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漢永存》第二十三章 呂布的野心
第317章 呂布的野心
 “我觀當今天子,暗弱無能,倒是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今日軍前,你看他恩威並施,撫恤得當,小小年紀,實在是難得呀!”
 董卓看向李儒,感慨起來。
 “我也有此同感!”
 “若是廢少帝而立陳留王,你看此事可行否?”董卓說著目光直勾勾的看向李儒。
 李儒思考一番之後說:“公欲借廢立之事而楊威,倒也是個好主意。”
 “我久在西涼,朝中之事,我如何能在極短之日樹立權威,立於當朝,我想無過於廢舊帝立新帝了。”
 李儒笑著,摸了摸自己的胡須,“廢舊立新,好很啊,公此舉有二利。”
 “試言之!”
 “昔日伊尹、霍光行廢立之事,皆成為了千古名相,一代人傑,受到後世萬人所敬。
 真正支配歷史的人,不是他們這些名人,是稻田裡辛勤勞作的老農,是官道上來往的商賈,是朝堂上進言的官員,是孤燈下苦讀的學子。
 於是我漸漸的脫離凡塵,疏遠世人,結果便是一任憤悶與羞恨,任意助長內心那懦怯的自尊心。”
 其實平凡才是人生常態,在史書上留名的人大抵都是非常少的,可是正是這些芸芸眾生才真正是歷史的推動。
 公效法先人,行此廢立之事,必然名垂千古,此一利也。”
 到時候新君一立,公便可挾天子以令群臣,進而以謀天下,此二利也!”
 可惜啊,歷史已經決定由他親手開始分崩離析這個大漢王朝。
 人總是認為自己是特別的,或者說獨一無二的。
 董卓聽完哈哈大笑,開心的說,“你真不愧是老夫的智囊啊,有此二利,何不為之?”
 董卓,這個曾經在西北荒涼之地崛起的豪傑,如今帶著他的西涼兵,踏進了繁華的洛陽城。
 “哈哈哈!”
 其實李儒從董卓準備廢立那一刻,大概也能看到結局,像這條路要麽就走向輝煌成為帝王,要麽就九族被滅,暴死街頭。
 我們都曾自命不凡,不甘平庸,但又非常迷茫,躊躇不前,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
 “公救駕天子,使得威望在群臣之上,再攜大軍而來,此時若立新君,誰敢不從?
 甚至有時候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漸漸長大會發現自己只是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一員。
 就像是有本書中所說:“我生怕自己並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
 因為像是秦始皇、陳勝、項羽、劉邦、漢武帝、劉秀、劉備、曹操、李世民、趙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多爾袞、康熙……
 所謂時勢造英雄,實乃至理名言。
 董卓臉上的笑容逐漸消失了,緩緩點頭說道,“好,溫故而知新,好啊!這一番肺腑之言甚好,甚是,我們不可被一時的權利所衝昏頭腦啊!”
 即使沒有劉邦、朱元璋,也會有王邦、李邦、劉元璋、曹元璋來完成歷史的使命,推翻舊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國。
 故此一害,願主公思之、慎之。”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注定默默無聞,都無法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們才是歷史真正的主人。
 他們都只是歷史的執行者,並不是歷史的創者。
 歷史也從來就不是一個人或是幾個人可以支配創造的。
 然而,董卓對此毫不在意,他的眼中只有權力和欲望,對城中的百姓生死,視若無睹。
 董卓卻還以為自己是一個例外,能夠跳出這個怪圈。
 即使有李儒的提醒,他也不會放棄的,權利這個東西是具有極大誘惑力的。
 李儒說完,極其嚴肅的拱手向著董卓說道,“請主公恕我直言,擁立皇帝者,固然權傾朝野,威懾當時,天下一時間莫敢不從者。
 “我朝自章、和二帝起,凡在朝中掌大權者諸如竇憲、鄧騭、閻顯、陳蕃,以及新進被十常侍所殺之大將軍何進,未有一人不遭橫死暴亡呀!”
 此時的董卓意氣風發,相信未來的光明在等待自己。
 “還有一害?說說看。”
 李儒忽然嚴肅的說道:“雖有二利,但還是有一害呀!”
