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
朱棣臉色頗為凝重。
當他得知相權定會死灰複燃後,這位永樂皇帝心中就很是不安。
畢竟歷朝歷代出現的禍國權臣,簡直不要太多,幾乎都是宰相!
唐朝的李林甫、楊國忠,前宋的蔡京、秦檜,每一個都是專權誤國、禍國殃民,搞得天怒人怨,葬送了王朝最後那點氣數。
歷史教訓就在眼前,朱棣自然不願意見到,大明日後也出現這樣一個禍國殃民的權臣奸相!
而且相權本身就對皇權有著製約掣肘,朱棣更不願見到他的子孫後人被權臣所欺辱,導致皇權旁落,大明江山落入外人手中!
那麽,難不成要廢掉內閣?
“逆子,那你說該怎麽辦?難不成直接廢掉內閣?”
“廢掉內閣?”朱高煦笑了,“爹您老人家舍得嗎?”
“現在有內閣輔佐,您老人家還成天叫苦叫累,真要是廢掉了內閣,您還不得鬧翻了天!”
聽到這話,朱棣老臉一紅,哼哼唧唧地不再開口。
這個逆子,真是一點面子都不給自己留啊!
混帳至極!
“其實內閣廢與不廢,問題都不大。”
“關鍵問題在於,內閣處理政務的過程,存在一個先後問題!”
“現在內閣處理政務的方式,應該是他們先看到奏章,議論之後把處理意見附在奏章上面,再交由您老人家定奪,對吧?”
朱棣點了點頭,覺得有些納悶。
這種處理方式有什麽問題嗎?
天下各州府縣奏章何其多也,不先經由內閣篩選一番,他朱棣全都親自上陣,連那些雞毛蒜皮的醃臢事情都要親自處理,那得處理到什麽時候去,覺都不用睡了吧?
奏章經過篩選之後,有了內閣眾人的處理意見,他這位皇帝只需要粗略地掃上一眼,確定沒有什麽問題,就可以直接按照內閣眾人的意見簽字蓋章了,然後再將奏章轉交給相應部門,讓其去照章辦事。
朱高煦看出了朱棣的茫然,“所以這就是問題啊!”
“其一,內閣眾人會不會有私心,其處理意見會不會因私廢公?”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封奏章是彈劾內閣大學士的好友官員,爹你覺得這位內閣大學士會怎麽做?”
“扣下奏章不讓您這位皇帝看到,內閣大學士當然不會這麽做,他也沒有這種權力,但是在處理意見上面稍微文過飾非一番,不著痕跡地為這名官員掩飾一下罪過,當爹您看到之後是不是就會存在先入為主的觀念,這名官員好像也沒犯什麽大事兒嘛!”
朱棣聞言悚然一驚,臉色漸漸變得凝重了起來。
朱高煦舉的這個例子通俗易懂,朱棣又豈會聽不明白。
這個例子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甚至說曾經已經發生過,只是他朱棣沒有注意到罷了!
先入為主的觀念,肯定會影響皇帝的判斷!
換而言之,內閣這是在動搖皇帝的決策權,或者說是在攫取決策權!
通過他們內閣的處理意見,從而影響到皇帝的決策,達到變相決策的目的!
當然,朱棣自問以他的英明神武,不會受到這些小手段的影響,可是後世子孫呢?
尤其是那些怠於政事的昏庸之君?
他們只怕看都不會看,直接簽字蓋章了!
那這樣一來,內閣等同於變相掌控了決策權,又和宰相有什麽區別?
嘶……
可不讓內閣篩選一番,那自己這個皇帝的工作量就太大了啊!
朱棣看向朱高煦,眼神中帶著希冀。
“篩選一番確實可以,但問題在於,內閣眾人不能看到奏章,
或者說不能先於皇帝一步看到奏章!”“他們可以通過奏章的來源,排出一個優先級,將特殊緊要的奏章優先呈送皇帝,然後皇帝會小范圍地召集他們商議,或者大范圍地召集朝堂公卿議事,處理最重大的事件。”
“得到了皇帝的意見和態度,就由內閣的那些專職寫手草擬諭旨,被皇帝首肯後,再下發下去,在這樣的政務處理流程中,重要事務的處理皇帝的想法幾乎不受任何的製約,也不會受到任何先入為主觀念的影響,從而將決策權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
朱棣聞言一怔,隨即點了點頭。
朱高煦提出的這個辦法,確實是將內閣攫取決策權的可能降到了最低。
畢竟皇帝率先一步看到了那些軍國大事的奏章,自己心中也多少會有相應的處理意見,再與內閣眾人商議一番後,取長補短之下就可以行成最終的解決方案,從而推行下去!
“其二,內閣的人員編織,其實沒有固定的必要!”
朱高煦淡淡地開口,“畢竟只是一個輔佐機構和顧問機構,為什麽非要規定其編制和人員呢?”
“他們可以是朝堂公卿,也可以是翰林學士,隻為服務於皇帝處理政務而存在,隻依賴於皇帝的信任進入內閣,所以他們應該隻存在一個值房,在皇帝的認可之下,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內閣, 也隨時可能因為特殊任務而離開內閣。”
“如此一來,即使是首席內閣大學士,對其他內閣眾人也沒有明顯的統轄權和約束力,所以內閣眾人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團結的群體,凝聚出相權,從而來挑戰皇權。”
朱棣猛地一拍案桌,頗為欣喜地起身。
“老二你這個法子確實不錯!”
“這樣一來,不但大大提高了內閣的行政效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內閣攫取權柄的可能!”
沒有固定編制人員,也就意味著內閣沒有攫取權力的根基,他們也永遠不可能凌駕於六部之上,從而凝聚出相權!
畢竟經過改製後的內閣,就恢復了其本質,只是一個皇帝的輔佐機構和顧問機構!
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進入內閣,又什麽時候離開內閣,自然不會再花心思在內閣上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內閣這是“返璞歸真”了啊!
“其三,內閣人員,不能隻固定在文官縉紳裡面,勳貴武臣同樣可以進入內閣!”
“比如遼東戰局,比如西南戰局,凡於軍國大事相關的奏章,都需要文武重臣一起發表意見,而不是僅僅依靠文臣縉紳一家之言!”
“朝堂之上需要文武製衡,內閣裡面同樣需要,這樣才能徹底避免皇權旁落,相權重生!”
“說白了,內閣就是一個小圈子,裡面都是皇帝的心腹近臣,軍國大事由他們統一意見之後,再下達各部寺監處理!”
“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可以達到互相掣肘製衡的局面,避免昏君使出昏招,避免權臣禍國殃民!”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