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現在的氣車還不完善,有著許多這樣那樣的缺陷,甚至,每出去一趟回來就要整修,但即便如此,氣車的出現仍舊帶給人們無以複加的震撼。
其後,整個公輸家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般,各種奇妙無比的機關製品開始層出不窮的出現。
最先面世的是可以代替耕牛播種的耕作機,還有代替馬匹的木馬,只是,這些東西暫時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普及,只能留在秦國少府內吃灰。
在氣車的支持下,外出征戰的秦軍根本不需要擔心後勤補給的問題,甚至,不用擔心受傷後無法得到及時醫治。
秦軍打到那裡,鐵路就會修到哪裡,少府內的煉鋼爐一座接著一座拔地而起,無數鐵礦石被送入少府,經過鐵匠的鍛打後,變成一個個整齊的鐵軌,這些鐵軌被裝上氣車拉倒前線,那裡有一隊數百人組成的隊伍。
這些人被秦軍重重保護起來,秦軍往前推進一寸,他們就會將鐵軌向前延伸一寸,這些人在秦軍中的地位簡直不要太高,即便是王翦見到他們都要禮讓三分,對方有什麽要求,能滿足的基本都會得到滿足。
原因無他,除了日常補給需要氣車的運輸,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士兵受傷後,暫時無法參加後續的戰鬥時會第一時間乘坐氣車返回國內進行治療。
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傷勢,回到秦國都能得到妥善的治療。
現在的秦國早已今時不同往日,因為道家的原因,醫家殘余的勢力幾乎全部來到了秦國,他們明白想要複興醫家僅靠他們這些人遠遠不夠。
所以,這些人除了平時呆在道家研究外,還會外出傳道,秦國也因此受益,短時間內就湧現出許多赤腳大夫,這些人可能看不了什麽嚴重的疾病,但治療一些類似感冒風寒的基本疾病還是沒什麽太大的問題。
當然,這其中李冥也出了不少力氣,他將前世的一些基礎的醫學知識加入其中,如此一來,即便是普通人也能輕易讀懂其中的內容。
不過,現代西方的醫學並不適合華夏,他們的那種醫療方式更多適用於軍隊,可以快速見效,讓士兵恢復戰鬥力。
至於說隨便懂點現代的醫學常識,回到古代就能忽悠華佗、張景中、孫思邈、李時珍這些歷史上的中醫大能,那完全是扯淡。
中醫更多是將人體看做一個五行兼備的小世界,他的目的是讓整個世界合理的運轉,只要這個病症不會對世界的運轉產生負面影響就行。
所以,在中醫眼中從來沒有所謂的癌症,因為,許多疾病尚未發作時,就已經被防患於未然,提前扼殺在搖籃之中。
流傳最廣的例子就是前世自媒體上廣為流傳的花二百塊錢找一個蒙古大夫把脈。
這位蒙古大夫只是簡單的把了把脈,就能透過脈象看出夫妻兩人一個有子宮肌瘤,一個身上有一顆非常小的瘤子。
這夫妻兩人自然不相信,你僅僅靠把脈就能看出病情,從蒙古大夫那裡離開後,就去了醫院檢查。
檢查後的結果,不僅僅讓夫妻兩人震驚異常,就連醫院的西醫大夫都當場鎮住。
因為身上的瘤子實在太小,西醫並沒有太好的治療辦法,他讓男子回去等三個月後再來複查,等瘤子長大一些後,他們才能用藥治療。
只是,真的等瘤子長大,可就不是簡單吃藥治療能解決的事情了,如果是良性的那還好說,可如果是惡性的,這跟讓人等死沒什麽區別。
夫妻二人又不傻,自然不可能不明白這麽淺顯的道理,果斷回到診所,找到當時那個蒙古大夫。
蒙古大夫看到二人去而複返,沒有絲毫意外,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
“檢查完了?”