 城中的百姓,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四散逃離,尋求安全的避難所。
 歷史已經不止一次的證明,只要東漢帝國還未曾分崩離析,天下還沒有諸侯四起。
 東漢帝國的掌權諸如竇憲、鄧騭、閻顯、陳蕃等,他們最後的結局無一例外,基本都是慘死。
 從古至今,從無例外。
 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點也不為過,甚至權柄可以說能超越皇帝,但終究不是皇帝,也把自己置於眾矢之的。
 歷史是一個好客的主人,但卻從不容許客人取代它的位置。
 “嗯,那二呢?”董卓點頭接著詢問起來,顯然他非常認同李儒的說法。
 或許他等到東漢王朝徹底崩塌的時候,可以做一個像曹操這樣的人物,建立起一個新的王朝,雖然這個王朝不完整,但也可以割據。
 董卓說著,隨即畫風一轉,極其堅定的說道,“然而我董卓並非竇憲、鄧騭、閻顯、陳蕃等人,更絕不是屠夫何進之流。既然是有二利僅一害之舉,何樂而不為呀?”
 從這一刻起,董卓的命運似乎也被決定了。
 西涼兵,他們的鐵蹄聲在洛陽城的大街小巷中回蕩。
 這些士兵們,毫無顧忌地驅趕著百姓,任由軍馬撞到百姓,不問生死。無辜的百姓在他們眼中只是前進的阻礙,是可以隨意踐踏的對象。
 一時間,繁華的洛陽城變得冷清而淒涼,曾經的喧囂和熱鬧已不複存在。
 他的行為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和憤慨,但無奈他的兵強馬壯,無人能製。
 當天,少帝回到宮中,大赦天下,改後號將光熹元年改為昭寧元年。
 可是傳國禦璽丟失了,皇帝六璽倒是全部找到了。
 秦漢皇帝除傳國璽之外,尚有六璽,皆白玉製,螭虎紐,用武都紫泥封:
 一,皇帝行璽,用於封國;
 二,皇帝之璽,用於賜諸王侯;
 三,皇帝信璽,用於發兵;
 四,天子行璽,用於召大臣;
 五,天子之璽,用於策封外國君主;
 六,天子信璽,用於祭天地鬼神。
 但是除了這六個分別有不同作用的玉璽之外,還有一方玉璽,沒有任何作用,但是天子的六個玉璽加起來都比不過它,它就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是歷史上所有的皇帝和野心家必爭之物。
 所以呀,傳國玉璽丟了,即使這六璽找到了,也是大打折扣。
 這晚,洛陽一個房間之內,坐著三人,正在商量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這三個人便是袁紹、丁原、還有鮑信。
 丁原是並州人,出身貧寒,依靠謀略與勇武當上了並州刺史,並州在當時就是邊境。
 他經常與胡人作戰,丁原騎射之術都比較熟練。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並州刺史張懿在抵禦胡人的進攻時,戰敗被殺。
 於是,丁原繼任為並州刺史。此後,官拜騎都尉,屯兵在河內郡(郡治在懷縣,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
 騎都尉在兩漢時期是掌管京城羽林騎兵的統領,後來的曹操、公孫瓚、呂布都擔任過這個職務,也就是這個時候,丁原任命呂布為自己的主薄。
 主薄是掌管文書的佐吏,相當於秘書,呂布的第一個官職居然是個文官。
 丁原之所以賞識呂布,是因為呂布個人武力勇武,騎馬射箭的功夫熟練,呂布能擔任文官,肯定他是受過教育的,也就是文武雙全。
 而在這時能有條件讀書的,不是世家大族,就是家裡有錢的人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史中呂布根本就不是丁原的義子,只能說丁原非常賞識呂布,提拔他,丁原算是呂布的恩人。
 再後來,就是現在,何進為了誅殺宦官就召來了丁原和董卓。
 丁原於是以騎都尉身份,帶著呂布及手下軍隊進入京城洛陽,然後被何進被任命為執金吾,也就是京城衛戍部隊的統領。
 而董卓在進軍的過程中,何進又反悔,何進還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董卓迫於何進的壓力,率軍後撤並駐扎在離洛陽只有二十裡的夕陽亭。
 宦官們迫於何進的壓力,選擇了魚死網破,把何進騙進宮中殺掉。
 然後袁紹、袁術以及何進的部將吳匡率軍衝入宮中,誅殺了所有宦官,少數宦官挾製皇帝與陳留王劉協出逃。
 結果在半路上遇到了董卓的軍隊,董卓也因為聽到了關於洛陽的消息,率軍準備進入,正好又遇到了皇帝,所以就把皇帝迎了過來,一起進入洛陽……
 至於鮑信,他受大將軍何進所征辟就任騎都尉,受命回鄉招募兵卒,鮑信招募了一千多士兵。
 結果,歸途中到達成皋時何進已經死於政變,鮑信趕回洛陽時董卓已經進京。
 如今這三個人聚集在一起,明顯就是想辦法為了對付董卓呀。
 丁原歎氣,“唉,國家多災,社稷多難呀,十常侍才除,又來一個董卓……”
 他說著,甚至眼眶中有淚水浮現,他是想為這個國家做點什麽的。
 鮑信也是歎氣道:“他每日進城都是這樣,鐵甲侍衛開道,橫衝直撞,橫行無忌,百姓們避之猶如惡鬼,鬧得京城內外惶恐不安。”
 “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袁紹臉上充滿著悲憤。
 丁原和鮑信可以說是何進叫過來的,就是何進信任的人,而董卓完全就是袁紹讓何進叫過來的。
 董卓後面後面再次起家,就是因為他們袁家的支持,可以這麽說,董卓就是他們袁家養的一條狗。
 原本以為董卓會乖乖聽他們的話,好好掌控,結果現在變成了一條狼,會咬人的狼,這叫他如何甘心?
