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無限流的元宇宙》第7章 科研種田
通感。

龐斯橋接裝置。

這項技術會是泰坦駕駛的解決方案嗎?

傅青海咬著筆頭陷入沉思。

……

這段時間,傅青海過得非常充實。

通過薑一夏引薦,傅青海結識了邵麗雯,就像之前在漫威漫畫宇宙的操作那樣,傅青海拿出了塑鋼和石堊的配方,前者是廉價鈦合金,後者是超級混凝土。

兩種來自戰錘40宇宙的新型材料一經出現,原本還對傅青海的學術水平心存疑慮的邵麗雯,立即改變態度,主動招攬傅山博士加入邵氏工業,傅青海隱晦又直接地表達了自己想要加入ppdc的念頭:抗擊怪獸、保衛人類,是自己的崇高理想雲雲……

於是邵氏工業便向ppdc推薦了傅青海。

至於佐菲亞?她只是個添頭。

一個獵人學院的學員而已,又不是百分百會成為駕駛員,不算什麽人情。

傅青海從邵氏工業轉至ppdc的科學部以後,很快就用自己強大的學識征服了紐頓博士和赫爾曼博士——這對相愛相殺的歡喜冤家。包括勞森特指揮中心的蔡天童也對傅青海的技術實力讚不絕口。

傅青海同樣也對機甲獵人的相關技術非常感興趣。

雖然傅青海既沒造過泰坦也沒開過泰坦,但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對機械神教的泰坦修會還是略有了解的。

加入ppdc並深入研究機甲獵人一段時間之後,傅青海也了解了機甲獵人,可以對比一下二者的異同和優劣了。

首先,比較尺寸大小,即體型。

機械神教最大那款泰坦,帝皇級泰坦,不同原著小說裡面,身高從43米到100米不等,總共出現六個身高版本,但即便是最高那個版本,也才100米而已。

而ppdc旗下的所有機甲獵人,從一代到六代,普遍身高都在70米至100米這個區間,也就是說,機甲獵人的普遍身高和泰坦單位的最高身高同屬一個坎級。

這就是為什麽,傅青海認為沒必要同化騎泰狗泰這些小型泰坦單位進入環太平洋宇宙,怪獸的身高體重只會比機甲獵人更大,不會比之更小,騎士級泰坦和戰犬級泰坦,根本沒有資格參與這種級別的戰鬥。

最起碼也得是軍閥級泰坦才行。

也翻譯作“戰將級泰坦”

把東西造得特別大和把東西造得特別小,都是技術實力的體現,從這方面來說,ppdc的技術還真不賴。

要知道,到了41時期,每一台帝皇級泰坦都是有名有姓不可再造的“聖遺物”。

比完大小,再比一比能源、材料、武器和護盾。

能源這一塊,二者都差不多,機械神教和ppdc都有核聚變反應堆的技術,相比之下,機甲獵人的引擎種類還更多一點。

材料這一塊,ppdc沒有塑鋼、陶鋼和精金,機甲獵人的外殼材料主要為鈦合金。不要小看鈦合金啊,鋼鐵俠的mar系列動力戰甲外殼是鈦合金,斯巴達戰士的雷神錘系列動力裝甲外殼也是鈦合金。

區別在於,前者是“金鈦合金”,後者是“α鈦合金”,鈦合金的潛力還是很高的,具備很大的提升改進空間。鈦合金真正的缺點是貴,塑鋼的整體性能其實和鈦合金差不多,但是造價比鈦合金便宜多了。

武器這一塊,機甲獵人的武器系統整體不如泰坦,但也沒有差到哪去,遠程的電漿武器和近戰的鏈鋸武器,兩家都有。

在近戰武器這一塊,機甲獵人更有創意,什麽等離子雙刀、特斯拉拳、天穹之鞭、風火飛輪、火箭肘、晨星錘之類的。

但是在遠程武器這一塊,泰坦就把機甲獵人爆了。火山炮和地震炮,說穿了也就是超大型的激光武器和實彈武器而已,但威力和射程實在是機甲獵人無法比擬的,一炮下去糜爛十裡不是跟你開玩笑的。

