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乾隆四十八年》第246章 李朝來客(2)
  第246章 李朝來客(二)

  此時屋門被人從外推開,兩個二十多歲的婦女拿著東西走了進來。為首的一個婦女提著兩個藍色外殼的暖水壺,身後的婦女一手提著一個鼓鼓的袋子,另一隻手則拿著一個藍色的塑料盆。

  李尚義三人的隨從則跟在了婦女的身後,探身哈腰的走了進來。進門後也不說話,站在門邊低頭等候。

  孔孝源正在氣頭上,剛要張嘴責問,只聽先進來的兩個婦女道:“三位老爺,這兩個藍色的壺裡都是開水,供你們洗漱用的。倒水的時候請多加小心,裡面的水很燙。”說罷又指著藍色的塑料盆和鼓鼓囊囊的袋子道:“這盆是供你們洗臉用的,這袋子是一共是六套洗漱用具和毛巾。老爺們先請洗漱休息,半個時辰後,我們再來領老爺們去用餐。”

  “有勞了。”李尚義點點頭,又問了一下熱水瓶怎打開,最後從袖子裡摸出幾個製錢就要遞給兩個女人。

  兩女人根本不去接,躬身施了一禮,便轉身出去了。

  “這”李尚義苦笑的搖搖頭。這北海鎮從上到下都透著一股怪異。

  “你們三個殺才幹什麽去了?!”孔孝源等人出去了,這才沉聲問道。

  “老爺,我等三人被本地捕快抓進了衙門裡,盤問一番才放了。”說話的是李鬥煥的跟班。

  “什麽?!”李鬥煥一驚,他連忙問道:“你們做什麽了?捕快為何要盤問你等?”

  “小的不過是內急,實在憋不住了,就跑到一間房後小解。誰知被一個路人看見了,男人便大喊大叫起來,過不多時,本地的捕快便來了。”

  李鬥煥追問道:“你們小解時讓女眷看見了?”

  “老爺,沒有啊!我們還特意看了,周圍沒人!那捕快抓我們的時候說什麽‘破壞公共衛生’,後來聽說我們是跟三位老爺來的,這才讓畫了個押,又領著我們到此處來找老爺。”

  晚飯的時候,劉勝和陳青松聽說了下午的事,便端著飯盆過來問趙新。

  “你為什麽要跟李朝來的人翻臉?”

  於是當趙新剛說了一句“50億噸儲量的茂山磁鐵礦”,劉勝和陳青松立刻“哦”了一聲,相互對視一眼,那意思分明是“我就知道這家夥無利不起早”。

  “我還有句話沒說呢,圖門江入海口和鴨綠江入海口。這兩塊地方我們必須拿到手裡。”

  陳青松一邊吃著青荷專門給他做的紅燒排骨,一邊問道:“你不打算讓李朝成為宗藩了?”

  “你們啊,都太天真了!這些個宗藩,無非是想通過和中華文明的同質化,形成文化上高人一等的差距,提高自身在東亞政治圈裡的地位。”趙新看了看自己碗裡的沈璿做的青菜,想了想,便從陳青松碗裡撈了一塊排骨。

  “你是說島國?”陳青松一邊問著,一邊把自己的飯盆端離桌面。

  “是啊,就是跟島國和琉球較勁。”趙新咬了一大口排骨,又吃了一口米飯,這下舒服了。“對於所謂宗藩,我是沒什麽興趣,讓他們自己YY去好了。不過領土問題沒得談,該是誰的就是誰的。能多要一分就要一分,少一分決不答應!”

  “這話說到我心裡去了!”劉勝說完,斜眼瞥了下陳青松飯盆裡還有幾塊排骨,繼續問道:“晚上誰陪那三個朝鮮人呢?”

  “我讓平太出面,這事歸他管。”趙新說完,幾口就把碗裡的飯扒拉光了,開始專心對付排骨。

  陳青松注意到了劉勝那不懷好意的目光,於是假做深沉狀,一隻手蓋在飯盆上道:“那你過兩天南下的時候用不用去釜山港外面轉轉?”

  趙新道:“這事還不急,等我們徹底拿下琿春,就是解決跟李朝領土問題的時候了。”

  “哎,我說,你這手捂在上面還吃不吃了?”劉勝用筷子扒拉了好幾次陳青松的手,終於放棄了。

  “我不捂著?不捂著都得便宜你們倆了!”陳青松迅速的夾起碗裡的兩塊排骨分別咬了一口。

  “我不嫌你髒。”劉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筷子一伸,排骨已經到了碗裡。

  大食堂的一個單間裡,平太正在宴請三位李朝來客,至於他們的隨從,則被安排在了隔壁的一個單間裡,由平太的一個手下陪同。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們北海鎮其實規矩不算多,不過《公共衛生條例》卻是必須要遵守的,這個這個,隨地便溺是真會被抓的,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來的,治安警那裡都一視同仁。”

  面對著琳琅滿目的肉食菜肴,隨著幾杯白酒下肚,一場小小的誤會基本上煙消雲散。不過孔孝源還是不太滿意,怎麽連個歌伎都沒有呢?