 鮑信接著說,“近日這董卓出入宮廷肆無忌憚,百官惶恐,天子不安,當初鄭泰、盧植等早已有言在先,說這董卓面善心狠,一入京城,必生禍患。
 真讓他們給說中了,我看著董卓心懷異志,應該乘他剛到,兵馬都很疲憊,發動襲擊,可以生擒董卓!”
 說完,看著丁原和袁紹都在搖頭,鮑信很無奈,雙手一抬說道:“二位到底有何看法?盡管言來。”
 袁紹搖頭,“唉,我又何嘗不知啊,只是如今十常侍之亂剛剛平息,朝廷新定,此時不宜輕舉妄動啊。”
 鮑信看袁紹懼怕董卓,不想乾掉董卓,只能看向丁原,“丁大人,您的意思呢?”
 “此事容後再議?”
 “既然如此,我引本部兵馬暫時離京,何時討伐董卓,再來效力,告辭!”鮑信行禮之後,頭也不回的離開。
 就是他們的猶豫和遲疑,使得董卓又進一步做大了。
 董卓才到洛陽的時候,其實手下只有步、騎兵三千人。
 他知道自己兵力單薄,擔心不能使遠近懾服。
 於是,每隔四五天,就派軍隊夜裡悄悄出發到軍營附近處,第二天早上,再嚴整軍容,大張旗鼓地返回,讓人以為西方涼州又派來了援軍,而洛陽城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
 加上他的一番拉攏和手動,何進與何苗的部下都投靠董卓,董卓又暗中指使丁原部下的司馬、五原人呂布殺死丁原而吞並了他的部隊,從此董卓兵力大增。
 於是他暗示朝廷,以下雨不停止為理由,讓皇帝頒策罷免司空劉弘的職務,由自己接任……
 這一下,在洛陽朝廷當中,幾乎沒有誰的兵馬敢和董卓對抗了。
 他終於要開始自己廢立皇帝的大計策了。
 值得一提的是,呂布殺死丁原並不是為了什麽赤兔馬,赤兔馬可能在這之前就已經是呂布的坐騎。
 董卓在進京前已經是並州牧的官職了,進入洛陽後又擔任了司空,同時還迎回了皇帝,控制了朝廷,按官職來說,董卓已經是丁原的上司了,更是呂布上司。
 所以董卓命令呂布是非常正常的,但呂布聽不聽是一個問題。
 當時的呂布面臨兩個選擇,一是逃走,二是與丁原一起起兵反董卓。
 像是後面的曹操,袁術,袁紹這些都選擇了逃走,但呂布明顯是不能選這條路的,因為這些人在地方都非常有勢力, www.uukanshu.net 他們逃走後可以當諸侯,可以東山再起。
 呂布逃走後,他根本就沒有實力,很難東山再起,他背後不像曹操、袁紹這些有世家大族,他純粹就是被丁原提拔起來了,離開了丁原,他什麽都不是。
 至於選擇和丁原硬抗董卓,也不是條好路,丁原此時的兵力根本就比不上董卓,一個弄不好就是兵敗身死。
 很明顯呂布是有野心的,再加上董卓的刻意拉攏,所以呂布就背叛了自己的上司丁原,而選擇了更牛的上司董卓。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而且呂布是有野心的,他很想建立一番工業,很想青史留名,如果不投靠董卓,他在丁原手下只是一個主簿。
 所以董卓很輕松,送了點錢財,一番拉攏,就把呂布收到麾下,並讓他殺死了丁原。
 當然,背叛這個東西,有第1次就有第2次,以及無數次,所以呂布後來再背叛董卓也是可以預想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