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乾隆四十八年》第776章 1個古代社畜的抱怨
趙新為什麽要費盡心思搞出這麽一套理論?

 往小了說,是為了從法理上在北美撬開一個口子,佔領上加利福尼亞,為將來控制路易斯安那打基礎;往大了說,則直接關系到統一戰爭完成後的國家地緣戰略。

 從他立足外東北、奪取蝦夷地、分裂島國,再到奪取西伯利亞、建立哥薩克酋長國,而後插手安南、趕走荷蘭人、教訓英國人;再到跟李朝劃界談判拿回圖們江六鎮,逼著滿清奪取廓爾喀,讓劉勝范統西出蔥嶺,讓魯奇佔領金門乃至謀劃阿拉斯加,都是地緣戰略目標的一環。

 清末的陳澹然說過,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古代中國也有地緣戰略,也就是以“侯、甸、男、采、衛、蠻、夷、鎮、藩”來劃分的九服。不過古人的管控能力有限,因此以五百裡為標準進行劃分,形成了天子——天下——華夏——四夷的地緣政治版圖。東西南北各四千五百裡,面積也不小了,五百多萬平方公裡,西漢也才六百萬冒頭。

 自唐朝開始,中央政權對邊陲的管控能力提升,這才使得疆域面積擴展了一倍多,然而西域始終不穩定,反覆得失。一直到了清朝,經過康雍乾三代大軍征討,這才將蔥嶺以東牢牢掌控。

 那麽問題來了,北海軍東征西討,最終將止步於何處?換句話說,未來政權能夠實行有效管控的地理邊界線在哪裡?將英國東印度公司趕出印度肯定不現實,那麽雙方的勢力邊界定在什麽位置最有利?

 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啟,“世界島”的概念正逐步成為現實,處於世界島核心位置的歐亞大陸必將成為各方強權爭奪的焦點。

 從伏爾加河到長江入海口、從喜馬拉雅山脈到西伯利亞,這片廣大區域就是世界的心臟,誰掌控了心臟地帶,誰就能控制歐亞大陸,進而支配世界。

 另外從海權來說,光控制心臟地帶還不夠,控制住環繞心臟地帶的沿海地區也是重中之重。

 那麽為了實現陸權和海權的地緣戰略目標,北海軍要配置多少兵力,多少艦船?交通線上要設置多少兵站、多少馬場、多少物資倉庫、建立多少電報中繼站?

 不是說有了電報就能管理全世界,交通也是製約統治能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別看殖民帝國佔據了美洲、非洲大片陸地,可他們能有效管控的全都是水陸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區。你讓西班牙人管一下十八世紀的內華達試試?根本夠不到。

 就算是在國內,一條川藏公路,即便是戰天鬥地不怕犧牲的年代,十一萬人也足足修了八年,還犧牲了三千多人。

 這一切不光是為了爭地盤,實際上是小農經濟的東亞文明和強盜文化的歐洲爭奪世界資源的控制權,也就是文明之戰。

 陸權和海權的戰略,主要針對的就是英國。至於北美,則是為了讓美國難以崛起;沒有了廣闊的中西部,就沒有廣大的國內市場,也無法為實現全面工業化獲得足夠的資源。

 說起來,地球就這麽大。從另一時空的歷史經驗看,光是歐美的全面工業化就消耗了地球的大半資源,對環境的過度破壞使其不得不將製造業轉移。要是東亞也進入全面工業化,地球上這點兒資源根本不夠用。

 所以在另一時空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美國人牽頭搞了個《華盛頓共識》,其核心就是通過各種經濟自由化,以金融手段控制拉美各國,成為其經濟上的附庸,阻止其工業化。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趙新並沒想這麽長遠。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種種行為,一方面是為了黃金,另一方面就是發泄另一時空“百年恥辱”的怨氣。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和統治范圍的擴大,他的心態和世界觀也從一個小老板向著政權領導者過渡,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從隨意向理性轉變。

