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乾隆四十八年》第330章 不用擔心
槍聲、刺刀、箭羽急馳、鳥槍炸響,血色悲鳴,全都彌漫在整個國分平原上。天空之上,幾隻誤入戰場的飛鳥,驚慌的拍打著翅膀,飛快的遠離這片殺戮之地……

  準備一場戰鬥,歷時半個多月。真到打的時候,兩天就結束了。

  第一天“割麥子”,後兩天“撿麥子”。

  四藩聯軍的潰兵跑的漫山遍野,北海軍三團死追薩摩藩的潰軍,四團和仙台軍追擊其他三家。

  在追殺那些逃跑的藩士過程中,聯軍的士兵發現很多藩士的腰刀居然都是竹刀,那些兩間槍的槍頭有的也已經生鏽。

  “騙子!全特麽是竹片子!”周和尚將竹刀扔在地上,氣憤的大罵著。

  想找把好刀怎麽就這麽難呢?

  三連沿途繳獲的三十把武士刀裡,竟然有二十多把都是竹刀。講良心的還知道裹上一層錫箔,弄得亮光閃閃的;不講良心的直接就是光板竹刀,稍微打磨了一下,以便跟刀鞘嚴絲合縫。

  真正武器精良、能打的部隊就是在第一天發起進攻的那些突擊隊和馬隊,其他純屬湊數打醬油;這些人在出征前都想好了,打贏了皆大歡喜,打不贏就趁早逃命。

  可惜,這年代的能跑贏北海軍的軍隊還真沒幾個。

  到了十月十九日,四藩聯軍中能逃走的基本都逃走了,最終留下了八千多具屍首和一萬多俘虜。

  九州四雄藩算是完了,就算以後幕府真要出兵,熊本、福岡和佐賀三家也只能跟著搖旗呐喊了。

  至於四雄藩的將領麽......

  島津重豪不用說了,戰鬥結束後的第一時間就把首級帶回了指揮部;熊本藩的第一家老細川忠虎在第一輪炮擊中就被炸傷不治身亡;福岡藩的黑田治之連屍首都沒找全,他那頂傳自黑田如水的造型奇特的大頭盔也被炸了個稀爛;佐賀藩的鍋島治茂大難不死,經過一番搶救,被軍醫鋸掉了小腿,命算是保住了。

  伊達村常這一個多月來,對處理那些藩士戰俘似乎有些上癮了。

  在他和田村村資看來,薩摩藩的十萬藩士太多了,必須得往下減。否則日後伊達家統治這裡,光是養活這些藩士就是一大財政負擔。

  留著吧,就得掏錢分封;不掏錢給地吧,這些人就得變成浪人,對伊達家統治三州之地是極大的不安定因素。

  兩人關上門密議了半天,最後定下了一條絕戶計:整個南九州三國,以後就留一萬藩士足矣。

  已經不少了,仙台藩那麽大也才不到一萬藩士;島津家倒是有十萬藩士呢,在北海軍面前管個屁用!

  關鍵是抱對大腿。

  趙新聽了二人的計劃,心說真特麽心狠手黑,這事換成他是絕對做不來;他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告訴他不能這麽做。

  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鄙夷的同時,趙新又覺得有一種莫名的開森,讓他想放聲大笑。

  大概是因為另一時空裡的甲午吧......

  “你們去辦吧,北海軍不參與。”趙新說完,心想抽空查一查什麽東鄉啊、西鄉啊、大久保、大山之類的上一代是誰,統統加進伊達村常的名單裡。

  伊達村常和田村村資心領神會。

  兩人之所以敢定下這條絕戶計,是因為這一個多月來,伊達家那“五公五民”的旗號已經傳遍了整個九州;而仙台軍也擺出一副改變世界、救民於水火的樣子。

  可實際上,各地商人和村長的報效投獻讓兩人收的盆滿缽滿。

  隨著日當山一戰大勝四藩聯軍的消息傳遍桑原郡,原本還處於觀望狀態的底層農民們已經樂瘋了。一個個村子裡,不分男女老幼,滿臉喜悅的在街上載歌載舞,晝夜不止。

  “不用擔心!五公五民!不用擔心!五公五民!”

  世道要變了,所有人都這麽認為,幾百年的橫征暴斂似乎一去不返。

  可世道真會變嗎?