此外,熱熔武器、爆燃武器和轉換光束武器的相關技術都是ppdc未掌握的。

但是,機甲獵人的引力吊索和磁軌武器的相關技術又是機械神教沒有掌握的。

武器科技,可以說是各有優劣。

到了護盾這一塊,機甲獵人就完全是一片空白了,環太平洋宇宙沒有出現任何能量護盾技術,機甲獵人等於是在裸奔。

而泰坦上搭載的虛空盾,傅青海評價為所有科幻ip中最為先進的那種護盾技術之一,到了戰犬級泰坦就可以裝載虛空盾,而虛空盾不像星球大戰裡的那些射線護盾和粒子護盾一樣“中和”、“抵消”攻擊,而是直接將超過一定速度閾值的攻擊扔到亞空間去。

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護盾設計理念,可惜只能在戰錘40宇宙裡使用,沒有亞空間的宇宙,虛空盾自然也就無法生效了。

拋開能源、材料、武器和護盾,機甲獵人和泰坦的最大差別,還是在於定位。

所有機甲獵人的性能指標裡面,都有一項指標叫做“格鬥風格”:“探戈狼”的柔道術,“切爾諾阿爾法”的古羅馬摔跤術,“危險流浪者”的街頭格鬥術,“暴風赤紅”的中國功夫和泰拳……不同的格鬥風格取決於機甲本身的設計構造和駕駛員的格鬥習慣。

然而對於泰坦來說,它們是沒有“格鬥”這個概念的,泰坦會掛載近戰武器,除去騎泰狗泰,連戰帥級泰坦都有特殊的近戰型號——破壁者型。

但是所有泰坦的機體構造和關節結構都不足以支撐他們做出“格鬥”這樣的複雜動作——“暴風赤紅”是可以空翻的。

一架76米、1722噸的龐然大物施展“空翻”動作是什麽概念?

機械神教對於泰坦的定位就是“雙足自動武器平台”,聽名字就知道,泰坦就是把履帶和車輪換成了機械雙足的一種仿人形的坦克,因為機械雙足比履帶的越野能力更強,僅此而已。

泰坦的戰爭定位就是掛載各種威力巨大的遠程武器,頂著虛空盾,排成戰列線,朝著敵人緩步推進,然後瘋狂傾瀉火力。

機械神教從沒想過要讓坦克“格鬥”。

包括機甲獵人可以在水下環境中戰鬥,而泰坦不可以,這也是定位帶來的差異。

但是人類帝國和機械神教的泰坦設計理念,不能代表整個戰錘40宇宙的泰坦設計理念。

戰錘40宇宙還有其他泰坦單位,獸人的古巨圾風格各異不好評價,鈦族的戰鬥服最大還沒狗泰大不必評價,但是靈族的泰坦單位——各種巨型幽冥構造體,大多都是走的環太平洋機甲獵人這條路線:

高度靈活+高度機動+近戰。

近戰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至少虛空盾防不了近戰。

……

ppdc之所以形成這種略顯“奇葩”的機甲設計理念,和人類所處的特殊戰爭環境有關——所有對抗怪獸的戰鬥,都發生在地球,而不是“先驅者”的“異世界”。

在自己家的地盤上打仗就得考慮附帶傷害。

就像人類帝國也不會隨隨便便就扔滅絕令。

早有分析指出:第一波通過蟲洞來到地球的怪獸,都是來送死的炮灰,目的就是通過核彈爆炸的輻射和怪獸死亡的汙染,來改造地球環境,使地球變得適應先驅生存而不適應人類生存。

