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漢永存》第五十二章 讓人頭疼的太子
等下朝的時候,太子劉據邀請劉漢去家裡做客。

 西漢太子幼時居皇帝后宮,成年行冠禮後入太子宮,加冠年齡一般在15—20歲之間。

 劉據是公元前128年出生的,兩年前成婚了,到現在已經19歲了,而且這家夥動作非常麻溜,剛剛結婚人家老婆就懷孕了,劉瀚很懷疑是奉子成婚呀。

 對於這一點,劉瀚很批評,你這是婚前流氓行為,是不道德滴,他當然不會說因為自己沒有兒子羨慕了。

 還有那太子的老婆,史良娣,才16歲左右就嫁給他了,然後生孩子,簡直了,對於這個劉瀚也是堅決批判,但他也無法阻止。

 那是古代的情況決定的,孩子多早夭折,所以每家每戶都早早結婚,多生,能活下來全是命,一個小感冒弄不好就會死人的,活下來的,好些30多歲就死翹翹了。

 這也是為什麽司馬遷記錄霍去病死的時候,用了一個卒,沒有詳細寫他的死因,他認為這很正常,二十多歲死,也沒有大不了的。

 西漢太子宮的位置是在京師長安的長樂宮內,附屬建築先後有思賢苑、博望苑,後者在長安城覆盎門外。

 長樂宮隻比皇帝的未央宮小一些,東西長2900米,南北寬2400米,周長米,佔地面積約7平方公裡。

 宮城平面形製略呈方形,南牆在覆盎門西有一曲折,其余各牆都為直線。宮城為夯築土牆,厚達20多米。

 宮牆四面各設一座宮門,其中東、西二門是主要通道,門外有闕樓稱為東闕和西闕。南宮門與覆盎門南北相對。

 東、南兩面臨城牆,西隔安門大街與未央宮相望。長樂宮周回二十余裡,內有14所宮殿,均坐北向南。

 後世常說太子為東宮,那是從東漢傳下去的,因為方位得名的,然後就一直沿用了。

 “太傅回長安,據兒多日不曾拜見,是據兒的錯!”

 不得不說,劉據的態度是非常好的,恭敬的行禮,甚至跪拜下來,他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絲毫沒有做作的感覺。

 “太子快起來,算輩分,我是堂哥了,不要這麽生分。”

 兩人東拉西扯了一番,劉據格仁慈寬厚、溫和謹慎,待人處事都非常好,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

 劉據開始一番吹捧,“據兒都是聽著太傅的故事長大的,想太傅當年才16歲,就馬上殺敵,和表哥冠軍侯一起800人大破匈奴,俘虜殺敵超過2000人,兩戰河西,轉進2000多裡,六日破五國,敵人望風而逃……”

 他說得起勁,仿佛對劉瀚的敬佩之情猶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亦如黃河決堤,一發不可收拾。

 “哎喲,太子也學會吹捧了,我看你是想讓我給趙破奴打招呼,照顧好博士狄山,別人他被匈奴人殺了吧?”

 劉據訕訕的笑了,被劉瀚一句話點破小心思,有點尷尬的點頭。

 “太傅慧眼如炬,據兒當真是遠遠不如,要時常多聽太傅教導。”

 十幾年的戎馬生涯,加上衛青病重,這些年劉瀚是當之無愧的軍方第一大佬,一句話,從無敗績,就說明了一切。

 當然,前期是靠抱著霍去病的大腿,後期手下給力,而且大漢士兵厲害,堂堂正正碾壓過去,怎麽會輸?

 再說了,劉瀚又不笨,還愛學習,就算是頭豬,跟著霍去病這麽些年,也學到很多吧,他很想他,也很感激他,可也只能懷念了,有的人如流星一樣滑過你的生命,卻仿佛照亮了整個夜空。

 乃至,許多年後,不經意間抬頭,還是光亮如舊。

 “行吧,我到時候給趙破奴打個招呼,讓這博士吃點苦頭就好,不讓匈奴人取走他性命,他這人嘴皮子倒是溜,罵人不帶髒字,算是人才。”

