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你的科技我來複製》第71章 衛星技術
  怒火稍微平息之後張逸反倒是期待起了這次突襲的收獲。

  “這次得到的技術使用價值如何?”

  “主人,這次行動得到了米國衛星製造技術,其中石墨烯富勒烯強化原子鍾是一個相對價值較大的技術。”

  “霍爾推進器技術和基地一些研究員的項目互相重疊,但是基地采用納米蟲的霍爾推進器可以完勝這些國際頂尖技術。”

  “目前國際上使用這個技術都有一個問題,就是能源不足導致動力發揮不充分,這個問題在這裡是完全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張逸瞬間就明白了雨汐的意思,自家能源系統那恐怖的轉化效率完全不用擔心霍爾推進器全功率開啟所需的能量。

  “主人,我結合了基地的技術和米國技術進行納米蟲升級強化,以納米蟲為主體結構,進而提升了推進器性能。”

  “主人你看這就是我設計的初代天網衛星。”

  牆壁上顯示出一張球形的衛星剖析圖,銀白色的外表散發著濃烈的科幻氣息。

  衛星演示圖上可以看出,衛星朝著星球這邊是大大小小的半圓形凹坑,這些都是發射太赫茲激光的發射器,半球形的設計使其覆蓋面積更為遼闊。

  衛星中軸線上是一圈黑色的環帶,環帶中部署著無數激光發射器和能量傳輸裝置。

  這個環帶的作用就是接收和發送能量,每個天網衛星都是能源中轉裝置,衛星與衛星的數據傳輸裝置也在這,使衛星可以全面互聯。

  “主人我們在地面使用的這套能源傳輸系統在太空不夠用,所以我就換成了粒子束能量傳輸系統,這種不可見粒子束會在24小時內發射一次,每個小衛星都有納米蟲作為能源存儲裝置,一次能源存儲就可以全功率運轉十二天,但是穩妥起見我還是建議每二十四小時進行能源補給,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也可以保證網絡的通暢。”

  “這套能源系統的主體就是能源製取裝置,一個巨大的圓形太陽能板,這個太陽能板是采用納米蟲製作的,板面是蜂窩結構,這種設計保證了陽光不會被削弱太多。”

  張逸有些疑惑問道“雨汐你考慮到運載火箭的運力了嗎?我們這次是要搭載快舟上天啊,不可能有太多地方讓你安裝這麽多東西的。”

  “主人在我設計中這些衛星都是直徑零點七的球體,太陽能板發射的時候會作為衛星支架一起被發射上去,到太空後衛星分離完畢之後就開始展開,一個米字型支架平鋪展開,支架主體開始推進。

  推進器點火進入預定軌道之後就可以展開太陽帆了,從中間那個圓球中拉出柔性太陽能紙(實際上是納米蟲組成的),然後整個直徑為24米的圓形能源裝置就成功展開。

  這個巨大的能源裝置在地球上是用肉眼看不到,除非使用天文望遠鏡或者射電望遠鏡就會發現這個龐然大物,這個能源裝置的位置是固定的永遠是在朝陽面,衛星和地球保持同步軌道,按照我的計算快舟火箭70噸的運力,我們可以一箭40星,我們衛星整體重量還不到20噸但是我們需要的空間大,只能選著快舟31火箭了。”

  “首批四十顆衛星將和能源裝置一起進入地球同步軌道,按照我的計算這四十顆衛星可以覆蓋1800萬平方千米,覆蓋藍圖呈現為正方形,主人請看屏幕。”

  屏幕上顯示出一個藍色正方形,長方形完全覆蓋了兔子所有的領土,包括海域也被覆蓋了,

外蒙古也完全覆蓋,緬甸全國覆蓋,巴基斯坦全國覆蓋,小半個印尼,四分之一冰熊也被覆蓋,覆蓋率極廣涉及周邊所有國家。  忽然間張逸想到了一件事,然後詢問雨汐“我們的衛星能夠提供測繪和導航的功能嗎?”

  “主人我們衛星是由納米蟲構成的,相當於是一個積木玩具你想怎麽變就怎麽變,但是我們在發射之前除了信息傳輸功能和導航功能之外不能加裝其他東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這麽說來你設計的衛星內部有很多預留空間嗎?”

  “是的主人整個衛星基本是實心的,考慮到以後技術升級和其他一些功用。”

  “那麽這種衛星上下行速度是多高,用戶使用上下行速度會多高?”

  “主人這種衛星在納米蟲能源網絡的加持下,最高下載速度能達到10GBps每秒,上傳速度能夠達到1GBps每秒,由於用戶信號接收和發射的設備達不到要求所以下載和上傳速度有所降低。 ”

  “用戶使用一個直徑五十cm的接收裝置,這種裝置一次最多可以提供三十人高速網絡連接,十人以下下載速度可以達到2GBps每秒,上傳速度可以達到1000MBps每秒。”

  張逸著實被驚到了,21年的時候5g的下載速度最高只能達到1GBps每秒,上傳速度只能達到100MBps每秒,現在正在建設的4g下載速度最高才每秒50MBps每秒上傳速度每秒10MBps每秒,如此大的差距真的震驚了張逸。

  “那麽多大的接收裝置可以完全發揮它的性能呢?”

  “主人只需要直徑一米的接收裝置,就可以滿足其硬件要求了,如果建設一個基站類似的地面發射裝置,20公裡內的所有設備最低下載速度可以達到5GBps每秒,上傳速度可以達到5000MBps每秒。”

  “如果建設直徑五米的收發裝置就可以在二十公裡內全速上傳下載。”

  二十公裡的覆蓋面積,張逸粗略的一算,覆蓋全國的話只需要建設4800個直徑五米的收發裝置,為了保險起見每個地方設置三個收發裝置組呈三角形,用來確保該地區網絡強度,那麽覆蓋全國只需要一萬四千四百個這種裝置,要知道4g基站在全球建設了650萬個基站,5g基站更誇張預計要建造750萬個。

  相對於這些龐大的數字來看,張逸這個基站數量簡直不值一提,但是數據傳輸量甚至碾壓6g網絡,前期衛星網速要在一個固定的數值上,不能一次開放全部性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