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整個草原完全地改變了,濃濃的霧氣,從四面八方升起來,草原慢慢地轉為了暗綠色,每朵小花,每棵小草都散發出香味。
草原蒸熏在芬芳的氣息裡,月亮撒開銀色的網籠罩了一切,給草原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晚上的草原,寂靜,神秘,遼闊,在這之下是大漢的軍帳,肅穆莊重,伴隨點點火光,透露出蕭殺荒寒之感。
“駕!”
“駕!”
忽然,一個人披頭散發騎著馬,向著軍營趕過來。
“來者是何人?”
“吾乃右將軍蘇建!”
軍士打著火把,上前仔細觀看,發現果然是蘇建。
於是,大喊起來,“右將軍回來了,快報告給大將軍。”
“呀!”
“砰!”
“將軍,將軍!”
蘇建體力不支,直接摔下馬來,幾個士兵連忙上前扶著他。
“扶我去大將軍營帳。”
知道蘇建回來了,李廣,公孫敖,李蔡,張次公,還有張騫幾人,都往衛青的軍帳中趕過去。
蘇建看著衛青,差點哭了,半跪在地上,
“大將軍,匈奴將我們圍困,一番交戰後,各有損傷,我們突圍至哈坎井一帶,邊打邊走,伊稚斜單於派人向我們勸降,我部誓死不投降,但趙信投敵了,他投降後,率領800人,與匈奴主力,一起向我圍攻,卑將一部,死戰到一天一夜,最後只剩我一個人回來了,向大將軍請罪!”
蘇建說著,整個人跪在了地上,頭重重的磕了下去。
衛青背對著他,開口道:“捅了這麽大的婁子,你們說,應該這麽辦?”
好家夥,這能完全怪蘇建嗎?
可惜,戰場自古成敗論英雄,敗了便是敗了,沒有借口可言。
一旁的李廣翻白眼,開口道:“沒有本事當前鋒,就不要乾,這下倒好,全軍覆沒。哼,你還有臉回來,敗軍者,依照漢律當斬首,至少也要褫奪軍爵,本將當年,不就是如此嗎?”
李廣冷嘲熱諷,他可是眼饞軍功,做夢也想封侯呀,故而這次他特別想當前鋒,與匈奴大戰,然後封侯,可惜,衛青不願意,現在前鋒全軍覆沒,他自然說風涼話。
其實也怪不得他,他不被封侯的原因有些多,算起來,他可是三朝老將了,經歷漢文帝,漢景帝,一直到現在的漢武帝。
縱觀李廣戎馬征戰一生,會發現雖然他武功高強,但是所立下的戰功不夠突出,俘虜的敵人也不夠多。
李廣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身經百戰了,其中參加的多次戰役很多時候都能夠以個人的英勇殺出重圍脫困。
但是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卻並沒有取得關鍵性的勝利,這也是難以封侯的主要原因之一。
還有其他原因,他的性格有缺陷,大大咧咧,睚眥必報,對手下太寬仁了,以至於軍紀散漫。
對此後世評價道:“以廣之能而遂至於此者,由其治軍不用紀律,此所以勳烈、爵賞皆所不與,而又繼之以死也”。
當然,他對士兵不錯,而且,前期防守匈奴,做得非常不錯,所以在他死後,“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後世著名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馬遷對他評價。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運氣不好。
後世著名的《滕王閣序》就有:“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 西漢前期,對於匈奴以防守為主,他雖然多次防守成功,但沒有取得大戰果,後期出擊戰中隻取得了三次不見敵人和二次差點全軍覆沒的尷尬戰果。
他的運氣真的是差,好像老天和他作對一般,他出生不算太差,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
漢文帝時期,對匈奴,以防禦為主,他因功為中郎。
景帝時期,在七國之亂中,他雖然立下戰功,以至於聲名大顯,但是因為與梁王糾纏不清,所以景帝沒有沒有封賞他。
後來在上郡抗擊匈奴中,李廣雖然沉著冷靜抗敵,但是還是沒能立下大功。
景帝駕崩後,漢武帝登基,他在雁門出擊匈奴,沒想到遭遇埋伏,自己也被活捉,雖然最後以假死逃脫,但是跟隨他的士兵全軍覆沒,因此回到朝廷後李廣被貶為庶人。
幾年之後,也就是現在,他再次被啟用,隨衛青出征,多次想當前鋒,但衛青不允許,只能無功而返。
後來,他和張騫出征,遭遇匈奴主力,張騫迷路了,沒能及時支援,李廣險些全軍覆沒,張騫差點被砍頭,他又是無功無過。
而最後一次,他出征是跟著衛青霍去病一起出戰,但是他直接迷路了,結果貽誤戰機,這一件件事壓在一起。
終於,徹底壓垮了這個三朝老將,這個征戰一生的男人,悲憤之下,李廣自刎而死。
當然,李廣的能力和武功還是非常不錯,不封侯,除了性格,主要原因就是運氣太差了,他當年任邊疆大將的時候,打得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有的時候,不得不說,運氣還是非常重要的。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裡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值得一提的是,他運氣這麽差,也可能和當年的殺降有關,他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他誘騙他們投降有八百多人,然後用欺詐手段一天把他們殺光了。
後來,他說這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悔恨, 自古殺俘不祥,白起、項羽結局都是如此。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40萬趙軍,巨鹿之戰,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
可怕的是,他們似乎都是自刎而死了。
歷史就像是輪回呀,白起被逼引劍自刎,項羽烏江戰敗自刎,李廣羞愧自刎……
按照李廣的說法,這蘇建得斬了,最不濟也得褫奪爵位,貶為庶民,在他心中,要是這一次他當前鋒,估計能大獲全勝。
至於是不是,那就不知道了,因為歷史沒有如果,歷史就是歷史,更是事實,甚至很多你感覺無比荒謬,只能在小說中出現的場景,在歷史上也是有的。
比如指鹿為馬,發展到指鼠為鴨。
一旁的公孫敖開口了,“由於趙信投降敵人,蘇將軍只有千余人,對付匈奴的數萬大軍,全軍覆沒,不全是他的責任。”
公孫敖說完,看向了一旁的李蔡和張次公幾人。
張次公讚同道:“是呀,蘇將軍一直戰鬥到全軍覆沒,才隻身回來,我覺得呀,他已經盡到了一個軍人的責任,如果殺了他,那以後士兵打敗仗了,誰還敢回營地呀?”
“可不是嘛,不能就這樣殺了蘇將軍。”
一旁的張騫幾人也開口了。
這個時候,衛青開口道:“以我的職位和權力,可以臨陣斬將,但趙信臨陣叛變,我有用人不當的責任,此事應當奏明皇上,一切由陛下來裁決。”
於是,幾個士兵把蘇建壓下去,嚴加看管了。
這一次,蘇建躲過去了,沒有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