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乾隆四十八年》第724章 9洲宮變夜彷徨(2)
下完命令,和珅便回到了東暖閣。此時躺在榻上的乾隆已經因中風陷入深度昏迷,兩名太醫中的一人正在施針治療,總管太監蕭得祿站在一旁焦急的看著,顯得很是六神無主。

 和珅安慰了蕭得祿兩句,又朝另一名姓孟的中年太醫示意了一下,讓對方跟自己出來。二人來到殿外,和珅輕聲道:“皇上病情究竟如何?”

 孟太醫拱手道:“回中堂的話。聖駕這次是因氣血逆亂過度導致的。所謂氣虛不能化濕,濕邪稽留中焦,陰虧而生內熱,熱灼津液,濕熱蘊結,阻遏經脈,又化火生風,痰火上逆蒙蔽清竅。光用針恐是不成,用藥應以回陽固脫、醒腦開竅為主。這是下官寫的方子,請中堂過目。”

 和珅聽的很仔細,他如今的職務極多,還管著太醫院和禦藥房,正是這些太醫的頂頭上司。他接過方子也不看,繼續追問道:“皇上幾時能醒過來?”

 孟太醫道:“用了藥聖體定能康復。只是.”

 “只是什麽?”

 “皇上這次即便是醒過來,可言語行動恐怕還是不便。需靜心調養,盡量不要被外事所擾。”

 和珅點點頭,抬眼往南瞟了一眼,看到之前走的那太監去而複返,身後還跟著十幾名身穿蘇拉侍從服飾的人,心中突突狂跳。他強忍著歎口氣道:“如今國勢如蜩如螗,北海賊在關外蠢蠢欲動,南方的苗人也不安穩,大清可不能沒有了皇上他老人家。老孟,咱倆也是十幾年的交情了,你跟我說句實話,皇上這次醒了,還能處理政務嗎?”

 “呃”孟太醫猶豫了片刻,終於黯然道:“中堂,下官說句掉腦袋的話,皇上這次病的太突然,就算是好了,恐怕也不如之前,處理政務怕是強人所難了。”

 和珅聽了點點頭,這才打開方子看了片刻,突然面露驚訝道:“哎?這方子不太對啊。”

 “中堂,下官敢用性命擔保,方子絕無.”孟太醫慌忙辯解著,他完全沒注意到那幾名太監已經來到了身後幾步之外。

 恰在此時驟變突生,一名走在最前面的蘇拉侍從手一抖,從袖中滑出一物,在燈光下散發著雪亮的寒光。此人走到孟太醫身後,一把就捂住了對方的嘴,同時用匕首捅入其後心,又用力擰了兩下。

 孟太醫後背揪心的疼,喉頭髮出嘶啞的哀鳴,他瞪大雙眼,難以置信的望著面帶微笑的和珅,用力蹬了幾下腿,不甘的咽了氣。

 “正殿裡有四個,西暖閣裡有四個,除了皇上,蕭得祿不要傷他,製住即可。”

 聽到和珅的命令,負責刺殺的那人將匕首在靴子底上抹了兩下,沉聲道:“是。主子還有什麽吩咐?”此人說話雖然壓著聲,嗓音卻是沙啞粗獷,顯然並不是太監。

 “皇上,不能醒,也不能死。明白嗎?!”

 另一名臉龐有些胖的家夥輕聲道:“主子放心,咱也學過兩年醫術,這點手段還是手到擒來。”

 和珅閉上眼,重重的點了下頭,十幾人便從他身邊魚貫而入。幾息之後,東暖閣裡傳出幾聲驚呼和慘叫,一股若有若無的血腥氣飄進了和珅的鼻子,他睜開眼望向遠處漆黑的夜空,內心惴惴。

 雖說今天驟然發動有些倉促,可和珅心裡清楚,乾隆這回十有八九是不行了。一旦天亮宮門大開,消息無論如何都瞞不住,到時候再想做手腳已經來不及。

 也就是在半年前那個寒冷的冬天,當趙新在水法樓裡說出了那番振聾發聵的話後,心神受到極大衝擊的和珅便開始為自己、也為家人謀劃出路。然而當他把方方面面都逐一分析後,發現自己的選擇並不多。

 守著乾隆一起坐等北海軍打進京城,讓趙新把自己積攢多年的金銀財寶全部收入囊中?他不甘心。

 提前做好準備,帶著皇上跑去西安?且不說八十三的乾隆願不願意當“唐明皇”,甚至於就算願意也禁得住這份折騰,到了西安又能呆多久?北海軍來個東西夾擊,朝廷還不是得繼續往西寧甚至西藏跑?八十多的乾隆進雪域高原,和珅想想都頭皮發麻。

 更何況和珅還沒活膩味呢!當年潮音寺談判結束回京覆命時,他從永琰身上感受到的那縷殺意可一直沒忘。乾隆雖說是秘密立儲,可時至今日王公大臣們要再看不出來就真成傻子了。

 好吧!雖說趙新曾對他去關外投靠的試探明確表示拒絕,可和珅還是從對方這些年的行事手段上看出了機會。在他看來,雖然北海鎮打著前明的旗號收攏人心,可趙新對關外滿人和俘虜的態度,足以證明此人不會趕盡殺絕,只要給他辦事,就能有條活路;那奇泰就是最好的例子。

 既不想舍財也不想舍命,於是擺在和珅面前的路就剩了一條,去雲貴同和琳聯手,替趙新把緬甸和藏南拿下來。我幫你開疆拓土,你提供軍火和物資支持,憑著這份功勞,在新朝換一個世代鎮守緬北的職位不過分吧?

