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乾隆四十八年》第637章 余心之所善兮
1793年3月9日,黑龍江城北海軍指揮部。

 趙新、吳思宇、江藩、李睿等幾人正站在一張沙盤前研究部隊的進攻路線。

 為了全面清除滿清在吉林烏拉以北的勢力,北海軍這次調集了四個團和黑龍江城守備營作為主要攻擊部隊,兵力總數高達一萬一千人。本次戰役的前線總指揮是原北海軍副參謀長李睿,副手是江藩江子屏。戰役發起時間被定在了3月25日。

 參謀部製訂的作戰計劃是拿下布特哈後,兵分兩路,一部向西奪取呼倫布俞爾總管轄區,就此打通和喀爾喀車臣汗部的連接;另一部向南進攻齊齊哈爾,經呼蘭,佔領阿勒楚喀和伯都納。整場戰役計劃用時四~五個月,在1793年入冬前全面控制五個副都統轄區的核心城鎮、驛道及水道。

 另外駐守在寧古塔以西拉發河一線的兩個團也會配合行動,對打牲烏拉和吉林烏拉發起牽製性進攻,阻止吉林清軍北上救援。

 為了保證部隊行軍速度並降低補給難度,這一次參戰各部僅配備了82毫米迫擊炮。要知道十八世紀的嫩江平原一到春季便江水泛濫,森林沼澤遍布,開春雪一化,驛道也成了翻漿路;部隊要想完成戰役目標,必須要輕裝前進。

 憑借著用三年多時間修築的“伯黑鐵路”,北海軍在冬季調動部隊的速度明顯提高。從1793年2月25日迄今為止,已經有兩個團的人員抵達了黑龍江城,參謀部預計所有部隊到位的時間不會晚於3月20日。

 “伯黑鐵路”的完工極大的促進了黑龍江下遊和中遊的人員和物資往來,由此拿下肥沃的嫩江平原並著手開發就成了民政下一步的目標。另外為了實現對黑龍江上遊以及東西伯利亞的控制,從去年夏末開始,從黑龍江城到呼瑪爾的鐵路也開始了前期土方施工。

 此時一名參謀手執教鞭,正在沙盤上指點,“我軍第一梯隊將推進至距離墨爾根76裡的科洛爾站,第二梯隊推進到喀爾喀圖站……”

 江藩打斷道:“攻擊部隊抵達位置後,特戰營小隊在哪?”

 參謀一指墨爾根城南面112裡的一處道:“這裡,喀穆尼站。”

 “這是要打穿插?”

 江藩和李睿看向趙新,就見對方點了下頭,便不再說話。

 這次采用的戰術手段是趙新和吳思宇商量後的結果,具體就是通過小部隊秘密穿插,主攻部隊邊打邊插,對滿清各守備區的敵軍采取先圍後殲,不使他們南逃或是進入漠南蒙古六盟中的哲裡木盟。

 兩人都是在去年結束了和沙俄帝國的談判後,從赤岩城趕回來的。目前西伯利亞方面的駐軍由盛海舟負責指揮,趙久藏和陳繼山為副。

 北海鎮、哥薩克酋長國和沙俄帝國的談判,在歷經數個月的扯皮後不歡而散。沙俄帝國這兩年間一直在積蓄力量,目前從托博爾斯克到聖彼得要塞一線,俄軍放置了最精銳的“葉卡捷琳娜集團軍”。雖然打不過北海軍吧,可對付那些紀律散漫的哥薩克酋長國軍隊倒還綽綽有余。

 趙新沒心思讓北海軍替哥薩克人流血,只有自己奮鬥得來的才會珍惜。況且在赤岩城的部隊只有兩個團,自保有余,出擊不足。托博爾斯克雖然在目前的西伯利亞地位很重要,但他更看重目前還只是個小縣城的秋明。

 正說著話,擔任貼身護衛的尹兵衛走了進來,在注視著沙盤的趙新耳邊輕聲低語了幾句,趙新有些詫異的“噢”了一聲,悄聲對尹兵衛道:“他說什麽事了嗎?”

 “沒有。”

 “就說我正在開會,讓他稍等一會兒。”

 “是。”

 會議散了後,吳思宇湊過來問道:“誰來了?”

 趙新道:“汪中。”

 “大老遠他跑過來幹什麽?”

 趙新沒有回答,反而望著吳思宇問道:“你以為呢?”

 吳思宇想了想道:“科舉?”

 “嗯,他這是著急了。年底的時候袁枚和趙翼都來了信。”

 “袁枚我聽說過,《隨園食單》的作者。趙翼是誰?”

