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乾隆四十八年》第715章 北國回春坑忻
鬥柄東指,春天再度重返關外大地。

 海參崴港灣的白色冰凌被綠色的海浪吞掉,各條江河內又注滿了融融春水,青草甸子上的杜鵑花一開,大雁和丹頂鶴就成群結隊地漫過摩闊崴的上方,斜過錫霍特山脈,向著它們生兒育女的黑龍江飛去。

 化雨的春風送來了北歸的候鳥,也讓北海鎮治下的各條大江大河迎來了流凌期。巨大而晶瑩剔透的冰排隨著暗流湧動的江水漂浮遊走,碰撞著發出陣陣轟鳴。這種景象對那些文人雅士來說固然極為壯美,但是對於那些沿河村莊來說,卻預示著災害的到來。

 話說黑龍江的上遊是自西向東流,過了黑龍江城後,轉為向東南方流,過了庫布特林又急轉向南,使得這一段河道形成了一個大弓背。松花江和黑龍江中遊緯度低,氣溫回升快先,而緯度高的黑龍江上遊開江晚,導致形成“倒開江”。

 那些那些青色而堅硬的堅冰一旦卡塞,就會形成冰壩,然後相互擠壓著衝上河岸。兩三米高的堅冰會貼著地面橫衝直撞,將沿途遇到的一切盡數摧毀,樹木、岩石、道路、村莊、耕地。這其中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耕地被毀,使得當年無法種植糧食作物不說,甚至連地表的腐植土也會遭到破壞,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恢復地力。

 從五年前“伯黑鐵路”動工開始,每到這個時候,駐扎在伯力和黑龍江城的北海軍便會奉命出動,對重點江段上的冰凌進行爆破。等冰凌期開始後還會出動炮兵,對容易形成冰壩的重要河段實施炮擊。

 位於呼瑪爾兵站西北兩公裡外的一處空地上,六門75毫米野戰炮一字排開。因為炮擊冰凌並不是作戰,所以也沒有挖設掩體工事。

 然而跟往年不同的是,在西側八百米外的另一處空地上,孤零零的擺著一門跟北海軍所有火炮都不一樣的105毫米榴彈炮,此處炮位的周邊用沙袋壘出了一米五高的胸牆,炮位上除了六名炮兵,還有幾名軍工聯合體的技術人員。

 在距離陣地北面六百米外的一處山丘觀測點上,穿著厚厚軍大衣的趙亮湊到炮兵測距儀前彎腰眯眼看了會,隨口問道:“都準備好了嗎?”

 “報告首長,所有炮擊參數已經計算完畢。”

 “彈藥呢?”

 “二十發都送上去了。”

 “時候不早了,準備試射吧。”趙亮說完,轉頭對旁邊的一名技術人員感歎道:“忙了兩年多,是騾子是馬就看今天了。”

 那技術人員抿抿嘴道:“問題不大,試驗場上都打了三百多發了。”

 “一分鍾準備!”炮觀所的對講機裡,炮兵營長下達了命令,隨後進入倒計時讀秒。“……5,4,3,2,1,放!”

 伴隨著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那門105毫米榴彈炮的炮口噴出火光,衝擊波在火炮的身後激起一大片煙塵,瞬間將地面上的積雪震蕩而起,露出了黝黑的土地。旋即,伴隨著沉悶的爆炸聲響,火光和硝煙在江面的厚厚冰層上騰起,濺起了數十米高的水柱。

 “火炮射擊正常!”

 “彈道正常!”

 “擊中目標!”臨時炮觀所裡,口令聲此起彼伏。幾名技術人員在本子上唰唰記錄著各種數據。

 很快,105榴彈炮炮位上的裝填手已經將第2發炮彈裝填完畢,炮手則根據班長下達的射擊諸元命令,迅速調整火炮的射角、射向。隨後又是一聲轟天巨響,炮彈落處,一塊厚達三米面積超過5平米的巨大冰塊被炸的粉碎。

 “天爺!這也太猛了,咱們的炮跟它一比,都成玩兒鬧了!”75毫米炮的陣地上,幾名炮兵吐了下舌頭,滿臉豔羨。

 “也不看看人家那口徑,都快跟咱大腿一般粗了!”

 “就是不知道這大家夥啥時能裝備給咱們。哎喲!”炮手的話剛說完,屁股上就挨了重重一腳。回頭一看,原來是班長。

 “臭小子!這就喜新厭舊了?啥炮都不如咱這75炮好,打的又快又準。老子當年就是用這炮,打的羅刹鬼哭爹喊娘.”

 炮兵班長正要再說,就聽步話機裡傳來命令:“75毫米炮各炮試射!一分鍾準備!”

