趴在桌子上,拍著桌子,笑的樂不可支:“善身,你不虧是大姐的化身,學她的兵法學了個七八成。你這是又擺了一個九曲黃河陣,打算把公明哥趕盡殺絕,不留一絲活路啊!”
雲欣伸出手(本書後面雲欣亦用雲霄二字),端詳了端詳,嘴角得意的笑:“讓他讓我生氣,這麽多年來,我早就恨得他牙癢癢了。如今他記憶、法力都沒有,就像一隻孫猴子,哼,哪能逃得了我們三位送子娘娘的五指山。我是如今想怎麽擺弄啊,就怎麽擺弄。”
碧霄搖著瓊霄的肩膀,喘著氣道:“大姐,這次你的事準了!”瓊霄也笑的身子亂搖。
雲霄提親
第二天,趙夫人出去找小鎮媒人,找了一圈,三個私媒,沒找到。回到家,看到幾十個個媒婆在家裡,另外還有10來個丫鬟。院裡盛不下,街裡都有人。趙夫人雖然滿心疑惑,但畢竟是喜事,心裡挺高興,挨挨擠擠的進了屋。趙家主和趙雄一見她,頓時松了口氣:“我夫人(我母親)回來了,你們找她說吧”。
趙夫人四面望瞭望,見有一個認識的,文江渡私媒李二嫂,就問她:“李二嫂,我去你家找你,你不在,你是替哪家的?”
李二嫂回道:“哎呀呀,恭喜你了,我們所有人,都是替文江渡趙家提親的,說合你們家大郎趙雄和趙家千金。”
趙夫人:“這個趙家是哪一家?”
李二嫂回:“就是原來咱們文江渡唯一的地主,村中間的錢得貴家。現在趙家買了他家的宅子。”
趙夫人:“你清楚這趙家的底細嗎?”
李二嫂回:“其實我也不太清楚。但看著像個將門之家,有幾十號婢女,都隨身佩劍。”說著,朝趙夫人擠了擠眼睛,朝後面瞥了一眼。
趙夫人猶豫了猶豫,一狠心,大聲說道:“不知道根底,我們不太放心啊。況且,我們趙家和川陝宣諭使虞大人家,兩家已有和好之意,只等走個流程而已!”說罷,便默不作聲,眼睛向著那些佩劍侍女們,頗有些忐忑。
過了片刻,只聽見一個女子聲音如同仙音(碧霄),嫋嫋傳來:“這個魚大人,難道官還大的過皇帝?我們東海趙家,來頭大的很那。不管蝦蟹魚龍,我們東海趙家都不怕。眾媒人侍女都回來吧,後天我們就讓這個魚大人做媒,拜訪趙夫人。”不一會,一大群人走了,只剩下了趙雄一家。
趙雄一家,覺得這個東海趙家,口氣太大了,也太欺負人了,居然逼競爭對手幫自己做媒。心裡想,難道是皇室宗親?趙雄一家一商量,讓趙雄出去通知虞家。誰知剛一出門,就被堵了回來,原來門口站著四個佩劍侍女。
其中一個說:“姑爺,您想買什麽,通知我,我替您買。我家主子說了,成親之前,您一家,就安心在家吧,什麽也不用做,我們都替您辦了。您也不用從其他地方出去,都有人守著。也不用想著強闖。”說著,拔劍朝趙雄家的上馬石一砍,百來斤的石頭,應聲而斷。兩隻手夾住一半斷石,一扔,扔出去二十來米遠,發出震天響聲。
趙雄一家抹著額頭的冷汗, 諾諾應聲,退了回去,相顧無言。
(
姓氏,最初就是為了防止近親結婚。《左傳》:“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昌盛)。《國語·晉語》又稱:“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同姓不能結婚,尤其是少數姓。至於李、王等幾個大姓,數量太泛濫了,不太講究了。譬如很多地方都有李家鎮,想特意找不姓李的,可能還得遠嫁。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女子)稱姓。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
姓產生於前,氏出現在後。
姓,字形為女生。在母系社會,同一個母親所生的子女都是同姓。
氏,甲骨文的字形,為水之支流。引申為同一姓的不同支脈。《左傳哀公四年》“致邑立宗”,即天子、諸侯分封土地給臣下,就必須新立一個“宗”;《左傳隱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是在說分出去的每一“宗”,也都要“命之氏”。常見有以諸侯國、封地名為姓。
)
(修改日志:
1、2021-02-15。增加。“國本之爭….死後哀榮…..”
2、2021-05-14。修改。三宵改為三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