 “老兄,咱別戴個眼鏡冒充有學問。敢情人家寫了那麽多書,您就記著吃了?”趙新笑著揶揄了兩句,解釋道:“趙翼這人很有名,進過軍機處,給乾隆當過秘書,寫過詔書,還給阿桂和李侍堯當過幕僚。後來中風成殘疾了,去了安定書院教書。”

 “說實話,我一直沒想明白你為什麽要開科舉,廢了不挺好的嗎?”

 趙新決定跟吳思宇好好談談這個問題,讓大家對此有個正確認識。他整理了一下思緒,道:“停廢科舉,開辦新式學校當然是趨勢,但眼下不是清末,外敵根本談不上,社會矛盾也沒那麽尖銳。我考慮了很久,如果冒然廢掉,就會人為製造出一場社會危機。”

 “什麽危機?”

 “傳統士紳階層瓦解。”

 “瓦解不是正合你意?我記得你說過公有體制下搞工業化,士紳是我們的天然敵人。”

 “這話我的確說過,不過事情得分兩面講。科舉可不光是造就知識分子,而是造就士紳階層。你想沒想過,在學校普及到鄉村之前,士紳階層的突然消失意味著什麽?”

 “什麽?消滅地主階級?”

 “是‘士農工商’四民社會的徹底瓦解,繼而導致整個社會階層重組,也會使農村社會急劇衰落。”趙新吸了口煙,緩緩噴出道:“以我們目前的能力,根本無法應對這樣的局面。”

 “咱們不是搞土地改革麽,農村會衰落?”

 “會。你別小看,在鄉村行政體系建立並完善前,基層法令的傳播和公共道德教育都要靠士紳。沒了這些人,咱們的法律形同空文,大字不識的老百姓有幾個能明白。再者,停了科舉,傳統文化還怎麽傳播?都考數理化了,《三字經》和《千字文》有誰願意背?我承認儒家經典裡有糟粕,推崇君權、父權、夫權,提倡愚忠、愚孝、愚節,可那是後人為了標榜皇權進行注解才造成的。潑髒水可以,總不能把孩子一塊給潑了吧?”

 “老吳,我特麽就不信了,憑什麽西方那套東西就都是好的,我們傳統文化都是錯的!拋開自然科學不說,想想我們那個時代,才過了不到一百年,大家又回頭尋找傳統文化。到處開設國學班,從小孩到大人,這說明什麽?說明四書五經這些儒家經典所蘊含的精神是合理的!可現在回頭看,都特麽假招子!那些所謂的‘國學高級總裁班’我都上過,教授的水平還不如人家黃承吉一個秀才呢。如今西方人還不敢侵略中國,民間變革的呼聲也沒有那麽強,咱們和滿清的鬥爭說白了還是肉爛在鍋裡。如果我們一上來就斬斷科舉,後果很可能比我們那個時代還要糟,真要到了那時,你我就成千古罪人了!”

 “有道理。”吳思宇點點頭,感歎道:“休克療法要不得。就算不為我們自己考慮,也得為下一代考慮。”

 眼下的吳思宇跟以前不同了,兒子都有了,自然要為以後考慮。總不能老子打天下,二世而亡吧。他看向趙新,語氣中沒了調侃之意:“你選的這條路可不好走啊!好多事咱們連借鑒的都沒有。”

 趙新用力掐滅煙頭道:“借用屈原一句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半個多小時後,趙新見到了汪中。他一上來就笑著道:“容甫先生,什麽事還讓您大老遠的跑一趟?”

 汪中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到了黑龍江城,結果又枯坐著等了趙新兩個小時,不免有些急躁,心裡一不痛快,說話也就不客氣了。

 “不敢。趙王軍政統管,萬事纏身,汪某此番不告而來,殿下不見也是應該。”

 嗬?趙新一聽話裡有情緒啊,他笑著給汪中重新沏了杯茶,恭恭敬敬的端到對方面前。趙新之所以這樣做,於公,汪中是北海鎮小學的副校長;於私,他跟自己有半師之誼,知道汪中性格上的缺點,人還是不錯的。

 看到趙新的態度,汪中也知道剛才話說的有些過了,起身接過茶,這才道:“汪某知道殿下軍務繁忙,可如今開科舉之事已經刻不容緩,倉山公和甌北公那裡等著回信呢。”

 趙新問道:“那您看是開鄉試呢還是開府試?”