 特別是當北海鎮奪取了爪哇,將治下的疆域面積擴展到了一千七百多萬平方公裡的時候,趙新便開始患得患失,徹底難眠。

 睡不著怎麽辦?想事情唄!然而思考的越多,趙新就越是體會到,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儒家文化,無法為這種以爭奪資源和領土的地緣戰略思想提供理論養分,也難以說服知識分子階層和普通民眾支持對外政策的舉措。

 打仗總會死人,不管人多人少;離家萬裡總會思念故土,就算親人在身邊也是一樣。

 爪哇還好說,中國人從宋元就有移民,西爪哇和婆羅洲華人加一起幾十萬,但北美沒有先例。要想在新大陸化夷為夏,首先就得有大規模的移民。然而中國的老百姓屬於典型的“故土難離”,在自己家鄉但凡能混個半飽,誰也不想挪窩。

 歷史上的幾次大移民要麽是戰亂天災所導致的自發行為,要麽就是戰亂後為了恢復經濟所采取的強製手段。說起來容易,實際操作非常難,要耗費龐大的國家資源才能實現。

 你還不能把旗人都發配過來,天高皇帝遠,這幫家夥萬一哪天搞出個北美大清,那才讓人頭疼呢!

 所以想來想去,趙新只能創建“血緣論”,舔著臉將米沃克人和滿人強拉關系,作為自己強佔北美的理論工具,並用這套理論服務於地緣戰略目標。

 就在昨天晚上,他將自己的想法對魯奇大致講了一遍,本意是希望對方理解他的思路,再有就是看看有什麽疏漏。

 然而他的這套理論在魯奇看來意義不大。誰說古代中國沒有開疆拓土的指導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就是嗎?足夠霸氣!

 趙新聞言哭笑不得,這要是剛來本時空那會兒,他也覺得理當如此。可是這些年跟著汪中系統的學習了儒家經典後,他的想法已經變了。

 他直言不諱的告訴魯奇,雖然歷朝歷代的很多皇帝都乾著開疆拓土的事,可誰也不敢拿這句話當口號。

 “.別說手底下剛招收的那些讀書人了,就是滿清治下的讀書人也會嗤之以鼻,乃至於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所有東亞各國都不會認同我們,甚至私下嘲笑。”

 “有這麽嚴重?不至於吧?”魯奇有些不以為然。

 沒轍,趙新只能耐心的從頭解釋:“這話出自《詩經》裡的《北山》,原文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你光記住前面十六個字了,後面的八個字不能省略!”

 “啥意思?”

 “魯奇,這段話的意思根本不是你想的那種豪言壯語,而是一個古代社畜在抱怨上司分配工作不公。翻譯成白話就是,整間公司都是老板的,結果呢,老板不操心,天天風流快活,讓我一個打工仔每天忙的要死要活,連回家照看父母的時間都沒有。”

 魯奇汗顏道:“我擦,不是吧.”

 趙新反駁道:“怎麽不是?你去看看《孟子.萬章》裡怎麽解釋的。要是照你的理解,就成了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是我的,不管對方是不是比我體量大;所有老板都是給我打工的,雖然我不發工資,可只要不聽我的,我就收拾你。你覺得華強北的一家山寨機作坊公司能管得上蘋果嗎?換個角度,蘋果能管谷歌嗎?”

 “回頭我翻翻書。”魯奇心裡沒底了。

 “後來到了北宋,有人又將這句話的意義做了引申,奉勸宋仁宗以天下為家,天子無私事,私事也是公事。如果照你的意思,呵呵,那就成了老百姓無私財,都是皇帝的了。這話哪個皇帝敢說?就算是滿清皇帝也不敢明搶,《大清律例》裡明確規定了對土地私有權的保護。”

 “這話你可說錯了!滿清能抄家啊,旗人還能跑馬圈地!”