也就是說,每次機甲獵人擊殺怪獸,在戰術層面勝利了,但在戰略層面失敗了——怪獸只要死在地球,遲早會把地球環境改變。

蔡天童的爺爺就是在怪獸“入侵者”襲擊舊金山的時候,被怪獸流出的藍色血液淋到,導致呼吸衰竭,最終不治身亡。

觀察主角“危險流浪者”以及其他機甲獵人的具體戰鬥過程就會發現:明明就有“等離子加農炮”這些威力巨大的武器,但一開始卻都不用,就要對著怪獸拳打腳踢貼身肉搏。

直到最後解決不了才肯動用這些武器,因為他們想要怪獸死於格鬥帶來的內出血,不要死得太慘烈以至於汙染地球環境——怪獸光在海裡遊動,就能造成大量魚群中毒死亡。

這種戰爭打起來是很難受的。

等於是戴著鐐銬在跳舞。

只要一天解決不了蟲洞的問題,戰術層面的勝利永遠無法扭轉戰略層面的失敗,遲早有一天全人類都要玩完。

不過傅青海不是很著急。

紐頓博士和赫爾曼博士通過解剖研究怪獸屍體,找到了反向穿越蟲洞的方法,“核攻蟲洞”計劃已經逐漸提上日程。

這種九死一生的計劃,傅青海就不摻合了,難得深入接觸機甲獵人技術,他現在研究得很開心,一頭扎進去就鑽不出來。

都懶得去管劇情線大事件了。

敵對陣營的輪回者都聯系不上先驅者。

他們還能怎麽修改劇情?

…………

《環太平洋聯合軍防部隊·研究報告

報告者:紐頓·蓋斯樂博士,赫爾曼·戈特利布博士,傅山博士。

報告主題:怪獸樣本中dna的重複現象

紐頓博士已經得出明確結論:不同怪獸身上的dna編碼一模一樣。

在不同怪獸的所有器官樣本中,紐頓博士發現了重複的dna遺傳標記。這些完全一致的dna序列表明了三種可能性:

1、怪獸全是被製造出來的;

2、有些dna分子鏈用作該物種的記憶編碼器;

3、穿越蟲洞的怪獸把在地球上的所見所聞傳送回“異世界”。

赫爾曼博士讚同此項結論。

科學部認為怪獸是一種特製武器,這點令人十分擔憂。同時結論告訴我們:人類實際上是在和怪獸進行軍備競賽——它們的體型逐代增大,實力也越來越強。

可以預見,未來怪獸的戰鬥技能將會不斷呈現出我們前所未見的特點。通過蜂巢思維和基於dna的物種記憶,每一隻怪獸都會把它們所有的經歷反饋給製造者,包括死亡前最後一刻的記憶和死亡的具體原因。

紐頓博士已詳細闡述了他和怪獸大腦殘片之間史無前例的通感,詳情請參閱相關報告。)

狡猾而殘忍的敵人顯然非常善於利用這些信息。未來的怪獸將有可能具備專門針對機甲標準戰鬥程序的反擊策略,因此我們必須面對這種令人不安的可能性。

直搗機甲頭部操作艙的作戰手法已屢見不鮮,這說明它們已經了解到駕駛員是機甲最核心的部分,接下來它們又有什麽新發現呢?它們又將如何運用搜集到的新信息?

我們不知道答案。通過提出這些問題,我們希望能對“獵人計劃”有所裨益,使機甲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戰鬥。

……

《環太平洋聯合軍防部隊·研究報告

報告者:紐頓·蓋斯樂博士,赫爾曼·戈特利布博士,傅山博士。

報告主題:蟲洞本質和可能存在的弱點

我們研究了蟲洞釋放能量的生物電磁特征,並且對蟲洞的物理結構進行了遠程分析。結論表明蟲洞可能存在弱點:

蟲洞需要借助地質構造活動產生的能量保持聚合。雖然蟲洞能量強大,持久穩固,但它也有脆弱易攻的一面。它連接著地球和另一端的“異世界”,異世界或許是另一個星球甚至是平行宇宙,有人推測來自該星球的某種能源也是蟲洞得以運行的部分原因。

從本質上來講,蟲洞是通過交疊時空從而將兩個距離遙遠的世界聯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利用能源創造出蟲洞這樣的通道,就必須具備超一流的技術,這種技術恐怕遠非人類目前的能力所及。而所需的能源數量之多,相當於人類上個世紀產出能源的總和。

不過,摧毀蟲洞比起創造蟲洞來說,或許容易得多。

我們分析發現,蟲洞內部的能量驟放會使自身結構失去穩定。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原有的時空平衡就必須重新調整。換句話說,蟲洞將會崩塌瓦解,切斷地球與異世界之間的通道,再次隔絕兩個時空。

