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縣城外,山寨兵營中,核心大帳內。
張大計覺得大頭領真不是人當的,好不容易將大大小小的頭目安頓下來,各種問題和困難接踵而來。
首先,三四千人的吃喝拉撒睡,每個頭目都說糧食不足,要求他來解決。
還有,為了爭搶地盤和物資發生對峙或鬥毆,以及擅自出營打家劫舍等等不一而足。
這一切,都表明,那些大小頭目根本沒把張大計這個“新頭領”放在眼裡。
其實張大計本名宋三,在太行山裡是個手腳麻利的獵戶,基本上能混個溫飽。
直到張角三兄弟滅亡,朝廷宣布黃巾之亂平息後,黃巾殘部逃進太行山,被張白騎裹挾,不得不落草為寇。
一旦掉進賊窩,不狠辣不奸詐,遲早會被吃乾抹淨。
因此,數年功夫,還算講規矩的宋三變得殺伐果斷,接連火並了其他小團夥,聚集了一幫弟兄,混成了大頭目。
在張白騎的許可下,宋三改名張大計,以此表明自己是大賢良師的後輩子孫,黑山軍中張姓大頭目,八九成皆是這麽來的。
張大計很清楚,最主要的刺頭是張大虎,張錦鯉,各自擁兵三百余人,羈傲不遜,對大頭領一職垂涎已久。
恰恰,因為這兩人鷸蚌相爭各不相讓的局面,才讓實力稍弱的張大計撿了便宜。
張大計手下不到兩百,但在整個營寨中頗有俠義之名,故大虎和錦鯉暫時讓張大計來充當這個招牌。
他們的想法很直白,張大計實力差不敢得罪自己,只要不順著自己心意隨時可以乾掉他。
簡而言之,類似於縮小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大虎和錦鯉的心思,所有人都明白,張大計更是明鏡一樣,但獵戶出身的他深知被兩頭猛獸盯住的下場,所以,一個連環計很快出爐。
其實,除了大虎和錦鯉,營寨中還有一股更大的勢力,張白騎的五百多親衛營。
這些裝備精良的山賊,目前由張白騎三名貼身親衛張有財張高壽張來福掌控。
三親衛自知鬥不過張大虎張錦鯉,出於自保沒有爭奪頭領之位,但他們對張大計有一條要求。
找到刺客,為張白騎報仇!
於是,張大計先找了平素交好的小頭目李洋周萍密商,決定吃掉大虎錦鯉兩個禍害。
李洋周萍本就與張大計抱團取暖,三方談妥計劃,再邀請三親衛攤牌。
“什麽?你是說張大虎是幕後主使?可有憑證?”
張有財三十余歲,年歲在三親衛中最長,因此代表親衛營率先發問。
李洋按照計劃,言之鑿鑿,他親眼看見刺客逃進了張大虎的地盤,刺殺張白騎必定與其脫不了乾系。
周萍適時跟上,聲稱曾聽見張大虎說過, 早晚乾掉張白騎自己上位雲雲。
事實上,不止張大虎,就連張錦鯉的部下,喝多了酒,沒少說過此類“犯上”的言辭。
三親衛互相對視一眼,覺得雖然有貓膩,但不如睜一眼閉一眼。
因為“護主不力”,論罪當誅!
所以,想要活下去並合法統管親衛營,他們就必須替張白騎報仇。
既然,張大計找到了“元凶”,那就趁早乾,免得夜長夢多。
再說了,此前,營寨之中被冤枉的人還少嗎?
“那我們該怎麽做?”
張大計笑眯眯地說道:“我懷疑張錦鯉和張大虎合謀,或者知情不報,想鏟除張大虎,必先製住張錦鯉,否則你我皆不得安生。三位以為然否?”
三親衛心中一驚,這張大計好大的胃口,居然想一下吃掉兩大頭目?
“具體怎麽做?”
很快,張大計將糧食送給張大虎張錦鯉,這導致張錦鯉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