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漢永存》第五十五章 悔不當初
“衝!”

 “堵上!”

 防洪堤岸上,可以看到成千上萬的人們,他們大多是羽林軍,他們手拉手站在一起,形成人牆,用自己的身體與水勢對抗。

 他們身著簡單的蓑衣,甚至不穿,腳踩藤蔓編成的簡易石頭袋,抵擋著奔湧而來的洪水。

 “快!”

 “繼續!”

 後面不停的有人運送木頭,大石頭,除了這些羽林軍,還有當地的大漢守軍,農夫,婦女,甚至孩子,這些人林林總總,加在一起,至少有十幾萬人……

 岸上,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也幫助運送木頭,

 劉瀚真擔心他一個摔跤,人就沒有了,連忙道:“鄭大人,您都60多了,萬一有閃失,可不得了,來人,送鄭大人回去休息。”

 這個人正是鄭當時,這是個牛人,為鄭桓公二十二世孫,滎陽鄭氏先祖,年輕時,有俠義,愛善朋友,在梁、楚國很有名。漢景帝時,任太子舍人。

 漢武帝時,歷任魯中尉、濟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內史,後來因在竇嬰、田蚡爭論中首鼠兩端貶官為詹事,後來任大司農、丞相長史、汝南郡太守。

 當年和汲黯可是好朋友,司馬遷雲:“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複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汲、鄭亦雲,悲夫!”

 班固曾說:“張釋之之守法,馮唐之論將,汲黯之正直,鄭當時之推士,不如是,亦何以成名哉!”

 “驃騎將軍,不用,我也活不多久了。”

 鄭當時揮手拒絕了,他目光中帶著追憶和懊悔,他自顧自的說著:“我還記得,那元光三年,這瓠子剛剛決堤,雨很大,大到人在雨中,基本模糊了身形。

 我雖信奉黃老自然,但看見餓殍遍地,百姓流離失所,心中痛惜,決定絕不會坐以待斃。

 我那時候年輕,長孺也是,我們跳進河裡,拖著木頭去堵那些豁口。看著作為太守的我們身先士卒,那幾萬人軍士便跟著我們,一起拚了命去堵缺口。

 河邊的百姓也會來幫忙,甚至連孩童婦女都下河堵缺,百姓們寧可自己餓著,也要給我們帶來吃食。

 我至今還記得有一個六歲的小童,不怕生,膽子大,他很頑皮地把采摘好的,他認為最好的野果遞給我,笑容燦爛的說:‘謝謝大人給我們堵河!’

 每到這時我都會嚴肅地糾正:‘要謝陛下。’

 看著這洶湧的河水,他也會憂心忡忡地問我:‘這河能堵住嗎?’

 我每次都堅定地告訴他:‘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可實際是堵上一次,沒有過多久又衝垮了。

 而且河越來越難堵了,河水暴漲,凶猛異常,我能感覺到堵得越來越吃力,堵而複決,決而複堵……”

 說到這裡的時候,鄭當時停頓了,然後目光幽幽的繼續道:“我以為只要我們努力,大漢有千萬人,總能堵住的。

 可這個時候,我和長孺接到了陛下的旨意,要求我們帶人返回,因為洪水總是堵不住,丞相田蚡認為這是天意,不如放任自流,陛下同意了。

 他明明是有私心的,也許再努力一下就可以了。

 當時,長孺很生氣,‘那洪水就不堵了嗎?’他衝著帶來指令的官員咆哮,‘那些都是人命啊!’

 可陛下的命令不能不聽,我們無奈撤走了,十六個郡都被洪水淹了。

 長孺不明白,一向英明的陛下為何會下那麽荒唐的命令。回去後,他在朝堂上對此事憤慨不已,我拉他,沒有拉住,他甚至罵人了,陛下沒有生氣,只是靜靜注視著我們,平淡地讓我們退下。

 ‘莊,陛下為何會下那種命令?陛下一開始,分明是想治河的!’