  此時二李商人相互使了個眼色,李鬥煥端著酒杯起身道:“趙先生,不知貴地除了那種一擦就可以起火的引火之物和卷煙外,還有什麽商貨?”

  平太和李鬥煥碰杯飲了杯中酒,這才道:“絲綢、砂糖、馬燈、玻璃,包括今天女工給諸位送去的洗漱用具,這些都是本地特產。”

  李鬥煥走南闖北多年,見識在這個時代也算是廣的,心中暗罵道:“居然好意思說絲綢、砂糖是此地特產,不知羞恥!”他猜測這兩樣商品估計是從隔壁滿清走私過來的。

  李尚義好奇的問道:“琉璃一物,我們今天已經見了不少。不知馬燈又是何物?”

  平太笑道:“一會兒諸位就知道了,待會回去的時候,我送三位一人一盞。”

  話說自從苦葉島可以生產柴油之後,趙新離開前讓張波專門弄了一個土窯,用以蒸餾煤油。目前的土窯只能滿足常壓蒸餾,等到以後工人熟練上了設備,減壓蒸餾就可以實現了;至於塑料,那暫時別想了。

  除了這些,李鬥煥又問了熱水瓶和一些洗漱用具的價格,平太也做了回答。他之所以這麽熱心,剛剛走馬上任是一個因素,另一點就是趙新讓他找機會在李朝發展情報網絡。

  此後兩天,趙新再也沒有會見李朝來客,他忙著準備南下需要的各種物資。而李尚義三人在平太和北海鎮貿易部辦事員的陪同下在鎮子裡轉了轉。

  因為趙新嚴令盯死李朝來的人並限制他們到敏感區域參觀,所以三人除了北海鎮的居民區內和港口,其他地方都去不了,這讓孔孝源十分惱火。

  不過僅僅是這兩處的所見所聞,已經讓三位李朝來客跟看萬花筒一樣,極度震驚卻又摸不著頭腦。

  第一就是港口雷神號,他們三個花了半天時間,又去港口上看了一次。這次他們從平太口中聽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那就是這艘藍白兩色的雷神號是用鋼鐵做的。李尚義和李鬥煥驚得下巴都要掉在地上,而孔孝源則是完全不信。

  鋼鐵做船?蒙三歲小孩子呢!除非讓我親手摸一下!
  平太欣然同意,帶著三人就上了棧橋,上了舷梯。結果三個朝鮮國人走到三分之二的高度,說什麽也不敢上去了,實在太高了!不過下了舷梯之後,孔孝源再也不說懷疑的話了,因為那舷梯欄杆和船身他都摸過了,的確是鐵的。

  第二是在居民區路邊隨處可見的高音大喇叭。孔孝源三人在第一次聽到高音大喇叭裡有人說話時,幾乎嚇了個半死。三人和自己的跟班站在木杆子底下聽了半天,試圖搞清楚人是如何藏在喇叭裡的。孔孝源的跟班則信誓旦旦的表示,他會一直守著,直到喇叭裡的人鑽出來。這一番舉動搞的平太和手下辦事員苦笑不得,雖說他倆也不懂裡面的道理,可趙新拿出來的新鮮玩意實在見的太多了,大家現在頂多“哇”一聲。等知道跟自己無關後,該幹嘛還幹嘛去。

  第三就是設在居民區裡的商店。李鬥煥原以為平太說北海鎮商品種類多是吹牛,結果進去一看,琳琅滿目的商品晃瞎了他的眼。二李作為商人,是這個也中意,那個也想買。可惜此行估計不足,沒帶多少銀子。於是轉了好半天,最後就三人一人買了幾塊小鏡子,幾大包火柴和十條卷煙。

  孔孝源在商店裡發現了北海鎮在賣漢服女裝,幾乎每個進店的女人都會過來看看,然後歎息一聲依依不舍的離開。作為一個朝鮮國高等學府的士子,孔孝源因為男女大防的關系,也不好過去問。最後李尚義看出來了,跟店老板一問,才知道每套漢服女裝居然要五枚北海鎮的銀元。

  通過買東西兌換銀兩,三人也見識了北海鎮的銀元。二李商人對其925的含銀量和價值都表示了認可。兒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對清和對島國貿易的商人,李鬥煥敏銳了察覺到了北海鎮的銀元和島國的豆板銀之間的似乎存在某種對應關系,隱隱感覺這裡面應該有文章可做。

