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遼東糧食問題最為緊張。
所以發往廣東的種子先行出發,數量並不算太多。
由朱高煦提拔的幾個勸農官,隨同前往進行推廣。
不過這個東西誰都沒見過。
而且廣東距離北平太遠了,他們也沒聽過凡屬此物!
再說了廣東這邊的氣候,適宜種植水稻。
有些地方能夠達到一年三熟糧食基本上夠吃!
所以他們對於種植番薯並沒有太大的意願。
這些勸農官原本就是地方上的老農。
雖然說他們費盡了口舌,磨破了嘴皮子,可是當地的這些百姓還是不願意種植番薯!
因為他們擔心在這上面下功夫,誤了春耕麻煩更大。
而遼東那邊情況也差不多。
說老實話,雖然有朝廷的糧食供應著。
但問題就是他們認為只有糧食才能填飽肚子。
這朝廷派人送過來的番薯到底是個什麽東西,誰也沒見過!
要是來年,這東西沒有收獲,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去?
於是上面的人不管怎麽催。
或者是這些勸農官教出他們如何種植番薯的時候。
這些百姓們都表現得非常抵抗。
甚至有人直接向官員表示他們想要種糧食,不想種番薯!
眼看著番薯推廣,已經執行不下去了。
所以這些勸農官,只能把實際情況說明之後送往京城。
朱高煦得知消息之後,臉上露出一抹苦笑之色。
晃著手中信紙對孫若薇說道。
“不知道該說這些百姓是太過樸實了,還是被官府給坑怕了。”
“本王都說了這是高產作物,可是他們偏偏都不信。”
“這要是再耽誤下去,誤了工作的時候,豈不是耽誤事兒了?”
孫若薇一聽這話皺著眉頭想了一陣說道。
“這也不能怪那些百姓,他們又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是什麽,更沒有王爺你的見識。”
“而且王爺也不在遼東,那些百姓自然不會相信那些官員所說的話。”
“要知道那些官員之前都說這是太子的功勞,已經讓那些百姓有些不滿了。”
“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把這個情況給解決了,要不然王爺的謀劃就要落空了。”
朱高煦捋著自己的胡須,皺著眉頭想了半天,還是沒有想出一個所以然。
“辦法是有,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慢慢來的話,時間拖不起。”
“要不然完全可以讓人在當地種一下,等到收獲之時,百姓們一看就會自願去種的。”
“可是眼下哪有這個時間?這真是讓人頭疼啊!”
吉安公主這時候則是直接說道。
“百姓們愚昧無知,他們並不知道王爺這麽做是為了他們好。”
“既然如此,可以讓朝廷直接下令,讓這些百姓必須種番薯。”
“等到來年收獲的時候,這些百姓自然會知道王爺的心意。”
“更重要的就是沒有太多時間,所以這也是迫不得已的法子!”
而朱高煦則是輕輕搖了搖頭。
“這不成原本是好事,表示這麽一來很有可能會鬧出亂子來。”
“遼東可是有數十萬的百姓,真要因此而鬧出大動靜,很有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這樣做不妥!”
話說完之後,他站起身來走到了窗邊。
抬頭看著外面的景色,
眯起眼睛來。 看到在房簷下,有一排螞蟻,排成一條線!
仔細一看,原來是地面上有一些食物的碎屑。
朱高煦忽然心中一動,當下就有了主意,他一拍手說道。
“有了!百姓們不願意種還是擔心來年的時候吃不飽。”
“那麽官府只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就行了。”
“到時可以給一些百姓承諾,願意種植番薯的百姓可以優先發放耕牛鋤頭等農具。”
“而且這些糧食跟番薯苗,按照他們分得的田地進行分配,那麽這些百姓就不得不種了!”
孫若薇聽到之後當下就讚歎。
“這個主意好,這些百姓種下糧食至少有口吃的,再去種番薯,也就沒那麽大抵抗之心了。”
“等到來年易收獲這些,百姓們自然知道番薯的好處!”
朱高煦想了一下又繼續說道。
“然後廣東那邊,糧食不缺乏,所以他們的積極性並不高。”
“還好,送過去的番薯苗並不多,只要願意種植可以免田賦一年。”
“如此一來,他們肯定願意種番薯了!”
於是朱高煦便按照這個意思,發文各地讓官府依照執行。
廣東那些百姓一聽說這件事情,那還有什麽好想的?
只需要騰出一塊地來種番薯,其他的種糧食還能免稅,何樂而不為?
雖然官府的要求有些苛刻,官員們會定期來檢查。
不過因此不用上交糧食,那可是穩賺不賠。
於是這些農戶們,在學習種植之法之時,也積極了許多!
然後遼東那邊,得到消息之後有些百姓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官府領了種子。
這也讓楊士奇松了一口氣。
他還跟那些百姓們承諾。
如果幾個月後番薯豐收之時,他們沒有足夠的口糧吃,官府會給他們繼續發糧!
如此一來人心大定,抵觸心理也就沒有那麽重。
他們可是剛剛受過災的百姓。
深知糧食的重要性。
伺候起來這些番薯苗,那也是慎之又慎。
畢竟這東西將來要是能夠豐收的話,可是關系到他們能不能夠吃得飽飯!
於是推廣非常的順利。
楊士奇看著滿地被種上的番薯苗不由得感慨著說道。
“這漢王的確是好手段啊,不但能夠摸準這些百姓心中所想。”
“而且還能夠找到如此高產的東西!難不成這天底下真有生而知之者?”
話說到這裡,他的臉色微微一變。
如果說朱高煦是太子的話那就太好了。
可他不是!
楊士奇身為步堂高官自然明白,帝國傳長不傳幼的規矩有什麽的意義!
所以這讓他的心中感覺十分的複雜。
一方面對於漢王十分的欽佩,另外一方面又充滿了抵觸感。
就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之下。
他還是將遼東知識寫成一本奏章人送給朱棣。
一來時候讓皇帝放心,另外也是讓皇帝知道漢王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