 汪中道:“府試怕是來不及了,鄉試可以。”

 兩人所說的府試是考秀才中的一關。清代的科舉資格考試被稱為“童試”,一共有三關,縣試、府試、院試。如果隻過了頭兩關,就只能叫童生;三關都過了才能升級到生員,也就是秀才;院試要是沒過,好吧,一年多後回見,還有場科試等著呢。

 滿清治下的“童試”一般在每年二月舉行,縣試連考五場。通過後到了四月就要進行府試,連考三場。到了院試就要由一省學政主持,考兩場。之前說劉墉和焦循的師生關系,就是他在江蘇學政任上主持院試,錄取了後者。具體到鄉試,雖然也是三年一次,不過因為一般是在八月舉行,所以說時間來得及。

 趙新想了想對汪中道:“我覺得不必非要秀才,童生要來也可以,分成兩個考場就行。聯絡江南士林的事由您來統籌安排,我讓情報局全力配合,有什麽需要您可以直接找王長生。山東那裡我會讓孔紹安通知各地軍管會,要參加的發船票,坐船來就好。咱們先估算一下人數,最晚要在五月底定下來,好讓民政提前修建臨時住所。”

 他停頓了一下又道:“咱們也沒必要搞三年一試,每年都可以考。多給些機會嘛。”

 “汪某這次專程來面見殿下,還有一事,就是關於貢院。汪某以為,北海鎮既然開科舉,廣納天下人才,理應建一所自己的貢院.”

 汪中隨後布拉布拉的說了一大堆,趙新這才明白是怎麽回事。敢情汪中的意思是,要在北海鎮蓋一座規模格局不輸江南貢院的考試場所,向天下宣示北海鎮的文治,結果被陳青松給否了。

 江寧的那座江南貢院始建於南宋,歷經七百年的修繕擴建,才有了如今的布局。其規模位居全國各地貢院之首,僅考試號舍就有兩萬多間,可同時接納2萬多名考生考試,再加上數百間的附屬建築,佔地超過三十萬平米。

 按照汪中和段玉裁的意思,雖說考房目前還不需要弄個2萬間,可北海鎮地廣人稀,來個三十萬平米的用地根本不算什麽。除了大門、二門和龍門,明遠樓就得蓋的氣宇軒昂,否則不足以突出新朝之氣勢。此外牌坊、衡鑒堂、至公堂、飛虹橋、主考房、考房、碑亭這些都得有。

 陳青松一聽眼瞪的溜圓,心說好家夥!那得花多少錢,佔用多少人力物力啊!再者,即便是八月,外東北的夜間氣溫也很冷,真要弄的跟貢院似的蓋一大片平房,吃喝拉撒外加答卷都在露天考場裡,一夜下來至少得凍病一半。

 沒說的,不同意。不過他也給出了方案,就是在北海鎮高等理工學院選址地的北面,蓋兩座三層樓作為考場。

 也許是因為陳青松忙著有事,也許是汪中和段玉裁找他找的不是時候,反正陳胖子也沒和汪中解釋清楚就走了,搞的汪中心裡這個氣啊。他也懶得和陳青松廢話,心說你不答應我就去找趙王。他知道趙新去了黑龍江城,於是便上了去富爾丹城的馬車,然後又通過當地的小學校校長找馬車到了伯力;接下來就省事了,坐上火車便到了黑龍江城。

 趙新哭笑不得,心說這位氣性也太大了。

 “容甫先生,請問明遠樓、牌坊、衡鑒堂、至公堂、飛虹橋,這些都是幹嘛用的?”趙新對貢院裡的建築功能並不懂,既然要調解總得先問清楚才行。

 “這個是要和考場內四隅的瞭樓配合使用,目的是為了監考。此外還可發號施令,白日用旗語夜晚打燈語,統籌各方.”

 聽完汪中的一番解釋,趙新會心一笑,對於參加過另一時空高考的他來說,這才多大點事啊,不就是防作弊和發通知嘛!考場裡安個攝像頭監控,再安個音箱發布通知, 不就全結了。

 至於什麽飛虹橋,純粹是為了隔絕審卷官和考場用的;至公堂是貢院裡的辦公大堂,考官們會在那裡舉行考試前的儀式;衡鑒堂是閱卷和評卷官們評卷並確定名次的地方;戒慎堂則是放榜前內外簾官員們抄錄榜文的地方。以上這些全都放在一起就行。

 “容甫先生,北海鎮的自然條件決定了咱們沒法按江寧那樣的規製建,也沒必要。至於三年後的鄉試,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會在江寧貢院裡進行。”

 汪中並不知道年前穿越眾的那場會議究竟定下了什麽,此時聽了眼睛頓時一亮,看向趙新道:“殿下此話當真?”

 看到趙新微笑著點點頭,汪中興奮的用拳頭在手心一砸,在北海鎮等了這些年,他終於看到曙光了!

 兩天后,膠東四縣軍管會幾乎同時發布了一道關於北海鎮將開科舉的告示,消息一出,震動四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