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營士兵被閻應元噴得不敢作聲,因為事實擺在眼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他們和那群祝塘子弟相比,確實是垃圾。
站在涼亭裡觀看的朱小菘,認為自己大概知道閻應元接下來要做什麽了。
現在閻應元指著京營士兵,說他們是垃圾,垃圾是沒有資格頓頓吃肉,接下來可能就要淘汰老弱病殘了。
用行軍跑步這種方式淘汰老弱,確實是最快最有效的。
朱小菘以為自己猜到閻應元的練兵手段。
給士兵優質的夥食待遇,再擇優錄選精兵,淘汰老弱病殘,然後以那些江陰子弟作為標杆展開訓練。
但接下來閻應元的做法,讓朱小菘感慨,徹底的相信閻應元是一名帥才。
他本以為閻應元會和鄭森一樣,會把那些老弱病殘全部裁撤。
然而閻應元並沒有,而是對京營一萬四千多人全部進行了合理的分配。
閻應元把南營士兵分為上營、中營和下營,並且定下各種賞罰制度。
上營一萬余人全是精壯,每天都要接受各種高強度訓練,頓頓有肉吃,可以放開肚皮死命造,表現好的晚上那頓還有酒。
中營三千多人,每天只是簡單的跑操和列隊訓練,然後就是修理營房,構造工事,搬運物資,一天只有一餐提供限量肉食。
下營的那一千人幾乎都是老弱病殘,他們不用訓練,每天呆在營房做一些修補武器,洗衣做飯等後勤工作,三天只有一餐提供少量的肉食。
而且中營和下營的士兵只要表現良好,可以有機會重新進入上營。
什麽是帥才,這就是。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閻應元同樣如此,他能合理運用一個軍隊中的每一份人力和物力。
一個只會打打殺殺的將軍並不一定是帥才,真正的帥才不光是能打仗,而是要懂得如何合理的分配人手,精細化管理軍隊。
將才考慮的是如何使大軍衝鋒陷陣,帥才考慮的才是運籌帷幄,綜觀大局。
很多人覺得運籌帷幄十分高大上是不是,其實運籌帷幄多是對士兵的管理分配。
士兵的管理,牽扯的事情就多了,不單單是士兵們的吃喝拉撒,還有士兵的作風,軍紀,甚至是士兵的情緒問題。
大規模的戰役,要支撐各種奇謀策略,考校的是軍隊的全員素質,後勤裝備管理等等。
年輕的鄭森現在就還不具備帥才的能力,他現在的統兵手法,還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書上。
不過朱小菘相信鄭森只要給他一個成長環境,絕對是個統帥人物。
朱小菘撓著下巴沉思:要不要讓鄭森過來學習一些,讓他快些成長起來呢。
接下來的日子,朱小菘幾乎每天都會去京營溜達,反正朝堂裡的大多事他都不用管(因為作不了主)。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京營中,親自去軍器局和兵仗局挑選了一批刀槍盔甲和火銃,送入京營。
京營士兵在閻應元和鄭森的訓練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強大起來。
雖然沒有經過實戰,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有幾分強軍的樣子了。
隨著京營在閻應元和鄭森的操持下,一天天變得強大,朱小菘心情也一天天變得踏實。
~~~
弘光元年正月十二,午時。
從郊外伏兵場回來的朱小菘心情愉悅,在歸途中決定微服城中看看?
畢竟來到這個世界半個多月了,
他還沒真正的見識一下明朝民間生活是什麽樣子呢。 選了家叫海雲天的酒樓,朱小菘坐在二樓吃著茶,這裡視野開闊,能很好的觀看到街上各種生活畫面,了解民情。
但是坐了不到半個時辰,朱小菘就鐵青著臉從樓上下來,怒氣衝衝的返回皇宮。
“汙蔑,他們在汙蔑朕!”
朱小菘一把掀翻皇宮禦案,怒吼:
“簡直就是豈有此理。他們連這個國家的皇帝都敢肆意汙蔑,到?還有什麽是他們不敢做的。”
他剛剛在海雲天坐了那會兒,樓下賓客興致勃勃的談論著皇帝。
那些賓客說了些啥呢,會讓朱小菘如此惱火。
朱小菘感覺自己真他娘的被人黑慘了。
那群人大聲講著弘光天子每天要喝好幾斛酒,
一斛酒是60斤,一天好幾斛酒,當他是河馬嗎。
更為過分的是,還繪聲繪色的講述弘光皇帝從民間虜掠了多少多少女子進宮。
而且竟然說當今天子朱由崧是個基佬,
“陛下,你息怒,奴婢讓人把那些汙蔑您的人全部抓起來,把那座叫海雲天的酒樓封了。”
田成也很窩火,他們太過分了,連皇帝陛下都敢如此肆意編排。
“你抓得完嗎?這是有人暗中肆意推動。”
朱小菘否決了田成的這個做法,去抓人豈不是要越描越黑,暗中推動這些的人,說不定樂意看到他這麽做。
朱小菘努力的讓自己冷靜了下來,他在想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情況?
是誰在暗中推動這種對皇帝的輿論?
誰是得益者?
滿清?東林黨?馬阮黨?還是朱家皇室?
這種謠言、緋聞的傳播,能快速讓他這個弘光皇帝的威嚴喪盡。
朱小菘意識到自己需要輿論陣地,他這個皇帝竟然被人在街頭市井如此討論, 要是暗中沒有人推動就見鬼了。
輿論陣地就在那裡,你不佔領,敵人就會去佔領。
朱小菘明白,無論是將來動員百姓抗清,還是和那幫士紳文人鬥爭,他必須要有自己的輿論陣地。
朱小菘心裡惡狠狠的想著:要搞緋聞,爆黑料是吧。身為重生者,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信息手段都見識過,他就不信弄不過這些古人。
是該要有一種輿論喉舌掌握在自己手裡了,他想到了辦報紙。
明朝官方其實是有一套完善的輿論情報系統,叫邸報。
管理邸報的這個部門是通政司。
布衣出身的朱元璋,深知輿論對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性,大明建國之初,便設置建言制度,允許天下臣民建言獻策。
“大小官員並百工技藝之人,應有可言之事,許直到禦前奏聞,其言當理,即付所司施行,諸衙門毋得阻滯,違者即同奸論。”
朱元璋廢丞相,大權歸皇帝一人執掌,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合為九卿。
各個部門之間相互監督、相互製衡,都由皇帝直接管理,以防權臣壅蔽。
通政司的主要職責為掌管內外章疏,奏報皇上,並謄抄副本,通報六科等政府部門。
各級官員將了解的社會實情上報皇帝,再經太監將禦批後的章奏送往六科廊房抄發,以邸報的形式傳發各地。
但弘光朝廷這個輿論系統,如今掌握在那群文臣手中,朱小菘決定自己再搞一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