  要說最讓三人感到驚世駭俗的,就是北海鎮的醫院了。臨出發的前一天,三人看到鎮中心廣場上豎著的那個紅十字時,還以為這是西洋紅毛人的教堂,便說過去看看。

  李朝人知道天主教並不稀奇。早在1603年的時候,從明代北京城歸來的使臣便帶回了利瑪竇的《天主實錄》和兩儀玄覽圖。不過那時李朝的士子們還把天主教當作是一門學問,而不是宗教。

  去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的時候,在北京接受了天主教洗禮的李承薰,回國創立了李朝的第一個教會,天主教從此在半島扎根。此時因為教會的規模並不大,信眾不多,朝野還都只是好奇。不過等到幾年後教會開始宣揚“在神面前,不分男女,不分貴賤,人人平等”的時候,“杯具”就該上場了。

  平等?你讓士大夫階層怎麽辦?
  當孔孝源三人走到醫院門前時,看著進進出出的人,指著外牆上的紅十字對平太問道:“趙先生,請問此處是天主堂嗎?”

  平太搖頭道:“北海鎮沒有天主堂,這是醫院。”

  孔孝源奇道:“那為何要掛著西洋人天主教的標志?”

  平太連忙解釋道:“孔先生誤會了。這個標志是我家大人創立的,其意是兩塊染血交叉的繃帶,代表著救死扶傷。”

  孔孝源剛要再問,便聽身後一個人大聲道:“放屁!你家大人如此曲解耶穌基督,是要受到上帝的懲罰的!”

  眾人回身一看,只見一個留著兩撇小胡子,下巴光溜溜,一頭紅發的西洋人,穿著一身白大褂,正怒視著自己一行人。

  平太笑呵呵的道:“馬醫生,何必發火呢?我家大人那是上天降下來的聖人,跟你家耶穌天主沒關系。再說了,你們西洋也沒有紅十字,何必非要說成是什麽十字架呢?”

  馬卡留斯神父一時語塞,氣的鼓著眼睛狠狠瞪著平太。自從他前年年底來到北海鎮醫院後,一下就被北海鎮醫院的各種設備和藥品所吸引;這裡的診病方式完全不同於他以前所學。於是馬卡留斯決定留下來跟洪濤學習,準備學成之後將這些先進的醫療技術帶回國去。

  不過一個神父成天穿件黑袍子在醫院裡晃蕩,就跟個幽靈似的,好幾次女護士和病人們都被嚇了一跳。於是洪濤便勸他換上白大褂,說反正你是想學知識,何必要在乎一件套在外面的衣服呢?於是幾個月後,馬神父就成了“馬醫生”。

  因為被逼著每天洗澡,體味淡了一些,同時滿臉大胡子被剃光了,白皮膚、大眼窩的馬醫生還是收到了不少流民女性的媚眼。

  孔孝源對平太問道:“趙先生,你們這裡居然還有西洋生番?他,他居然還能說官話?!”

  “哦。孔先生,這位是馬醫生,是鄂羅斯人。他現在是我們北海鎮中心醫院的一位醫生。”當著馬神父,平太就不好直接說“這位是我們的俘虜”,那也太不給面子了。萬一下回有事去看病,趕上馬卡留斯給看,那報復是分分鍾就來啊!
  眾人一聽原來還是位醫生,連忙拱手行禮。馬卡留斯理也不理,仰著頭哼了一聲便走到十幾米外抽煙去了。

  平太搖搖頭,帶著三人便走進了醫院大門。一進門,幾個李朝人便發現了過道裡來回穿梭著許多戴著白色口罩、身穿白色長裙的女人。

  看著一個個婀娜多姿、身段窈窕的背影,三個李朝來客目瞪口呆。孔孝源指著那些女護士的背影,對北海鎮的陪同人員道:“這,這,這簡直是不知廉恥,連男女大防都不講嗎?!”

  平太和手下的辦事員一臉懵逼,遲疑著說道:“她們都是給大家看病的。這跟男女大防有什麽關系?”

  “看病的?”幾個李朝來客對視一眼, 心裡都想到了一個詞,醫女。

  三人心想那位趙新既然連領土糾紛的舊事都極為清楚,莫非此人也學當年的燕山君的調調兒,搞了一群醫女出來?
  李尚義吞了一口口水,小聲對身邊的李鬥煥問道:“你說這些人是醫女嗎?”

  李鬥煥搖搖頭道:“咱們第一次來,不知根底,還是不要招惹的好。”

  而一旁的孔孝源則心說什麽醫院啊,這分明就是一間伎館!這事他懂!

  到了次日上午,感覺收獲滿滿,各有所得的三位李朝來客,終於帶著跟班登船回國了。

  回航途中,孔孝源根據此行所見所聞,趁著空閑,寫下了一篇《東胡行記》,以此作為他回國向左議政報告的書面記錄。結果沒想到這篇文字在朝堂和士人階層中沒引起多大反響,反倒是在京商團和松商團中引發了議論。除了二李各自的商號外,其他商號也開始準備貨物和船隻,準備渡海一探。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