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環球尋寶:從盲盒倉庫開始》三百八十九 出道即巔峰
原來這根子,在這呢!

你別看這青花瓷上面,只有孤零零的藍色彩繪,看起來顏色非常單一。

可誰讓人家是所有彩繪瓷的祖宗,開辟了在瓷器上作畫的先河呢!

就憑這一點,楊榮錦說,這元青花是咱們龍國瓷器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陳睿就不得不承認,人家說的沒錯。

難怪在國外,青花瓷,尤其是元青花,會這麽受追捧呢。

動不動就拍出上億的高價,原來人家老外也不傻。

也知道,要玩古董,那就要遵循東西越老越好的道理。

這元青花是所有彩繪瓷的祖宗,那但凡玩瓷器的,誰不想搜藏兩件?

哪怕你後世燒出來的彩繪瓷,在精美。

可擺在元青花面前,那就是孫子輩。

歷史意義,就差的遠著呢!

楊榮錦看到這會兒陳睿服氣的表情,也笑著點點頭。

“你別以為,元青花只是開創了彩繪瓷的先河,其實元青花真正厲害的地方遠不止如此。”

陳睿這會兒已經徹底被他勾起了興趣。

“哦?怎麽說?”

楊榮錦看他這麽謙遜好學,也就放的更開了。

“這元青花的燒製工藝,也是後世明清的青花瓷所無法比擬的。”

“就比如他是施釉的技術,就是明清兩代怎麽也學不來的。”

“唐宋時期,很多窯口燒製瓷器的時候,使用的都是古法施釉的技術。”

“就是在燒製的時候,使用乾粉施釉和熱熔釉法相結合,來給瓷器素胚施釉。”

“這種乾法施釉的好處,就是讓單色釉瓷器的釉下面沒有氣泡。”

“而到了元朝,開創元青花的時候,要在瓷器的素胚上作畫。”

“然後還要在這些畫上散布上藍色的釉色,這在燒製的時候,可以說是完全創新的一種工藝。”

“因為在這之前,咱們國內的製瓷匠人們,從來沒燒製過這樣的瓷器。”

“後來咱們的瓷器師傅,還專門為此創造了一套脫胎於乾粉施釉的全新燒製方法。”

“這樣燒製出來的元青花瓷器,就只有在有青花紋飾的地方釉下面有稀疏的氣泡。”

“其余白釉部分,哪怕你用150倍放大鏡看,這白釉下面也沒有氣泡,呈鈣化狀。”

“而到了明朝之後,因為戰亂,這種乾粉施釉的燒製方法就絕傳了。”

“所以明朝的青花瓷,采用的就是濕法施釉的技術。”

“所以明代至今,出產的青花瓷釉下,就都有氣泡。”

“有些水平不佳的,甚至都不用放大鏡,都能看到釉面下的氣泡……”

“這也就是為什麽,明清兩代的青花瓷,有些花紋比元朝時期的更為精美。”

“器型甚至比元青花瓷還大,但價格卻就是比不上元青花的主要原因。”

陳睿聽了楊榮錦的這樣一番解釋,也才明白了過來。

難怪明清兩代的青花瓷器數量不少,可也就基本在國內比較受追捧。

拿到國際上,老外都不怎麽認可。

原來根子在這呢!

這元青花,不但是開創了彩繪瓷器的開山鼻祖。

人家還特麽的出道即巔峰啊!

人家獨到的工藝,到後來就斷檔了。

“而這元青花,在海外受歡迎,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因為這元青花,不但是咱們龍國瓷器發展的第一個巔峰。”

“同樣這元青花,也是外國瓷器發展的一個巔峰。”

聽楊榮錦這樣一說,陳睿當場就炸毛了。

“等等,楊大哥你這樣說是幾個意思?”

“這元青花明明是咱們龍國燒出來的,

這怎麽還成了海外瓷器發展的巔峰啦?”楊榮錦瞟了他一眼:“你急什麽啊?你且聽我說。”

“要說起青花瓷呢,其實最早並不是起源於我們這裡的。”

“啊?”

陳睿感覺自己好像又挨了一悶棍:“這,怎麽可能?”

楊榮錦微微一笑:“你啊,看來還真是個小白。”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你知道吧?”

陳睿點頭猶如小雞啄米。

“這其中的古巴比倫文明,就在中東一帶,人家也不傻的。”

“那邊的人也很早就有燒製瓷器的歷史了,不過因為他們沒有高嶺土,和麻倉土。”

“再加上爐窯的溫度不夠,所以他們一直沒能燒製出瓷器,燒製的大多都是陶器。”

“但要說在陶器上面作畫,人家可比咱們早得多。”

“早在唐宋時期,中東那邊的工匠們,就嘗試著在陶器上面作畫,彩繪了。”

“可同樣是因為材料和窯爐溫度的原因,他們並沒有燒製出像樣的陶器。”

“但是從最近幾十年,出土的陶器碎片上,能夠證明,他們確實早就在這方面有過嘗試。 ”

“後來蒙元一路打到了歐洲,順帶著也征服了中東地區。”

“當時咱們好中東地區的貿易就更加繁榮發達了。”

“大量產自咱們這邊的瓷器,通過中東,販運到了歐洲。”

“而中東的製陶匠人們,在看到咱們的瓷器之後,都驚為天人。”

“這不就是他們夢寐以求,想要燒製出來的瓷器嗎?”

“於是就有不少中東的製陶匠人,帶著他們獨有的釉料,來到了咱們的瓷都。”

陳睿聽到這,也就懂了。

“我明白了,你說的那種釉料,就是大名鼎鼎的蘇麻離青?”

楊榮錦笑著點點頭:“沒錯,就是那大名鼎鼎的蘇料。”

這蘇麻離青就是燒製元青花的關鍵了,青花瓷上面的藍色彩繪。

就是這種釉料的傑作,明朝時期,鄭和多次下西洋,其中一個目的。

疾苦是找打這蘇麻離青的原產地,可惜並沒有找到。

不過還好,鄭和在途中和不少中東商人貿易,還是帶回了不少蘇料。

而這些是蘇麻離青則支撐明宣德時期,到那時也就用光了。

在之後,咱們燒製的青花瓷,用的也就都是國產的蘇料了。

雖然國產的蘇料釉色也算不錯,但是和原版產自中東的蘇麻離青比起來。

那品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也正是那些中東工匠的到來,帶來了全新的釉料,和他們獨有的燒製工藝。”

“才讓東西方的製瓷工藝,有了第一次的碰撞和大融合……”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作者寄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