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長安小坊正》第670章 何以見德
第671章何以見德

 大德之議,自是在太極殿中。

 太真觀兩名坤道之議,再桀驁不馴的大臣也老實閉嘴。

 長孫無忌的眸子裡,難得地帶上一絲真誠的笑意。

 兕子,她平安長大了啊!

 長孫無忌曾親自到太真觀上香,與隱隱有出塵之意的鳳真交談,看過她的狀態,詢問過悟真觀主,終於確認,外甥女已經平安度過劫難。

 哎,就是太冷清了,與小時候那個甜甜地叫“舅父”的兕子差異太大。

 不管怎樣,阿妹的血脈在世間安然,長孫無忌就覺得歡喜。

 大德,必須有兕子一份,就是皇帝也不能阻止,我長孫無忌說的!

 玄謨禪師、悟崐寺主、陳矩年觀主諸人,俱是聲名遠揚、德行無虧之輩。

 出家人當然並不全部都是六根清淨,藏汙納垢之輩也不少,但推出為大德者,必須潔白無瑕。

 就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可它全靠淤泥裡的根供給養分呢。

 所以,看古書的時候啊,多想想。

 一個無闕的君子,有時候比有闕的人更可怕。

 許久,侍禦史丘神勣出聲詢問:“何以不見大興善寺標杆禪師之名?”

 可見,讓標杆出現在名冊上,竟涉及了多方的博弈。

 范錚出班:“此人原身為長安令杜善賢,標杆之名乃先帝禦賜,因為官不辨善惡而命其出家。”

 “本官身為雍州長史時,從未聽說標杆有何善行,道佛辯經亦未見其有何建樹,何故竟薦為大德?”

 何以見德?

 長孫無忌的嘴咧了咧,沒出聲。

 幾年未出聲,有人以為某吃齋念佛了呢,某當年親手打下去的標杆,都敢抬到眼前來戳一戳了。

 沃鯌腆著肚腩出班:“既然有紛爭,何妨召標杆禪師上殿,考校一番佛經、詢問一番功德?”

 這個瓜慫,壞得很!

 祠部司掌天下觀寺,不敢說對長安城數以千計的比丘了如指掌,起碼知名人物的狀況是了解的。

 標杆禪師身為比丘,能背經文不過三篇,連《毗尼日用切要》都背得恍恍惚惚,若不是因為奉旨出家,早追回度牒了。

 大德?

 嘿嘿,缺德吧!

 想送標杆上大德之位,其實是想打臉太宗、打臉長孫無忌;

 至於范錚,那是被殃及的池魚。

 不好意思,即便范錚現在是九卿之一,依舊未能成為某些人眼中的對手,份量不足。

 讓標杆上殿背經文,那些拚命支持的人勢必出醜,甚至可能因此失去朝廷、皇帝的信任。

 倒不是說標杆沒文化,可他從來就無心向佛!

 功德……對於標杆更是一種奢侈,他於大興善寺度日如年,功課都勉強,談何功德。

 李世民、長孫無忌這兩郎舅壞得很,讓他出家為僧,卻不給期限。

 這是讓他一輩子吃齋呢。

 侍禦史鄒久酒出來打圓場:“丘禦史不過是隨口一問,並無較真之意,不必如此費心。”

 范錚冷笑一聲,正欲乘勝追擊,卻見禦史大夫李乾祐微微搖頭,獬豸冠在輕晃。

 正了正頭上的三梁冠,范錚垂下了眼皮。

 不看僧面看佛面,人活於世間,總有些人情要顧,老堂官李乾祐曾經也頗關照范錚,情面不能不給。

 范錚不是水滸那個沒面目焦挺。

 沒面目一詞,一是不講情面,二是如焦挺一般丟臉。

 長孫無忌眼皮抬了抬,掃向看熱鬧的司徒李元景。

 不是每一個問題都有準確答案,幸好某胖胖也從來不是需要答案之人。

 有些事情,只要心頭有方向就足夠了。

 大德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束縛。

 永徽天子手持名冊,斟酌了許久,才持禦筆親批。

 然而,范錚不經意地看到,永徽天子眼中掠過一絲不滿。

 他究竟不滿什麽?

 范錚雖不是一味揣摩上意之人,卻多少心頭打了個問號。

 禮部尚書之位,由房玄齡長子房遺直接任。

 房遺直履歷雖略短,卻承梁國公之嗣,之前也一直在禮部司為官,勉強也補得了。

 ——

 逢赦而歸的薛萬徹,在空曠的府邸中,迷迷糊糊地灌著蝦蟆陵郎官清酒。

 府中人員稀少,除了幾個部曲,只有身為縣侯之子獨存,其余子嗣漸漸散於諸地為小官。

 《舊唐書》上,明確記錄,薛萬徹於貞觀十五年隨李世勣大破薛延陀,以功別封一子為縣侯。

 按這文字,說明薛萬徹不止一子。

 薛萬徹尚丹陽長公主,是在貞觀十八年,顯然是長公主為續弦了。

 “萬徹蠢甚,公主羞,不與同席者數月”,看上去有點純情小狼狗的樣子,但是可能麽?

 估計是當時的薛萬徹自慚形穢,隱約有自卑感所致。

 丹陽長公主也沒陪伴薛萬徹幾年,還是薨了。

 若有她相約束,薛萬徹斷不至於走向不歸路。

 房遺愛不知何時坐到了薛萬徹身旁,一缽噴香的牛肉,一壇西市腔酒,飲得有滋有味,不時與薛萬徹碰一下壇子。

 薛萬徹欣賞房遺愛,只是欣賞他的力氣,不是欣賞他的武藝。

 “怎地,堂堂太府卿,竟肯紆尊降貴,來看我這不中用的庶人?”

 薛萬徹狂笑。

 其實,薛萬徹無論如何都說不上是庶人,他身上的武安郡公爵位可未曾削呢。

 只是,這一趟回長安,物是人非,唯阿弟薛萬備仍存。

 兩唐書唯《舊唐書》提及薛萬備卒於薛萬徹前,偏偏葬於長安高陽原的薛萬備墓志提到受牽連流至交州。

 史料打架了,唯有以墓志為準。

 至於《資治通鑒》提到流交州,算了吧,這本書不能當史料看。

 查不到的情況下,以史書為準(竊笑,機智得一匹)。

 薛萬徹卻有意疏遠阿弟,唯恐連累了他。

 但是,血脈相通,又怎是他說不牽連就真不牽連的?

 房遺愛苦澀一笑:“想我房二郎大好男子,不去上陣搏一個萬世流芳,卻身處太府寺,為朝廷守著那些財物,猶如看門狗。”

 這就是典型的志大才疏,房遺愛若上陣啊,連趙括都不如。

 說話一向尖酸刻薄的薛萬徹卻顧不上打擊房遺愛,一口飲盡壇中酒,壇子向外一擲,落於假山石上,砸了個粉碎。

 “薛某為大唐征討仇寇,縱未曾攻下泊灼城,亦斬了所夫孫。竟因小人誹謗,去職流象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