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乾隆四十八年》第578章 修船大行動
趙新在跟著虎吉他們進了科布多城,留一下一大批過冬的給養物資後就匆匆離開了。他之所以走的這麽急,主要是因為雷神號和驚雷號已經到了必須要做“塢修檢驗”的時候,也就是要帶回另一時空的某個港口,進行一次全面大修。

 眼下雷神號還要去歐洲,沿途海況異常複雜,為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著想,這件事已經沒法再拖了。然而把船帶回去對趙新來說不是問題,帶回去找個港口進塢找人修才是大問題。這事僅憑他一個人完全搞不定,必須讓穿越眾們一起聯手才行。

 1792年1月21號的上午,一場名為“技術發展路線研討會”的會議在富爾丹城民政部的二樓大會議室裡召開了。參加這場會的除了趙新、鄧飛、趙亮等人外,還有來自電廠、鋼鐵廠的一群電氣、機械、計算機和通訊方面的穿越眾,林林總總三十多號人。

 在會議室的外面,趙新又調來了一個排的內衛部隊做警戒。整個會議期間,包括辦事員在內的閑雜人等一律不準進入民政部的二樓。

 “謔!這麽多人!”

 來自伯力鋼鐵廠的一位名叫魯奇的家夥走進會議室,被眼前的嘈雜場面嚇了一跳。他摘下帽子,找了個靠牆的位置坐下,四處打量了一下,然後便對身邊坐著的一人隨口問道:“我說,今兒這是開的什麽會啊?”

 “前面黑板上不是寫著呢。”魯奇的左側是個戴眼鏡的中年人,手裡翻著一本資料,頭都不帶抬的。

 魯奇撇撇嘴,心說裝什麽大瓣蒜啊!黑板上的字進門就看到了,“技術研討會”是什麽鬼?自己不過個中級電工,就算要爬科技樹,跟自己也沒多大關系。

 他斜眼偷瞄了一下中年人手裡的資料,發現是關於汽輪機方面的,這些他一點都不懂。當他自顧自的從會議桌上用暖壺給自己杯子裡兌上水,就見趙新和鄧飛、趙亮三人走了進來。

 “哎喲!趙總來了!”

 “趙王爺好啊!”

 “千歲大駕光臨嘍!”

 “聽說去打外蒙了,啥情況了?”

 看到發工資的老板來了,眾人嘻嘻哈哈的打著招呼,會議室裡一下就熱鬧了起來。趙新笑著跟大家問好,說了幾句沒營養的廢話,隨即宣布馬上開會。

 “感謝諸位大雪天的跑這麽遠來參加會議!廢話我就不多說了,談正事前先說一件事,按照信托協議的約定,大夥在去年的工資和獎金已經在本月15號打進了諸位的帳戶裡!”

 “趙總爽快!”

 “這才叫正事呢!”

 ......

 趙新笑著說完,抬手做了個下壓的手勢,繼續道:“現在說第二件事,也是今天會議的主題。雷神號和驚雷號大家都知道吧?現在呢,這兩條船需要做大修。不過北海鎮目前不具備全面檢修的能力,所以我們幾個人在商量後,決定把船帶回去檢修。請大家來呢,就是要一起參與這個事。”

 “嗯?”在場眾人均是一愣,心說修船關我們什麽事。靠牆坐的魯奇心頭一動,轉頭看了一下身邊的中年人。

 趙新解釋道:“各位都是在機械加工、電氣、動力、儀表、通訊方面的人才,這些呢,都和船舶工業有關。我的想法是這樣,通過這一次大修,得為北海鎮積累經驗,要不下一次還得這麽折騰。一次還湊合,次數多了,很難不被有心人注意。”

 只聽趙新又道:“船舶上的事,我是個外行,具體情況就由鄧飛跟大家說明。”