夫妻二人連忙點頭,蒙古大夫擦了擦眼睛後,略微沉吟片刻,提筆給夫妻二人各自開了一個藥方,就讓他們去抓藥了。
夫妻二人花費巨資按照藥方配齊藥材,連續服用一個月後,根據蒙古大夫的吩咐,再次去醫院檢查。
這次的檢查結果再次讓那群西醫大跌眼鏡,二人體內的腫瘤竟然真的消失了……
想要靠自己那點淺薄的醫學知識,就像在古代混的風生水起,將華佗、孫思邈等一眾神醫忽悠的找不到北,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西醫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比如,輸血,切除等辦法的效果同樣非常好。
只是,這些都是建立在現代先進醫療器械的前提之下。
如果說西醫更擅長外科,那麽中醫顯然更擅長內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正道。
正是本著如此想法,李冥順勢將自己腦海中為數不多的醫療知識記錄下來,教給醫家眾人。
李冥新奇的想法,雖然較為淺顯,但卻依舊讓醫家眾人眼前一亮,隨後在一眾人的不斷實驗補充下,一本中西結合的入門醫書就形成了。
醫書的內容非常簡單易懂,並沒有像現在那些書籍一樣,全是些之乎者也,反倒是采用大白話的形式,非常明白的告訴人們,什麽病是什麽症狀,應該怎麽解決等等……
當然,其中都是些日常所見的小病,大病最好還是找靠譜的醫師治療為上。
說道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了讓道家剛入門的弟子能更好的理解先賢的意思,李冥力排眾議,在刻印雕版的時候,就讓工匠將標點符號加入到文章之中,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書籍中想要表達的意思。
這樣也能免去一些心懷叵測的人曲解先賢的真意,這種事情在標點符號沒有出現之前簡直不要太常見,李冥這也是防患於未然。
有白紙和印刷術在手,等以後時機成熟,李冥打算將標點符號全民推廣,手段也非常簡單,你想要印書可以,但必須加入標點符號,不加就不給你印刷。
李冥就不信百家不會乖乖就范,理由也很簡單,你一個人不印,等其他人印了,別人的學問大肆傳播,而你的學問卻無人知曉,就不信你不著急?
李冥為了保證秦國迅速強大起來,且安穩的延續下去,當真是盡其所能了,幾乎將腦海中能想到,只要能對秦國有所幫助的知識都挖掘了出來。
有些時機不成熟,李冥暫時沒有告訴嬴政,有些不知道好壞,但感覺對秦國有所幫助,又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好,李冥也不想自己慢慢思考,索性就一股腦的丟給嬴政去想。
這可當真苦了嬴政,既要忙著處理前線不斷傳來的捷報,管理朝中諸事,每天還要騰出時間仔細閱讀思考,李冥傳來的信箋。
嬴政當然可以選擇不看,只是,當他看到密密麻麻寫滿信箋的小字,隨便一行字都會讓他驚歎莫名時,嬴政即便選擇不理會朝中諸事,也不可能放棄李冥送來的信箋。
於是,在六十萬秦軍四面出擊,不斷攻城掠寨之時,後方的秦國每天也在發生著超乎想象的變化。
沒錯,就是四面出擊,現在的秦軍沒有後勤補給的壓力後,當然不甘心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慢慢向前推進。
背靠氣車強大且迅速的補給,手握六十萬時刻想要立功授爵的虎狼之師,王翦已經徹底放飛自我了。
一些古代戰爭的基本法則早就被他拋之腦後,六十萬大軍被他發揮到嗷嗷待哺的秦軍,被他發揮到極致。
進攻最快的軍隊,甚至創下三日連奪四十城的記錄。
可憐的韓國就這麽成為了秦軍初試鋒芒的倒霉蛋,不過,短短十天的時間,王翦的帥營已經來到新鄭城下,鋼鐵鋪成的鐵路自然也一路從函谷關鋪到了新鄭。
如今韓國的滅亡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只要王翦大手一揮,六十萬秦軍隨時都能踏破新鄭城牆擒下韓王安。
秦軍如此迅猛的攻勢,著實讓新鄭城內的韓國眾人和諸子百家措手不及。