  在另一時空的幕末時代,東征討幕的明治政府也發布過一道《年貢減半令》。可隨著那些大商人投靠明治政權,尋求靠山以確保其剝削利益時,明治政府很快就食言毀諾,撤消了《年貢減半令》。

  新的統治者嫌過去的年貢收取效率太低,改為貨幣地租,結果農民的負擔比幕府在時更加嚴重,短短十年之間竟發動了上百次的“一揆”。

  1873年,憤怒的農民最後攻入福岡藩博多城,搗毀商鋪焚燒官府,形成了近三十萬人的聲勢浩大的暴動。

  改朝換代,不過是換了個徽章而已。

  十月二十日,為了節省不必要的糧食,伊達村常命令將島津家的足輕、被俘的其他三藩武士和足輕全部釋放,這一舉動讓七千多俘虜既意外又驚喜。他們懷揣仙台軍發放的兩個核桃大小的糙米飯團,踏上了返鄉的路途。

  等釋放的俘虜全部走光,仙台軍便開始對剩下的島津家藩士動手了。

  這事伊達村常和田村村資做的極為隱秘,除了負責行動的那兩千仙台軍,沒人知道那些島津家藩士被領去了哪裡。

  幾天之後,國分平原上的那幾條兩米深的戰壕都被填的嚴嚴實實。而在之後的幾年,這裡的水稻收成居然出奇的好,讓耕地的農民喜悅萬分;他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麽滋潤了這塊土地。

  十月二十六日,北海軍和仙台藩的高層經過商議,決定全軍先向西南攻擊鶴之丸城,以便堵住島津家南下的退路,然後向薩摩郡進發,一舉打垮島津家。

  由於薩摩郡的西邊緊挨著高城郡,高城郡又西臨大海,趙新和王遠方商量後決定再派一個團南下,從出水郡登陸,南北兩路夾擊,阻斷島津家向北逃的路線。

  五天后,聯軍部隊大部隊抵達鹿兒島城外。此時日當山下那場大戰的消息已經傳回,鹿兒島城下町內已經無人再敢組織反抗,一眾商人和町民眼睜睜的看著聯軍部隊穿過町內的街道,將整座鶴之丸城給圍了起來。

  島津齊宣已經退到了薩摩郡的水引麓,而守衛鶴之丸的只有本地勘定奉行、幾十個年老的退休藩士和一群下人。

  面對百十人的抵抗,北海軍出動了一個連負責掩護,而仙台軍用了半天時間就攻進了城內,勘定奉行自殺,其他守軍全部戰死。

  趙新沒讓北海軍進鶴之丸城,這座城就留給伊達家吧。

  話說整座鹿兒島城下町是由三町組成:上町、下町、西田町。隨著鶴之丸城在眾目睽睽之下陷落,三町便各推舉了一位商人為代表,和三町的地頭一起向聯軍投降。各家商戶為了保全家產性命,湊了一千石軍糧和五千兩金作為報效。

  伊達村常對此十分滿意,當天晚上就給北海軍送去了一半。

  兩天后,聯軍離開鶴之丸城北上。仙台軍在此留下兩千人鎮守,田村村資指派了幾名家臣代為管理。

  此時島津重豪的死訊已經傳到九州各地,聯軍部隊進入與鹿兒島郡相鄰的日置郡後,沿途各外郡山城無不聞風而降。“五公五民”的大旗在仙台軍的隊伍中高舉,到處是一片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

  薩摩郡西北的水引麓內,十三歲的島津齊宣和一眾家臣正在準備向北部的出水麓逃亡,而一條從阿久根方向傳來的消息讓島津一族再度絕望。

  “什麽!又有一支人馬在阿久根上岸了!”

  “是。估計出水郡四麓被攻陷也就在幾天之內。”

  日置島津家的家主島津久暢道:“為今之計,只有坐船出海一途。”

  “是要撤往琉球嗎?”

  島津久暢道:“現在正刮北風,若是去衝繩,三五日便到。”

  “可是江戶那邊?”島津齊宣還想指望江戶派出的援軍。

  禦一門第一席的家老島津久徴沉聲道:“主公,幕府已經指望不上了。眼下四藩聯軍大敗,上總守戰死,沒人會來幫我們的!請您馬上做決斷,否則島津家滅亡就在旦夕之間!”

  “也只能如此了!”

  三天后,島津一族帶著數千手下,乘坐六十條大船倉皇逃離......

  十一月初的清晨,外東北大地已經進入冰寒徹骨的隆冬時節,可此時一條福船突然出現在了北海鎮西南二十公裡外的海面上。

  福船的船艙裡,木炭燒的正旺,兩個漢子正圍坐在火盆前烤火。

  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雖然裹著條毯子,可還是凍得直流鼻涕。

  “阿嚏~~”

  漢子用毯子擦了擦鼻子,呼著白氣,對身邊一人道:“嚴大哥,這地方可太冷了!那個趙王怎麽跑這裡窩著?”