 鄧飛起身朝眾人微微欠身,屋內習慣性的響起了的掌聲,很快又戛然而止。

 “我先介紹一下情況吧。咱們現在的兩條船都是二手船,雷神號是八年前買來的,建造時間是2009年,總噸位7719噸,載貨量一萬兩千噸。驚雷號是六年前買的,建造時間是2013年,總噸位是三萬兩千噸,載貨量接近五萬六千噸。”

 “按照另一時空中《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的規范,貨船的塢內檢驗最長間隔不應大於三年,咱們這兩條大貨輪一直處於“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態,船況已經很槽糕了。不修的話,根本去不了歐洲,再想下南洋都懸。”

 “我們這些年雖然一直對船體和內部做了檢修保養,也修建了乾船塢,用於清除船底和螺旋槳上的異物,但大規模全方位的檢修還是能力不足。所以這次回去,要將兩條船做一次塢檢,很可能還會對部分設備進行修理。”

 所謂的“塢檢”,也叫“塢修檢驗”,顧名思義就是在要乾塢內對船舶進行的相關檢驗,包括船底外部檢查和船級塢檢。

 船底外部檢查要對船殼板、舵軸承、螺旋槳和軸封、通海閥箱和濾器、裝貨處、管路系統的壓力測試、電氣線路的絕緣電阻測試等等。

 而“船級塢檢”則除了上述部分,還包括了動力定位和側向推進器,並對有問題部分進行修理,同時要做“系泊試驗”,以確認維修後的主輔機械設備運轉狀態正常。

 在座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所從事的工種基本上都和這些內容有關。

 這時有人道:“我有回去鯨魚港,看見船塢裡乾的挺熱火朝天的,那些工人不行嗎?”

 鄧飛道:“那些都是我們前幾年去廣東帶回的葡萄牙船匠和疍戶造船工,讓他們修木船沒什麽問題,做雷神號的外殼清理也行,但設備上的事他們乾不了。”

 要知道船舶檢修也是造船工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個工業分支體系,僅憑鄧飛、趙亮他們帶著剛學了幾年的古人想都別想。

 “我會先回去,聯系一下港口,等批準手續辦完後,就可以開始行動了。”

 鄧飛這裡所說的手續,就是指船級社和船旗國的批準文件,沒有這兩個,哪個正規港口也不會接。而且檢修完成後,驗船師還要在“貨船構造安全證書”和“入級證書”中簽字,要擔責任的。

 這時在座一人舉手道:“找國內的小船廠行不行?我有關系。”

 隨後就聽有人反駁道:“三萬多噸的輪船,萬一弄砸了怎麽辦?這可不是漁船。”

 “就是,我之前可聽說了,國內修船業價格戰打的厲害,便宜倒便宜了,可這質量恐怕懸。”

 “我看還不如搞兩條遠洋漁船。”

 “虧你想的出來!堂堂北海鎮開著漁船去歐洲,丟不丟人啊!”

 “漁船怎麽了?架上大炮一樣好用!”

 “你一條漁船上能裝幾門炮?雷神號能裝幾門?有的比嗎?”

 “按我說就應該裝火箭炮,搞什麽75毫米炮啊。”

 “火箭炮不成,太貴!應該換88炮,比75毫米猛多了。”

 “......”

 眼看歪樓越來越厲害,鄧飛連忙止住,大聲道:“停停停停!我們這次打算去泰國修!”

 誰知此話一出,在場的大老爺們頓時眼睛瞪的溜圓,某些人已經開始浮想聯翩了。

 “泰國好啊!趙總,來個芭提雅三日遊如何?”

 趙新看了眼一臉無奈表情的鄧飛,笑著道:“這個可以有。”

 “能不能帶家屬?”眼鏡男終於開口了。

 “額......這個也可以有,僅限兩名。”

 選擇泰國,其實鄧飛是經過多方面考慮的。一是價格質量,二就是事情要做的隱秘。國內修船業連年打價格戰,換板價格低的離譜,除了那幾個正規的大型船廠,一般的他還真不敢去。

 之後,鄧飛又對在座眾人進行了編組,將三十多號人分成了動力組、機械組、電氣組和通訊系統組。各組的任務就是要在檢修期間,搞清維修要點,並對檢查和維修過程進行全程錄像,吃透各系統設備的檢查和維修程序,留作以後參考。

 終於,在座的人裡有人問出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我想問一下,這次修船得多少天?”

