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賣草鞋的大耳賊》第六十六章 解放東瀛人民,建立王道樂土
  馬金二人走向炊煙的同時,距離他們北方大約八十裡的海面上,挑戰者號唯一的主桅杆上,瞭望員“猴子”興奮地大叫。

  “陸地!我看見陸地了!”

  糜芳一拳砸在牆上,大吼道:“架設弩車!全員整裝,準備登陸!”

  聞風而動,水手們將兩架模塊化弩車從艙室中搬到前後甲板,進行臨戰組裝。

  全體陸軍步卒,也接到主將張郃發布的軍令:準備登陸作戰。

  聽到作戰命令,被暈船和風暴折磨的欲生欲死的新兵,心臟都提到了嗓子眼。

  將士們紛紛穿戴盔甲,握緊刀槍,緊張不安地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廝殺。

  戰艦與海船的槳手,加快了劃動速度,向著九州島駛去。

  隨著距離拉近,糜芳舉起望遠鏡,再次觀察海岸。

  海邊有若乾簡陋的漁船,岸上除了礁石和樹林,幾乎看不見民居或是村落。

  桃太郎大體上判斷這裡是九州,但不太清楚具體地點,提議抓住那些漁民拷問。

  即便沒有明輪沒有風帆,憑著十六隻長槳,挑戰號探索者號的航速,仍然比小漁船快。

  因而,當高大的戰艦駛到面前,其他漁船鳥獸四散。

  只剩一艘跑不快的小漁船,一對漁民夫婦目瞪口呆,束手就擒。

  皮膚黝黑的漁民夫婦,跪在糜芳面前,戰戰兢兢說著倭語土話。

  盡管土話難懂,但桃太郎純正的本州腔,漁民夫婦能聽懂。

  連比劃帶猜,桃太郎很快打聽出具體位置。

  九州島東北端,歸屬伊都國王,這裡較為荒僻,沒有任何士兵防守。

  國王伊鶴的居住地,位於東南方四十裡的平原地帶。

  糜芳與簡雍張郃一番商量,當務之急是佔一處可停泊的碼頭,盡快修補艦船。

  最終決定,先到這個叫做阿貝的漁民居住的漁村,如此,籌集食物人員材料會比較便利。

  “吾乃大漢帝國朔方侯劉備麾下,簡雍總督,來此建立王道樂土,讓你們吃得飽穿得暖,不受國王欺壓。你的,明白?”