 雖然劉瀚嘴上這麽說,但後期他一定會給漢武帝稟報一下的,漢武帝被罵了,自然不高興,讓博士狄山去守邊疆,還是前沿的哨卡,明顯是想要他死。

 可劉據想保住他,劉瀚也就給他個面子,漢武帝也不會為了這麽個人物,弄得大家都不開心的,這樣的人在他們眼中就是螻蟻,是生是死,只是一句話。

 現實就是如此,對劉瀚,太子劉據,漢武帝這樣地位的人而言,芸芸眾生,如腳下螻蟻,掌中之物,很現實,也很殘酷。

 太子劉據很高興,“謝謝太傅,其實這博士是一心為民,就是迂腐了些。

 《尚書》有言天命無常與,暴力不足恃,有德則有國,無德則喪邦。

 《大學》中有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中庸》有言……”

 好家夥,太子劉據滔滔不絕,開始說教了,先是《尚書》,然後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隨後是《詩經》、《禮記》、《易經》……

 簡直是張口之乎者也,閉口詩雲子曰,這些經典都強調的是仁善治國,少發動戰爭的理念,強調道德修養、仁政和和諧穩定的社會狀態。

 劉瀚聽著就像是念經,頭疼,他終於知道漢武帝漸漸不太喜歡劉據的原因了,這太子可以說是知識淵博,古籍經典,張口就來,還不帶重複的,這去後面唐朝以後,不得考個進士?

 可學識高,不代表會治國,治國是王道,霸道,仁道,三道合一,可天下無敵,只有仁道,亡之不遠,感覺他性格和扶蘇很像,簡直是2.0版扶蘇。

 實在忍不了了,劉瀚打斷了他,“太子多是讀儒家經典?”

 “太傅覺得儒家不好?道家的我也讀了一些。”

 “不是不好,盡信書,不如無書。過去,陛下在與匈奴發生衝突時,有一些世家出身的將領駐扎在邊境上。

 然而,大將軍衛青是從低微出身逐漸崛起的,你表哥冠軍侯則在年幼時展現出非凡的勇敢。

 他們轉戰萬裡,無向不克,戰無不勝,聲威功烈震於天下,雖古之名將無以過之。

 知道為什麽嗎?”

 劉瀚沒有讓他一定回答,自顧自的說道:“當年,陛下希望用《孫子兵法》和《吳子》的書籍教導冠軍侯,但他說:‘顧方略何如耳,不求學古兵法。’

 所以,太子,要想成為偉大而傑出的人,光看看書是不行的,書要看,但要有自己的想法,天天抱著書,滿口之乎者也,聖人雲曰,仁義治國,有用,但用處不大,那些寫書的人是先賢,但他們沒有當過帝王,甚至好多沒有治理過國家。

 就算治理過,他們當時的國家制度,法律條文,和現在大漢的完全不一樣,可以做參考,但不能完全相信,從古至今,好多東西一直在變,比如習慣,飲食,還有國家體制。

 夏商周是奴隸制度,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各個國家又有不同,秦國變法富強,一統天下,但法律殘酷,不體恤民意,二世而亡,但他把分封制度改為了郡縣制度,這是進步,也是改變。

 當初高祖不得已延續分封制度,但他發現了弊端,後面積極改正,異姓王基本都沒有了,就留下了咱們劉家的王,景帝和陛下一直在削弱藩國,就是為了防止再出現七國之亂, www.uukanshu.net乃至天下大亂。

 現在我大漢是郡縣制度和郡國制度並列,但在向著郡縣推進,積極削弱藩國,這些都是書上看不到的,不是一兩句仁義治國、與民休息就可以搞定了……”

 從來沒有人跟劉據說過這些,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現在已經是二十四年了,那時候太子劉據還沒有出生呢。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賢良方正文學之士到長安,親自策問。董仲舒在對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數變,百家無所適從。

 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董仲舒指出的適應政治上大一統的思想統治政策,很受武帝賞識。

 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便出來了。

 劉據就是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現在朝廷儒家獨領風騷,所以他張口閉口都是聖人之言,也怪不得他,準確來說是漢武帝的鍋,很多事情,小時候就定型了。

 “太傅之言,讓據兒茅塞頓開,那孤該如何治國?”劉據又跪拜下來。

 “這個沒有準確答案,與民休息是要的,對外征伐也是要的,多聽,多看,多學,陛下是做的不錯的,你可以多學,但別全學,你畢竟不是他,正所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多想想吧。”

 劉瀚說完,頭也不回的走了,留下愣住的劉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