 之後,六門75炮依次試射完畢。雖然打的都挺準,可僅從肉眼看到的炮擊效果,比105毫米的差了不是一星半點兒。基本上105打一炮,75炮就得開兩炮才有同樣的效果。

 之前踢人的炮兵班長往地上啐了口吐沫,心說老子這炮是該換換了。

 “烏索利耶會戰”後,北海軍在火炮的配置問題上就變得愈發突出,主要就是82毫米迫擊炮和75毫米炮在射程上相差不大,而且前者的殺傷威力明顯比後者高。

 82毫米迫擊炮在使用6號裝藥的最大射程是4660米,使用遠程裝藥的最大射程是5700米,而75毫米炮的最大射程也不過才6000米。再加上野戰炮的機動能力不如迫擊炮,這就使得75毫米炮顯得有些雞肋。

 畢竟當初仿製這款炮的目的是擺脫對122榴彈炮的依賴,同時為了給軍工聯合體試手,所以選擇的是炮管加工難度不太高、炮彈製作相對容易的型號。

 當然了,海軍對75毫米炮還是挺滿意的,射速快,後座力小,只有我欺負人,別人欺負不到我。

 此外由於122榴彈北海鎮目前還無法生產,導致趙新每次都要耗費巨資采購,所以北海軍迫切需要開發出一款對於本時空而言的重型火炮。

 經過對另一時空一戰和二戰期間的各口徑榴彈炮的數據進行對比,最後趙亮提議仿製LeFH18/40型105毫米榴彈炮,使之成為今後二十年裡北海軍炮兵的主力裝備。此外,75毫米炮將逐漸退出前線支援火力,各團配屬的炮連也將全部換裝82迫。

 說起另一時空德國人生產的105毫米榴彈炮,早期型號非常沉重,連同彈藥車在內,至少需要六匹馱馬才行。後期的衍生型leFH18/40就不同了,除了更高效的炮口製退器減小了後座力,炮管也被安裝到了75毫米Pak40反坦克炮的炮架上。新的炮架減輕了炮身的整體,射速也有所提升。

 此外105毫米榴彈炮的生產量很大,在另一時空無論是私人還是博物館都有收藏,買個兩三門拿回來當樣品很容易。趙新甚至還花了一大筆錢,搞到了德文版的全套設計圖紙。

 能給自己省錢,而且還是省大錢的事趙新當然歡迎。要知道如今的122炮彈每一發都是他用黃金換來的,不光心疼,還肉疼。

 不過他也很清楚,從75毫米跨越到105毫米可絕不是把炮管子變粗那麽簡單,此外炮彈問題始終是擺在軍工聯合體面前的一座大山。

 製造炮彈跟子彈不同,子彈的彈頭和披甲工藝都是通過機器自動完成,炮彈則是要從製造鋼坯開始,前後歷經三十多道的機加工,然後才能進行火藥和藥筒的裝配。

 這中間除了車床、刀具、夾具、量具統統要自行製作,連加工用的油基切削液供應系統也要自行製造。切削液和凡士林都屬於大規模消耗品,必須得自己製造出來才行,光靠趙新買那錢得海了去。

 於是從三年前開始,趙亮領導的軍工聯合體就開始挖空心思的研究如何翻越這座大山,另外張波的石油系統和方華的化學實驗室也開始著手油基切削液和凡士林的生產。

 趙新在買炮彈樣品的過程中,意外的搞到了一份20世紀初期生產炮彈的影像資料,這讓趙亮大喜過望,於是便讓兵工廠的一大群技術工人天天看,一點一點的分析其中每一個步驟和使用的車床工具和夾具,確定工序步驟。等大家看的差不多了,趙亮又把這些工人分成了不同的加工組,專門鑽研各自的工序。

 從1790年秋天開始,軍工聯合體便在外東北各處選址,最後選定了伯力鎮西北部的完達山下。選在這裡一是地勢平坦,二是交通運輸方便,黑龍江的支流庫魯河也離得不遠,春秋兩季可以走水路運輸。

 到了1791年春天的翻漿期結束,炮彈廠、火炮工廠、引信工廠和總裝廠的建設便破土動工,同時修築的還有一條從伯力到這裡的短途鐵路和公路。

 四間工廠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全部建完,並安裝好諸多設備,電力系統的人也配合著從鋼鐵廠的配套電廠拉出一根專用的供電線路,建設了一座配電站。等工廠可以入駐使用了,趙亮那邊的工人也做出了第一批加工用的夾具和量具。這之後就是一次次的試,一次次的失敗,關鍵是工件的加工精度,差一毫米都不行。