戰術核彈能產生摧毀蟲洞所需的能量,獲取這些武器對ppdc來說輕而易舉。從數據分析來看,在蟲洞內部引爆核彈,將其永久性瓦解的概率超過96。

科學部建議立即采取攻襲行動,全力以赴毀滅蟲洞。

……

《環太平洋聯合軍防部隊·研究報告

報告者:紐頓·蓋斯樂博士,赫爾曼·戈特利布博士,傅山博士。

報告主題:怪獸體型增長潛在趨勢

特別提示:應ppdc指揮部門的要求,科學部特此報告。因為結論很大程度只是推測結果,所以在根據以下內容采取任何措施或戰略行動前,務必谘詢本部門。

據觀察,每個怪獸的體型和攻擊性以類拋物線的模式增長,到目前為止,這條曲線的上升趨勢較為平緩,尚未抵達峰值,體型、重量和力量之間的關系存在眾所周知的客觀規律,即便是怪獸也不能逃脫這些規律。

通俗地講,本部門認為這意味著怪獸的體型很快就會到達一個臨界點,一旦超過這個點,怪獸的骨骼和甲殼結構將無法繼續支撐其身體的重量。最近出現的四級怪獸並非最大,在“核攻蟲洞”計劃結束之前我們還會看到更大的怪獸,但不是會出現太高級別。

毫無疑問,怪獸的製造者們一定力圖盡快找到這個臨界點。一旦它們得逞,每一隻怪獸的體型都會直奔最大值。

所以從一開始,怪獸就呈現出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強壯的趨勢,目的就在於探索最終的臨界點。我們也觀察到不同的怪獸具有很多相同的特點:電磁脈衝、更強毒液、附屬肢體、飛行能力等等……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怪獸將不斷展示出新的戰鬥技能。

毋庸置疑,在這些愈發龐大的怪獸面前,反怪獸牆將毫無用武之地。

怪獸何時達到最大體型,尚無定論。戈特利布博士的怪獸現身頻率增加模型也反映出體型逐個加快增長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可能怪獸體型的增加與穿越蟲洞的頻率之間,毫無關聯。

簡而言之,在不久的將來,所有怪獸都會變得倍加的龐大和強大,戰鬥技能也將更加先進,更加克制機甲獵人。如果ppdc準備采取重大行動,必須盡快執行。

……

迪扎德在科學實驗室裡總感到不自在。

在他的記憶裡,實驗室是科學狂熱者的專屬地帶,粉筆灰、錐形燒瓶、白色實驗服這些稀罕東西在這隨處可見。

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大多性格古怪,偶爾冒出個正常人反倒顯得格格不入。

比起高中時候的實驗室,科學實驗室的怪異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迪扎德第一次光顧科學實驗室。

此處裝滿奇怪物質的罐子和管子堆疊如山,比比皆是,甚至連電腦顯示器的頂端都擱了幾個。屏幕裡是怪獸圖片和複雜的螺旋狀模型,迪扎德猜想應該是怪獸的dna。

充氣怪獸和機甲模型從天花板上垂掛而下,面對面落在實驗桌上,箱型水槽裡面還有某種粘稠物質正在冒泡。迪扎德本能地小心避讓,生怕被什麽玩意兒給沾上了。

和傳聞中一樣,紐頓·蓋斯樂博士和赫爾曼·戈特利布博士無時無刻不在為了反駁對方而爭得面紅耳赤、唾沫橫飛。

不過這次不太一樣,兩個人的中間還夾了一個人——高大帥氣的傅山博士,傅山博士似乎非常擅長和科研人員打交道,三言兩語就將兩位博士安撫下來,開始正常研究。

“也就是說,怪獸的外皮,是一種矽酸鹽聚合物,對嗎?”

傅青海問道。

“是的,非常肯定。”

赫爾曼博士說道。

怪獸是矽基生物而不是碳基生物,這點沒有出乎傅青海的意料。

碳基生物少有能夠承受等離子加農炮的轟擊完了還活蹦亂跳的。

然而兩位博士的發現不止於此。

“怪獸也不完全屬於矽基生物,他們的細胞裡面,儲存遺傳物質的單位是矽酸鹽核苷酸,這是矽基和碳基的結合。”

“dna是脫氧核糖核酸,但是我仍然把這種矽酸鹽核苷酸稱作‘dna’,因為它的基本功能仍然是給生物身體構造編碼。除此之外,它在怪獸身上還發揮著其他功能——記憶編碼。我在裡面發現了單純用於存儲信息的結構。這些結構不會將組織構造或功能譯成遺傳密碼。它們純粹是記憶庫!”

