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明:重生朱由崧》第七十三章天工院
  朱由崧笑容滿面的看著宋應星。

  宋應星面容清瘦,和明朝絕大多數文人一樣的裝扮,頭戴角巾,身穿長直衫。

  “田成,給宋卿搬個凳子來。”

  田成立刻搬來一個繡墩子,放在宋應星身邊。

  皇帝見面就賜坐,這待遇很少見了,宋應星連忙謝過恩,然後有些謙遜的坐了半個邊。

  “陛下,您詔信中說要印刷推廣臣的天工開物,這可是真的嗎?”

  看來宋應星對自己的著作出版很上心啊。

  不過從宋應星見面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辦實事型的人,一來就直奔主題,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

  “自然是真的,朕叫你來,就是想讓卿著作的天工開物用於實踐,使之廣泛用之於民,造福天下。”

  朱由崧給予了肯定的答覆,並讓小太監拿來一本書冊,遞給宋應星。

  “這是朕讓司禮監經廠印刷的《天工開物》樣本,宋卿審核一下,如果沒有出現紕漏,就可以開始批量印發了。”

  宋應星雙手接過樣本書,見這書用硬紙板做的書封,封面還有彩色圖案,很是精美。

  “這……書…甚好,印的甚好!”宋應星翻開那本新印的天工開物,口中連連誇讚。

  《天工開物》共三卷十八篇,相當於一部百科全書。準確而精煉地記載了農作物栽培、製糖製鹽、紡織業、采礦冶鑄、水利舟車、火藥、機械兵器、顏料、珠玉等重要門類的生產技術及相關的工具。

  而且還有大量的插圖,圖文並茂地描繪出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的技術體系。《天工開物》首次刻畫了中國古代工農業生產的一些場景,擴展了明以前的記載,填補了科技方面的空白。

  但若是不熟悉的或沒見過這項技術和工具的人,即便照著圖文也不一定能做出來。也就是說,這部著作現在未必能用於實踐。

  “宋卿,朕想讓你在工部掛個侍郎的職位頭銜,督辦天工院。”

  “天工院?”

  “天工院就是格物院,格物致知嘛,朕打算把皇宮內的兵仗局,銀作局,針工局,內織染局,司苑局等八大局並入天工院,由宋卿來督辦,搜羅天下格物人才,成立農務司、兵工司、織造司………”

  朱由崧把自己的想法一一和宋應星講明白,其實就是根據天工開物成立一個科技研究院,然後研究出來的東西投入生產。

  當然天工開物裡面涉及太廣,不可能一下子什麽都一起研究。

  事有緩急,現在先把農作物、火器製造和紡織業搞起來。

  第一個就是要想辦法讓大多數人有吃的,不餓死人,所以農作物很重要,比如高產量的番薯、土豆、玉米的培育和推廣。

  然後就是火器製造,這牽涉到軍事技術的變革。

  將來和滿清作戰,那是由南往北打,歷朝歷代由南往北的軍事行動,能北伐成功的很少。

  北伐難於上青天,像諸葛亮和祖逖夠牛逼吧,都是被北伐搞死了。

  南宋嶽飛北伐差點成功,卻讓沒卵子的趙九妹坑死了,也算失敗了。

  幾千年歷史,真正意義上北伐成功,由南方政權徹底掌控北方的僅有一例,那就是明朝太祖朱元璋。

  所以朱元璋是真牛逼。

  為什麽北伐成功案例這麽少,這和地域氣侯關系很大,北方糧食一年一熟,北伐補給線很長。

  而北方政權南下卻沒有那麽大補給壓力,

南方農作物一年兩熟,南下作戰時可以搶征到足夠多的糧草。  還有兵員身體素質也有關,北方吃的面食蛋白質含量高,還有那些遊牧民族都是吃肉的,所以北方人比南方人長得高大雄壯,在冷兵器時代,這非常重要。

  將來和滿清作戰,只有發展先進的火器,才可以彌補自身不足。

  至於織造司,那就牽涉到朱由崧的商業布局了。

  明朝中後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海內外商貿市場的擴大,已然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雛形。

  明朝處於我國封建社會的巔峰時期,商品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由於萬歷初期張居正秉政,施行“一條鞭法”,規定地租賦役除繳納谷物和錢鈔外,還可以銀繳納。即所謂“計畝征銀,折辦於官”。

  從此在賦稅上由繳納實物逐漸轉變為繳納貨幣。這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一大進步,金銀也逐漸成為貴重的貨幣。

  伴隨著海外西班牙等殖民國家的白銀大量流入明朝,為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奠定了貨幣基礎。

  但明朝這個脆弱的資本主義萌芽很快就會被扼殺。

  它受製於內在的封建體制及階級認識限制,還未進入真正的高速發展的階段。

  後來迎來了滿清的入侵,進而在滿清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極端壓製政策的影響下,最終掐滅了明末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

  滿清二百多年的野蠻統治,使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從原有的領先世界,開放吸收狀態,變成封閉自守,逐步落後於西方,最終被西方所趕超。

  明朝對外貿易主要是以陶瓷和絲綢為主,江南蘇杭地帶就種滿了桑樹,所以朱由崧準備研發織造業,從中分一杯羹。

  作為重生穿越者,織造技術完全沒問題啊, 朱由崧圖紙都畫好了。

  朱由崧拿出一疊厚厚的稿紙,遞給宋應星。

  宋應星接過稿紙翻看,第一部分都是一些農作物,紅薯,土豆,辣椒,玉米。不但有圖,還有文字描述了其特性。

  “陛下想推廣這些農作物,這牽涉到儲存,百姓的認可,還有稅制等問題,一時很難啊。”

  朱由崧瞪大了眼睛,他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為什麽這些高產作物進入明朝幾十年了沒法推廣。

  現在宋應星居然好像看出了問題,連忙問道:“宋卿,快快詳細說說,為什麽還會牽涉到稅制。”

  “陛下,就拿這紅薯來說,它要四月底種,九月才收,種的晚,收的晚,又不易儲存,農民百姓等米下鍋又要交稅,富貴人家種這個利益不大,這哪裡能行。”

  朱由崧點了點頭,宋應星說的還真是直接要害,這時代農民家裡絕大多數沒有存糧,隻想莊稼早點下種早點有收成,要不青黃不接時是要餓死人的。

  還有等到農作物成熟時,官府下來收稅,而你的紅薯還在地裡,這要讓人怎麽搞,官差才不管你呢。

  其實這說來說去,就是朝廷的不作為,不思變通,制度僵化。

  不用一次性全部推廣,慢慢推廣嘛,每家每戶拿一點點田地出來種就好了。

  像這種紅薯又不佔地,邊邊角角都能種上一些,都有不錯的收成。

  朱由崧打算讓農務司慢慢的推廣,今年先在皇莊裡育種。

  “咦,陛下,你畫的這個紡織機,怎麽可以放這麽多的紗錠?”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