  依據侯爺指示,登陸成功後,總督簡雍以拯救者解放者的姿態,爭取倭人下層民眾的支持,集中力量鎮壓高層權貴。

  按照侯爺的構想,消滅倭人武裝後,由簡雍總督設置總督衙門,負責東瀛諸島的行政管理。

  被海洋環繞的東瀛諸島幾乎與世隔絕,為侯爺爭霸天下,提供額外的兵員和錢糧,成為一統天下的勝負手。

  聽完桃太郎的話,漁民阿貝夫婦知道自己不會死,一個勁地磕頭,表示願意帶路回村。

  因此,拖著阿貝的漁船,漢軍艦隊浩浩蕩蕩來到名為“望海”的倭人魚村。

  戰艦吃水深,靠不了岸,不過運輸船倒是可以直達漁村的小碼頭。

  歷盡九死一生,簡雍與張郃終於在九州島望海村,成功登陸。

  在桃太郎和阿貝夫婦的陪同下,簡雍一行進入村中。

  漁民早跑完了,藏到田野裡草叢中,有限的財物食物都帶走了,包括雞鴨貓狗,包括阿貝家的兩個孩子。

  阿貝夫婦有些尷尬,連忙保證會把村民喊回來,幫助漢軍修補艦船。

  通過之前的談話,簡雍知道伊都國的漁民農夫,會上繳八至九成收獲。

  絕大多數貧民漁民,平日裡饑一頓飽一頓,日子過得極為艱苦。

  若是遇到征戰,這些處於最底層的賤民,還要應募從軍,

很少有人能活著回來。  所以簡雍針對性的給出承諾,歸順大漢的倭人,只需上繳一半收獲即可,即使應募參軍也會給安家費,傷殘陣亡會給家人一筆補償。

  阿貝很單純很實在,誰給的好處多就跟誰走,何況漢軍比國王的武士強太多了。

  若能留下一半魚獲,自家的日子也會好多了。

  因而,他希望同村的漁民農夫,都歸順漢軍,一起建設幸福美好的王道樂土。

  隨著步卒陸續登岸,張郃帶著一千五百步卒,抵達漁村東面的小山坡,建立大營。

  劉傅帶領剩下五百多步卒,於村西搭建營寨,負責守衛碼頭並監控漁村。

  經過阿貝夫婦的喊話勸說,一多半漁民將信將疑來到大營前。

  這些倭人土著,看著漢軍人人披甲刀槍林立的架勢,如同看見神兵天將一樣。

  不要說那些凶巴巴的貴族護衛,就連國王的親衛都比不了。

  畏懼強者是人之天性,加上實打實的減稅大優惠,更有“王道樂土”的美好前景。

  因而,聆聽完桃太郎翻譯的簡雍的承諾,七八十個老少漁民當場下跪,願意全村歸順大漢。

  漢軍不搶不奪,不打不殺,是仁義之師,正義之師,解放之師!

  至於,欺壓漁民越來越貪婪的伊都國王,誰管他死活?

  倭人漁民歸順,漁村也就歸屬大漢,作為這片土地的新主人,簡雍理所當然將此地命名為“德福”。

  玄德福澤!

  名字好,寓意也妙。

  按照主將張郃的計劃,先斥候外出打探,全軍修整三天,之後把伊都奴國一波掃了。

  糜芳很頭疼,艦船全部需要大修,工匠明顯不足,而且還要改建碼頭,以便戰艦可以停靠。

  望海村漁民總共不過百口,青壯勉強三四十,人不夠。

  因而最早歸順,阿貝成為大漢望海村裡長。

  漁民阿貝一躍成為村官,腰間挎著簡雍賜給的短刀,吃著漢軍給的精細軍糧,成為漁民們羨慕巴結的對象。

  拿了好處,自然要付出回報。

  阿貝表示,願意勸說附近的村民前來投順。

  簡雍很欣慰,拋出胡蘿卜:“若能說動四個村子,升為亭長,賞賜錢糧兵甲。”

  按照大漢“一裡百戶,十裡一亭”的概念,亭長是裡長的上級,再往上是鄉長、縣令。

  得到許諾,阿貝興衝衝地回到村子,找來幾個要好的夥伴,打起了小算盤。

  跟著強大的漢軍,即便吃不上肉,也能喝口湯,想成為人上人,必須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於是,倭人新貴族,誕生了。

  事實上,此時倭人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國家民族概念,也沒有任何文字。

  所以,伊都國也好,奴國也罷, 甚至得到公孫家族支持的邪馬台,基本都屬於部落兼並階段。

  誰拳頭大,誰說了算。

  以國王為首的權貴階層,無一例外都壓榨著底層人民的血汗。

  大漢總督的到來,所承諾所描繪的,是無數個阿貝這樣的勞苦大眾,內心最渴望的生活。

  故而,隻用了兩天,阿貝與同伴就成功勸說周邊四個村子,先後歸順。

  簡雍信守承諾,升阿貝為亭長,賜予一柄短劍,一副甲胄,若乾刀槍。

  五個村子,小兩千人,伐木修船的民工夠了。

  對於“德福”土地上的倭人來說,軍紀嚴明的漢軍,不殺人放火,不搶錢糧妻女,太仁義了!

  僅繳納一半收獲,乾活給報酬,有軍醫治病救傷,這不是王道樂土是什麽?

  張郃趁熱打鐵,按照“以倭治倭”的策略,撥給糧食與刀槍,授意阿貝招募青壯組建倭人營,共同討伐伊都權貴。

  當兵吃糧,是大多數窮苦人,追求更好生活的唯一途徑。

  不到一天,阿貝拉起了百十來人的隊伍,張郃派了一名親衛擔當教官。

  就在張郃準備向伊都進軍的時候,伊都國核心居住區,已經人心惶惶流言滿天飛。

  咬牙切齒的伊都國王,伊鶴,派出軍隊大肆搜捕。

  近兩日,有詭異的“幽靈”於夜間闖入居住地,頻頻洗劫權貴,還刺殺了三名守衛。

  伊鶴不信什麽幽靈,認定有人裝神弄鬼,最大的可能是奴國的奸細。

  不管是誰,都必須抓住他,否則王權的威信蕩然無存。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