“原來如此。”

傅青海一針見血地指出:

“所以他們具備細胞記憶。”

“沒錯,傅山博士。”

赫爾曼博士興奮地點頭。

傅青海看過電影,所以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基於怪獸具備細胞記憶這個前提,下一步就是嘗試使用龐斯橋接裝置和怪獸次級大腦進行通感實驗,進而探尋蟲洞本質。

然後就制定了“核攻蟲洞”計劃:

挾持一具怪獸屍體,通過怪獸身上的dna編碼,機甲獵人可以反向通過蟲洞,然後用核彈把整個蟲洞炸毀,一勞永逸地徹底解決掉“異世界”和“先驅者”的威脅。

傅青海聯合兩位博士一起遞交上去的三篇《研究報告,層次遞進一篇接著一篇,就像三道戰鬥檄文,正在催促潘提考斯特元帥下決定,盡快執行“核攻蟲洞”計劃。

傅青海覺得這種節奏很好。

他知曉完整劇情,還掌握先進技術,就這樣一步一步引導著劇情人物,加快速度走向原本的勝利結局,自己不用參與戰鬥,還可以學習到機甲獵人和怪獸的相關知識,最後再賺一筆劇情線大事件的同化點數。

簡直完美。

就在這時,討論得正起勁的三人,才注意到了走進實驗室的黑人小夥迪扎德。

“有什麽事嗎?”

傅青海問道。

迪扎德感覺三位博士討論的話題,非常高深且重要,一直不敢出言打斷,直到此刻才如蒙大赫地開口說道:

“傅山博士,潘提考斯特元帥找你。”

“哦,好的。”

傅青海點點頭。

……

勞森特指揮中心。

傅青海見到了潘提考斯特元帥。

對方轉過身來,平靜說道:

“你好,傅山博士。”

“你好,元帥。”

“你遞交報告說,你有一種比美沙羅星更好的治療輻射傷害的藥物,是這樣的嗎?”

潘提考斯特問道。

“是的。”

傅青海點點頭,從懷裡拿出兩種藥物,一個茶色玻璃瓶和一個棕色輸液袋——抗輻寧和消輻寧,來自輝騰鑄造世界的產品。

包裝已經被傅青海拆掉,潘提考斯特皺眉看著這兩種藥物,語氣猶疑地說道:

“我之前怎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兩款藥物,它們通過da的認證了嗎?”

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傅青海搖了搖頭:

“沒有。這是我個人開發的兩種藥物,一期臨床實驗都沒做過,但我非常確信,它們對於治療輻射傷害效果卓著。”

“前者口服,後者靜脈注射,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口渴、惡心、腹瀉、胃痛等等,還很利尿,都是正常的。”

“個人開發……”

聽到這四個字,潘提考斯特臉色更加懷疑了。眾所周知,一款藥物想要上市,四期臨床實驗絕對少不了,一般小型藥企都不具備開發新藥的實力,更何況是個人?

傅青海聳聳肩:

“我衷心希望您的身體能夠好轉,您可以找人或者親自試驗一下藥物是否管用,我對藥物效果完全負責……我只希望,如果藥物真的起效,您可以批準我研究龐斯橋接裝置以及之前封存和報廢了的所有機甲獵人。”

傅青海的語氣非常自信。

美沙羅星和抗輻寧、消輻寧一樣,是環太平洋宇宙的虛構藥物,但根據電影裡潘提考斯特時不時就要咳血的表現來看,效果明顯沒有輻射宇宙裡的藥物那麽管用。

他當然希望潘提考斯特活著,對於人類陣營的輪回者來說,斯達克·潘提考斯特活著當然要比死了更好,參加完“核攻蟲洞”計劃後的男主羅利·貝克特,最後也是死於輻射中毒,死在病床之上,如果他相信傅青海提供的這兩種藥物,想必也能撿回一條性命。

潘提考斯特搖頭失笑:

“我沒想到還有附加條件……”

隨即他又正色說道:

