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已到深秋,天氣轉涼,幽州之地已是寒氣逼人。
袁軍苦攻易京無果,加之袁尚生日將至,袁紹有意退兵,但臨行時誇下海口,回鄴城又恐為人所笑。
正煩悶之時,袁譚派人來報,劉備出兵助孔融,被關羽斬了幾員大將,戰事不利,請袁紹派兵支援。
袁紹大怒道:“劉備小兒,若非陶謙相讓,豈能坐領徐州?才做幾天州牧,便敢與某作對,豈有此理!”
郭圖也得知消息,自東營來見,言道:“公孫瓚苟延殘喘,只需一支偏師牽製,待其自滅即可,何須主公親臨?劉備出身草莽,公然反對主公,若不發兵討之,恐失威望。”
袁紹正中下懷,遂傳令留麹義攻易京,其余人馬退回鄴城,韓猛領兵南下支援青州。
沮授見令大驚,快馬趕到大營,勸道:“公孫瓚已是強弩之末,主公此時退兵,豈非如百步至寶山,卻行九十九步而退?”
袁紹慨然道:“易京堅固,公孫瓚一心死守,已攻城近半年,將士疲憊,銳氣盡失,急切難下。吾尚有大事未定,豈能在此與垂死之人消耗?”
沮授苦勸道:“我軍數萬,人馬往來調動,將士尚覺疲憊,守軍處境可想而知,旬月之內公孫瓚軍必自潰,不可令其有喘息之機。今兩軍相持,如針鋒相對,進則克敵,退則必傷,望主公三思。”
正猶豫之時,忽然探馬又來稟告,東郡太守臧洪,因恨袁紹不肯發兵救張超,宣布與袁紹斷交,於東郡響應劉備。
“豎子安敢叛吾?”袁紹聞報勃然大怒。
臧洪也是曾經討董諸侯之一,聯盟解散後被袁紹舉為青州刺史,又改任東郡太守,不想竟公然反叛。
逢紀趁機言道:“今中原大亂,人心動蕩,劉備相對,臧洪背叛,皆因主公偏北,難以懾服人心,當即可揮師南下,剿滅臧洪以儆效尤。”
沮授言道:“臧洪不過家犬,公孫瓚乃猛虎,豈可同日而語?若被劉和趁機所滅,其威望大漲,將為心腹之患,主公不可因小失大。”
逢紀冷笑道:“公孫瓚不過這秋後蝗蟲,雪後自滅,臧洪公然背叛,若不懲處,主公威嚴何在?若聽之任之,則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矣!”
袁紹早有退兵之意,此時臧洪背叛,更是心中惱怒,遂斥退沮授,命其屯兵河間支援左右,當日拔營返回鄴城。
此時易京城中,公孫瓚先前激勵的一點士氣早已耗盡,守軍皆如行屍走肉,全無半點生氣。
全靠關靖每日派人勸誡,撫慰將士家屬,告知全城上下,若被袁軍破城,必難活命,才勉強支撐。
公孫瓚也銳氣盡失,始覺坐守易京之計失策,與關靖等人商議,準備向北突圍,逃回遼西,聯合公孫度舉兵來報仇。
關靖勸道:“今城中將士之所以並力死戰,乃因家眷老小皆在城中,將軍若走,人心潰散,易京土崩瓦解。將軍若失根基,孤身在野,流賊亦可覆滅,大事去矣!”
公孫瓚慨然一歎,正憂心之時,忽然守軍來報,袁軍拔營而退。
眾人喜不自禁,忙到城上來看,果然見袁紹大營已撤,人馬正陸續遠去,無不歡呼雀躍。
公孫瓚在城上張開雙臂,仰天大笑道:“天不滅我公孫瓚,必將否極泰來,重振雄威。”
田楷稟告道:“袁紹又留麹義在城外,必是為牽製將軍,當速破之。”
公孫瓚蹙眉道:“麹義恐有防備,
將士疲憊,如何廝殺?” 關靖言道:“我等守城,雖士氣低迷,但軍心尚在,袁軍撤退,必定人心散漫,早已泄氣。以絕地求生之兵,戰留守斷後之敵,必能獲勝,此所謂哀兵必勝也!”
公孫瓚也知道此時急需一場大勝來鼓舞人心,便傳令選精兵休整,養精蓄銳,等袁紹大軍退走,明日一早出城破敵。
次日平明時分,公孫瓚再次兵分三路出城,城中守軍這幾月擔驚受怕,心知唯有殺退袁軍,才能解除危機,無不用命,奮力向前。
麹義留守大營,心中很是不滿,文醜養傷,張郃叛逃,袁紹寧可帶受傷的顏良,也不重用他,說明對自己頗有偏見,與舊部在帳中飲酒,個個牢騷滿腹,直至深夜方休。
雖傳令小心守營,但大軍撤退,守軍也心有怨氣,大多懈怠,加之凌晨時分,昏昏欲睡,被公孫瓚一舉突破營門。
袁軍士氣低迷,根本擋不住拚死一戰的公孫瓚軍,四散奔走。
公孫瓚在亂軍中遇到麹義,大笑道:“麹義狗賊,汝僥幸勝了一場,今日某兩次勝你,加倍償還。”
“卑鄙偷襲!”麹義連吃兩次大虧,怒火上衝,拍馬與之廝殺。
二人交戰十余合,麹義見袁軍潰散,也無心戀戰,帶領殘兵棄營而逃。
公孫瓚軍士氣大振,沿河追出十余裡方回,殺得袁軍丟盔棄甲,死傷無數,仿佛數月前情景重現。
麹義回頭望去,朝陽升起,易水河上波光粼粼,沿岸屍體遍地,眾將士無不垂頭喪氣。
“為何受傷的總是我?”麹義臉色鐵青,在馬上仰天怒吼。
兩次被公孫瓚襲營,不用袁紹懲罰,連他自己都覺得無顏再回冀州。
幾名親信打馬到近前,一人言道:“此處距離高陽不遠,不如先回城中休整,再作打算。”
另一人卻道:“上次兵敗,若非逢紀求情,老大已被斬首,那袁紹外寬內忌,早對大哥不滿,此次恐怕凶多吉少。”
“袁紹忘恩負義之徒!”一人大罵道:“當年界橋之上,若非我等死戰,他早被公孫瓚殺了,顏良、文醜又有何用?”
“既然袁紹不肯重用我等,回去又有性命之憂,不如還回西涼去吧!”
眾人紛紛響應,麹義抬頭看去,跟隨而來的只剩一千多涼州舊部,多年來輾轉南北,死傷無數,至今還沒有落腳之地,更遑論謀取富貴。
看他們還對自己如此信任,麹義心中愧疚不已,深吸一口氣,緩緩道:“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們去投劉和,我要找公孫瓚雪恥,叫袁紹悔不當初。”
眾人吃驚道:“劉和與袁紹結仇,恐怕他不願收留我等。”
麹義傲然笑道:“吾聞張郃去時,劉和親自出迎,麹某難道還不如張儁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