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乾隆四十八年》第537章 那大人想娶小妾
要真的說有過錯,那就是女兒那天不該出門去給自己采藥。

 上個月的一天,林塾師的女兒三月去江邊采藥,結果偏偏遇上了本地郡守和清國的大官。郡守為了討好率軍駐守本地的清國一等伯兼副都統那奇泰,以巡視江岸的名義,攜官妓來遊玩。

 初夏時節,溪水涓涓流淌,山坡上的松柏青青,和煦的微風再加上官妓們的嬌笑聲,更增添了那奇泰等人的酒興。

 沒過多久,一眾官員便喝得醉醮醮的,左擁右抱的摟住身邊的官妓,開始胡啃亂摸起來。

 負責接待那奇泰的兩個官妓裡,有一個是本地的花魁;姿色妖豔、腰肢細軟。雖然臉蛋稚嫩,但言談間將那大人哄的眉開眼笑。

 “大人,您的胡子太威風了。”官妓撫摸著那奇泰的胡子,撒嬌奉承。“小女子被您的胡子迷住了呀。”

 “哈哈,小嘴兒可真甜。”已經把老婆孩子外加小妾送去了北海鎮,對朝廷說家人失陷敵手,結果被乾隆封了個一等伯的那奇泰得意地笑著。他捋了捋自己的絡腮胡子,醉眼惺忪道:“你叫什麽名字來著?”

 官妓扭動著纖細的腰肢,撒嬌道:“啊喲,大人真是貴人多忘事,連小女子的名字都記不住,晚上小女就不陪大人了。”

 “哈哈,這可壞了。哦,想起來了,你叫香……香…..什麽來著?”

 “小女子叫香玉呀。”

 “對對對,是叫香玉。瞧我這個記性……”

 “大人您再來一杯吧。”

 “差不多了,本官已經醉了。”

 “大人才喝這麽幾杯就醉了呀,聽說天朝上國的好男兒都是海量呀。”

 香玉說罷,竟坐到了那奇泰的腿上,順勢摟住他的脖子,將銅碗裡的米酒倒進了他嘴裡。

 一旁的郡守看到那奇泰興致正高,連忙招呼一名官妓彈琴唱曲。不過本地官妓的水平跟漢陽那是沒法比的,實在不敢恭維,那奇泰等人聽了幾句,便都皺起了眉頭。

 那奇泰手下的一個幕僚不滿的道:“如此大郡,竟尋不到個上等歌伎?”

 清國大人表示不滿,李朝郡守頓時慌了神,正不知所措之際,一旁服侍的官吏無意中一抬頭,就看到了不遠處草叢間那個俏麗的身影,隨即眼珠一轉,對郡守低聲道:“大人,咱們這裡倒是有個人物,不僅伽倻琴彈的好,歌藝也是一流,而且姿色非常。”

 郡守馬上來了興致,舒展著眉頭問道:“哦?竟然有此等人物?人在哪兒?”

 “小人剛才看見她就在前面那個地方挖草藥,現在向山坡下面去了。”

 “嗯?”郡守面色一沉,冷聲道:“如此說來,莫非是個賤民女子?”

 “大人,她是林塾師家的千金。”

 郡守眼下也顧不得許多了,他今天的目的就是要把那奇泰等人哄高興。到時候對方在軍需物資上稍微松松,自己的日子就能過的不錯。他略一沉吟道:“爾等速去將她帶來!”

 “是!”郡守一下令,立刻就有兩個衙役跑過去了。

 過不多時,三月跟在衙役的後面走過來了。她微微垂著頭,步履輕盈地走到郡守和那奇泰等人的面前,叩首行禮。

 “民女拜見使道大人。”

 “汝將頭抬起來!”

