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第一百四十九章 報仇
  第151章 報仇
  崇禎皇帝把他們的表情都收在眼裡,便對孔有德說道:“卿且把遼東目前的建虜兵備再說一遍!”

  孔有德和耿仲明之前已經稟告過,此時再說一遍,也不費什麽事,便立刻恭敬地回奏道:“此次出兵,建虜征召男子七十以下,十五以上從軍,老弱守遼東,精銳入寇關內。整個遼東的兵力在四萬左右,主要把守遼陽和盛京……沈陽兩地,其余地方,如同空設,無甚兵力。”

  吳三桂一聽,立刻皺眉,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據末將所知,山海關外,就有建虜愛新覺羅屯齊領兵五千駐扎,且皆是精銳,絕非老弱!”

  孔有德聽到這話,立刻便想起來了,連忙又奏道:“陛下,這是那奴酋多爾袞進關前留下的人馬,和他……吳大帥談判的。”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然後看向吳三桂道:“吳卿所部人馬有四萬余人,朕要卿領兵攻入遼東,非為光複失地,而是效仿建虜每次入寇關內之事,避開堅城,打擊建虜的實力。可能做到?”

  一聽這話,吳三桂等人,頓時面露為難之色。

  如果他從山海關回來京師後直接覲見,可能聽到這話之後就會直接找理由拒絕了。但是,如今他從自己府上,還有錢莊見聞等等,已對如今情況多有認知,便不敢直接拒絕,可猶豫卻是難免了。

  崇禎皇帝一見,當即“嗯”了一聲。

  吳三桂聽了,連忙回奏道:“陛下,末將從未深入遼地,不知地形敵情具體如何,就怕辜負了陛下之望!”

  崇禎皇帝聽到這話,用手一指孔有德等人道:“他們兩人,領原有人馬三千,隨同你一起出征,地形敵情,自是熟悉的。”

  孔有德和耿仲明聽了,有些意外。不過這是皇帝意思,他們也就沒說什麽。

  吳三桂聽了,看了孔有德等人一眼,腦門的汗就出來了,他不敢拒絕,但是說真的,他真有點害怕這個事情。

  以前守城守慣了,如今要他出擊,還要深入遼東。而且這種戰事,自身只能帶少量糧草,完全是要靠以戰養戰的。一旦在遼東無法補給,軍隊就要挨餓受凍了。

  孔有德見他這樣子,心中一聲冷笑,當即抱拳對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末將願往!”

  耿仲明雖有傷無法抱拳,卻也毫不猶豫地大聲奏道:“陛下,末將願往!”

  想當年,還在毛大帥手下的時候,他們只是以簡陋的武器和護甲,就敢從島上登陸遼東並且深入內地。如今條件比那時候好多了,豈有怕的道理。

  吳三桂的後背,就在短短的幾分鍾內,已經是濕漉漉了。雖然外人還看不出來,但是他自己知道。

  見到孔有德和耿仲明似乎挑釁式的回奏,他沒有再猶豫下去了,只能抱拳奏道:“陛下,末將遵旨!”

  再猶豫下去,一個抗旨不遵,事情可大可小,砍個頭啊什麽的,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說以前皇帝可能會因為關寧軍的重要而有顧忌,如今皇帝手中握有一支遠比關寧軍強大的軍隊,又怎麽可能還有什麽顧忌?
  崇禎皇帝聽了,把眼睛看向關寧軍的其他幾個將領。

  楊坤等人一見皇帝把目光掃過去,不敢怠慢,立刻奏道:“末將遵旨!”

  崇禎皇帝聽他們都表態了,便微微一笑道:“都是大明好男兒,豈有怕了蠻夷之理。有朕在京畿之地牽製著建虜主力,你們無需顧慮,就在遼東大鬧一場,順便出出這麽多年來被建虜壓在家門口打而不敢出戰的窩囊氣!”

