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永嘉帝駕臨。
眾臣立刻各歸各位,幾位皇子領頭,一同拱手行禮。
永嘉帝笑道:“免禮,平身。”
既已做了立儲的決定,永嘉帝倒是乾脆利落。沒等眾臣旁敲側擊,主動張口道:“朕今日有一件重要的事宣布。”
“朕已近四旬,也到了該立儲君的時候。”
“二皇子李景,是朕唯一的嫡子。他自少聰慧過人,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且為人謙和,性情寬厚,堪當大任。”
“朕今日便下聖旨,立二皇子為儲君。眾愛卿意下如何?”
眾臣紛紛附議,將李景誇得天上有地下無舉世無雙。
李景倒是十分謙遜,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愛重兒臣,兒臣心中不勝喜悅。只是,兒臣還年少,隻恐擔不起重任,辜負了父皇的期許。”
永嘉帝用生平從未有過的讚許目光看著李景:“你從未讓朕失望過。朕相信自己的眼光沒錯。”
“朕希望,你是一個優秀出眾的太子。以後,朕能放心地將江山傳給你。”
明知這是場面話,李景心中還是閃過激流。
或許,這是天底下所有兒子共有的感慨。想得到父親一句稱讚,實在不易。
李景跪了下來,朗聲道:“兒臣一定盡心盡力,絕不負父皇期待。”
文官以喬閣老為首。喬閣老當然不讓,第一個站了出來:“國有儲君,人心安定,老臣心中欣慰至極。老臣恭賀皇上。”
廣平侯沒上朝,武將以滎陽王為首,拱手道賀:“太子殿下文武雙全,待人寬厚,且聰慧無雙。日後定能當起儲君的眾任。臣恭賀皇上,恭賀大魏江山後繼有人。”
果然是親嶽父。
這就改口叫上太子了。
文官有喬閣老,武將有滎陽王,外家和妻族勢力龐大。二皇子又是喬皇后嫡子。左看右看,這太子之位非他莫屬嘛!
眾臣紛紛拱手道喜,今日的朝會就在對新上任的太子殿下的讚許聲中度過。
永嘉帝當朝令中書舍人擬旨宣讀。
早朝後,這一道聖旨將被昭示天下。正式的立儲典禮,得準備一段時日,至少也是幾個月之後的事了。
不過,有了這一道聖旨,眾臣已經可以改口稱呼太子殿下了。
……
散朝後,永嘉帝宣幾位皇子進了文華殿。
眾皇子心裡各自揣度永嘉帝的用意。
首當其衝的,自然非大皇子莫屬。
“朕立你二弟為儲君,你心裡是何感受?”
永嘉帝不愧是天子,做了決定之後,就拋下了對大皇子的偏愛,張口便問了一句誅心之言:“你心裡服不服?”
大皇子心裡一緊,半點不敢猶豫,立刻應道:“二弟是父皇嫡子,論身份,無人能及。論聰慧,我們兄弟幾個,更不及他。二弟為太子,我心服口服。”
“我雖比二弟年長幾歲,不過,名分已定,以後我一定以二弟為先,盡心盡力輔佐二弟。”
永嘉帝深深看了大皇子一眼:“你說的話,朕都聽進耳中了。朕也希望,你記住自己今日說過的話。”
“兄弟之間,長幼有序。不過,君臣有別,更在手足之前。你能想清楚想明白,是你的福氣。如果你想不明白,說話行事有了差錯,朕不會輕饒。”
苦意從心底翻湧,迅速蔓延至全身,連口中都是苦澀的味道。
大皇子將心中的不甘怨懟眼下,恭聲應是:“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李景看著這一幕,心裡同樣唏噓。
永嘉帝親自張口敲打大皇子,用心良苦。也可見永嘉帝對大皇子的回護。否則,大可以等大皇子行事有了差錯,再狠狠發落一回,大皇子被打疼了自然就老實安分了。
現在這麽說,既是敲打,也是在告訴他這個新上任的太子,拋開君臣,還有兄弟手足之情。
李景定定心神,拱手說道:“父皇請聽兒臣一言。”
永嘉帝看了過來:“有什麽話,你且道來。”
戲台子都搭好了,李景自然要配合地將這出好戲唱下去:“父皇立兒臣為儲君,兒臣高興又惶惑。兒臣年少識淺,對朝事一知半解,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大哥比我年長三歲,且擅於兵事。兒臣以後要多多向大哥學習請教。兄弟齊心,才是正道。”
果然,李景這一席話說進了永嘉帝的心坎裡。
永嘉帝的神色肉眼可見地和緩了許多:“你能這麽想,可見多年的聖賢書沒有白讀。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你們是兄弟,手足至親。不管到了何時,都要牢記這一點。”
李景和大皇子齊聲應是。
一個比一個神色恭謹。
李昊心裡冷笑一聲,也拱手上前:“聽父皇一席話,勝過兒臣苦讀十年書。兒臣謹記父皇教誨,日後一定聽二哥的,敬重大哥。”
四皇子不甘人後,正色說道:“兒臣嘴笨,說不出什麽大道理。兒臣以後定會以二哥馬首是瞻。大哥說什麽,兒臣也一定聽。”
如果大哥二哥鬧矛盾不和了,又要聽誰的?
到那時候再說吧!
四皇子的言外之意,李景聽懂了,大皇子也聽明白了。兩人不約而同地在心裡呵呵一聲。
這個李顯, 還是這麽滑頭。
當然了,李昊也不是個好東西。別看面上一本正經的,擺出個恭謹的模樣,心裡不定在盤算什麽。
兒子們都大了,一個個都有自己的盤算和心思。永嘉帝雖是天子,也不能將兒子們的心掏出來看看裡面在想什麽。
反正,這一通表態,令永嘉帝十分滿意。
永嘉帝笑著說道:“好,朕的兒子,一個個都是好樣的。這樣的大喜事,總得慶賀一番。正式的立儲典禮在幾個月後,今日朕親自設宴,一眾重臣都來。你們兄弟幾個,也都來。”
眾皇子欣然應下。
李昊笑著說道:“父皇,五弟在上書房讀書,還不知道這個好消息。宮宴讓他也來吧!”
對哦,差點忘了還有個五皇子。
永嘉帝咳嗽一聲,笑著略一點頭:“劉公公,去上書房,傳朕口諭,讓五皇子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