 三月聽了面色一紅,緩緩抬起了頭,那奇泰頓時張大了嘴,倒吸一口冷氣,想不到窮鄉僻壤,竟然能有如此人物。他忍不住吞咽了一口口水,懷裡的兩個官妓登時將嫉恨的目光射向了三月。

 “果然名不虛傳!速將汝之身世和名字報來。”

 “民女出自海東林氏,名叫三月,乃良家之女也。”

 這裡順帶說一句,半島的林氏到了李朝時代,已經成為排名前十的大士族。他們以唐末渡海來新羅的翰林學士林八及為祖。至於祖籍麽,福建泉州。

 郡守聽到三月的嗓音清澈悅耳,回答也是清楚明了,便微笑點頭道:“嗓音不錯啊。本官聽說你歌藝一流,就在這裡唱一曲,為天朝的大人們以助酒興。”

 三月不慌不忙的道:“民女以為不可。”

 “為何不可?!”郡守深感意外,沒想到自己的要求竟會遭到拒絕,這也太打臉了。一旁的那奇泰看到如此場景,聽完香玉的翻譯,心說這女子有趣的緊。

 三月咬了咬下嘴唇,紅著臉道:“民女不是歌妓。”

 聽了這話,郡守的臉上露出了從容的笑容,和藹的道:“此話倒也沒錯。不過本官陪同天朝大人出來巡查地方,聽聞爾歌藝俱佳,故此讓你給天朝的大人們唱一曲。林姑娘,能否不要過於講究名分呢?”

 “這是不可以的。”

 三月依然表示拒絕,郡守的臉色唰的就變了,這也忒不給面子了。你林家雖說是兩班,卻不過是個塾師罷了,本官可是正五品的郡守。

 “家父因患病臥在家中,民女以為,此時若以音樂取樂,雖說能博天朝大人們一笑,可實乃不孝之舉。聖人雲,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又雲,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咦,這......你......來人!”

 郡守一聽,氣臉色是青一塊紫一塊,連胡子都不住的亂抖,心說今天居然被個小女子給教訓了。真是反了,本官還收拾不了伱!

 “慢著。”那奇泰推開懷裡的兩名官妓,起身道:“罷了罷了,樸大人,此女不僅相貌出眾,而且品性端正,尤其是孝心可嘉啊!本官今天替她求個情,回家照顧老父去吧。”

 郡守一聽,連忙就坡下驢,笑著恭維道:“那大人真是有古仁人之風啊!下官佩服!”

 三月隨後起身,輕輕擺動著楊柳細腰下面的白色裙擺,飄然而去。等她回家後跟得了傷風感冒的父親一說,林塾師不由大感慶幸。

 誰知過了幾天后,郡守衙門的吏房突然找上門來,上來就噓寒問暖。林塾師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過對方畢竟是官府中人,便將他迎了進來。然而等吏房坐下後一開口,頓時讓他大驚失色。

 “林先生,大喜臨門,本人是來給您道喜的!”

 “此話怎講?”

 “清國派來駐守此地的一等伯那將軍看上了您家的三月,要娶過門當小妾,這難道不是大喜嗎?”

 林塾師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立刻下了逐客令。“抱歉,我林某人高攀不起。恕不遠送!”

 吏房似乎知道會有這麽一場,於是起身告辭,臨走前道:“您還是好好想想,這樣的美事,可不是一般人能遇到的。”

 林塾師本以為拒絕了這件事,事情也就了結了。誰知又過了幾天,那吏房又笑嘻嘻的上門來了。

 “林先生,您考慮得怎麽樣啦?”

 林塾師一臉嚴肅的道:“承蒙天朝的大人看重小女,實在讓林某臉上有光。然小女年紀尚在及笄,談及婚嫁實在太早。”

 “早?”吏房露出了狡黏的笑容,看著林塾師道:“三月不是已經十六歲了嗎?正值碧玉年華,嫁人正合適嘛。”

 “我林家好歹也是書香門第,海東世家,不能讓我的掌上明珠給人家做小妾。”

 “林先生,您怎麽這樣死腦筋哪?小妾怎麽啦?我聽說啊,那將軍的夫人因戰亂失陷敵手,已經兩年沒消息了。你家三月嫁過去,既不用爭風吃醋,又可以掌管府上的財權,地位如同正堂夫人,這是別人打著燈籠也很難找的好事啊!雖說那將軍跟令愛相比,年紀是大了一些,不過人家可是天朝的一等伯啊,生性豪放,既有權又有財。到時候打完北海賊,帶著令愛回去京城,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那將軍大人是看中了三月小姐才貌雙全,事親至孝,這難道不是緣分嗎?”