“我看過科學部遞交上來的三份報告,傅山博士,我要代表ppdc感謝你的貢獻,你不需要通過什麽神奇藥物,也能獲得我的批準——你可以研究龐斯橋接裝置,也獲準前往其他封存了的破碎穹頂研究機甲獵人,我對這些曾經屬於ppdc的資產還是有一定處置權力的。”

傅青海聞言很高興。

龐斯橋接裝置是機甲獵人的絕對核心機密,其他退役了的機甲獵人都是各國政府財產,有了潘提考斯特的批準,他的研究進展就可以加快了。

在告辭離開勞森特指揮中心之前。

傅青海轉頭叮囑道:

“元帥,記得吃藥,真的有用。”

潘提考斯特笑了:

“好的,謝謝。”

…………

這段時間以來,傅青海既沒管薑一夏的撩騷也沒管佐菲亞的撒嬌,就是一心一意撲在機甲獵人相關技術的研究之中。

女人?女人哪有機甲香?

首先,是機甲獵人的身體構造。

他逐一探訪了七個封存了的破碎穹頂:位於阿拉斯加,售予私人買主的安克雷奇基地;售予秘魯政府的利馬基地;立契轉讓俄羅斯政府的海參崴基地;並入長灘反怪獸牆的洛杉磯基地……他還在香江基地裡找到了報廢後的“切爾諾阿爾法”和“暴風赤紅”的機甲殘骸。

他研究各種關節構造:

研究t16“天使之翼”肩胛鰭,利用空氣動力,在近身戰鬥中保持機甲身體平衡。

研究足踝部位的爆裂鋼釘,可以插入地面,為機體提供抓地力,使之成為一個固定的護衛堡壘。

研究08s冷卻排水口,內置活性炭,海水經冷卻後從排水槽中排出,可以為機甲在海洋中活動提供動力。

研究“阿基裡斯”減震裝置,保障機甲平衡,腳踝附有磁力流變學阻尼器,基於此項技術,機甲可以施展空翻動作。

諸如此類的各種技術……

其次,是機甲獵人的操控技術。

也就是龐斯橋接裝置。

但凡這種大型、擬人且複雜的機甲或者泰坦單位,都涉及到海量信息的傳輸、接收和反饋的問題。

人形載具相比於輪式載具、履帶載具甚至飛行載具,本身就是最複雜的那種,需要操控方方面面。

在這方面,戰錘40和環太平洋的泰坦和機甲都屬於“精神操控”的的范疇,也就是所謂的“人機合一”,二者設定相對合理,也結合了世界觀背景下的各自特色。

戰錘40宇宙,機械神教操控泰坦單位,首先是機組成員操控,多個駕駛員分擔操控壓力:有的負責行走轉向,有的負責武器系統,有的負責護盾系統……其次還需要采用人工智能來分擔海量信息的處理壓力。

機魂的概念很寬泛,可以指代機器本身的性質性能,也可以指代人工智能,但在泰坦單位裡面,機魂就是人工智能。

只不過是一種依托於沉思者陣列,踩在深紅協議臨界線上的“偽·人工智能”:深紅協議不允許開發模擬人類的ai,那麽技術神甫就開發模擬動物的ai,泰坦的人工智能類似於凶猛且聰明的野獸,具備一定智慧但是沒達有到人類的層次。

原著小說裡的感性描寫:機組成員駕馭泰坦這些“神之機械”,就像馴服一頭猛獸。

戰錘40的機械神教是有人工智能技術但不敢用,而環太平洋的ppdc則是壓根沒有人工智能技術。

於是他們另辟蹊徑,開發出了“通感”這種技術。

通感技術出現的前提,是人類駕駛員孱弱的大腦和神經,簡單來說就是孱弱的身體,承受不了海量且劇烈的神經信號反饋——

所有“精神操控”類型的機甲駕駛模式都是這樣,機體遭受到的痛覺、打擊感和力反饋,全都以電信號的形式作用到駕駛員的身體,這就導致機甲獵人的駕駛員會遭受兩種傷害:

1、海量信息處理的壓力導致爆腦,鼻孔飆血,變成傻子。

2、劇烈的電信號通過作戰服刺激駕駛員的身體,導致皮膚燒傷。

這就是為什麽駕駛員明明沒有和怪獸進行直接的身體接觸,卻依然滿身傷痕的原因——作戰服可沒有設置痛覺閾值,機甲受到多少衝擊和傷害,就要反饋給駕駛員多少電信號刺激,甚至皮膚被燒傷都在所不惜。

