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潛逃
“師父,徒兒辯前來拜見。”
“徒兒不必拘禮,快快請起。”
劉辯步入後殿靜室,來見師父史子眇,臉上滿是沮喪。
史子眇扶起來劉辯,讓劉辯在自己對面坐下。
一股清幽的香氣襲來,桌子上擺著的是劉辯最愛吃的綠豆酥,最愛喝的蜂蜜菊花茶。
“師父,禁軍已經圍住了黃龍觀,徒兒該何去何從啊?”
史子眇手捧拂塵,微微歎了口氣:“都怪師父,師父乃化外之人,久不問世事,計謀不周,用人不當。”
“為師已經查到,是我那師弟唐周叛變,引朝廷兵馬來攻,你父皇已經被他們營救了。”
“來救助皇帝的是左將軍的義弟關羽,牽詔那邊可能也叛變了。”
劉辯一愣:“父皇不是被刺殺了嗎?”
史子眇搖了搖頭:“為師確實要行此大逆之舉,可你母親一力勸阻,又以你的下落威脅,為師一時心軟,只是擒拿了你父皇。”
“師父,父皇當初也不忍殺辯兒和母親,也許母親是念在舊情。”
史子眇連咳幾聲,語氣無力:“可是為師萬萬沒想到,你母親居然臨陣倒戈,把你父皇放了,為師真的不懂婦人!唉!”
劉辯勸解道:“師父,這不怪你,去年我舅父挾數萬兵馬擁立徒兒,也是不成,看來天命不該歸徒兒。”
劉辯此時對權力沒什麽欲望,皇長子這個身份反而讓他有些戰戰兢兢。
劉辯端起菊花茶,抿了一口,還是熟悉的味道,仿佛回到了四歲那年。
在幽靜的園林中,和師父一起修道。
白天聽師父講道,晚間聽師父撫琴,半夜夢中驚醒時,師父總在身邊陪伴。
“徒兒,你不用怕,黃龍觀中有密道,四通八達,你性命無憂。”
劉辯放下茶杯,微微點了點頭,他知道師父對他還有期望。
“只是這天下,還有徒兒的立足之地嗎?”
“有三處地方徒兒可以去。”
“請師父細言之。”
史子眇面西而坐,打了一個劍指,指著側後西南方。
“淮南袁術,四世三公,名譽著於四海,且跨有豫州、揚州,為最有實力之諸侯。”
“徒兒投奔袁術,可獲得淮南龔都、劉辟、何儀、何曼的支持,與袁術合兵,在淮南稱霸。”
劉辯搖了搖頭:“早聞袁術此人偏狹,不足與謀。”
史子眇又指了指南方。
“交州牧張津,是你舅父的舊部,此人遠在南海,地域遙遠,朝廷無法管轄,可保你性命無憂。”
劉辯淡淡一笑:“徒兒不想讓師父失望。”
史子眇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河北袁紹,坐擁冀州,此人急公好義,禮賢下士,深得人望,又是你舅父舊部。”
“吾觀袁紹非等閑之輩,徒兒去了冀州,也許能得到袁紹的助力,成就帝王之業。”
“河北乃黃天初降之處,冀北四郡至今仍有不少黃巾軍盤踞,可為你所用。”
“你的家鄉在河間,可以在此地招募義士,以為徒眾。”
“待你將來有了實力,必然能掌握漢家河山。”
劉辯知道,師父是有理想和抱負的人,只是因為不是門閥子弟,走不了仕途,所以才選擇修道。
劉辯和士族們接觸了一天,
就了解到了父皇施行的所謂惡政。 一是推行屯田法,二是改革選官體系。
師父史子眇暢想的黃天之下的盛世,正是均田減賦,兵出於田,廢黜經學,官起於民,和父皇所謂的惡政殊途同歸。
師父早已隱居,即使他什麽都不做,父皇也能達成他心中的盛世。
可師父為了擁立自己登基,為自己尋求一個活路,又不得不和士族合作,免不了在治國策略上向士族妥協。
師父內心的糾結,劉辯能真真切切感受到。
師父是修道之人,行事仁慈,見一螻蟻,尚且願為其截取一道生機。
同道張角叛亂時,師父就極力反對,不想道門中人多造殺戮。
如此深陷權利之爭,要奪取無數人的性命,想必師父也是不忍心的。
劉辯也不願意多要了,自己從小就是按照別人的希望的樣子塑造,能活一天算一天吧。
“事不宜遲,徒兒盡快起行吧。”
史子眇站起身,向後走了幾步,來到香案之前,一手打劍指,一手揮拂塵,向一副畫著黃色祥雲的壁畫拜了一下。
隨後上前兩步,捧著香爐,轉了一圈。
“轟隆隆!”
靜室中,一塊一人多高的壁掛落下,露出密道口。
劉辯起身走到師父身前,仔細觀察密道口。
這密道口十分奇怪,更像一個箱子,只能容納一人。
“徒兒,這是一道機關,名叫通天梯,你進去吧。”
“你嶽父唐瑁,議郎蔡邕,帶領親衛在下邊等待,他們會送你去河北。”
“師父,你呢?”
“徒兒,這裡是朝廷的勢力范圍,到處都是朝廷守軍,為了讓你安全到河北,師父還要堅守黃龍觀一段時間。”
“師父,你什麽時候來河北和徒兒會合。”
“最遲一個月,徒兒去吧。”
史子眇一推劉辯,劉辯撞入箱體,箱體吃重,微微下沉。
“砰!”
一道木門從上而下封住箱口。
木箱頓時一片漆黑,劉辯在木箱中一陣拍打,木箱紋絲不動。
此木箱是一種逃生機關,連動頂上的滑輪和繩索,另一端是一個不到一人重的巨石。
有人進了箱子,箱子會緩緩落下,到了下邊,人離開後,箱子會再次升起到頂端。
劉辯在木箱中,已經感覺自己有些失重,趕緊用手撐住木箱的內壁。
“轟!”
木箱落在柔軟的細沙上,上方的木門再次升起。
劉辯來到了黃龍觀地下的一處密室。
這裡有燃著火把,地形寬敞,內藏兵器鎧甲,有營房、倉庫、演武場等設施,能容納百人。
看來師父早就準備起事了,只是棋差一著。
“君侯,你終於來了。”
眼前,唐瑁和蔡邕換上了平民的衣服,護衛們也都身穿短裾。
唐瑁急問:“史先生說了嗎?讓史侯往何處去?”
劉辯雖然和師父說定,但也想聽聽兩位長者的看法。
“兩位先生有何高見。”
唐瑁拱手:“河北袁紹那裡,有不少潁川士族,都是某的舊識,可保君侯成就大業。”
蔡邕道:“淮南袁術也不錯,某舊日避禍江南時,常常得到他的資助,且江淮富庶,民生安穩,君侯可去。”
劉辯沉思一下:“還是聽嶽父大人的,去河北。”
劉辯雖然沒有接觸過政事,但天然有些帝王權謀。
他知道蔡邕此人沒什麽實力,而唐瑁不同,既有實力,又和自己有姻親。
此話一出,唐瑁果然十分滿意。
“君侯,咱們啟程吧,即刻前往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