 九年了,滿清君臣從大大小小的情報中得出了一條結論,趙新之所以東征西討不取京城,求穩是一個,化藩籬為疆土則是另一個。此人逼著朝廷取了廓爾喀還不夠,還惦記上了藏南和緬北,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和珅相信,只要有了北海鎮的支持,再加上他的龐大財力以及和琳手下的三萬兵馬,不論是永琰還是福康安絕不敢動他。

 計劃想好,他便開始著手準備。年前他和劉全、馬八十三等心腹商議後,先是將專司滅門暗殺的那支人馬從江南調回了京城。這支人馬有七十多人,都是他多年收養的死士,對其唯命是從。之後和珅又通過自己內務府總管的權力,將其中大部分人安插進了圓明園的蘇拉侍從裡。

 當然了,要想搞政變,光有這點人可不夠。

 就在和珅發呆出神的工夫,殿內的人該殺的殺了,該捆的捆了,幾名手下也開始往外搬運屍體,擦拭地面。所有的死者會被綁上重物,沉進後面的湖裡。

 和珅用手搓了搓臉,回身進殿。當他走進東暖閣,就看到被捆成粽子一樣的總管太監蕭得祿躺在地上,用充滿驚訝、恐懼的目光望向自己。和珅沒有理會李玉,而是走到榻前,從昏迷著的乾隆腰間取下了一串鑰匙。隨後便徑直去了被稱為“樂安和”的西暖閣。

 這裡是乾隆的寢室和書房,極為私密,即便是他備受乾隆寵信,平時也輕易不能進來。他進屋後環視了一下,來到桌案前,往硯台裡到了點水,磨了朱砂墨,取了張用來寫上諭的黃紙,提起筆沾了沾墨,便開始筆走龍蛇。如果讓蕭得祿看到了,一定會驚訝他的筆跡幾乎和乾隆一模一樣。

 話說和珅為了討好乾隆,曾在詩詞一道上下了不少苦功夫,否則歷史上他也不可能有本《嘉樂堂文集》。此外他的書法造詣也是一流,由於時常代乾隆寫詩,其模仿乾隆的字跡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水平。

 和珅一共寫了兩道諭旨和一封信,之後他來到乾隆的床頭,用鑰匙打開一個尺許見方的檀木箱子,從一個黃綢袋子內取出了一方印章。這是一顆用滿漢兩種文字刻寫的“皇帝之寶”印章,通體栴檀木質,雕有盤龍紐,系著絲絛,文字則是用的玉筋篆(小篆的一種)。

 乾隆十一年的時候,“蓋章狂魔”對前代皇帝的眾多禦寶進行了重新考證排次,最終將總數定為二十五方,並詳細規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圍。而在二十五方玉璽裡,這枚栴檀木印章的使用頻率最高,鈐用范圍極廣,其他諸寶無法與之相比。

 和珅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沾了朱砂印泥,在兩張偽造的上諭都蓋了章。趁著等墨跡和印記乾透的工夫,他掏出帕子,擦拭著額頭和後脖梗沁出的汗水。

 之後他先將那顆“皇帝之寶”裝進袋子,將其系在了自己官袍內的腰間,對著屋內的穿衣鏡打量了一下,因為官服很是寬大,從外表基本看不出來。緊接著,他又那兩張用了印的禦紙分別疊好揣進袖口,這才走出了西暖閣。

 “你去把胡世傑叫來。”和珅對那名帶自己手下來的太監吩咐著。

 那太監一愣,隨後點了下頭,口中還“阿巴阿巴”了兩聲,原來此人是個啞巴。

 一炷香後,當九洲清晏殿內打掃完畢,飄蕩著淡淡的沉香時,傳旨太監胡世傑也到了。他衝等候在殿門外的和珅打了個千兒,堆著笑道:“和中堂,您找小的?”

