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重組內閣被打臉
朱由崧激動過後,很快就冷靜下來,吐著氣說道:
“我大明這些將士都是好樣的啊,都是有血性的好兒郎,只是給足了他們軍餉,打起仗都是不怕死的。”
明朝的軍餉是每季度發一次,朱由崧為了防備多鐸南下,早把今年半年的軍餉提前發了下去。
“三千營守歸德城月余,戰死1萬7千人,殲滅建奴1萬余,以及投降漢軍八九萬,然後進入碭山大會戰,追擊多鐸時擊潰鑲藍旗,又損失5千余人。”
“還有五軍營將士,上下一心,英勇無畏,在碭山直接硬抗建奴韃子精銳,左掖副都督胡茂貞戰死,右哨都督楊承祖身受重傷,將士戰死了1萬8千多人。”
“朱大典的標營3萬人,戰死1萬余人,劉良佐部戰死7000余人。”
光是看到這一串串戰死的數字,就可以想象當時的戰鬥是多麽的慘烈,死傷這麽大,居然沒有被打崩。
20多萬人的戰場,也就只有碭山那種一馬平川的地方才能全部展開,一戰就造成這麽大的傷亡。
冷靜下來後,朱由崧想到了捷報中,朱大典為了鼓舞士氣,讓全軍上下和清兵拚命,喊出了50兩銀子一個建奴韃子腦袋的賞金。
朱由崧苦笑,還好自己查抄了鹽商,要不拿不出錢來賞功了。
其實朱大典喊出50兩一個人頭軍功,這是按章辦事,並沒多喊。
明朝的人頭軍功制度細分得很明確了,人頭按等級,北虜50兩,東夷30兩,西番20兩,流賊10兩。
生俘北虜或斬殺北虜1人,官升一級,最高升三級——如超過3人,超過的部分隻給賞銀(1個50兩);如果是多人共同戰果,僅為首一人照此升賞,從者隻給賞銀。當然所有一切的前提是壯男,如果俘\/斬的是小孩、婦女,隻授署職,相應的賞銀就要打四折,甚至是更少。
朱由崧默默的算了算,這些賞金還是要給,碭山一戰殲滅滿清八旗近3萬,歸德守城戰殺滿清八旗萬余。
其實戰後真正能收繳到的人頭有限,軍功中並不會出現有四五萬韃子人頭軍功,因為很多有軍功的戰士都死了。
所以真正要出大錢的是戰死將士的撫恤銀,朱由崧決定每人給50兩。
這些為了大明朝流血拚命的將士們,獻出了寶貴生命,怎麽也不能比一個韃子人頭少了吧。
朱由崧粗略算了一下,這一戰光是軍功賞賜和撫恤,怕是不少於500萬兩銀子。
朱由崧直呲牙,這打仗也太燒錢了,打了這一仗,南明一年稅收就沒了。
就是他查抄了那麽多銀子,發完賞金,也就剩下不多了,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次歸德守城戰和碭山會戰,可謂是立國之戰。
這一戰打痛了多鐸,也打痛了滿清,下面精力得用在湖廣一帶,抗住湖廣阿濟格,就可和南宋一樣,跟滿清形成相持階段。
所以對於將官的軍功,朱由崧決定拿一些爵位出來封賞,這可是用實打實軍功殺出來的,這個爵位的含金量並不低,沒人能說什麽。
“來人,召首輔馬士英、袁繼鹹、黃道周、左懋第、何騰蛟來武英殿。”
如今這場大戰的勝利,朱由崧這個天子的威望將會空前高漲。
他認為是時候重組內閣了,他和朝堂大臣一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生澀和隔閡,
如果於他一手重組內閣,將可讓朝廷運轉更加的高效。 如今首輔馬士英兼掌兵部事,朱由崧一時不好換動,但是現在他掌著三大營的精兵,加上黃得功的兵馬也聽他的,這一點他並不懼。
他打算讓袁繼鹹入閣,兼掌戶部事。
黃道周入閣,兼掌都察院事。
左懋第入閣,兼掌吏部事。
何騰蛟入閣,兼掌工部事。
還有得重整通政司,這本來是個非常重要的部門,現在卻變得有名無實。
朱由崧覺得大明吏治問題,和通政司的衰敗有很大關系。
打算等北線穩定後,史可法也調回閣部,讓他兼掌通政司。
沒多久,殿外就傳來幾位大臣的腳步聲。
“臣等參見陛下。”
“諸位先生免禮。”
“北線大捷,臣等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幾位大臣齊聲說道,只見黃道周和左懋第兩人雙眼泛紅,眼中含淚。
他們看完捷報文書,當時就激動的淚流滿面,聽到皇帝召見,匆匆而來。
“陛下,此戰勝利,一掃我大明前朝軍備之綿弱,足以揚我朝國威,振我人心,實在是太難得了。”
黃道周擦著淚,現在都還有些難以控制的激動。
南明立國不久,可謂是困難重重,外有強敵環伺,內部人心不齊,相互傾軋,又碰上左良玉父子叛亂,當真是四面楚歌。
縱觀大明近來數十年,和外虜作戰,都沒有取得過這種大勝利。
馬士英稱讚,“這都是陛下聖心獨斷,重組三大營,選賢才重良將,實乃有光武中興之兆也。”
朱由崧笑著擺手,“此戰都是前線那些將官用心,將士用命之功。”朱由崧歎息一聲,
“朕只是給了該給的軍餉而已,這足以證明,只要將官組織得力,我大明兒郎們是不缺血性的。”
袁繼鹹說道:“陛下,碭山會戰是在烈日下進行的,戰後將士們必定中暍發痧,當盡快派出朝中大臣, 從周邊各州縣調集藥物去碭山慰勉將士。”
朱由崧點頭,“不錯,朕已急令史可法去前線,那些經歷過此戰的將士可不能因病折損了,他們不只是有功,也將是我朝武備基石。””
朱由崧一臉鄭重看著眾人,“北線此戰雖勝,但依然懈怠不得,阿濟格已經佔據了武昌府,
更遠些還有張獻忠佔據了四川大部分主要地區,
我朝初創,內部政局弊端重重,吏治不清,需要賢臣能吏去整頓。”
朱由崧一臉真誠的看著眾人,“諸位先生都是朕的股肱賢臣,朕欲組建新的內閣,讓政令通達。”
聽到朱由崧這話,馬士英眼珠轉動,袁繼鹹和左懋第點頭,何騰蛟一臉激動,黃道周捋須沉吟片刻,也點了點頭。
“臣等遵旨。”
朱由崧笑道:“那好,袁公廉能兼備,入閣為次輔,兼掌戶部事,
石齋先生剛正不阿,也當入閣,掌都察院事。”
“陛下等等。”黃道周一臉凜然出列說道,“內閣大臣豈能由陛下一人獨斷。”
左懋第也出列,“陛下,這完全不合規矩,內閣大臣當由群臣廷推,要不怕是有人不認。”
除了何騰蛟臉上激動的,袁繼鹹也皺著眉。
朱由崧愣了愣。
馬士英嘴角一揚,出列說道:“陛下,這是亂命,請三思。”
朱由崧深吸了一口氣,這些明朝讀書人到底是死板迂腐,還是為了大局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