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薑聽到周天賜這話,不由的失笑道。
“大公子難道回來的這段時間沒有發現自己如今的身子,跟以前有什麽區別麽?”
聽到時薑這般說,周天賜愣了一下,然後就想起來自己這段時間居然都沒有咯血?
對啊,按道理,他這身子,早就應該吐血了才對。
居然過了這麽久,都沒事?
難不成?
周天賜謔的一下抬頭,朝時薑瞧了過去。
當初他暈倒後,以為命不久矣,卻沒想到,在時薑的莊子裡居然慢慢好了起來。
一直回來到現在,身子都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那是不是他在時薑莊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身子就被治好了?
“只要大公子有那雄心壯志,時薑必定傾囊相助。不為其他,只求一個安樂無憂。”
“好,我答應你,若事成之後,保你安樂無憂。”
被時薑這般一說,周天賜突然豪情萬丈,對著時薑伸出手掌來與她三擊掌,然後承諾道。
有了時薑的資助,周天賜原本的煩惱一掃而空。
並且,接受了時薑的建議,讓受災的老百姓在蜀南城外挖地開荒種番薯和土豆來換取糧食。
事情井然有序的安排下去,原本情緒湧動的災民們,都定下了心思,好好乾活了。
原本的暴動什麽的,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次受災,從四處各地湧到蜀南城的,周天賜都給接收了下來。
甚至,在別處有些州府把那些災民拒絕在城外的,周天賜也派了人去,引導著他們到蜀南城來。
一時間,蜀南城這邊人口暴漲。
從原來二萬多人口一下子變成了十三萬人口,多了這十一萬之多的人數,卻絲毫沒有覺得有壓力。
這完全因為時薑這邊的物資源源不斷的供應過來,讓周天賜無後顧之憂。
再加上湧過來的災民也在不停的開耕種下番薯和土豆,這些糧食的收成時間本就短,時薑拿出來的缺口,在幾個月後,立馬就得到了控制。
不光是時薑,連蜀南城府衙裡,原本空空如也的倉庫,如今也開始慢慢地鼓了起來。
從周天賜和時薑合作後,短短幾個月時間,蜀南城就有了大大的變化。
這些變化,在那些富戶看來,對他們甚是不利。
畢竟,原本糧食他們存儲的不少,在這樣災荒年間,最是能賣出高價,還能低價收購兼並別人的土地。
可現在,安王府不光是把蜀南城外所有的荒地都讓那些災民們開耕,更別提那些老百姓們,也免費提供他們高產的糧食種子。
看著手裡下人們弄回來的番薯和土豆,富戶們臉色很是難看。
這兩個作物他們都吃過了,不比那大米差到哪裡去。
原本他們還要對周天賜拿喬,現在,只能彎下腰來,跟周天賜合作如何種植這些作物。
畢竟,很多懂庶務的富戶們都看出了其中的商機。
對於這些事,周天賜直接讓那些富戶跟時薑談,畢竟,這番薯和土豆的種子是時薑提供的。
再加上番薯和土豆如何再加工的事,也只有時薑知道。
他雖然也能私下跟富戶們做生意,可一旦被時薑知道了,難保時薑心中會不會起疙瘩。
再加上之前周天賜也受夠了這幫富戶們的嘴臉,根本懶得跟他們多扯皮,所以,他索性就讓時薑和那些富戶們談。
他可記得很清楚,時薑那名叫方雷的手下,可是做生意的高手。
周天賜如此識相,時薑自然不會小氣巴拉。
跟那些富戶簽了種植的協議後,便擴大了粉絲的作坊,直接開成一個廠,然後招收那些女性的災民進廠工作。
這樣一來,也避免一些家庭,為了避免拖累,溺死那些女嬰。
原本時薑倒是想把招收的年齡定在十六歲以上的,只是,這樣的女孩子,不是準備嫁人,就是已經嫁人,家中根本不太願意把這樣的女孩子送到廠裡來。
所以,時薑只能把年齡降低到十二歲以上,可即便這樣,也有那人家把家中只有78歲左右的女娃冒充十二歲送過來工作。
時薑思考再三,讓方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都收了下來,只是,讓這些小女孩子都做一些輕松的活。
除了粉絲廠外,時薑還準備開一個紡織廠,畢竟蜀南這邊的織染可是小有名氣的。
只是,之前大多數都是婦女在家中一天最多不過織一匹左右的樣子。
時薑畫了圖紙,對那些織機進行改良,再把會織布的婦女給請來織布。
一天下來,一個人至少能織五匹以上,甚至更多。
這細棉布細密又厚實,最是適合老百姓們穿戴。
因為織的快,價格自然也不會很高。
那土麻布差不多要一千兩百文一匹,時薑這個細棉布核算下來,卻只要兩千文一匹。
質量跟那松江布差不多,卻要比那松江布便宜了將近一半多的價格。
雖然災民還在一直湧向蜀南,可如今蜀南裡的老百姓,卻一點也不驚慌了。
甚至還有余錢買那便宜的細棉布,給家中大人小孩添一套新衣服。
等到年底,京城那邊皇帝好不容易壓製住了朝臣們,派人去賑災。
只是,欽差到了受災的地方,卻發現當地早就沒了人煙, 好幾座城池都成了空城。
若是一座城也就算了,可接連幾座城都是這樣,欽差的後背一下子飆出了冷汗來。
也顧不得賑災了,直接派人八百裡加急給京城送了信。
得知城池成了空城的皇帝,大發雷霆,還有那朝臣來找事,直接氣的他把人拉下去,惡狠狠的砍了幾個人的腦袋,才把朝臣們給壓製了下去。
只是,這樣一來,京城裡自然就風聲鶴唳。
不過,不管私底下怎麽說,至少表面上看來,皇帝是佔了上風。
皇帝派下人仔細核查,然後就發現,一開始大批的災民湧向京城,然後京城這邊為了防止災民進城鬧事,直接把災民拒之城外。
一開始還有那城裡的太太小姐在城外施粥,這件事,皇帝也是清楚的,還給那幾家人家寫了積善人家的,以示褒獎。
只是,後續皇帝又下令,讓人盡快把那張災民遣回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