韓非等人剛剛除掉姬無夜,還沒等他們繼續自己拯救韓國的計劃,就發現整個新鄭城已經被秦軍圍的水泄不通,韓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虧得韓非等人先前還想著除掉姬無夜後,接著秦軍大舉進攻的局勢,將衛莊這個鬼谷傳人抬上韓國大將軍的位置。
誰曾想……
唉,說多了都是淚啊。
秦軍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快的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韓國就只剩都城新鄭這最後一座城池了。
眼看著韓國亡國在即,韓非等人只能放棄先前的計劃,開始謀劃其他。
在韓王安有意的支持下,韓非接手了韓國僅剩的幾乎所有資源,流沙趁此機會開始飛速壯大。
之所以說幾乎,只因,韓王安終究沒有將韓國最後的底牌交給韓非,而是,交給了自己的四兒子韓宇。
只是,韓王安沒有想到,早在他剛有所動作時,驚鯢就敏銳察覺到,立刻安排人員暗中監視韓宇和韓王安的一舉一動。
城外,王翦望著防守嚴密的新鄭,心中還在盤算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奪下這座城池時,一封從鹹陽秦王宮傳來的卷軸打斷了王翦的思考。
打開卷軸,卷軸內只有短短一行字。
“午時三刻,新鄭城門將會打開,將軍可趁機奪城。”
王翦不知道嬴政究竟怎麽讓新鄭城門大開,但秦王已經下達指令,容不得他猶豫。
於是,王翦立即吩咐下去,所有士兵枕戈待旦做好一切準備,靜候午時三刻到來。
能為王翦打開新鄭城門的不是別人,正是早就潛伏在新鄭城中的驚鯢、勝七等人。
這件事自然也是李冥飛鴿傳書告訴嬴政的。
當夜幕降臨之時,黑夜籠罩新鄭城,西邊的城門果然按時打開,早有準備的秦軍立刻如同潮水一般湧入城中。
新鄭城就這麽破了,韓國也就此成為六國第一個被滅的國家,同時,如同雪花一般的情報,被用各種方式送出新鄭……
當傳承上百年的韓國短短十日就滅亡在秦軍鐵蹄之下的消息擺放在無數人的案及前時,這些人都不敢置信的揉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一時間,其余五國皆人人自危,連忙開始收縮兵力布下重重防護,企圖能借此拖垮秦軍的進攻步伐。
即便是距離秦國最遠的齊國也不例外,一直覺得自己高枕無憂的楚國,也不得不加緊步伐,將自己的戰爭潛力發揮到極致。
平日裡遊手好閑的地痞無賴消失了,仗劍走天涯的遊俠兒不見了,喜歡出入青樓的文人墨客也消失了,四處行商的商人也停下商隊,回到家中收斂家財隨時準備跑路。
……
韓國的滅亡早就在李冥的預料之中,夜幕早在姬無夜死亡當晚,絕大部分力量就被早有準備的驚鯢收入囊中。
即便韓王安計劃周全,讓明面上的韓非吸引眾人目光,想要護得韓宇周全,卻依舊未能如願。
韓宇剛在一眾仆從的護送下從暗道離開新鄭,就被墨鴉白鳳帶人來了個守株待兔,所有人盡數落網無一人逃生。
韓國珍藏上百年的典籍和神秘無比裝有蒼龍七宿的銅盒也不出意外的落到了李冥手中。
只是,有一件事卻出乎眾人的預料,原本,被韓王安放在明面上吸引目光的韓非卻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消失的無影無蹤。
得到韓國最後力量的流沙, 也隨著韓非等人的消失,一同不知蹤跡……
不過,這些只是旁枝末節,只要嬴政尚在一天,任憑他們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起什麽大浪。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掃滅六國一統天下!
接到從鹹陽送來的封賞和繼續進攻的命令後,王翦毫不猶豫隻留下五萬大軍駐守剛剛奪來的地圖,就帶著剩余的軍隊一路北上,直指下一個目標,趙國!!
同一時間,秦國的朝堂也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動。
聲望達到頂點的嬴政開始根據李冥信箋中的內容,逐步改變秦國朝堂的組成,讓秦國朝堂盡快適應日後龐大無比的地盤。
三省六部製正在逐漸替換秦國陳舊的組織結構……
7017k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