 “那只是清初剛入關,強盜本性發作,等坐穩了天下再搞圈地就是自取滅亡,誰交稅啊?再說抄家也得有罪名啊,總不能把一州一縣的老百姓家產都抄了吧。

 就我知道的,整個清代唯一敢明目張膽把老百姓的私財據為己有的,就是洪秀全那個偽天子。太平軍進南京後頒布過一道法令,不光老百姓的耕地是他的,產出也是他的,每年就給老百姓發一百多斤糧食。城裡城外的商鋪店面要歸他,做買賣賺了錢也要上繳,一文錢不許留,誰敢不交就是妖人。

 所以你明白我為什麽非要創立一套理論,而不是從傳統文化裡找理由了吧?中國文化裡就沒有支持明目張膽搶劫全世界的說法。要是有,你以為當初朱棣會放過?他能讓人跑到黑龍江入海口立碑,也能讓鄭和在東南亞搶地盤。”

 “那照你的道理,朱棣為啥要讓人去黑龍江入海口立碑?”

 “白跟你說了。那是元代的征東元帥府啊!明承元緒,疆域當然得全部接收,要不他幹嘛三番五次的北伐?”

 魯奇至此恍然大悟,敢情自己之前奉為圭臬的言論,居然是猴吃麻花--滿擰。

 話說到這份上,趙新也忍不住發出了感慨:“咱們那個時代,天天都在說弘揚國學,可骨子裡還是信奉西方人那套東西。漢服穿得花枝招展,可國學?哼哼~~你見過有幾個人安心坐下來讀完全套四書五經的?恐怕中學課本裡的那幾篇都忘光了!”

 魯奇無言以對。能說什麽呢?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於是暗暗下了個決心,打算從明天開始,每天抽一個小時研讀四書五經.算了,還是半個小時吧,睡前看,催眠效果好。

 所以你知道這貨為什麽每天隻背十個單詞了吧?

 回到和西班牙人的談判現場。

 由於西班牙殖民者對印第安原住民的文化從來都是看不起瞧不上,處心積慮的想通過洗禮讓其接受天主教思想,實現精神控制,從而讓其被自己的奴役,所以對趙新拋出來的“血緣僑民論”,一時間竟不知道如何反駁。

 面對這種情況,佩拉爾塔大主教果斷的決定暫時擱置向中國人索要金門地區的歸屬權,而是討論戰俘的歸還和賠償。

 趙新說放還俘虜沒問題,不過小兩千人關了這麽久,每天的飯錢你們得付。畢竟誰家的糧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就按每人每天五塊西班牙銀幣算吧。至於那位德納瓦上將,獨門獨院的住著,一應飲食和生活用品都是高標準,一天五十個銀幣不算多。上述數額如果給錢不方便的話,用糧食折算也可以。

 給錢不方便?呵呵~~西班牙使團眾人聞言都是暗暗竊喜。要知道行省缺啥都不會缺錢,不就是一堆白銀麽!

 其實吧,只要北海鎮不進攻下加利福尼亞,西班牙行省就不會急眼,因為這個時代的墨西哥有著世界上產量最高的白銀礦。銀子有的是,唯一擔心的就是運不出去。

 在1521年,新西班牙總督區剛設立沒多久,西班牙人就在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和瓜納華托發現了巨量的白銀礦藏, 這一開采就是兩百多年。尤其是薩卡特卡斯的普羅阿諾銀礦,號稱世界第二大銀礦山。

 什麽?你問第一大銀礦是哪?澳大利亞東部的昆士蘭,儲量2.3萬噸。

 行省和軍方都急於從戰俘口中了解中國人的軍事實力,所以面對趙新的獅子大開口,大主教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即便是那位總督派來的書記官在算出應支付的數額後,也只是略微皺了下眉頭。不過書記官已經打定主意,寧可給幾十萬銀幣,也絕不給中國人一粒糧食。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中午。雙方談完戰俘事宜,已經都過了一點。趙新這個絕對的主力費了一上午的吐沫,體力消耗很大,也有點扛不住了,於是提議吃完飯繼續談,並解釋說基地這裡已經準備好了午飯。

 西班牙使團方面也不想耽誤時間,趕緊談完把人都帶回去才是正辦。然而他們誰也沒料到,僅僅就吃個午飯,意想不到的狀況又發生了。

 而這次意外的主角,就是菠蘿,能吃的那種。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