 鄧飛道:“一般情況下,十五天足夠了。”

 會議開完後的第二天,鄧飛和丁國峰二人便各自告別家人,被趙新送了回去,開始忙起了打前站的工作。而在鯨魚港這邊,工人們開始拆除兩條船上的武器,將不相關的東西都搬進港口的庫房,將全船內部做了一次清理。另外,雷神號和驚雷號的船名被全部塗抹,重新用油漆刷上了買船時登記的船名和編號。

 與此同時,在鯨魚港的兩座乾船塢裡,北海一號、二號也停了進去,相關的維護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順便提一句,由於鄧飛在回來的時候,帶回了大量由葉佔榮父子幫著采購的柚木,於是在海豚灣軍港的船塢裡,一條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噸的飛剪船也開始了鋪設龍骨的工程。

 ......

 自從陳青松將民政的大本營搬去了富爾丹城,趙新便將自己的辦公地點換到了前民政的大院。這裡說是“大院”,其實也就半個足球場大。經過了一年的擴大重建,這裡目前已經變成了一座三路五進的大四合院,比趙新的家都大。

 在這座外表看上去古香古色的院子裡,布設了不少監控的攝像頭。而在垂花門外和東西兩路的側門位置,均設有警衛室,來往進出一律憑卡才能進入。

 院子建成後,由於其良好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很快就讓北海鎮各部門青睞有加。於德利掌管的宣傳口、周衛國掌管的司法口、還有教育口的八人組都將自己的辦公室搬了過來。大家沒事時互相串串,好多事就在閑談一樣的過程中協商解決了,辦公氛圍很是不錯。

 趙新送走鄧飛,僅僅在家休息了一天,然後便來到了他的新辦公室,除了處理內部事務,還得接見那三個等了他兩個月的使團。

 琉球也好,廣南也罷, 都只是走個過場。關於先島群島的租借一事,江藩已經和使團正使--三司官座敷鄭章觀談妥。琉球國面積狹小,缺的並不是錢,而是糧食;雙方商定,北海鎮每年用兩萬石大米的價格,在先島群島中尋找合適的地點,修建港口和貨棧。不僅如此,鄭章觀還提出北海鎮可在那霸停靠,貨棧也可以免費提供。

 趙新之前已經和鄧飛、江藩仔細談過琉球的情況,他略一思索,便明白這肯定是三司官蔡世昌的意思。他估計對方一是想借用北海軍壓製舊有的士族;二就是想通過北海鎮往來的船隻,帶動琉球貿易的興盛。

 既然如此, 那就不管是先島諸島還是那霸都要。反正趙新也不打算欺壓人家,公平貿易,合理租用就行。

 至於廣南那邊,吳思宇已經和黎文悅、鄧陳常二人談了好幾輪,最終將借款的總額定在二百萬兩白銀,而抵押物就是位於清化和乂安的鐵礦。另外他們兩人還打算向北海鎮購買火帽擊發槍兩千杆、左輪手槍兩百隻、12磅炮十門、以及相應的炮藥。

 看過了試射,原本還以為自己就能搞定彈藥的鄧陳常總算明白了,沒了北海鎮提供的彈藥,那些武器啥都不是,所以只能伸頭被宰一刀,就是不知道“阮大王”會不會滿意。

 最後就是伯多祿了,這位來北海鎮和於德利談過之後,因為身體不適曾被陪著去了趟醫院,結果就遇到了馬卡留斯。雖說兩人一個是正教,一個是天主教,可能在這裡見到傳教士,還是挺讓伯多祿意外的。

 ()

 1秒記住頂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