 炮彈廠那邊忙著攻克大山,鋼鐵廠和火炮廠也是各有重任。什麽電渣重熔、中碳鎳鉻鉑合金鋼、身管自緊、拉膛線、鍍鉻等等。雖說電渣重熔爐、用於鏜孔的大型鑽床和鏜床都有相應的設備,問題不算大,可身管自緊和膛線就不是那麽容易的了。

 趙亮采取的做法是掛羊頭賣狗肉,以某個不發達國家中間商的名義,從國內某廠定製了兩套五千噸的鋼管水壓機,花了趙新大幾百萬。至於膛線機就只能自行製造,參照槍管膛線機等比例放大,設備材質和刀頭肯定是不一樣的。

 相對其他三座工廠而言,總裝廠是安全標準最高的地方,除了高標準的警衛,還要遠離三座工廠,工人們一律身穿白色防護服,佩戴防靜電手套和防毒面具。工廠內部還安裝了離子風機和離子風棒,用以消除靜電;要知道靜電會使空氣中的爆炸性微粒被引爆,真不是鬧著玩的。

 就這樣,北海鎮這些年培養出來的上千名技術工人吭哧吭哧幹了兩年,鋼鐵冶金、化工、石油等部門通力合作,終於在1793年的冬天製造了出了兩門合格的105毫米榴彈炮和第一批105*155高爆彈。

 按照趙新的意見,只要兩千發試射無事故,這款火炮基本就算仿製成功了,然後就可以批量生產,進行換裝。

 進入五月,北海軍開始了新一輪的人事變動,為此趙新斟酌了好久。總得來說,除了西線部隊,所有擔任團級主官兩年以上的軍官都做了變動。

 雖然主官調動會使部隊的官兵磨合至少要花半年時間,但為了在軍隊內部避免產生山頭主義,這事趙新必須得做,而且還得堅持不懈。按照他的考慮,這次人事調整後直到部隊入關,就基本不動了。

 根據北海軍司令部的命令,盛海舟和趙久藏兩人終於離開了平施城——也就是以前的“葉尼塞斯克”。前者這個有名無實的北海軍參謀長將被調往膠東,接替魯壽山全面負責指揮山東方面的作戰任務。

 負責接替久藏前往平施城的,是原步兵十九團的團長楊忠明。十二團團長周和尚被調往赤岩城,與楊忠明一起,一南一北,協助哥薩克酋長國與沙俄的作戰。

 駐守在烏裡雅蘇台的虎吉和米士朗也被調回,接替他們倆的是副團長曹超和副政治委員。之前曾擔任他警衛連長的尹兵衛被調往庫倫,升任團長。

 在東線部隊--也就是盛京方向進攻部隊的主官配置上,趙新計劃讓米士朗升任旅長,率領四個團,負責從長春到昌圖的攻擊方向;潘秀成從琿春方向調離升任旅長,率領三個團,負責昌圖到威遠堡門的攻擊方向。

 魯壽山去琿春,升任守備旅的旅長,除了要穩定新到手的圖門江一線,同時還負責從長白山方向對盛京的側翼進攻。

 陳繼山,這個最早擔任趙新警衛連長的高手之高高手,從墨爾根城調往吉林烏拉,擔任守備團長。

 李睿的職務提升一級,出任東線部隊的參謀長,鄧飛不在的時候,代理負責一切日常和緊急作戰事務。

 除了主官,各團的政治委員、副手也一律做了變動。所有升職的軍官們都會先回富爾丹城報道,然後參加由趙新主持的軍官培訓班,然後才能履職。

 趙新這個費腦子啊!軍隊這塊他不想放權,是以根本沒人幫他。既要考慮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從軍履歷,又要考慮到每個人的派系,一大堆人事檔案讓他看的頭暈腦脹。

 等他好不容易把調整方案做好,正揉著酸脹的太陽穴時,書房外傳來了敲門聲。

 “進來。”

 門無聲的開了, 阿妙端著裝有參湯的托盤走了進來。

 趙新習慣性的接過碗,喝了一口,滿意的點點頭,正準備問問晚上吃什麽。就見阿妙小臉泛著紅暈,一副想說又猶豫的樣子。於是他便隨口問道:“怎麽了?”

 “唔過了這個月.”

 “嗯?你想說什麽?過了這個月怎麽了?”

 “過了這個月,我就十八了。”阿妙越說聲音越小,臉色漲紅,腦袋也低垂下來,手指摳著托盤的底部。

 “哦。想要什麽禮物?”趙新不以為意的點了點頭。過了一會,他突然反應了過來,一拍腦門,大聲道:“哦!!了解了解!”

 阿妙又羞又腦的道:“你了解什麽?”

 趙新嘿嘿一笑,放下碗起身,走到桌子對面,俯身輕輕環住了對方的纖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