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簽到明末太子朱慈R》五十一,1份聖旨1封信,3桂遂把獻策拒
  通州城外,吳三桂軍大營。

  雖然通州之中只有區區幾千闖軍,但是對於吳三桂來說,這通州卻似乎比他所據守的山海關還要更加的堅挺。

  這一天,從通州之中出來了一個人,這個人騎著一匹馬,晃悠悠的來到了吳三桂的大營面前,說了一句話。

  “我乃大順皇帝麾下宋獻策,前來求見平西伯。”

  宋獻策可是和牛金星齊名的李自成智囊,所以吳三桂很快就接見了他。

  剛剛見到吳三桂,宋獻策就笑著說了一句:“平西伯死到臨頭,難道都不自知嗎?”

  吳三桂一愣,隨後笑了起來,製止了一旁就要發作的諸多屬下。

  “宋軍師,你這一句話,倒是頗有上古蘇秦、張儀之風啊。只不過我聽說你們大順軍在京城下損兵折將,死了劉宗敏和劉芳亮,傷了李岩,這就是你所謂的讓我和大明死到臨頭?”

  宋獻策呵呵一笑,拿出了一封信,對著吳三桂道:“若是平西伯不信的話,就看一看這封信吧。”

  吳三桂接過這封信,看著看著,臉色開始變得震驚:“這、這是……”

  宋獻策笑眯眯的說道:“這封信呢,就是這裡面署名的四個人寫給我們陛下的信。敢問平西伯一句,若是這四個人當真如信中所言的話,那麽……這北京城還能守得住嗎?”

  吳三桂一時之間有些說不出話來了。

  這封信確實是來自於北京城之中,曹化淳、王化民、魏藻德以及周奎四個人寫給李自成的效忠信。

  為啥會有這種信?原理其實就和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前,一堆曹操的臣子偷偷寫信給袁紹表示效忠一樣,算是一個投名狀的東西,將來也好借此跟李自成討要官職。

  讓吳三桂心驚的是這四個人的身份,一個司禮監秉筆,一個東廠督公,一個內閣首輔,一個皇帝的老丈人。

  這樣的四個人如果都背叛了大明,這北京城……還能守住嗎?

  宋獻策笑眯眯的看著面前的吳三桂,說道:“現在平西伯應該知道,為何我說你死到臨頭了吧?等到我們大順皇帝陛下攻克北京之後再率軍東進,敢問平西伯能擋得住我們大順的百萬雄師嗎?

  不如趁此機會投降,我們陛下願意冊封平西伯為郡王,並且讓平西伯進入內閣,兼領兵部尚書之職位,不知平西伯意下如何?”

  宋獻策開出了比之前的說客牛金星要更加優厚的條件,這是因為和牛金星來時相比,李自成的底氣已經越發不足,只能夠用這種方式來加大對吳三桂的拉攏力度。

  在李自成想來,若是能得到吳三桂的助力,即便是沒有城內的策應,得到吳三桂的關寧軍相助,也是能夠繼續圍攻北京城的。

  吳三桂臉色陰晴不定,心中確實也是動搖。

  究竟要怎麽做呢?

  沉思片刻後,吳三桂道:“茲事體大,吳某委實不能獨斷,還請宋軍師到後面稍等片刻,待吳某和兄弟們商議一番,然後再做決定。”

  宋獻策呵呵一笑,道:“正當如此,那麽我便等候平西伯的佳音了。”

  吳三桂讓人把宋獻策帶走,隨後就召集麾下的將官,商議此事。

  關寧軍從萬歷年間的李成梁開始就已經自成體系,多年來雖然更換過多位主將,但說到底其實也就是關寧軍的“武林盟主”罷了。

  所以吳三桂在這件事情上還真的沒有對宋獻策說謊。

  聽完了吳三桂的話之後,

幾名心腹將官臉色各異,想法也完全不同。  有人開口說道:“這些年來朝廷的我們不薄,雖然說如今的這位皇帝陛下確實是差了點意思,但我怎都是大明的將軍,怎麽能在這種時候背叛大明呢?”

  也有人對宋獻策的話表示了讚同:“大明多年來都是隻把我們關寧軍當成一個工具罷了,我們這麽多年給他們出生入死,又換來了什麽呢?要不然乾脆就反了這個大明,直接投靠闖王算了。”

  還有人別出心裁:“我們為什麽一定要投靠任何一方的勢力呢?要我說呀,乾脆就在這裡支持平西伯自立為王,大家也都能拉我一個開國將相當一當。”

  自立為王這個說法過於有些無稽之談的,立刻就被吳三桂給省略掉。

  現在的吳三桂手裡除了一支軍隊之外,連地盤和人口都沒有,他拿什麽來自立為王?

