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呂布重生:開局再殺丁原》第六十四章 好謀無斷
  李儒恭敬回答:“主公,儒有兩計。”

  呂布大喜:“其一如何?”

  “其一便是主公率三千精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右扶風,以謀逆之罪斬殺皇甫嵩全族以及死忠,以雷霆手段震懾右扶風,奪取虎符印信,如此便可接管剩余兩萬三河精卒。”

  呂布皺眉。

  聽起來確實暢快。

  但,感覺不對。

  必然有弊端。

  於是盯住李儒,等待下文。

  李儒接著道:“此計雷厲風行,隻為求快,若成,明日便可揮軍向東攻擊李傕郭汜等西涼殘部,可也有弊端……”

  “弊端何在?”

  “風險極高,一則孤軍深入城內,騎兵戰力受限,主公即便有萬夫不當之勇,被兩萬大軍圍困也難以逃脫,有生命危險,更有可能激起三河精卒同仇敵愾之心,屆時,主公將很難掌控這支精銳。”

  呂布聽完,在腦中仔細推演。

  若行此計,果然有風險。

  在野外,在平原,他有三千精騎護衛,自然無所畏懼。

  但深入縣城……風險確實極高。

  他現在面對的敵人不是匈奴人、西涼人那些綜合戰鬥素養極差的野路子,而是被皇甫嵩訓練五六年的高素質精銳。

  這種精銳步兵,比西涼騎兵還難纏。

  被這種精銳步兵圍困在縣城之內,他也不敢保證能突圍。

  想到這裡,心情竟然略有沮喪。

  但很快便又鬥志昂揚地問:“第二計呢?”

  李儒輕聲吐出四個字:“敲山震虎。”

  敲山震虎?

  呂布的眉頭又鎖起,仔細琢磨這四個字。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但具體到實際操作卻依然感覺朦朦朧朧下不去手。

  於是,繼續盯住李儒。

  李儒低聲解釋:“主公可派精騎提前趕到右扶風,大肆宣揚皇甫嵩被殺一事,並宣稱要誅殺皇甫嵩三族以及皇甫嵩死忠,皇甫嵩一族必然膽戰心驚裹挾全族遠遁逃命,如此,主公便可輕松接管剩余三河精卒。”

  呂布這次反應很快:“若皇甫嵩族人不逃呢?”

  “若皇甫嵩族人意圖頑抗,便只有以平叛之名率軍強攻,主公身為驃騎將軍,位高權重,率軍平叛有大義之利,可善加利用。”

  呂布皺眉。

  強攻啊。

  倒也不是不可以。

  但眾所周知,漢軍善守,尤其中原地區之漢軍,接受最多的訓練便是守城。

  以九千攻兩萬,難度極高。

  何況他這九千人中只有六千能參與進攻。

  這六千人還都是新降之卒,與對面更親近,讓他們主攻,隱患重重。

  兩條計略,均為可行之策。

  然而也都各有風險。

  如何選擇?

  原來,軍師太聰明也有不好。

  會讓主公陷入糾結之中。

  難怪世人都喜歡稱讚那些行事果決的諸侯。

  面對屬下的眾多提議,要做最終抉擇時,決斷力便極重要。

  上輩子,他聽人評價袁紹,有一句是“好謀無斷”,意為袁紹喜歡用謀卻缺乏決斷力,關鍵時刻容易猶豫不決進退維谷錯失良機。

  上輩子,他本人也多次面臨這種情況,尤其面對曹操大軍時,也曾有許多機會,可他卻在不斷猶豫中坐等敗亡,實屬咎由自取。

  當時,他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出在何處。

  但現在,

他真正理解“好謀無斷”這詞的真實含義。  這才兩條計策便讓他陷入糾葛之中。

  若是再來兩個人再出幾條計策,又該如何?

  不行!

  得避免!

  不知道也罷。

  既然知道“好謀無斷”之害,便從現在開始改變,決不能重蹈前世覆轍。

  想到這裡,深吸一口氣,嚴肅道:“兩條計策,各有利弊,既然如此,某選第一條。”

  李儒拱手:“將軍果然有決斷,如此,將軍宜率騎兵速進扶風,我與叔超隨後跟上為將軍助威。”

  呂布不再說話,朝魏續下令:“立將旗,傳令騎兵部,全速前進。”

  “呂”字大旗高高立起。

  直奔右扶風而去。

  風陵渡到右扶風,足有三百余裡。

  騎兵急行軍也需兩日之久。

  步卒至少需要四到五日。

  雖然一路官道,但沿途繁華,大小村鎮亭鄉比比皆是,更有潼關這等險關。

  欲至右扶風,無論如何都繞不過潼關。

  呂布率軍抵達潼關城下,使魏續出馬喊話:“驃騎將軍兼並州牧駕臨,速速開關迎接。”

  片刻後,潼關城樓上有人探頭:“左將軍將軍有令,十日內緊閉關門,無令不得開關放任何人進出,違令者斬!”

  魏續吼道:“驃騎將軍與左將軍孰大孰小?”

  “自然是驃騎將軍,然而我等乃左將軍部下,自然要遵左將軍令,驃騎將軍若想過關,要麽出示左將軍令,要麽出示陛下聖旨。”

  “敢不遵驃騎將軍令,爾欲反耶?”

  “遵令而行,何來造反?倒是驃騎將軍不去並州上任,何故率兵至此?”

  魏續聞言,怒氣衝衝,恨不能衝上城樓把對面那伶牙俐齒之輩生撕活剝。

  呂布則頗感驚訝。

  小小潼關竟然有這等人才?

  條理清晰口才敏銳,只聽其言便知其定是聰慧之人。

  且膽識過人, 面對堂堂驃騎將軍兼並州牧都不卑不亢言辭清楚。

  關中之地多俊傑,果然名不虛傳。

  催馬上前,輕輕拱手:“某乃驃騎將軍兼並州牧呂奉先,敢問閣下尊姓大名。”

  “河東毌丘興,拜見將軍。”

  毌丘興?

  呂布暗暗皺眉。

  毫無印象。

  完全無從下手。

  本來想著若對面是他記憶中的某個人,便可利用前世記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或者投其所好以說服對方。

  結果……

  如之奈何?

  呂布倍感棘手。

  目的右扶風,結果才出發就被攔在潼關之下。

  再拖延片刻,李儒董越都要追上來。

  不行。

  決不能讓李儒董越笑話。

  想到這裡,冷冷道:“毌丘將軍,我奉命行事,何故阻攔?莫非欲隨皇甫嵩謀反?”

  毌丘興卻絲毫不懼:“將軍,末將從不聽信一家之言,只聽令行事,何況事關謀反,情形緊急,更不能輕信任何人,還是先前之言,想讓末將開關放行,要麽出示左將軍令,要麽出示陛下詔書,否則死不開關!”

  呂布內心的火氣騰地衝上頭頂。

  愚頑之輩!

  不!

  這毌丘興非是愚頑,而是故意刁難。

  目的就是把他攔在潼關之外。

  就是為了保護甚至幫助皇甫嵩一家。

  該死!

  呂布殺氣騰騰,火冒三丈。

  可面對高大堅固的潼關鐵壁,卻無計可施。

  問計於李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