  聽到這話,孔有德和耿仲明還好,關寧軍一系的吳三桂等人,不由得一個個都有些尷尬。

  皇帝的話,言外之意不就是說關寧軍以前窩囊麽!對此,他們還沒法駁斥。

  不只是因為說話之人是皇帝的身份,而是因為,這就是事實:關寧軍從未主動出擊過!
  要是以前,他們還有借口說建虜野戰厲害,野戰無敵之類;可如今,皇帝都已經親自證明給他們看,野戰擊敗了建虜,甚至都活捉了奴酋。

  崇禎皇帝把吳三桂等人的表情看在眼裡,卻沒有再說這方面,只是又道:“此次出戰,所獲戰利品皆歸你們兩軍所有,不用上繳。吳卿為正,孔卿為副,朕再派兵部員外郎為監軍。打仗的事,還是伱們兩人商量了辦。如果意見無法一致,才以監軍之意見為最終意見!”

  吳三桂等人聽了,先是一喜,然後又有點驚訝。

  喜的是,皇帝明確說了,這次出征的戰利品都歸他們自己所有,不用上繳,這是大好事;而讓他們驚訝的是,皇帝要派兵部員外郎為監軍。

  就大明朝的規矩,一般都是文官領軍,雖然有武將領兵出戰,但是名義上,上頭還是有文官的,比如巡撫總督之類,極少有武將真正領軍。

  如果按照這個慣例的話,兵部員外郎的官職已經不低了,並且還是兵部的,一般而言,這兵部員外郎當統帥才是正常的。

  如今隻為監軍,那是真驚訝!

  他們正在想著呢,就聽崇禎皇帝又對他們說道:“朕給卿等三天時間,先去京營多走走看看,和他們多了解下建虜。三天之後出發!”

  孔有德和耿仲明其實還好,畢竟他們原本就在建虜軍中,對於建虜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情況,心中很清楚。且他們又參與了昌平、懷柔之戰,更不會說對建虜有害怕的感覺。而是關寧軍有點慫,就讓他們去現在的京營感受下,刺激刺激他們,這才是剛才這番話的目的。

  說完這些之後,崇禎皇帝就讓他們退下了。

  隨後,一個文官奉召覲見。

  這個文官不是別人,就是剛才崇禎皇帝所說的兵部員外郎,作為征遼軍監軍的那位。

  在見禮之後,就聽崇禎皇帝對這人說道:“楊卿可對遼東情況有所了解了?”

  這個人,姓楊名廷麟,字伯祥,為兵部主事、讚畫督師盧象升軍事。在盧象升戰死之後貶秩,後來才官複原職。但是,在原本的歷史上,他還沒進京任職,京師就被李自成攻陷了。於是,他回了南方,後來一直抗清,隆武二年十月,堅守的贛州城破,赴水死殉國。

  在這個位面上,時間都已經到了崇禎十七年的七月,他自然是趕到了京師。

  崇禎皇帝忙得這些天,注意到了他,便給他升了一級官為兵部員外郎。

  其實, 他是崇禎四年的進士,與倪元璐、黃道周齊名,人呼“三翰林”。其他兩人不是執掌都察院就是戶部尚書,而他卻遠不如同名的兩位,還只是六品的兵部主事,只因他一直替盧象升說話,是被打壓了的。

  此時,就聽楊廷麟奏道:“微臣接旨之後,這些天都有和京營軍中降卒了解遼東情況。”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便對他說道:“朕已下旨,三日之後令關寧軍和東江軍聯合出兵遼東,來而不往非禮也,不以收復失地為目標,以懲治建虜,削弱其實力為主,掃蕩遼東,速戰速決。卿為出征軍之監軍……”

  他把大概情況都說了一遍,然後問道:“卿可願意?”

  楊廷麟聽了,雖然對於這支軍隊的統帥是武將,而他只是監軍有些詫異,但是對於這事,他卻是激動地說道:“陛下,微臣夢想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遼東失陷,微臣曾以為再難收復,沒想到如今又有出兵遼東的機會,微臣願隨軍而戰,雖死無憾!”

  一直以來,只有建虜出兵關內,而朝廷官軍只能被動防守,可就算這樣,也還是一城一地的在繼續丟失。對於有志氣的文人來說,這是絕對難以容忍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