  但是呢,其他的兩個想法確實是在吳三桂的考慮之中的。

  究竟是要繼續跟隨大明作戰,還是直接投靠李自成呢?

  就在吳三桂還在猶豫的時候,突然又是一個消息傳來。

  “大營之外有使者到來,聲稱是來自於京城,有聖旨要帶給將軍。”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吳三桂直接愣住了。

  “聖旨?”

  過了一會之後,在見到使者之時,吳三桂發現還真的是聖旨。

  “平西伯吳三桂勞苦功高,特加封為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其余將領同樣也有封賞,官職和爵位,各提升一級。

  劉宗敏,劉芳亮等賊人已經授首,為防止多爾袞率領兵馬南下,著平西伯速速率領兵馬攻克通州救援京師,朕另有重賞!”

  在聽到了使者念出來的聖旨之後,吳三桂越發的震驚了。

  原本是薊遼總督也就算了,這一次居然還直接被加封為大學士,並且兼任兵部尚書,這已經是大明朝不折不扣的重臣了。

  大學士這個官職就意味著吳三桂已經進入到了明朝的內閣之中,也就是說只要他再立下功勞的話,就很有可能會成為大明的首輔。

  不僅如此,還給吳三桂麾下的所有將領通通都晉升了官職,這無疑也是對將領們的一種拉攏。

  所以說在聽到了這聖旨之後,許多原本還是中立的將領開始改變態度,傾向於救援大明了。

  大明確實很爛,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大明也確實是天下人心所向,是華夏正統,這同樣也是所有人知道的事情。

  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算了,在聖旨讀完之後,這名使者又拿出了一封信交到了吳三桂的手裡。

  吳三桂一看到信封上的字跡,頓時瞳孔就是一縮。

  這封信不是別人,是吳三桂在北京城之中的老爹吳襄寫來的。

  上面就說了三件事。

  第一,吳襄剛剛被封為安定伯。

  第二,吳襄家裡被征召的泰半家財已經被宮中悄然退回。

  第三,吳襄認為,北京城是很有可能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守住的。

  吳三桂看完這封信之後,沉思良久,終於開口。

  “諸位弟兄都留下來。來人啊,請宋獻策過來。”

  很快,宋獻策腳步輕快的走了進來,對著吳三桂笑道:“平西伯已經想好了嗎?”

  吳三桂緩緩點頭,道:“是的。我吳某世代受大明皇恩,如今大明危難,我吳某又怎能舍棄大明而去?

  勸降之事, 就請不必再提起了。來人啊,送宋先生出營!”

  宋獻策聞言,頓時大吃一驚,忍不住道:“吳大人,你……”

  宋獻策是真的搞不懂,明明剛剛吳三桂還一副怦然心動的模樣,怎麽才過了半個時辰,突然就變得如此的決絕了呢?

  但吳三桂顯然意下已決,一揮手,立刻有人將宋獻策“請”了出去。

  半晌過後,宋獻策怏怏不樂的騎著馬,離開吳三桂大營回返通州。

  “究竟是哪裡出了岔子呢?”

  突然,身後有人呼喊:“宋軍師且慢!”

  宋獻策猛然回頭,發現原來是在吳三桂軍中相熟的一名將領追了出來。

  宋獻策忙問道:“幾位,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這將軍便將來龍去脈告訴了宋獻策,還道:“請軍師速速離開通州,若是我所料不錯的話,我們關寧軍最多明日就要對通州城發動進攻了。”

  是的,這麽多天下來,這還是關寧軍第一次對通州城發動進攻呢。

  宋獻策呆立半晌,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原來是被一份聖旨和家書壞了我的大事,沒想到大明朝廷之中,居然還有這般出色人才!”

  宋獻策並不知道的是,今天所發生的這些,其實是來源於幾天前,朱慈烺對崇禎說過的一番話!

  朱慈烺也不知道,就是他前幾天說過的一番話被崇禎采納,居然就此避免了吳三桂倒戈到李自成那邊去。

  宋獻策怏怏不樂,只能趕緊回返京城外的闖軍大營,去稟報這個壞消息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