 吏房把那奇泰誇得天花亂墜,這要是那奇泰的老婆在邊上,能用花盆底一腳踹死他。

 “再說了,有了那將軍做靠山,別說會寧了,整個鹹鏡道誰敢不看您的顏色。答應了這門親事,您以後就能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享盡榮華富貴,連郡守大人都羨慕的緊啊!”

 林塾師沉默良久,開口道:“這種福分林某不稀罕。你也不要再說了,我是決不會答應的。”

 吏房的臉頓時漲得像豬肝一樣,臉一下就拉長了,他指著林塾師的鼻子道:“您可真是不知好歹!都從漢陽淪落到這裡了,還擺什麽兩班的架子?!不看僧面看佛面,您總得給郡守大人面子吧。如果天朝大人的一點點要求都辦不成,讓郡守大人的臉往哪擱啊?”

 林塾師一聽也怒了,道:“混帳東西!嫁娶之事歷來是你情我願。什麽叫面子?我的女兒跟他的面子有何乾系?!你不用多說了,回去吧!”

 “好!”吏房氣急敗壞,起身道:“姓林的,好言相勸你不聽,到時候就別怪郡守大人不客氣!據我所知,你跟信奉天主教那些人不清不楚。咱們走著瞧!”

 話說豐臣秀吉侵朝後,李朝出使清國的使臣在北京與天主教傳教士接觸後,受洗皈依天主教,並帶回了許多漢譯西方書籍和紅夷炮、千裡鏡、自鳴鍾、坤輿全圖等新事物。之後這些人在半島秘密傳教,也獲得了一定的信徒。

 朝鮮教會最開始實行的是“假聖職制度”(自封聖職),在北京擔任清廷欽天監官員的耶穌會教士得知後加以製止,並在去年派神父前往李朝,曾抵達中朝邊境的鳳凰城,但未得朝鮮教徒迎接而折返。

 在地下興起的李朝天主教會很快便暴露了。1785年,“乙巳秋曹摘發事件”爆發,大臣們紛紛上疏攻擊天主教為“邪教”,不過李祘采取了寬大處理,只要背教就不再追究。

 到了1786年,半島的天主教會死灰複燃,開始建立了一套“假聖職制度”。1787年冬,李承薰、丁若鏞、林若愚--也就是林塾師等人在泮村秘密傳授天主教,被成均館儒生發覺,但僥幸未被朝廷得知。不過林若愚顧忌女兒的安全,便萌生退意,帶著女兒來到了鹹鏡北道。

 這裡順帶提一句,跟林若愚過從甚密的丁若鏞有個哥哥叫丁若銓;此人後來因李朝清除天主教被流放到了黑山島,用十幾年的時間寫了一本書,叫《茲山魚譜》。

 以上,就是林若愚父女拜托崔進士,讓永八帶自己出逃會寧的緣由。

 從會寧鎮的對岸順江向北走十幾裡,翻過兀良哈嶺再走百十裡,就會抵達圖們江和噶哈哩河的交匯處。這裡的地形是丘陵河谷平原,山間溪流眾多,土地肥沃。

 自清初之時,滿清便將這一帶列為禁山圍場,平時只有獵人會偶爾來這裡。北海軍發動“琿春戰役”後,清廷對這裡的管控失效,李朝百姓看到機會,便紛紛渡江來此種地。雖說此地位於長白山以東,屬於北海鎮轄區,可因為距離琿春兩百多裡,又遠離琿春通往鄂多哩的道路,所以平時也只有北海軍設在圖們江上的巡邏艇才會偶爾過來看一眼。

 林氏父女跟著永八和毛驢走過柞樹成林的兀良哈嶺,就見四周群山河水環抱,狀如口袋的河谷平原一望無際。如同綠色海洋一般的原野上,一壟壟大麥田猶如散布在海洋中的金黃色島嶼,生機勃勃。靠近河岸處,一個冒著炊煙的小村子赫然醒目。

 林三月望著眼前的景色,不禁喃喃道:“真美啊!”