 和珅從袖子裡抽出一封上諭,遞給對方道:“皇上召怡親王、定親王即刻進宮,這是諭旨。”

 胡世傑急忙跪伏在地,雙手捧著接過,就著門口蘇拉內侍手裡的燈籠小心翼翼的打開,只見上面寫著:“上諭,著怡親王永琅、定親王綿恩即刻進園見駕。乾隆五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字沒錯,印也對,胡世傑不疑有他,起身便走。等對方身影消失不見,和珅從袖子裡取出另一份偽造的諭旨、信件和一塊方形的腰牌,輕聲道:“你跑趟掛甲屯,把這個交給劉全,讓他做好準備。”

 他之所以要矯詔讓怡親王永琅和定親王綿恩進宮,就是要控制住兩人,以獲得對八旗護軍營和步軍統領衙門的掌控。

 滿清吸取了明朝的教訓,在內部制度上有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製衡,這就使得歷史上沒有任何人能夠通過軍事手段發動政變。軍機大臣的權力固然很大,但他們只是文臣之首,皇帝的傳聲筒罷了。

 所以別看和珅兼著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可真正控制步軍統領衙門的是乾隆的孫子綿恩,控制著八旗護軍營的則是第三代怡親王永琅。換言之,咱們的和中堂不是掌印的總統大臣,沒兵符。天亮之後只要發現情況不對,那兩位王爺分分鍾就能帶兵把他給滅了。

 捎帶說一句,有清一代能調動天子親軍的兵符從來都不是什麽金牌令箭,而是兩塊形似腰牌的東西;一塊用陽文雕刻,一塊用陰文雕刻,調兵的時候除了要出示上諭,還需要勘驗二符合一時是否嚴絲合縫。

 啞巴太監走後,和珅叫了兩名手下,陪自己來到了圓明園殿外的一處小院外。當敲開門走進去,就見明亮的燈光下,三十多名手持兵器、內穿梭子甲、外罩棉甲的人正聚在院子裡,看到和珅一齊抖袖跪下,齊聲道:“主子。”

 和珅微微頷首,抬手示意眾人起來,笑著問道:“都吃飽喝足了?”

 “吃飽了!”

 “好!待會兒動手的時候,那兩個王爺要留活口,手下的侍衛一個都不留。”

 “嗻!”

 長話短說,半個多時辰後,天色微明。奉詔而來的怡親王永琅、定親王綿恩在大宮門外下了馬,帶著四名侍衛,跟著傳旨太監胡世傑疾步而行。等他們走過通往九州清晏的如意橋,來到圓明園殿的門口,兩位王爺正要吩咐幾名侍衛在此等候,突然從兩側的黑暗處竄出十幾人,個個手持兵器,直衝而來。

 此時綿恩和永琅手下的四名侍衛大驚,看到對方揮刀砍來,不自覺的抬手用胳膊擋。要知道這裡可是禁苑,沒有皇帝的命令,敢在這裡持械就是死路一條。

 為首的兩個手持長把刀的人手起刀落,頓時就將兩名侍衛的小臂給砍了下來。只聽兩聲慘叫,襲擊者上前又用了個絆子,將二人踹翻在地。之所以要用長把刀,是因為此刀極適合天黑打鬥,正因為看不清,才應了“一寸長,一寸強”的道理。

 能給親王當侍衛的人都是身手不凡,看到來人真敢下黑手,先是大喊“什麽人”,隨後便揮舞著手中的馬鞭,護著兩名王爺要向回跑。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橋頭已經站著數個身影,把退路攔的嚴嚴實實。

 怡親王永琅大驚,喊道:“我乃和碩親王,奉旨見駕!為何要殺人?”

 定親王綿恩也滿臉驚恐,他雖然在諸王中最是諳熟弓馬騎射,可手上一沒有弓箭,二沒有刀劍,又沒穿甲胄,如何抵擋?

 此時就聽身後有人道:“聖旨到,請兩位王爺接旨~~”

 永琅回身看去,就見燈火通明下,一個身穿蟒袍,面帶微笑的中年男子正站在殿門口,不是和珅又是誰!

 “和中堂救我”

 趁著永琅等人一打愣,幾名襲擊者撿了個空子,分別用力將兩名侍衛和兩名王爺撲倒。四十多歲的定親王綿恩跟瘦弱的永琅不同,他身壯如牛,被掀翻在地後不住的折騰,和珅的兩個手下差點控制不住,隨後又撲過來兩人一起按著他,其中一人用腳狠狠踩住了他的脖子,這才使他上身再難動彈。

 然而綿恩的兩條腿還在玩命的掙扎,口中發出嘶啞的呐喊:“來人.”話還沒說完,嘴裡便被人塞進了一把繩子。

 很快,兩名王爺和兩名侍衛都被繩子狠狠的勒起來,永琅和綿恩被塞進了提前準備好的牛皮口袋並扎好口,連拖帶拽的就進了不遠處的院子。四個侍衛也被扒下黃馬褂,一人在心口挨了一刀,又塞進口袋,裝好石頭,分別被四個人抬著,扔進了湖裡。

 至於那位傳旨太監胡世傑,早被嚇得縮在石獅子下,渾身癱軟,外加鼻涕眼淚齊流,他看著台階上站立的和珅,心說天爺啊!這究竟是出了什麽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