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會。相信我,丹妮爾。”女明星說到了一個最有利的證據:“我們會乘元首專列前往。”
“天哪……”不加掩飾的驚呼從另一邊的話筒內傳來:“所以,這是一趟閃亮閃亮的‘鎂光燈之旅’。”
“所以,要來嗎?”女明星再次發出邀請。
“當然,為什麽不!說不定我也能實現‘明星夢’,啊哈哈……”聽筒那頭的豪放的笑聲,可完全沒有時下女明星必須的德意志淑女氣質啊。
“我在巴黎等你。”說著,女明星掛斷了電話。
雖然這通電話充滿了表演的痕跡。可她不確信自己的客房專線有沒有被竊聽。當然,先前應該不會。以後,應該免不了。因為這場元首專列的勞軍之旅,背後的目的絕不單純。甚至還可能會很複雜。就像眼前複雜的局勢一樣。
“接下來,西西裡會發生什麽?”這才是女明星關注的重點。
西西裡島,位於地中海中部,北面隔著墨西拿海峽與意大利本土相望,墨西拿海峽非常狹窄,最窄處僅3219米,南面隔著約170公裡寬的突尼斯海峽與突尼斯遙遙相對,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該島東西寬約300公裡,南北長約200公裡,呈不規則的三角形,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島上多山,東北部為高原,地勢從東北向西南逐漸下降,平均海拔450米。此時,有環島和斜貫島西北和東南的兩條鐵路,還有縱橫交錯的公路網,交通便利。港口有東海岸的錫拉庫扎、奧古斯塔、卡塔尼亞,西海岸的傑拉、首府巴勒莫和墨西拿。全島有10個機場和4個水上飛機機場。
而且西西裡島與意大利本土之間,還有5艘火車渡輪往來墨西拿海峽,連接整個歐洲大陸鐵路網。
聯系上戰地女郎丹妮爾,女明星安妮莉絲·阿克曼立刻就不慌了。而且自己定格的劇情也重新衍生,這是她重返原初劇情碎片時空的標志。至於剩下的幾位親友團同伴,戰地女郎丹妮爾一定會想辦法聯系上。
不得不說,納粹的行動力和執行力在歐陸首屈一指。
第二天,凱蒂夫人招募“女演員”的信息就出現在各大報刊的顯著版面。
沒錯,不是招募“勞軍女郎”,或是“戰地甜心”。而是以“大陸電影公司”的名義招募女演員。
大陸電影公司是德國控制的一家法國電影公司,也是納粹佔領法國時期唯一獲得授權的電影製作組織。除了審查和杜絕反納粹內容,它的另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在佔領期間讓法國觀眾可以如常看到新的法國電影,以麻痹法國人對被侵略和佔領事實的反感和抵觸。
而凱蒂夫人還搖身一變,成為這部未定名新片的選角副導演。
接下來的劇情衍生,完全超出了戰地女郎丹妮爾和她的時代親友團的預料。
第三帝國如此大張旗鼓,甚至不惜出動了元首專列,浩浩蕩蕩的前往“西西裡島拍攝外景地”,從導演到製片人,必將轟動整個歐陸的“納粹宣傳片”用最短的時間正式啟動。
在巴黎名流匯聚的開機儀式上。並沒能鎖定“新片女主角”的女明星安妮莉絲·阿克曼,遇到了第三帝國炙手可熱的當紅大明星。捷克斯洛伐克女演員莉妲·巴洛瓦(Lída Baarová)。
這位拒絕了前往好萊塢的當紅女明星,另一個半公開的身份是“納粹銀幕情婦”。
她的情夫正是無比憎惡《莉莉·瑪蓮》這首歌,銷毀所有唱片,並稱它為“徘徊在酒吧中的死亡之曲”的第三帝國二號人物,“跛腳”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
約瑟夫·戈培爾(Joseph Goebbels)他和他的妻子瑪格達·戈培爾被稱為納粹德國“最幸福的家庭”。傳聞這位第三帝國的二號人物對莉妲·巴洛瓦非常著迷,甚至曾要求她刻意走在沃斯大街上,這樣他就可以從窗口欣賞她。他還希望她隨時隨地給他打電話,以便能聽到她的呼吸聲。
莉妲·巴洛瓦和約瑟夫·戈培爾注定見不得光的愛情,在1938年戛然而止。不知何故,這些事件被泄露給了《紐約每日新聞》。巴洛瓦與戈培爾的婚外情,被刊登在全世界報紙的頭版上,希特勒大為惱火。於是禁止他們見面,並命令戈培爾與他的妻子和解。又命令蓋世太保禁止她參加公共活動。不過巴洛瓦不顧他們的命令,來到她的電影《賭徒(Der Spieler)》的首映式上,但卻遇到了一群高喊“妓女!妓女!”的抗議者。電影放映中不斷被嘲笑者打斷。當她在電影中說出台詞“我從哪裡得到36000馬克?”時,電影院有人嘲笑說:“去找你的朋友,約瑟夫!”經過兩天的嘲諷和謾罵,這部電影被停止發行。 www.uukanshu.net
巴洛瓦還完成了《普魯士愛情故事》,該片描述了威廉一世和與青梅竹馬的表妹伊莉莎·拉齊維烏公主之間注定失敗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被認為是對她與戈培爾的戀情的“含蓄描寫”,因此也被禁止上映。被列入黑名單,受到嘲笑,蓋世太保也對她步步緊逼,於是巴洛瓦拚命想拿到移民證,以便前往好萊塢。當這被證明不可能時,她黯然回到故鄉。在抵達被納粹佔領的捷克斯洛伐克時,她發現她的姐姐佐爾卡·亞努(Zorka Jan?)正在進行《火熱的夏天(Ohnivé Léto)》的前期製作。於是她加入了這部影片的演員陣容,影片中關於一個注定失敗的三角戀的故事,與她最近的經歷相呼應。她還在她最著名的電影之一《藍衣女孩(Dívka v Modrém)》中,扮演一位從一幅畫中走出來的18世紀伯爵夫人。為了尋求更有雄心的項目,她前往法西斯意大利,並在幾部電影中找到了工作,包括維托裡奧·德·西卡( De Sica)導演的《海馬(L'ippocampo)》。
據說,她在1942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最後一次見到了約瑟夫·戈培爾。“他一定是認出了我,但他沒有做任何動作”,她後來回憶道:“他總是自我控制的大師”。
歷史上與納粹再無交集的“銀幕情婦”,卻在1943年2月21日這一天,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捷克斯洛伐克女演員莉妲·巴洛瓦出現在這部大陸電影公司未定名大製作的開機發布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