 永八聽了這話,不禁暗暗歎了口氣,心說到底是兩班出身,根本不知民生疾苦。

 要知道這樣的美景對於耕作的農民來說,卻是如同煉獄一般。每年的五荒六月,對貧苦農民而言,最是生不如死的季節。別看一片綠意盎然,可什麽都沒熟,不少人連摻雜野草的菜粥都吃不上,餓的身子搖搖晃晃,臉色蠟黃,不少人都有浮腫。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氣蒸發的越厲害,在其中耕作的人就會越覺得頭暈目眩。

 “林老爺,從這裡過了噶哈哩河,沿著大路向東走二百裡就到琿春城了。”

 “這村子......”

 永八解釋道:“這村子裡住的都是朝鮮人。”

 “在這裡種地,沒人管嗎?”

 “老爺您不知道,這裡現在是三不管。清國的兵被北海鎮打怕了,不敢來;而北海鎮自己的農場都在琿春河西岸,人家看不上這裡。”

 林若愚詫異的問道:“農場為何物?”

 “這我也說不好,咱們到時候會路過,您看見就知道了。”

 兩天后,林家父女和永八在穆克德合坐上了一輛去往琿春城的四輪大馬車,至於永八的毛驢則被拴在馬車後面,跟著一路顛顛兒的小跑。

 北海軍佔領琿春後,動用大批被俘的清軍,花了兩年時間,修築了從寧古塔通往琿春的大路,可並行四輛四輪馬車。這條路基本上就是沿著滿清統治時期的卡倫站點和通信線路修築的,在唐代就是古道,是連接唐代渤海上京龍泉府至東京龍原府的交通線。

 那些原本給滿清服役的貧苦驛丁現在都成了民政交通委員會下屬的養護工人,各自劃分路段,負責日常的平墊坑槽、整理警示樁、清掃路面及沿線雜物。

 北海鎮除了給他們在琿春和寧古塔的農場裡每家分了五十畝地外,每個月還發八塊北海元的工資,日子過的比滿清時代寬裕了很多。民政對於這些驛丁做了很多生活上的照顧,不僅會派戰俘給他們蓋房,還會安排他們相親成家。

 有田有房又有錢,讓原本苦哈哈沒人要的驛丁一下就成了收入穩定的金牌王老五。不管是寧古塔的滿人還是一些來自陸奧山區的島國家庭,對這樣的條件十分滿意,紛紛同意將女兒嫁過去;由此也讓擺脫單身、實現小康生活的驛丁們對北海鎮愈加感恩涕零。

 馬車走了半天后,一望無際的大片麥田就出現在了林若愚父女的眼中。

 “林老也,這就是北海鎮的農場了。”永八指著道路兩側的大片田地對林若愚說著,他隨即又按照自己聽來的,解釋了一下什麽叫農場。

 “北海鎮各地都這樣,琿春這裡的農場還是小的,小人聽說綏芬河那裡才叫大, 騎著馬跑兩天都望不到邊。”

 林三月聽了,不禁愕然了吐了吐舌頭,而她父親林若愚也是目瞪口呆。

 此時就見道路兩側的田地裡,一架架由兩匹馬拉著的奇怪器械正在麥田裡前行,發出了轟隆隆的聲響。林若愚仔細觀看,只見在兩匹馬的後面拉著的架子上坐著一個人,在他的右側,有幾個帶著齒耙,像是扇葉東西在不停旋轉,一蓬蓬的麥子被齒耙齊刷刷的切斷,然後扇葉就將割下的麥子放在了車夫右側的一個鬥裡。器械的後面有一個人步行跟著,時不時就將鬥中堆滿的小麥捆扎好,然後堆在田裡。在他們身後的數百步之外,幾個農民正在將捆扎好的小麥放進一輛平板的四輪大馬車裡。

 林若愚大驚失色的問道:“永八,此乃何物?”

 “哦,這是收割機。收麥子的速度可快了!不過小人也只是遠遠見過,這東西是北海鎮的不傳之秘,外人根本不讓看。”

 林若愚聽了,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