  被稱作嚴大哥的,是坐在他身側一個四十多歲清瘦的中年人。此人也是裹著一條棉被瑟瑟發抖。

  漢子又道:“嚴大哥,您說那趙王會出兵嗎?”

  姓嚴的中年人這才緩緩開口道:“阿東,當初這夥子人把廣州城攪的天翻地覆,你知道他們用了多少人?”

  阿東道:“不到五十人,這話您都說了多少遍了。”

  中年人道:“五十個人不到,就能打的督標上千人抱頭鼠竄。我們這次向那個趙王借一千兵,台灣府還不是指日可破?”

  阿東道:“那他們能同意借兵麽?”

  中年人的語氣中露出了一絲志在必得:“不用擔心,他既然是朱明後人,我等奉他為尊便是。”

  此人,就是天地會在福建、台灣的大頭目,嚴煙,原先是個棉布商人。現在跟福康安打的你死我活的盟主大元帥林爽文,就是由他在乾隆四十九年吸納入會的。

  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正是因為嚴煙的被捕,天地會才在清廷眼裡完全顯露真容。在這之前,乾隆和滿朝王公大臣依舊認為林爽文不過是個鄉間逆賊。

  跟後世的小說演繹不同,早期的天地會內暗號根本不是腳底刺字,也沒有“反清複明”的暗號;而是“相約見人伸三指,口稱五點二十一”。

  五點二十一,就是“洪”字。這也是後來天地會乃至洪門一切儀式的基礎。

  嚴煙是在乾隆四十七年,由廣東人陳彪吸納入會。基本上從那一年開始,天地會在入會時才增加了設香案、列刀劍,入會之人須從刀劍下鑽過,然後再傳入會口號和手語。

  隨著天地會在台灣和廣東會眾越來越多,到了乾隆五十一年的時候,又變化成了中間三指按心口,舉大拇指為天,小拇指為地,加入了口授詩句:

  “洪水漂流泛濫於天下,三千結拜李桃紅;木立鬥世天下知,洪水結拜皆一同。”

  話說在這一時期,廣東福建兩省那些出門在外的人要是遇上劫路匪,只要亮出天地會手語,對方就不搶了。

  所以真實情況就是,早期的天地會就是個路匪惡霸大聯盟,而林爽文就是台灣彰化縣最大的路匪。

  就這麽一個玩意,你能指望它聚集起足夠的社會、軍事和經濟等方面的力量,進而推翻清王朝最鼎盛的乾隆政權?

  自從去年林爽文造反,封自己為盟主大元帥後,便任命嚴煙為彰化縣知縣。而那個阿東,全名是廖東,原先是彰化縣衙門的散役,被封了個護駕大將軍。

  其實原本去年林爽文攻克彰化縣城之後,嚴煙便提議聯合北海鎮,南北一起響應。可是他的這個提議遭到了以蕭悟天、金娘等人的反對。

  這一男一女都是林爽文的軍師,一個是出家人,另一個是畫符看病的江湖術士, 話語權可比嚴煙重多了。

  而林爽文則是抱著自己當皇帝打算的,否則他也不會剛打下一個縣城就迫不及待的建立林氏政權,分封文武百官。

  要是和北海鎮聯合,他這個鄉間無賴能混出個啥?

  可一年過去了,幾萬人連個台灣府城都久攻不下,這讓嚴煙感到林爽文這群人實在難成大器。而福康安八月份率軍抵達廈門的消息,更是讓他感到大事不妙。

  別看清軍雲集廈門和福州,可台灣和福建之間還是能互通消息。隨著趙新帶人在廣州城搞了孫士毅一把的消息傳出,林爽文終於坐不住了。

  過了八月十五,嚴煙被林爽文委以重任,出海北上,尋求跟北海鎮聯合。

  話說自從趙新他們來到北海鎮這些年,除了北海商號的貨船和李朝來人,就再沒有外人坐船來過;而且北海商號的船也是去年才被允許從蝦夷地直航。

  此時港口內停泊的驚雷號上,正在駕駛室內帶著一眾學員參觀的鄧飛看到航海雷達上的信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馬上用派人通知了港口的警衛。

  “派拖船去,帶上一個排,把那條船給帶回來!”

  就這樣,嚴煙終於踏上了北海鎮的土地;而來了一個天地會的消息,則在穿越眾內部引起了轟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