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簽到明末太子朱慈R》一百一十三,崇禎賜太子開府,3桂少賞賜惱怒
“簽到明末太子朱慈烺 ()”

看著面前的北京城,朱慈烺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終於回來了!”

朱慈烺的心情是高興的,每一次的出征,都能讓這座京師變得越發的安全。

大明天子鎮國門的國策無疑是一種冒險,同樣更是勇氣的象征,朱慈烺作為大明的接班人,守住了作為國門的首都,沒有給大明丟臉!

在朱慈烺的身邊,襄城伯李國楨同樣也是興高采烈,對著朱慈烺笑道:“太子殿下,今日可是有陛下親自到宮外迎接,實在是臣等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啊!”

李國楨太開心了。

這一次前往山海關,李國楨名義上是主將,但實際上的指揮都是有朱慈烺負責的,可是功勞呢又絕對不可能繞得過李國楨。

說白了,李國楨就是掛了個名當領導,然後甩手掌櫃啥也沒乾。下面的人辛苦拿了個項目第一,最後由李國楨這個領導去領獎,簡直不要太舒服。

當然了,朱慈烺的功勞也是誰都拿不走的,但李國楨對此完全沒有任何意見,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己才是抱大腿的那個人。

朱慈烺聽完李國楨的話之後,也是笑著點頭:“是啊,這肯定是非常隆重的凱旋儀式!”

雖然在電視劇裡面看過,但電視劇嘛都知道是演的而已,又怎麽可能比得上親身經歷更加讓人期待?

至於李國楨這個家夥,由於這一次出征山海關異乎尋常的配合,朱慈烺對他的觀感也是好了不少。

大明其實真不缺少人才,上億的人口擺在這裡,說沒有人才那就是扯淡。大明真正缺的是那些懂進退,願意當工具人,不爭權奪利的忠臣,這李國楨也算是馬馬虎虎,能摸到個邊。

突然,朱慈烺目光一亮,發現在前方的道路上,不知何時已經聚集了無數的人群。

“太子殿下千歲!”

“大明萬歲!”

“恭迎太子殿下凱旋!”

無數聲音亂糟糟的,匯聚成一股巨大的聲浪進入到朱慈烺的耳中。

朱慈烺看了一眼身邊提前出迎的方拱乾,低聲道:“是父皇讓人演的?”

方拱乾愣了一下,隨後失笑:“殿下也太妄自菲薄了吧?您可是眾人皆知的救世主啊,看看這些大明子民吧,這全都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歡呼啊!”

朱慈烺的內心一下子就激蕩了起來,他下意識的挺直了身軀,露出自認為最優雅的笑容,溫和的朝著道路兩旁的眾多子民們揮手,口中還打著招呼。

“大家辛苦了!”“大明的子民都是好樣的!”

老百姓們其實因為過於嘈雜的緣故完全聽不到朱慈烺的回答,但是看到朱慈烺揮手致意目光左右移動的時候,還是爆發出了一陣又一陣的歡呼。

更有無數懷春少女盛裝打扮,含羞帶怯的站在路旁,青澀的一遍遍送著秋波,期望能夠得到心目中這位少年英雄的青睞。

這一段路其實並不算長,也就走了整整半個小時,讓朱慈烺覺得有些意猶未盡!

皇城到了。

崇禎滿面笑容坐在禦駕上,文武百官分隨其後。

朱慈烺等人不敢怠慢,紛紛下馬上前,朝著崇禎行禮:“見過父皇陛下!”

崇禎笑呵呵的招手,道:“襄城伯,烺兒,你們兩個上來,隨朕入宮!”

崇禎的禦駕是很大的,旁邊還站著侍衛,多兩個人完全沒問題。

和皇帝同乘入宮,這絕對是無比的榮耀啊。

李國楨上了馬車之後,目光和不遠處的吳三桂碰了一下。

此刻,吳三桂的臉色非常的難看。

之前的歡呼都是針對朱慈烺也就算了,

反正都是老百姓,但現在崇禎居然讓李國楨和朱慈烺上車,獨獨少吳三桂這個主要將領,簡直就是啪啪打臉啊。但坦白說,吳三桂好像也沒有太多能上車的底氣,誰讓他在防守山海關的時候戰績那麽醜陋呢?差一點點就被濟爾哈朗打下山海關,這也不夠服眾啊。

就這樣,禦駕啟動,進入了皇宮之中。

進宮之後,先是去和宗廟告祭祖先,歸還兵符斧鉞,然後才是正式宣布封賞。

“襄城伯李國楨身為大軍主將,作戰有功,封兵部侍郎,仍兼京營提督!”

李國楨聞言,頓時大喜過望,噗通一聲跪下:“臣多謝陛下!”

京營提督,雖然位置尊崇,但歸根結底還是武將。

但兵部侍郎就不一樣了,這可是兵部二把手,只要再前進一步就能成為尚書,那就是正兒八經的內閣成員,大明重臣了!