相比於機甲獵人作戰服將探針插入駕駛員的脊柱,同樣都是“精神控制”,泰坦的控制方式顯然更加科幻一點:

機械神教利用一種腦波傳感裝置——很多極其纖巧比人類的頭髮還細的銀色金屬細絲,順著駕駛員的臉部蠕動爬行,然後進入眼角,從眼球的側邊直插大腦皮層,開始傳遞海量的信息和神經信號。

一個走脊柱神經,一個走大腦皮層。

顯然後者更加先進。

但是這種被稱之為“泰坦冠冕”的腦波傳感裝置,製造技術據說已經失傳。

而通感技術的龐斯橋接裝置,似乎可以作為“泰坦冠冕”的一種替代方案。

最為關鍵的是,龐斯橋接裝置的上述兩大缺陷,傅青海都可以完美避免。

星際戰士身上自帶神經接口,完全可以改造機甲獵人的作戰服,使之連接至現成的神經接口,黑色甲殼就是這個作用,普通人類承受不住的強烈神經信號刺激,星際戰士強健的超人體格,可以輕松承受。

至於海量信息處理,首先,傅青海有人工智能青冥,其次,雖然傳統星際戰士沒有進行過腦部強化——注意,薩斯安腦膜是假死求生器官不是腦部強化器官,但是,全新全異星際戰士有腦部強化器官啊。

魔多客之腦!

完美。

計劃通!

傅青海興致勃勃地開始著手進行機甲獵人作戰服的改造工作。

很多人會忽略這一點:星際戰士比凡人學識更淵博技能更豐富,是因為他們壽命長學得久,不是因為他們更聰明。

漫畫原著裡面,托尼·斯塔克對自己進行過腦部強化,小說原著裡面,貝利撒留·考爾也對自己進行過腦部強化。

並且專門強調:考爾的腦部強化手術是非法的——雖然傅青海並不知道機械神教為什麽要把腦部強化定義為非法。

總之這是大佬標配行為。

說起機甲的操控方式,傅青海又想起了日系的機甲科幻ip,高達和eva,作為機甲概念的開山始祖,它們的操控方式一直飽受詬病——居然是“推杆流”操控法。

高達的操控:踏板、扳機、按鈕和操縱杆……開機甲怎麽能和開車一樣!

eva好歹還是“推杆+精神控制”,《叛逆的魯魯修最扯淡,裡面的機甲單位“高文”, 駕駛員站原地用虛擬鍵盤來操控……

這些動漫編劇是真的離譜。

亦或者,動漫和電影的製作水平及表現能力本來就有差距。

無怪乎電影是九大藝術之首。

吐槽完了,傅青海繼續按部就班地進行著自己的研究,同時敦促劇情線大事件按照原定方向發展。

卻沒想到。

這時候,意外,發生了。

“獵人學院的學員們獲準操控訓練機甲‘伊甸園刺客’的時候,機甲忽然失控,學員無法正常退出通感狀態和龐斯橋接,導致事故現場多人受傷乃至死亡?”

傅青海皺著眉頭,一字一句問道。

第一反應是佐菲亞應該沒出事吧?

“是的,我也是聽說的。”

赫爾曼博士道。

“消息已經被封鎖了。”

紐頓博士說道:

“等ppdc的事故調查結果出來吧,據說和什麽‘戰爭惡魔之神’有關,小道消息。”

“戰爭惡魔之神,那是什麽?”

傅青海問道。

“一個怪獸崇拜教派。”

赫爾曼博士聳聳肩答道:

“你知道的,鎂國,邪教之國,出現什麽稀奇古怪的怪獸信徒都不足為奇。”

語氣裡頗有些不以為然,赫爾曼·戈特利布是德國人,貶低鎂國自然也是信手拈來。

但傅青海心裡卻隱約有些不好的預感。

怪獸信徒憑什麽能襲擊ppdc?

…………

題外話

感謝,藍白王,yr301303,塔羅會愚者乾慮,錦衣夜行幾位書友的打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