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賽車:從替補走上來的GP冠軍》第40章 目的
  排位賽就是這樣,意外到處都在發生,每個人的實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發揮不好或者發揮超常都會導致排位的變化。

  比如這一場練習賽,羅西就沒怎麽發揮好,雖然總成績進入了前十,但卻隻拿了個第七,如果排位賽中依舊這樣的話,他很可能將因為排位靠後的原因失去競爭領獎台的機會。

  ...

  休息了十分鍾後,當地時間上午11點05分GP組別的排位賽準時開始。

  沒錯,GP組別的排位賽是接著練習賽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節省時間還是其他原因。

  簡單來說練習賽是從moto3開始,接著是moto2,最後才是motoGP組別,四場練習賽(從FP1~FP4)都是這樣,包括後面的正賽也是這樣,只有排位賽是例外。

  排位賽的順序是先motoGP組別,然後才是moto3,最後moto2.

  (PS:這裡特意解釋是為了盡量符合現實方便代入,免得有些杠精找事,另外也是為了後面的全國挑戰賽鋪墊,為了方便,兩種比賽的賽製是一樣的,後續不會再介紹!)

  很快,Q1的比賽就結束了,接著就來到了令人矚目的Q2排位賽。

  和習羽之前經歷的城市排位賽裡面的排位賽不同的是,motoGP的車手們並沒有一上來就開始做圈速,因為他們用的基本都是舊胎,只有等到最後只剩下幾分鍾的時候才會回到P房更換新輪胎來做圈速。

  至於這麽做的原因,習羽覺得應該是為了合理的規劃輪胎的消耗。

  眾所周知GP組別的賽車排量太高了,高達,這條賽道的極速記錄更是達到329公裡每小時,各種壓彎、重刹等操作對輪胎的磨損遠遠不是低組別的賽車能夠比的。

  再加上GP的比賽的時間太長,前後三天需要經歷三場練習賽、兩場排位賽、一場賽前練習、一場熱身賽以及最後的正賽,需要消耗的輪胎如果規劃得好的話,對於正賽的影響是很大的。

  一般來說,車隊技術人員會根據賽車手的駕駛風格、賽車的調教以及比賽當天的天氣和賽車手的意見選出用於正賽的輪胎。

  值得一提的是,motoGP正賽中除非天氣變化,比如從乾地轉換到濕地的情況,否則不準中途換車。

  雖然中途換胎允許,但對比賽的影響很大,就算是排在第一的去換一次回來都有可能掉到最後,所以正常情況下車手從開始到結束都只會用一套輪胎組。

  這時候,剩余的輪胎要想堅持到正賽開始之前,就必須合理的規劃才行。

  比如軟胎的選擇,按照規定每一個比賽周中每一名車手只能擁有22條輪胎的使用權,其中前輪10條後輪12條。

  看起來基本夠用,但這其中12條後輪中,車手最多只能選擇6條中性或者6條軟胎,除去1條用於正賽,剩余5條必須在前面的一場比賽中去使用。

  前輪的情況也差不多,但因為不少車手用重刹比較多的情況,所以中性輪胎在比賽中用的也比較多,所以影響不大。

  但後輪就不同了,如果規劃不好的話,根本就不夠消耗的。

  所以才會有很多車手在練習賽、排位賽的前期中使用舊的軟胎或者正賽中用不到的硬胎或中性胎來進行比賽,就是為了給正賽留有輪胎的余地。

  特殊情況除外。

  所以練習賽和排位賽中基本上大家看到的圈速都不會很快,

但盡管如此,依舊是很精彩,畢竟GP組別和其他組別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想想看,的排量的賽車在賽道上跑,那聲浪,那速度,壓彎傾角等等都和moto2、moto3賽車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存在,可觀賞性也相差甚遠。

  所以,盡管絕大多數觀眾都看不懂他們是否有保留,卻依舊引來了不小的歡呼聲。

  言歸正傳,當Q2進行到最後五分鍾的時候,所有車手終於回到P房換車。

  隨之而來的是今天最精彩的部分。

  先是馬克以全場最速拿下第一,但沒多久就沒機器人洛倫茲踢了下來,緊接著是羅棲、小丹尼、一個個的像是吃了興奮劑一樣不斷的刷新圈速。

  整整十五分鍾下來,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好戲,其中更是有好幾人接連摔車,就連備受矚目的馬克都摔了一次。

  可以說,幾乎全程高能,直接將習羽都給看出了一身的汗。

  終於,十五分鍾的Q2結束,最終由馬克拿下了杆位。

  接著排在第二的是機器人洛倫茲、第三小丹尼、至於習羽最喜歡的車手羅棲僅僅排在了第四名,正賽第二排第一位發車。

  盡管不是很理想,但習羽也沒有失望。

  畢竟羅棲的年紀擺在那裡,已經三十多歲了,能夠取得第四已經是發揮很好了。

  而且,這還只是排位賽,正賽才是決定最後勝利者的時候,到時候誰拿第一都難說,前三排的人都是有一定希望的。

  接下來采訪環節, 習羽他們距離較遠看不太清楚,只能通過看台對面的大屏幕觀賞。

  等到所有的流程走完之後,終於來到了moto3組別的排位賽。

  這時候,已經有觀眾開始散場了,這些人大多都是來看GP組別的,moto3和moto2不在他們的目標內,不過依舊還剩下大半人,習羽他們就在其中。

  他這次來看比賽不止是為了實現看motoGP比賽的小小願望,更重要的是來了解moto3車手的實力。

  他很清楚,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全國挑戰杯了,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是很有機會拿到歐洲天才杯的參賽資格。

  若是在這個過程中將最後一個賽車技巧提升到C級的話,他的實力還可以大幅度提升。

  到時候以他的實力,再在歐洲天才杯中表現得夠好的話,比如拿幾個分站冠軍,肯定會接到moto3車隊的邀請。

  作為一個喜歡未雨綢繆的人,提前了解對手的實力是很有必要的,這才是他此行的真正目的,畢竟視頻上看和現實中看完全是兩碼事。

  不得不說,他這個決定是很正確的。

  原本他以為他現在的實力和moto3車手之間的差距很小,甚至自認為以外卡車手的身份參賽的話也不會落到最後面。

  然而經過這場moto3比賽的下來,他發現之前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

  他現在的實力卻是很強,但放到moto3中,只能是墊底,甚至很有可能連正賽都不一定進得去。

  雖然很打擊人,但事實就是如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