要知道李國楨今年才二十五歲啊,二十五歲就能擁有襄城伯的爵位和兵部侍郎的官職,簡直就是開掛般的人生,這如何不讓李國楨欣喜若狂?

吳三桂在一旁聽到這個封賞之中,嘴角也是一陣抽搐,心中有點發酸。

我老吳軍功世家,為大明出生入死,二十五歲的時候才是個參將,居然比不上李國楨這個抱太子殿下大腿混功勞的家夥升官更快?

接下來宣布的,是朱慈烺的封賞。

朱慈烺自己都有些好奇,這一次崇禎這個便宜老爹會給出怎麽樣的賞賜呢?

王承恩清了清嗓子,高聲念道:“茲太子慈烺,為國征戰屢立戰功,朕心甚慰。特賜其開府,大學士范景文任太子太師,英國公張世澤任太子太傅,大學士李邦華任太子少師,兵部侍郎李國楨任太子少保,另有太子府屬官若乾,由太子和諸師傅商議後自行任命。太子親兵編制三千人,由太子自行組建,內帑撥款兩百萬兩,欽此!”

王承恩念完之後,所有人都震驚了。

吳三桂張大了嘴巴,半晌都沒有合攏上。

有人可能就要說了,不就是太子正式開府嗎,有什麽好震驚的?

這是因為大明的太子開府,和其他朝代是不一樣的。

縱觀大明歷代皇帝,就會發現大部分時間裡皇位的傳承都是非常穩定的,只有在皇帝突然接連暴斃或者是斷絕子嗣需要另選他人的時候才會出現動亂。

這其實就是大明太子開府制度的功勞。

像這些任命的太傅、太師、少師等等,都是一些榮譽職位,實際上並不在太子府之中做事。

但他們都是大明朝廷的重臣,同時在名義上也是太子府的屬官,當他們在內閣之中和皇帝陛下開完會之後,下了朝還會定期去太子府那邊向太子匯報情況。

有了這批大明重臣的耳提面命,大明的太子們自然就會慢慢的知道整個大明是怎麽運轉的,軍國大事是怎麽商議的,又是怎麽確保執行的。

年輕的太子們經過這樣的磨礪,等於是有了一群名師在輔導他怎麽去當一個實***。一旦在任皇帝駕崩,那麽已經實習了多年的太子自然就能夠立刻順理成章的接任,在能力上基本是沒問題了。

不僅如此,由於這些重臣們都已經是太子府屬官,天然打上了太子的烙印並和太子有了很深的感情,所以在皇位交接的時候必然會毫無保留的站在太子一邊,得到這些重臣支持的太子繼位自然也就是穩如泰山了。

甚至都不需要皇位交接,但凡皇帝想要廢掉太子,這些重臣們都會全力反對,聯手起來的勢力之強甚至能讓皇帝都無可奈何。

就比如明成祖朱棣一度想要廢掉長子朱高熾改立漢王朱高煦為太子,卻被當時的太子府眾臣反對而未能實現。

後來朱高熾的兒子明宣宗朱瞻基成長起來,太子府眾臣又勸說朱棣將朱瞻基立為皇太孫,徹底斷絕了朱高煦的登基之路。

朱高煦後來憤而造反,更是被這些重臣們聯手給朱瞻基保駕護航,瞬間平定。

如果說南京那邊的六部相當於是大明的影子朝廷,那麽大明的太子府其實就相當於是一個“影子內閣”,只要現任皇帝一死,這個影子內閣立刻就能走向台前成為太子這個新皇的內閣,熟門熟路的掌控大明最高權力。

朱慈烺能夠獲準被開府,並且一口氣將包括內閣首輔范景文、勳貴首領英國公張世澤在內的幾名重臣全部納入太子府中,就等於是完全宣告天下,這皇位將來必然由朱慈烺來繼承!

朱慈烺現在才十五歲,而正常來說太子成人開府的年紀都在“及冠”之年,也就是二十歲,提前了整整五年!

先是讓朱慈烺參議內閣軍國大事,如今又讓朱慈烺提前開府,甚至還給了朱慈烺一支三千人的太子親衛軍名額,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人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崇禎對於自己的這個兒子究竟是多麽的信賴和倚重!

從今往後,朱慈烺甚至都能夠通過影響他的這些師傅們,來獲得對大明軍國大事真正意義上的決定權!

太子如此得勢,那和太子擺明了不對付的吳三桂怎麽辦?

這讓吳三桂的心情非常非常的複雜,尤其是在他聽到了崇禎對他的封賞過後更是如此。

“薊遼總督吳三桂,作戰有功,賞白銀十萬兩,絲綢百匹!”

吳三桂一臉茫然的跪下接旨,過了好幾秒鍾之後才確定,確實是沒有其他封賞了。

吳三桂:“……”

就這?

沒了?

這一刻,吳三桂的內心之中充滿了羨慕、嫉妒,還有恨!

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