 長孺當時是著名的治河大家,又出了名的廉潔,是以,陛下選了他,必然表明了自己治河決心。不然,不會將他派過去。

 長孺望著我,我也望著他,我們陷入久久的沉默,其實我知道的。

 馬邑那場伏擊的失敗,讓大漢與匈奴徹底撕破臉,匈奴此後屢次頻繁襲擊大漢邊郡。

 三十萬大軍無功而返,讓大漢與匈奴開始了交戰。糧草準備好了,戰甲準備好了,戰爭序幕拉開了,誰想到,打到一半,大河決堤了!

 河治嗎?當然要治,不治怎麽辦?

 邊郡要抵擋匈奴嗎?當然要抵擋,匈奴都衝進上谷郡,肆意搶掠百姓,不抵擋怎麽辦?

 陛下調了人去治河,數萬人,每日花費無數。

 然而,治河一直沒有效果,國庫糧食嘩啦啦流出去,就如同洪水一般,邊軍那邊抗擊匈奴也需要糧食。

 我當時只能艱澀地開口:‘長孺啊,邊郡不能破,邊郡破了,大漢危機,只能苦一苦百姓!’”

 劉瀚自然知道,汲黯當初的字就是長孺,鄭當時的字是莊,他想要成為莊子這樣的人,可他終究沒有成功,聖賢是極其少的。

 “我根本不知道,這治河一停就是二十三年呀,二十三年間,河患橫行,濮陽一帶,盡成澤國,饑民蜂起,民怨沸騰……”

 鄭當時說著的時候,眼中飽含淚水,環顧四周,看著奮起的大軍和百姓,他似乎看到了當年。

 每每想起,他都心痛不已,當年如果他再堅持一下,或許能說服陛下和百官,結局可能不同,苦一苦百姓,何其可笑,這一苦就是二十三年。

 一旁的汲仁聽見這話,沉默了許久,隨即堅定的開口;“莊公,陛下這一次下了大決心,驃騎將軍都來了,太子也在,我們必然能堵住這缺口的,這不是二十三年前了,我們沒有外敵禍患了,匈奴也被我們打趴下了。”

 “是呀,我們一定可以的。”看著著濤濤江水,鄭當時涕泗橫流,內心感覺萬千,“長歎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追憶兮扼腕兮仰屈子之千古,我終懂屈子您當年的心了。”

 其實太子劉據幾次想來河堤,甚至下河,被劉瀚阻止了,至多讓他偶爾旁觀,這洪水無情,要是把他弄死了,那可就糟糕了,漢武帝一生氣,會死很多人的,弄不好劉瀚都得陪葬。

 洪水拍打在士兵的身上,劉瀚也親自感受過了,異常冰冷,外加好些時候天上還下著小雨, www.uukanshu.net 他們根本就沒有多少禦寒的東西,只能靠自己的體力去堅持。

 而在古代,一個小小的風寒要是弄不好就會死人的,不像後世用各種抗生素,感冒衝劑,他們面臨的危險和困難遠遠比後世更艱難。

 甚至劉瀚發現有些士兵和百姓的臉都有些發白了,嘴唇發紫色,他忽然有一種很心痛的感覺,他只能下令輪換,讓士兵和百姓盡量休息。

 而用來堵的木頭和石材根本不多,只能從遠方來運,更加加大了工程量。

 劉瀚無奈又給漢武帝寫信,讓他多派些人來,最好帶上一些生薑和盡量多的糧食衣服,生薑是為了好煮熱水給這些百姓和士兵喝了禦寒的。

 薑在我華夏春秋之前就有了,《神農本草經》記載,“乾薑,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生山谷。”

 當年,神農嘗百草,以辨藥性,誤食毒蘑菇昏迷,蘇醒後發現躺臥之處有一叢青草。

 神農順手一拔,把它的塊根放在嘴裡嚼。過了不久,肚子裡咕嚕咕嚕地響,泄瀉過後,身體全好了。

 神農姓薑,他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薑”。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讓自己起死回生。

 劉瀚偶爾還會看見有一兩個士兵或者百姓被洪水衝走,然後消失無蹤,可他也無能為力,生命在大水之下顯得如此的渺小,可他們依舊義無反顧,大漢苦這個缺口太久太久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