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些,離老百姓的生活就太遠了。
一般來說不出意外的話,普通老百姓是接觸不到,甚至在生活之中連見都見不到這些有爵位在身的大人物的。
所以村正只是簡單的講解了一下之後,就直接跳到了老百姓在生活中,還有那麽一絲可能接觸到的級別,也就是民爵之中所謂的“勳士”和“貴胄”。
“勳士”,是“有(戰)勳(功勞)之士”的意思。
大多封賞的是立了功的軍中將士,有點“集體一等功、個人二等功”的感覺。
獲封者可以享受各種社會福利上的優先特權,以及“個人免稅”或“戶籍半稅”的待遇,功勞大一些的還能享受封地的產出供奉,也就是所謂的“食邑”。
而“貴胄”,則大多由對當地文教做出貢獻、在文化領域有一定成就、對學生有教化之功的文人,或者在當地修橋鋪路、接濟鄰裡,有良好聲譽的良善鄉紳獲得。
由於貴胄所享受的減稅待遇是針對戶籍的,往往能惠及所在的整個家族,所以有“一人顯貴,全族享福”的說法。
但鄉間的村夫農婦,哪懂什麽爵位的品秩大小?
更不知道這貴胄身份,其實後代並不能承襲,屬於是那種獲封之人身死爵消的榮譽頭銜。
只知道這是一個能上族譜、燒頭香,躺在祠堂裡供子孫後代世世瞻仰,頂頂尊貴的上等人身份。
還以為只要成了貴胄,這一族也就都成了貴族,而且還能祖祖輩輩、子子孫孫的一直傳承下去呢。
但實際上,在虞夏天朝傳承的這上千年之中,歷代帝王封賜下去的貴胄身份,沒有千八百萬也有百八十萬,這些人的子孫後代要是都成了能夠減稅的貴族,對國家來說那還了得?
而野溝村的這位趙氏貴胄,在“特、上、中、下”四等品秩中就屬於“中等”層次,雖然不是什麽太高的榮爵,但是在這邊遠之地的十裡八鄉,已經算是很有身份的大人物了。
至於另外一位熊姓的五階勳士,本是卸甲歸田榮歸故裡的軍官。
但由於野溝村位處邊境,為了保境安民防禦外敵和野獸,還領了一個“陪戎佐尉”的虛銜,負責操練村民之中的壯丁。
平日裡驅逐野獸、巡查邊境預防外敵入侵,差不多相當於“民兵大隊長”或者“民團教頭”之類的存在,所以村民又稱他為“勳尉”或者“村尉”。
難民們聽的雲中霧裡,但是並不妨礙他們弄明白了,這野溝村裡有哪些人招惹不得。
其實這倒是村正想多了,初來乍到的這些難民別說是那些貴人了,連普通村民他們都不敢招惹,隻盼著本地人不欺生排外,能讓他們安安穩穩的活下去就千恩萬謝了。
難民們聽不懂,可龍葵卻是搞明白了。
不禁對虞夏的這套民間管理體系感到有些驚奇,小小的邊遠鄉村居然還玩起了三權分立互相製衡的政策。
貴胄代表的明顯是鄉紳階層,這類人在民間擁有大量的土地財富,並且當地具有一定的權勢和溝通上級權貴的渠道。
村正代表的則是百姓階層,通常是由當地村民和德高望重的宿老共同推選出來,由上級官衙認可並頒發印信的村官。
而最後的勳尉,代表的則是虞夏官方,既掌管村子的武裝力量,又負責監督鄉紳階層和宗族勢力,但不涉及本地事務的具體管理。
這三方中,貴胄首先需要維持在本地的好名聲,
才能繼續擁有這個顯貴身份,一旦傳出了為富不仁、魚肉鄉裡的惡名,可是會被官方清查之後剝名奪爵的。 這就迫使他最起碼要在表面上,維持一個樂善好施的良善形象,對本地百姓不能壓迫的太狠。
所以他既需要當地宗族和百姓維護自己的聲望,又需要勳尉這個武裝力量代表來保護自己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而村正一方面,需要代表宗族庇護族人,防止被貴胄和勳尉欺壓剝削。
另一方面,又需要依仗擁有大量財富的貴胄,以及代表武力的勳尉共同支持,才能將村子經營發展的更好,同時還需要行事公平公正,否則很容易被不滿的村民罷免,另行推舉他人。
至於跟鄉紳和宗族對立的勳尉,一邊要監督兩方不能為禍鄉裡,一邊又需要貴胄的財富支持和宗族的人力支持,來組建手下的武裝力量。
最妙的是,他訓練出來的護村隊成員,隨時能夠成為可供上級抽調參軍,而且免去基礎訓練的成熟兵源!
這麽一來,三方互相製衡又互相依存,就形成了村這一級行政單位的基礎管理架構。
當然,這裡說的是相對理想的狀態,實際情況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估計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村正將龍葵等一行人,帶到了村子中央嗮谷場旁的一座大院裡。
從格局上來看,這裡應該是村裡公用的倉庫,角落裡堆放著一些耙子、鋤頭和犁之類的農具,相鄰的幾座房屋分別是村裡的糧倉和祠堂之類的建築,顯然是為了方便農忙而特地搭建的。
原本當作倉庫使用的大通間環境不算太好,但總算是有瓦遮頭、有牆擋風了,比他們這一路顛沛流離的條件可強多了。
大通間裡已經被粗略打掃過,靠牆拿木板搭起了兩條大通鋪,鋪著稻草、秸稈和人數對應的鋪蓋。
“你們這初來乍到,還沒有自家的私宅,只能暫時在這先住上一段時間。”
村正麻利的指揮著眾人安頓下來後,笑著道:“而且這時節,日頭還燥熱的很,等過些時日你們自己弄點石頭、黃泥啥的盤個炕,冬日裡估計也不會太冷。”
“鋪蓋啥的,是鄉裡按人頭給你們送來的難民救濟品,我又讓人在村裡各家各戶收拾了些平日裡過日子用得上的家什,雖然是舊的可還能使,等你們日子好了自己再置辦新的。”
村正安慰道:“到時候我再跟村裡商議商議,給你們尋幾塊宅地起座屋子,這日子就算過下去了。”
難民們又是一陣感恩戴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